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認識與實踐議題1導入新課位于四川廣漢的三星堆遺址祭祀坑于2021年9月11日在考古發掘中提取了多件重要文物:包括通高37厘米的大口尊、兩件憨態可掬的青銅走獸以及一件發髻保存完整的銅頭像。目前,6個祭祀坑已出土金器、青銅器、玉器等幾近完整器物近2000件。其中,6號坑木箱底部碳含量較高,推測是絲織物殘留,特別是出土一件工藝精湛的玉刀,專家推測,很有可能是編制工具打緯刀。 4號坑碳屑含量豐富植硅體中有疑似水稻、蘆葦、莎草等,由此推測在商代晚期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三星堆人已經開始種植大米和小米等糧食作物。古蜀文明的真實面貌將有望揭開。思考:關于三星堆人的認識,是如何產生的?導入新課一、認識與實踐1、認識的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注意:認識與意識本質上是一樣的,區別在于:意識相對于物質而言,屬于唯物論范疇;認識相對于實踐而言,屬于認識論范疇。(一)認識的含義及類型主體(人,動物沒有)對象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性質積極的(≠被動的反映)你看,一向兇猛好斗的鱷魚居然流眼淚了,它一邊吃東西,一邊流眼淚,肯定是遇到十分傷心的事情了,化悲痛為食量呢,看著就可憐啊,好想為它做點什么呢,讓它開心點。研究發現,所有的鱷魚都有這個現象,鱷魚腎功能不全,不能排除多余鹽分,也沒有體表排汗的功能,鱷魚在吃獵物時身體里的鹽分會添加,鱷魚只是通過眼睛的淚腺排出體內多余鹽分。感性認識理性認識2、認識的兩個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①感性認識含義: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形式: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②理性認識含義: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形式: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一、認識與實踐③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A、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B、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C、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一、認識與實踐評析:老者和農夫的觀點誰對?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主體:人(不是動物)對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是主觀世界)性質:直接現實性活動,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的活動(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認識活動)3、實踐的含義一、認識與實踐下列哪些屬于實踐活動?1、螞蟻搬豆2、教師講課3、學生學習4、戰士打戰5、演員演戲6、醫生治病7、討論基因編輯8、農民種莊稼9、建設粵港澳大灣區10、科研人員研究新冠病毒√√√√√√√黑格爾:實踐是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去“規定”和“改造”客觀世界。費爾巴哈:理論的活動是真正的人的活動,實踐是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進行的一種“利己主義”活動。杜威:實踐是人類應對環境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和動物適應環境的活動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異,沒有本質的區別。閱讀與思考P49思考:你怎樣看待上述觀點?提示:①黑格爾把實踐的客觀物質性活動混同于主觀意識活動,否認了實踐的客觀物質性,是錯誤的。②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會的活動,理論的活動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費爾巴哈割裂了理論(認識)活動與實踐的聯系,是錯誤的。③杜威認為,人的實踐活動與動物適應環境的活動沒有本質區別,這種理解混淆了人的實踐與動物的本能活動,是錯誤的。這些活動分別屬于什么形式的實踐?建造樓房農民插秧科學實驗活動變革社會的實踐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實踐的基本形式直面生活感受實踐社會體制改革載人航天試驗人大立法化學實驗最基本4、實踐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最基本的形式)(2)變革社會的實踐(3)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一、認識與實踐實踐主體實踐對象實踐的工具5.實踐的特點(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區別于人的純主觀活動)A、基本要素是客觀的主體—人是客觀的對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客觀的手段—工具和設備是客觀的B、實踐過程和結果要受客觀事物和客觀規律的制約,也具有客觀性。一、認識與實踐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很久以前有過和地球相似的環境,火星的地表下也有可能存在生命。為了揭開這些謎團,人類對火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美國的火星協會制定出一套詳細的改造火星計劃,計劃正如“愚公移山”一般地逐步實施,也許1000年后,我們的子孫有望生活在火星上。有計劃的有目的的5.實踐的特點(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區別于人的純主觀活動)一、認識與實踐(2)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區別于動物的本能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意識的)前蘇聯發射先后發射5個探測器,均失敗美國發射水手號成功拍攝火星美國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想象中的火星基地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登陸天問一號名字由來“天問一號”的名稱源于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后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屈原《天問》以來,我國直到如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儀成功發射,需要特定歷史條件登陸火星“天問一號”研發隊伍平均年齡35歲!總設計師張榮橋:他們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不是孤立活動,離開他人和社會純粹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5.實踐的特點一、認識與實踐(2)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②歷史性: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各不相同。①社會性: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議題2李時珍在行醫中,發現舊藥書不但內容少,有的還記錯了藥性和藥效,于是決心編寫一部藥物書——《本草綱目》。有一次,李時珍經過一個山村,看見一個人醉醺醺的,不時地手舞足蹈。原來這個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藥酒。“山茄子”李時珍記下藥名。翻遍藥書,藥書只簡單說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羅”。李時珍決心要找到它,并用泡了酒。李時珍決定親口嘗一嘗曼陀羅的功效。他抿了一口,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頭以至整個口腔都發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會兒竟發出陣陣傻笑,手腳也不停地舞動著;最后,他失去了知覺,摔倒在地。醒來李時珍興奮極了,就這樣,又一種可以作為臨床麻醉的藥物問世了。結論: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認識從哪里來?個人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取能不能說:認識有兩個來源?一切真知都來源于實踐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實踐獲得認識的途徑可以有兩個:——直接經驗,間接經驗據醫學史料記載,17世紀20年代,英國有個醫生給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輸羊血,奇跡般地挽救了該青年的生命。其他醫生紛紛仿效,結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輸血醫療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醫生給一位瀕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醫學界再次掀起輸血醫療熱,卻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維也納醫生萊因茨坦發現了人的血型系統,才打開了科學輸血的大門。結論:實踐是認識的動力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改造著人的主觀世界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推動著人們去探索研究結論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古時候,河北滄州有一座寺廟倒塌,門前的一對石獸滾入河中。幾十年后,人們重修寺廟需要打撈石獸。有三種不同的意見:1、下游打撈;2、中游打撈;3、上游打撈?!?br/>這則事例給了我們認識論的什么哲學啟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不能由這一認識本身回答。(主觀認識本身無法證明)②客觀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它。(客觀事物本身不會自言其明)③實踐是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人們把認識和實踐的結果對照,相符合,認識就正確。(主觀見之于客觀)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電磁場理論的奠基者:法拉第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認識的目的是把認識應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2、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3、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4、學然后知不足6、學以致用7、真金不怕火煉8、如同耕地不播種,終無所獲。9、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目的檢驗標準來源動力目的檢驗標準目的檢驗標準判斷,以下體現了實踐和認識的什么關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認識與實踐1、認識③特點——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基礎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基本形式——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②兩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①含義——①含義——2、實踐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高效課堂】2021-2022學年高二政治議題式同步精品課件(統編版必修4).pptx 三星堆遺址考古階段性成果豐富.mp4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完整過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