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社會法治試題(Word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社會法治試題(Word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 2021 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九年級社會法治 試卷
分值: 100 分 時間: 100 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每個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
選、少選、不選、錯選均不給分)
1.下列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早期汽車 ②蒸汽機車 ③智能手機與圖像識別 ④世界首臺電子計算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有學者說: “辛亥革命……令中國人的腦袋與雙膝不再為磕頭而準備,而是為思考為前進
而準備著。”此話意在強調辛亥革命( )
A.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
B.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C.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D.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 120 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說: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 主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以下最能體 現毛澤東同志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是( )
A.領導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B.領導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
C.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了秋收起義
D.領導先進分子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4.1918-1919 年,李大釗先后發表《庶民的勝利》 和《新紀元》,以“世界革命的先聲”和 “世界革命的新紀元”來評論某一歷史事件。他評論的是( )
A.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辛亥革命 C.十月革命 D.五四運動
5.“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 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5 月 13 日《南京上新河全體國民要求嚴懲國
賊拒簽和約電》) 這一電文可以佐證( )
①一戰后凡爾賽體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③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④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事件之間存在內在聯系 的是( )
①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
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陳獨秀曾在《敬告青年》 一文中指出: “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 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民主) 并重。”這說明新文化運動是一場( )
A.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C.反對北洋軍閥的文化運動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D.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8.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天起,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領導和團結人民群眾一代接一代
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不包括( )
A.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B.建立了新中國,人民翻身得解放,成為國家的主人
C.實行改革開放,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D.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 9.下列有關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內容敘述正確的是( )
①兩黨第一次合作開始的標志是黃埔軍校的建立
②國民政府北伐的主要目的是統一全國,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
③某影片中出現了“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作戰勇猛”的鏡頭,再現北伐戰爭的戰斗情景 ④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 詩句反
映的歷史事件是( )
A.五四運動 B.秋收起義 C.紅軍長征 D.渡江戰役
11.“我們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為了利益,英、法兩國
對德國的態度,從巴黎和會到慕尼黑會議發生的明顯變化是( )
13.1935 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 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 開發行。1937 年后,《義勇軍進行曲》 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 曲。出現以上變化的原因是( )
A. 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
B. 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
C. 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
D. 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
14.蔣介石電: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
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據史實指出,“共同商討”的結果是( )
A.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B.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
C.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簽訂了《雙十協定》
15.上海打工者炳德在其日記中記錄的收支表顯示,1947 年 1 月他以 37000 元購入一雙皮鞋, 轉年 6 月,他又購買一雙最便宜的黃色皮鞋,花費 160 萬元; 他的理發費用在 1947 年初是
4000 元,轉年 2 月已變成 8 萬元。這反映了( )
