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社會思品_歷史與社會_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_日本明治維新一、單選題1.日本德仁天皇于2019年10月22日在皇居正殿“松之間”舉行了“即位禮正殿之儀”,正式宣告日本第126代天皇即位。來自194個國家及聯合國、歐盟等組織的代表共2000余人參加了此次即位儀式。大化年間,日本通過學習唐朝的文化與典章制度,日本發生的實質性變化是( )A.天皇從此掌握了國家實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B.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C.全面引進了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D.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2.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的是 ( )A.幕府統治 B.大化改新 C.殖民掠奪 D.文藝復興3.2019年的日本新年號出自于日本傳統古籍《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不過從“大化”開始,日本共有247個年號出自中國古籍。大化年間,通過學習中國的文化與典章制度,日本發生的實質性變化是( )A.天皇從此掌握了國家實權B.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C.全面引進了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D.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4.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奴隸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爭戰,使矛盾日益尖銳,而部民也不斷反抗。此時中國唐朝的統治興盛極大刺激了大和統治者,于是天皇決心改革。材料反映了( ?。?br/>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內容C.大化改新的性質 D.大化改新的影響5.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廢除貴族私有的屯倉、田莊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歸國家所有;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地方…;實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內容 C.性質 D.影響6.“按照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模式,廢除部民制,將貴族奴隸主私有的電倉、田莊統歸國家所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辈牧戏从吵鋈毡敬蠡男伦铒@著的特點是( ?。?br/>A.“天皇至上” B.“以唐為師”C.“文明開化” D.“脫亞入歐”7.有學者論及某次改革提到:“6 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边@里“作用重大”指的是( ?。?br/>①促使日本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度②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④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8.“在長期的移植過程中,日本對中國的任何東西都來之不拒:中國的經典、書法、建筑、制度和法律(唐律),推動日本進行改革?!?世紀后期的日本能看到的現象是( )A.奴隸在田間從事著勞動 B.允許農民自由買賣土地C.幕府將軍掌握國家實權 D.郡的長官都由中央任免9.孫立祥在《日本三次社會轉型及其歷史啟示》中指出:日本通過三次“開國”,成功實現了社會的全面轉型。日本完成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歷史事件是( ?。?br/>A.發動宮廷政變 B.實行幕府統治C.建立莊園 D.大化改新10.“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規定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這里的“改革”史稱( ?。?br/>A.幕府統治 B.農奴制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維新11.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正式開始。其“新”主要體現在( ?。?br/>A.嚴重削弱了天皇的權力B.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C.王室和貴族各有私有領D.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12.大化改新后,古代日本社會發生重大變化。其變化的實質是日本( ?。?。A.成立幕藩體制 B.出現武士集團C.步入封建社會 D.形成天皇統治13.“詔書規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權,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于6歲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當于3.5畝),女子為其2/3,奴婢受相當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毕铝心軌驈牟牧现械贸鰜淼氖牵ā 。?br/>A.日本統治階層內訌和隋唐政治經濟文化的吸引是其改革的重要因素B.標志著日本從古代社會向中古封建社會的轉折,促進了國家和社會的迅速發展C.通過土地制度變革,廢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變成國家的公地和公民D.這場變革是天皇開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質的改革,其目的是維護自身統治14.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爭戰使矛盾尖銳,而部民也不斷反抗。材料反映的是( ?。?br/>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內容C.大化改新的性質 D.大化改新的影響15.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內容。這次改革是( ?。?br/>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國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頒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實行中央集權,廢除世襲制度,中央和地方設置官僚機構進行治理。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維新16.百度百科收錄某改革:“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中國唐朝政治和經濟體制學習,成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贝烁母铮ā 。?br/>A.發生在阿拉伯地區 B.領導人是明治天皇C.史稱“大化改新” D.使國家過渡到奴隸社會17.大化改新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這里“新時代”的實質是( )A.建立天皇制度 B.實行中央集權C.打破豪強貴族特權 D.確立封建制度18.孝德天皇時期,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大化改新學習的是( ?。?br/>A.秦漢制度 B.隋唐制度 C.唐宋制度 D.明清制度19.下列有關世界古代史的說法正確的是A.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并傳播到世界各地的B.法蘭克王國是由蘇美爾人建立的信奉基督教的國家C.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為英吉利、法蘭西和德意志D.使日本發展成為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事件是大化改新20.649年,孝德天皇下詔令國博士高向玄理與僧旻“置八省百官”,地方設國郡、里…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上述這些措施( ?。?br/>A.創立了天皇制度 B.加強了中央集權C.保障了貴族權利 D.形成了武士階層21.大化改新,其“新”的主要體現是( ?。?br/>A.削弱天皇的權力 B.加速日本封建化的進程C.加強世襲貴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統治22.646年初,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開始改革。他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載,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實行“八省百官”制和“國郡里”制,對官吏實行“食封”和“俸祿”。這表明日本( )A.樹立了天皇的絕對權威B.建立了中央集權行政體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王室積極謀求中日國家對等關系23.日本留學生對于唐朝實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國泰民安、文化繁榮的大好形勢,深為贊賞?;貒?,他們積極倡導以“法制完備”的唐朝為典范,實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br/>A.以中國唐朝制度為藍本 B.使日本過渡到封建社會C.促進了日本社會的進步 D.使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24.如圖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br/>A.公元前6世紀40年代 B.公元6世紀60年代C.公元前7世紀40年代 D.公元7世紀40年代25.