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三課我國的經濟發展第二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第二單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探究與分享(P38):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示:①問題:從產業體系的角度看,我國制造業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科技含量低等問題,制約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從經濟增長動力的角度看,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偏低。②措施: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自主創新,提升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原因(重要性)②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③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觀看視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關鏈接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現總量增長、質量提高的途徑和方法,是落實發展理念、實現發展進步的具體路徑。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和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從總需求方面看,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總供給方面看,推動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是增加生產要素(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創新等)的投入數量,二是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效率和推動技術進步。我國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要促進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轉變。觀看視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各個環節主要是指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環節;各個層面主要是指宏觀、中觀、微觀等層面,從整個國民經濟層面到產業、行業層面,再到企業和個人層面;各個領域主要是指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領域。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3、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成(內容)A、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B、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C、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D、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E、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F、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G、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七個方面體系是統一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借鑒發達國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概括圖表反映的經濟信息。提示:我國GDP逐年增長,增速下滑,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1、建設創新引領、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①主要任務: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實體經濟是發展的主體和基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人力資源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四者的協調、同步、融合、互動發展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顯著特征。拓展提升實體經濟: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西方稱之為“金融深化”)的必然產物。虛擬經濟除了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金融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虛擬經濟發展過度將會帶來泡沫經濟。關系: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根基,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助推器”。只有振興實體經濟,推動二者相輔相成、互促共進,國民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及其關系觀看視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②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措施: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地位: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相關鏈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①含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指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②重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③根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④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三去一降一補”2、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①主要任務: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原因: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措施: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觀看視頻:《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三產融合就是以第一產業農業為基本依托,通過產業聯動、產業集聚、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綜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等第二產業;同時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與銷售、餐飲、休閑農業和其他服務業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實現農村各產業有機融合、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的延伸、產業范圍的擴展,讓農戶共享增值收益。——農村三產融合名詞點擊探究與分享(P41)(1)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義。(2)為發展特色鄉村經濟提出具體建議。提示:意義:①有利于形成農業和第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轉變農業發展方式;②有利于把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入農業,提高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業現代化;③有利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農民生活,縮小城鄉差距,助力鄉村振興。建議:①延長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現代食品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②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打造鄉村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隊伍;③用現代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展特色產業;④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著力培育一批宜居宜業的特色村鎮;⑤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大力推進農村電商和農產品電商發展。③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相關鏈接3、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繼續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交流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①主要任務(目標):②要求:觀看視頻:《“一帶一路”》提示:①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要求企業必須融入世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同的國家比較優勢不同,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②企業對外投資有利于開拓國際市場,用相對低的成本獲取優質資源,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③我國有些企業經過階段性發展,在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等方面已經有條件、有能力接受國際市場的考驗,“走出去”會使企業邁入發展的新階段。④我國企業到海外投資有機會,也有風險。影響投資成敗的因素有很多,應具體分析企業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綜合論證、科學決策。探究與分享(P42):談談你對我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的看法。4、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原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成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1、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下列關于現代化經濟體系表述正確的是:①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市場體系②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③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產業體系④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這是因為實體經濟是:①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②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③我國的國有經濟④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mp4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路是如何開啟的?.mp4 3.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pptx 3金融服務實體經濟.mp4 4鄉村振興戰略.mp4 5一帶一路.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