A.軍閥混戰致經濟衰退
B.經濟受日本侵華沖擊
C.國民黨堅持內戰方針
D.國統區經濟走向崩潰
16.杜魯門曾說,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是“一個胡桃的兩半。”他說的這個“胡桃”事實
上就是( )
A.西歐國家的聯合
D.殖民體系的瓦解
B.冷戰政策的推行
C.多極格局的出現
17.疫情發生以后,中國第一時間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信息,在自身疫情防控仍然面臨巨大 壓力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地向國際社會捐助抗疫物資,派遣醫療專家組,共同抗疫。中國的
行為( )
①彰顯了大國擔當和責任
②抓住了機遇,主導了世界秩序
③秉持了合作共贏的理念
④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據《劍橋中國史》 記載: 第一個五年計劃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成功。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 率為 8.9%,農業和工業產量的增長每年分別約為 3.8%和 18.7%。這些數據反映出“一五計 劃”( )
A.建立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C.初步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B.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D.經濟工作中存在嚴重冒進傾向
19.孔子曾提出過“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
相沖突”, 運用這種思想處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間的關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 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B. 萬隆亞非會議的圓滿成功
C. 中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 D. 美蘇爭霸局面的出現
20.有美國學者對當今的世界格局作這樣的描述:“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解 決重大國際問題時,如果沒有其他大國合作,美國孤掌難鳴。……(其他) 大國在解決國際 重大問題時所采取的聯合行動如若得不到美國的支持,這種行動也是勞而無功的。”以上描 述可概括為( )
A.美國稱霸世界的單極格局
C.“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
B.諸強爭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D.大國實力相當的多極格局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60 分,共 5 小題)
21.( 12 分) 歷史從不同角度折射出時代的印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是面多棱鏡】
(1950 年) 6 月 25 日,北朝鮮軍隊今天越過三八線。美國似乎對這一進攻感到驚訝,它
將這次進攻歸咎于蘇聯。 ——克利夫頓 ·丹尼爾主編《20 世紀大博覽》
1950 年 6 月 25 日,南朝鮮軍隊開始了美國預謀的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侵略, 發動了內戰。 ——葛羅米柯、波諾馬廖夫《蘇聯對外政策史》 (1)在朝鮮戰爭的起因問題上,兩則材料反映的觀點有何不同? 結合當時國際格局特點, 說明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4 分)
【歷史是面透視鏡】
這一戰,粉碎了侵略者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中的圖謀; 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 安寧……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這一戰,震懾 了侵略別國領土、干涉別國內政的霸權行徑,彰顯了新中國這一維護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崛 起。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根據材料和新中國面臨的形勢,闡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對中國新生政權的重大意義。 (4 分)
【歷史是面望遠鏡】
戰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過戰爭不僅沒有解決,還進一步惡化,朝鮮半島作為世界軍事 舞臺上的一個熱點持續至今。
——徐焰《朝鮮戰爭對中國及其他各方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對當今世界各國維護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有何警示? (4 分)
22.(12 分) 在烽火狼煙中,各方力量緊緊擰成一股繩,為國家的命運而奮斗。
材料一:
材料二: 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 策……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 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寇深矣! 禍亟矣! 同胞們,起來,一致的團結啊!
——《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 年 7 月 15 日)
材料三: 1937 年 7 月 1 6 日,蔣介石呼吁國際聯盟及九國公約的簽署國家介入調停……為 避免激惱日本,美國國務卿赫爾甚至停止交運中國政府已購買的轟炸機。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
材料四: 我三大盟國(中、美、英) 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 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
——《開羅宣言》(1943 年 12 月 1 日) 材料五:(近代以來) 一次次的斗爭,都不幸地以失敗告終,中國人民復興中國的夢始終未 能實現……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完成了近代中國從“沉淪”到“上升”的轉變,復興中 國的夢想開始成為現實。
——《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 · 民國卷》 (1) 讀年代尺,序號①②③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標志性事件,請分別寫出事件的名稱。(3 分)
(2) 聯系材料二,分析這一宣言的發布對國內局勢的影響。(2 分)
(3) 根據材料三、四,說明美國對日本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發生 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3 分)
(4) 為什么說“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樞紐”? 請結合近代中國的社會狀況予以 分析。(4 分)
23.(12 分) 一戰以來,國際局勢風云變幻,身處其中的中國外交也經歷了發展與演變的歷 程。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出席巴黎和會本身,中國已經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新形象,并且參與了 世界新秩序的創建……不簽署凡爾賽和約,從而迫使全世界關注中國的狀況,并為山東問題 在 1921-1922 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上順利解決奠定基礎。