“大化改新使日本社會的階級關系發生變化……天皇成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得到提高?!边@表明( )A.改變并不是一帆風順 B.農民是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C.改革促進了社會進步 D.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權力26.“日本留學生對于唐朝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深為贊賞?;貒?,積極倡導以唐朝為典范,實行改革?!边@次改革是( ?。?br/>A.大化改新 B.查里曼改革C.彼得一世改革 D.亞歷山大二世改革27.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中講道:“6、7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地方貴族反抗中央貴族,中央貴族之間爭權奪勢。中國唐朝的統一和興盛,朝鮮半島上新羅國家的崛起,強烈刺激了大和統治者。”材料說明當時日本進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動因是 ( )①武士集團威脅王室的權益②唐朝對外開放政策的吸引③大和的奴隸制統治陷入危機④在與鄰國的實力對比中處于劣勢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8.從646年開始,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其仿效的是( ?。?br/>A.秦朝的刑罰制度 B.漢朝的察舉制度C.唐朝的典章制度 D.明朝的監察制度29.如果“離開中國文化,明治以前的日本,將沒有文化可言”。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國確立了( )A.行省制度 B.中央集權制 C.幕藩體制 D.內閣體制30.6﹣9世紀,日本朝野醉心于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制度與文化。下列與日本學習和模仿唐朝有關的是( )A.大和統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統治建立 D.彼得一世改革31.7世紀前。日本貴族兼并土地,爭戰不休,社會上出現了“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慘狀,人民開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開始進行改革。材料表明日本改革是為了( ?。?br/>A.緩和社會矛盾 B.推翻幕府統治C.加強君主專制 D.防止貴族爭戰32.“7世紀,那些游歷‘天朝’回來的日本人推動了一場改變日本的改革?!币韵聦儆谶@次改革內容的是( ?。?br/>①土地歸屬國家,分給農民耕種 ②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③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④普及初等教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3.“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本國改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辈牧厦枋龅氖牵ā 。?br/>A.大化改新 B.倒幕運動C.封建莊園建立 D.明治維新34.“由于日本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大規模吸收中國文化,以促進本國文化發展的經驗,日本人把移植外來文化視為當然的事情,只要能夠適應形勢,任何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從海外引進,既無顧慮也不以為恥?!焙瓦@段材料的描述有關的是( ?。?br/>A.日本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大規模吸收中國文化指的是明治維新B.日本民族的優點在于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C.中日交往史上,都是日本派遣大量人員到中國來學習D.日本移植外來文化一直是照搬照抄,且不顧慮也不以為恥35.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內容。這次改革是( )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不能買賣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維新36.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能否成功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7世紀中葉,日本曾仿效中國唐朝制度實行改革。下列對這一改革影響的解讀正確的是( ?。?br/>A.加強了世襲貴族的地位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進程C.推動了奴隸制經濟發展 D.嚴重阻礙了天皇的權力37.“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規定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這次改革指的是日本歷史上的( )A.大化改新 B.戊戌變法C.幕府統治 D.伯里克利改革38.“日本朝野醉心于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制度與文化,前后歷300年之久?!毕铝羞x項與日本學習模仿唐朝有關的是( ?。?br/>A.文成公主人藏 B.大化改新C.紙幣 D.明治維新39.從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可以看出,中國哪一時期的文化對它影響很大( ?。?br/>A.秦漢時期 B.三國時期 C.隋唐時期 D.宋元時期40.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擺脫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確立了中央集權制,使日本國家制度趨向完善。以上內容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內容C.大化改新的性質 D.大化改新的影響41.觀察下面政治體制示意圖,它體現了( ?。?br/>A.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B.古希臘城邦的特點C.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 D.俄國農奴制改革措施42.日本在歷史上先后兩次“拜師學藝”,其中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的是( ?。?br/>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 C.明治維新 D.工業革命43.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下列對各國改革評價正確的是( ?。?br/>A.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過渡到封建社會B.中國戊戌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C.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廢除了農奴制D.蘇俄新經濟政策——標志蘇聯模式的形成44.日本留學生積極吸收中國文化,傳播唐朝典章制度。在他們的倡導下,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 ?。?br/>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大化改新C.農奴制改革 D.明治維新45.公元7世紀,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內容包含( ?。?br/>A.一切私地收歸國有 B.推行“殖產興業”C.農奴獲得人身自由 D.提倡“文明開化”46.“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本國改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辈牧厦枋龅氖牵ā 。?br/>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封建莊園建立 D.明治維新47.6-9世紀,日本朝野醉心于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制度與文化。下列與日本學習和模仿唐朝有關的是( ?。?br/>A.大和統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統治建立 D.彼得一世改革48.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封建國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點學習唐朝的( ?。?br/>A.科舉制度 B.租庸調制 C.中央集權制 D.均田制49.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號為大化,頒布改新詔書,吸收中國唐朝政治經濟制度,實行改革。這一“改革”( ?。?br/>A.確立土地私有制B.使日本成為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C.提倡“文明開化”D.使日本進入近700年幕府統治時期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 天皇從此掌握了國家實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不符合題意;B. 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 ,不符合題意;C. 全面引進了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 ,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大化年間,日本通過學習唐朝的文化與典章制度, 進行了大化改新,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識記來回答。2.