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4張PPT)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一課時代精神的精華1.2哲學的基本問題議題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3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議題1有人說哲學應該研究宇宙中的大問題,有人說哲學應該研究人生問題,也有人說哲學應該研究人類認識的問題。哲學研究的問題有許多,我們能不能從中找出一個貫穿哲學發展始終的基本的問題?唐朝時佛教盛行,有一次,廣州法性寺方丈講授佛教經學,和尚們都在寺中端坐,聚精會神聽講。忽然,一陣風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搖晃。兩個和尚就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和尚說:“那幡在動呢!”另一個卻說:“不對,那不是幡動,而是風在動啊!”旁邊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閉目平心靜氣插嘴道:“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分明是你們的心在動呀!”心動與幡動,反映了兩個世界的關系:一個是我們頭腦中的世界,一個是我們頭腦以外的世界(包括我們自身、自然界、人類社會)。這一關系,對應的正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你知道這個問題是什么嗎?心動?幡動? 心動與幡動、風動,反映了兩個世界的關系:一個是我們頭腦中的世界,一個是我們頭腦以外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我們自身)這一關系,對應的正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你認為是什么在動?注意:A、思維—存在相搭配,意識—物質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不同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2、你認為先有“形”還是先有“神”?“形”和“神”的關系應該怎樣?3、“形”和“神”的關系揭示了什么樣的哲學問題? 形神之辯南北朝時期,齊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內,名流云集,高僧滿座。他們迷信佛教,大談因果報應,宣揚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縝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他把肖子良等一幫王公名流駁得啞口無言。2、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1)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第一性問題)存在決定思維思維決定存在唯心主義唯物主義何者是本原唯一標準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2、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1)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第一性問題)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何者為本原”的別稱:“誰先誰后”“誰決定誰”“何者為第一性\第二性、何者為世界的起源”唯物主義or唯心主義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唯物主義社會發展有其規律,它不會因為堯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桀而就不存在英國哲學家:貝克萊物是觀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唯心主義唯心主義王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稱陽明先生。心外無物唯心主義西方理性哲學開創人:笛卡兒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西方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唯心主義唯物主義1、“眼開則花開,眼閉則花寂”2、“存在即被感知”3、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4、“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5、“只要閉上眼睛,世界上就沒有什么懸崖。”6、泰勒斯:“水”是萬物的“始基”。7.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8.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辨一辨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莊子與惠施的對話: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不是魚,就不知道魚的快樂,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推論下去,我們能夠認識世界的事物嗎?你支持誰的觀點?(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人能正確認識世界)思維不能反映存在(人不能正確認識世界)不可知論可知論思維存在有無同一性唯一標準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2、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思維能不能正確反映存在存在決定思維思維決定存在思維能認識存在思維不能認識存在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可知論不可知論(何為第一性)(有無同一性)哲學的基本問題判一判1、我們永不能由知覺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質,形成關于對象的存在的任何結論。2、人不僅不能感知和證明物質實體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證明精神實體(包括上帝)的存在。3、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不可知論不可知論可知論4、唯物主義都是可知論,唯心主義都是不可知論。注:①“可知論”和“不可知論”不是哲學的基本派別5、我們永不能由知覺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質,形成關于對象的存在的任何結論。6、市場經濟變化莫測,要想把握市場變化是徒勞的。7、中國研制的“天眼”通過三年的運行已經發現了近300顆新星,并對脈沖星進行了觀測有了重大新發現。不可知論不可知論可知論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議題2戴嵩向來以畫牛著稱。此圖繪兩牛相斗的場面,風趣新穎。一牛前逃,另一牛窮追不舍。唐代畫家戴嵩善畫牛,有幅斗牛圖被人視為珍品。有一天,這畫拿出來曬時,有位牧童路過,看見這幅畫,不禁哈哈大笑。問其原因,曰:“牛相斗時,力氣集中在牛角上,尾巴夾在兩股中間,可笑畫牛人不懂牛的道理,讓牛尾巴翹起來搖晃。讓人發笑。”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這塊地種什么好呢?給病人開什么處方呢?該送點什么禮物好呢?農民種植什么氣候,土地,種子,市場供求客觀情況病人的病情,藥物的特點醫生開什么處方思維決定1、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現實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的、必須回答的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它問題的回答。