——摘編自徐國琦《中國與大戰》
材料二:
(三) 施用各國之權勢,以期切實設立并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 (四) 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 安全之舉動。 ……
——摘自《九國公約》 (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巴黎和會上中國不簽署凡爾賽和約的原因是什么? (1 分) 結合材料二,說說華盛頓會議上最終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事實上給中國帶來了怎樣 的影響? (2 分)
材料三: 1919 年以來,中國外交呈現出 10 年一小變、30 年一大變的周期性變化。……迄今 已經經歷了三個周期,這三個周期的起點分別是 1919 年、1949 年和 1979 年。在每個周期, 中國的外交政策都會出現戰略性調整。
——摘編自劉勝湘《中國外交周期與外交轉型》 (2)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第二周期中國外交政策的“戰略性調整”是什 么? (4 分)
材料四: “冷戰”結束后……全球失去了對混亂和暴力的威懾,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對未來的 確定性——“冷戰”的結束暗示了權力關系發生劇變的可能性,暗示了標志著世界歷史的一 個新時代的全球重組正在進行。
—— [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齊格勒《新全球史》 (3) 根據材料四,簡述“冷戰”結束對世界形勢的影響。(1 分)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國 在“冷戰”結束后面臨的發展機遇(4 分)
24.( 10 分)“三農”問題是貫穿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基本問題。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 始終引領農村力量在社會變革中發揮重大作用。
【農民 ·革命主力】
材料一: (革命) 根據地雖小卻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龐大的國民黨政權相對立, 軍事上給國民黨的進攻以很大的困難,因為我們有農民的援助。
——摘自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1) 運用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對峙時期贏得農民支持的原因。(2 分)
【農村 ·堅實陣地】
材料二: 1938 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力量,在農村建立了多 個鞏固的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
1944 年部分抗日根據地攻勢作戰統計
抗日根據地名稱 作戰次數 殲滅日偽軍 攻克、逼退日偽軍據點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4400 余次 4.1 萬余人 1785 處
山東抗日根據地 3514 次 5.9 萬余人 1265 處
——整理自盧毅等《抗日戰爭與中共崛起》 (2)聯系材料二,闡述抗日根據地的歷史貢獻。(4 分)
【農業 ·發展基礎】
材料三 :
1979 年《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 只有因某些副業生產的特殊需要和邊遠山區、 交通不便的單家獨戶可以實行包產到戶。
1980 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 就全國而論,在生產隊領導 下實行包產到戶是依存于社會主義經濟的。
1982 年《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 目前實行的各種形式的責任制,包括包產到戶、包干到 組等,只要群眾不要求改變,就不要變動。
——整理自《新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重要文獻選編》 (3)分析上述中共中央文件對當時農業發展的影響。(4 分)
25.(14 分)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某校開展“追憶百年記憶,黨史我來說” 主題活動。邀你參與。
(1) 同學們收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標語制作年代尺時,將左邊四條標語時 序混淆了。請你幫助他把左邊標語填寫在右邊年代尺的正確位置上。(4 分)
(2) 為從不同角度認識黨史,同學們制作了相關展板。請任選年代尺中三條標語, 仿
照展板一,完成填空。(10 分)
“黨史我來說”主題展板
展板制作 步驟 展板一 展板二
確定展板 主題詞 團結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選擇展板 標語 ④⑤⑥
闡釋展板 主題內涵(圍繞 “主題”, 結合“標 語”說明主題內 涵) 面對日本侵華步伐的加快, 民族危機日益嚴 重, 1935 年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 一致 對外”的口號,在這一口號的感召下, 張學 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全 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口號,促成國共合作初步形成,推動抗日民族 統一戰線初步建立。 隨著 1937 年日本全面侵華,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中國共產黨喊響“全 面的全民族抗戰”口號, 推動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 形成, 成為團結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A.從宰割到縱容C.從爭霸到結盟 B.從結盟到扶植D.從對抗到聯合
12.如圖漫畫反映了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 )
A.出現落后追趕先進的熱潮C.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差距拉大 B.南北經濟發展趨向平衡D.世界越來越走向不公平
A.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B.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C.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
D.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 1 頁 共 8 頁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九年級社會法治 標準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C A C A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D D B C C B C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
21.(12分)
(1)不同:前者認為是蘇聯策劃發動了戰爭,后者認為是南朝鮮軍隊在美國支持下發動了戰爭。(2分)原因:美蘇“冷戰”,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2分)
