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的唯物論(第二課)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四課)唯物主義辯證法(第三課)社會歷史觀(第五課)價值觀、人生觀(第六課)2.1世界的物質性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世界的本質世界的本原(物質?意識?)目錄CONTENTS01自然界的物質性03人類社會的物質性04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02什么是物質01什么是物質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恩格斯“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列寧經典解讀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物質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客觀性:物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與唯心主義相區別)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可知性(與不可知論相區別)客觀實在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與舊唯物主義相區別)將物質與意識區分開來的唯一特點哲學上的物質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物質≠物質的具體形態物質≠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物質≠萬事萬物的總和物質≠物質的具體形態關系物質物質的具體形態區別各種物質具體形態的共同本質物質的具體表現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可知性、永恒性、無限性客觀實在性、個別特性、可知性、暫時性、有限性等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可以被創造、改變和消滅聯系哲學上物質概念是從具體物質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只能存在于具體的物質形態中,并通過具體的物質形態表現出來。二者的關系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抽象與具體的關系,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張三李四人貓、狗動物花草生物日月星辰看得見的物質形態磁場、超聲波看不見的物質形態物質【共性】物質的具體形態【個性】將物質的概念等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就會陷入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的觀點。物質≠物質的具體形態世界(客觀存在)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是對物質世界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對于意識來說,它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客觀存在是相對于主觀而言,它既可以指具體的物質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精神意識現象。客觀實在≠客觀存在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習題鞏固下列現象屬于物質范疇的有:①病毒、細菌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③三峽水利樞紐工程④生物學、物理學⑤物質資料生產方式⑥辯證唯物主義⑦日月星辰⑧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判斷物質的依據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客觀實在性",就屬于物質范疇。02自然界的物質性視頻:《地球形成到人類誕生全過程》思考:自然界究竟是怎么產生的?為什么說自然界是物質的?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承認物質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共性。———列寧哲學原理: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自然界的物質性方法論: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03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思考:人類社會如何產生的?是什么促使古猿群體結構到人類社會結構轉變?視頻:《人類起源》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1.從產生看: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由古猿發展而來的一個特殊的生物群體。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勞動改變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勞動使猿腦變成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勞動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方法論:我們要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正確意識,用勞動創造美好未來。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2.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方法論:反對把人們的主觀動機或某種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反對否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英雄史觀。04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一切物質的反應A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B動物的感覺和心理C人類的意識D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2.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語言的產生(意識的表達手段)人腦的生成(意識的物質器官)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32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視頻:《對話索菲亞》問題:智能機器人能像人一樣擁有自主的意識嗎?意識是人腦的機能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思考:是不是有了人腦就有意識的產生呢?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客觀存在實踐作用于人的感官信息傳輸人腦加工形成意識意識不僅是人腦的機能,也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自于客觀存在,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則是客觀的。無論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環節進入人腦加工改造的結果。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本質)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世界物質性原理世界觀: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我們應當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持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知識框架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知識鞏固1.由“嫦娥一號”衛星拍攝的月面圖像覆蓋區域屬于月球高地,長約460公里,寬約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態、結構和形成年代的撞擊坑,從唯物論的觀點看,這幅圖像佐證了()A.神話的產生是缺乏客觀根據的B.月球與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質結構C.各種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科學性D.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的正確性D諾第一節世界的物質性知識鞏固2.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莫言在與記者交流時說:“在我早期的作品里邊,故事、人物,有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有的是鄰居的、親戚朋友的經歷,有的是聽老人們講過的故事,這批素材成就了我早期的小說。”由此可見( )①意識的反映形式是主觀的②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③客觀存在是思維意識的原材料④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世界的物質性.pptx 人類起源01.mp4 地球形成到人類誕生全過程!.mp4 對話機器人索菲亞感受人工智能.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