范縝費爾巴哈王守仁貝克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議題3“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學者說:“我追求精神的滿足,是唯心主義者;你追求物質的滿足,是唯物主義者。”你同意學者的觀點嗎?為什么?某位學者問一位民工: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和根本分歧: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哲學派別觀點分歧表現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3、唯物主義(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泰勒斯,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水是萬物的本原”“地球表面水所占的面積是71%”“人體平均含水量是62%”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氣者,理之依也”“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氣”是物質實體,而“理”則為客觀規律。即精神是依賴于物質的,由物質產生的,離開物質,精神就不存在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德)費爾巴哈(英)弗·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子物質,是基本元素原子就是物質,就是世界的本原。不僅動物是機器,人也是機器。人的機體和心靈的一切活動都是機械運動的一種表現。人是一架不停息的鐘表,按一定時序運動。(法)拉美特利(法)拉美特利人鐘心臟發條神經關節齒輪游絲霍布斯人是機器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基本形態本原進步性局限性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體物質形態原子否認神創論,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方向沒有科學依據復雜問題簡單化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物質——客觀實在性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注意:唯物主義不都是正確的。只有辯證的和歷史的唯物主義才是正確的。4、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基本形態(對意識不同的理解):(1)主觀唯心主義(2)客觀唯心主義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王守仁,明代著名的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主觀唯心主義r=a(1-sinθ)“我思故我在”笛卡爾,數學家、哲學家主觀唯心主義盤古開天辟地天地開辟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后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客觀唯心主義上帝用六天創造了世界上的萬物和人:第一天光第二天天、空氣、地球第三天陸地、植物第四天太陽、月亮?第五天海中的生命和空中的生命?第六天陸生動物(野獸、牲畜、昆蟲、人)第七天安息日?上帝是萬物的主宰客觀唯心主義理生萬物朱熹南宋理學家未有此氣先有其理客觀唯心主義‘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實體,世界萬物只能由‘理’派生。唯心主義把意識作為世界的本原,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唯心主義兩種形態基本觀點共同點(根本觀點)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人的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區分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經典觀點。①孟子:萬物皆備于我;②子夏:生死有命,富貴在天;③柏拉圖:理念是世界的本原;④陸九淵: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⑤王陽明: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⑥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⑦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⑧叔本華:萬物是我們的表象。⑨朱熹:理在事先;⑩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主觀客觀客觀主觀主觀主觀主觀主觀客觀客觀箭頭指向左還是指向右?箭頭指向右箭頭指向方向在在光的折射下發生改變,實質是箭頭是指向左的。形而上學辯證法辯證法:全面、聯系、發展形而上學:片面、孤立、靜止因為我們看到如下現象:一把把直尺插進水里,此時我們看見那把直尺是彎的,所以我確定這把直尺是彎的因為我看見是雞下了蛋所以我認為是先有雞后有蛋形而上學:通俗的說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因為我看見張三像長的像偷東西的,所以我認為他是個小偷科學回答:直尺不是彎的,是直的,你之所以看見它是彎的,是因為光的折射現象。科學回答:這個世界上,雞不是從來就是這樣的雞,蛋,也不是從來就是這樣的蛋。而是在生物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這樣的形態的。科學回答:張三是不是小偷不能依據其外在的長相來判斷,一切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事求是結論:辯證法通俗的說是指能夠用聯系、發展、全面地看問題。5、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1)是什么: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2)“兩個對子”的關系:從哲學的基本派別來看,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兩個對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區別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的狀態是怎么樣的分歧不同地位不同從屬關系各自觀點不同唯物主義: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意識決定物質辯證法:聯系、發展、全面地看問題形而上學: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什么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何者是本原有沒有同一性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可知論不可知論2.唯物主義3.唯心主義根本觀點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根本觀點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1.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4.哲學史上兩個對子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哲學的基本問題-【高效課堂】2021-2022學年高二政治議題式同步精品課件(統編版必修4).pptx 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濠梁之上.mp4 笛卡爾的介紹(心形線).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