(2)新中國成立時,面臨著嚴峻的內外形勢。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進一步現固了我國新生政權,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極大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4分)
(3)世界各國應和平共處,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用和平談判解決國際爭端:(2分)應堅持合作共贏,共享發展機遇與成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12分)
(1)①九一八事變。②七七事變。③日本宣布投降。(3分,每寫出一個,給一分)
(2)促成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分)
(3)從“拒絕調停”到“聯合抗日”。(1分)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后,美國與中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分)
(4)近代以來,中國屢遭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受到侵蝕,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狀況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發生了改変。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它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這種巨大力量從根本上決定著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決定了民族的前途和命運。(2分)同時,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使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形成的大國地位得以初步確立。之后,中國共產黨便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2分)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從全面意義上完成了近代中國從沉淪到上升的轉變,所以說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樞紐。(從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出發)
(12分)
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收回國家主權的正當要求,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1分)《九國公約》使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最終實現,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2分)
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一邊倒”、“另起爐灶”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方針;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的方針(2分,三選一)
影響:給世界帶來了不穩定因素,推動了世界格局的變化。(1分)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發展;(2分)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發揮大國作用,構建合理的國際秩序。(2分)(抓住核心詞匯“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趨勢”,論述順暢,言之有理即可)
(10分)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獲得了農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2分)
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軍民廣泛開展游擊戰,殲滅和牽制了大量日軍兵力;戰略上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態勢。(4分)
解放了思想,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4分)
25.(1)②: C ⑧: B ⑨: D : A (4分)
(2)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自選三個標語,確定主題,內涵闡釋能圍繞主題,結合標語,史論結合,邏輯自洽即可給分。本題采用采意給分,評分標準與要求如下:
第四層次(10分—8分):主題明確,標語與主題契合度高,闡釋有一處不夠匹配,例如主題為根據實際需要,適時調整土地政策,標語選擇為③⑦⑨(或 ),展板闡釋為中國共產黨為加強根據地建設,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要求,開展土地革命,使農民分得土地,極大地調動起農民革命積極性。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此處闡釋與主題不夠匹配);隨著新中國成立,封建土地制度嚴重束縛著農業和工業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在新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鞏固新生政權。
第三層次(7分—5分):主題明確,標語與主題鍥合度高,闡釋有兩處不夠匹配,例如主題為根據實際需要,適時調整土地政策,標語選擇為③⑦⑨(或 ),展板闡釋為中國共產黨為加強根據地建設,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要求,開展土地革命,使農民分得土地,極大地調動起農民革命積極性。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隨著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在新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鞏固新生政權。(此兩處闡釋與主題不夠匹配)
第二層次(4分—2分):主題不明確,標語與主題不夠匹配,有部分論述符合主題,例如主題為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標語選擇為②⑦⑧,展板闡釋為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使農民分得土地,極大地調動起農民革命積極性。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
第一層次(1分—0分):主題不明確,標語與主題不夠匹配,論述不符合主題,例如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標語選擇②③④,展板闡釋不符合主題。
參考主題:1.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積極反抗侵略,實現民族解放;2.國共合作推動歷史發展;3.立足國情,走中國特色之路;4.勇于創新的中國共產黨等(主題與所選標語匹配,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仁县| 大名县| 铜梁县| 长春市| 抚顺市| 原阳县| 阿克陶县| 永济市| 石台县| 泰顺县| 旌德县| 卢龙县| 泾阳县| 郯城县| 屏东县| 临湘市| 奉化市| 赫章县| 牡丹江市| 邯郸市| 萍乡市| 体育| 太康县| 广宁县| 尼木县| 且末县| 石家庄市| 南雄市| 诸暨市| 翼城县| 峨山| 德江县| 安化县| 龙江县| 望奎县| 习水县| 北京市| 故城县| 谷城县| 宣恩县|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