【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7世紀中期,新上臺執政的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改新從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故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是由于大化改新。選項B正確;選項A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進行大化改新。3.【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不過從“大化”開始”結合所學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D符合題意;大化改新后天皇大全旁落,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的手中,大化改新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但不是日本實質性的變化;大化改新只是效仿了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并沒有全面引進,故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大化改新的內容和影響,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統一賦稅。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4.【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依舊題干“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爭戰使矛盾日益尖銳,而部民也不斷反抗”的信息可知,這段材料描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A 項符合題意;BCD 三項的內容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1世紀前后,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5世紀,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統一了日本。5.【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六世紀時,日本社會矛盾尖銳,貴族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646年孝德天皇發布改革令: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因此,題干內容說的是大化改新的內容,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答題。6.【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因此,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題干沒有體現、選項CD是明治維新的內容,排除選項AC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大化改新的背景、方式、內容、影響等基礎知識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7.【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可知,唐文化對日本文化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推動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制度,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大多數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日本的遣唐使回國后把唐朝先進的文化、制度帶到了日本,唐朝先進的制度推動了日本的政治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的許多政治制度以唐朝為藍本。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故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考查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能力。8.【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 奴隸在田間從事著勞動,不符合題意;B. 允許農民自由買賣土地 ,不符合題意;C. 幕府將軍掌握國家實權 ,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學習唐朝的各種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其中的內容有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判斷出這是大化改新,再結合對大化改新的內容的識記來分析備選項回答。9.【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發動宮廷政變,不符合題意;B.實行幕府統治,不符合題意;C.建立莊園,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日本以中國唐朝的制度為參照,進行了大化改新,經過大化改新,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實現了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準確記憶回答。10.【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幕府統治,不符合題意;B.農奴制改革,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參照中國唐朝律令制度, 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 ,這次改革時,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C符合題意;D.明治維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識記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11.【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 嚴重削弱了天皇的權力 ,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正式開始 ,通過向中國唐朝學習,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全面向中國學習,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B符合題意;C. 王室和貴族各有私有領 ,不符合題意;D. 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記硬背。12.【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大化改新打擊了奴隸主貴族勢力,形成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13.【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 日本統治階層內訌和隋唐政治經濟文化的吸引是其改革的重要因素,不符合題意;B. 標志著日本從古代社會向中古封建社會的轉折,促進了國家和社會的迅速發展 ,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 實行班田收授法。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權,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可以看出, 通過土地制度變革,廢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變成國家的公地和公民 ,故選項C符合題意;D. 這場變革是天皇開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質的改革,其目的是維護自身統治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細心讀材料,從材料中找出關鍵語句,對這些語句進行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緊扣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14.【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分析可知, 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爭戰使矛盾尖銳,而部民也不斷反抗 ,這屬于大化改新的背景,故選項A符合題意;B.大化改新的內容,不符合題意;C.大化改新的性質,不符合題意;D.大化改新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理解之后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回答。15.【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伯里克利改革,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可知,這次改革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仿照唐朝時期的各項制度進行全面改革,故選項B符合題意;C.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合題意;D.明治維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識記回答,注意細心看題干信息,準確理解識記基礎知識。16.【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材料提到“向中國唐朝政治和經濟體制學習,成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結合所學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所以選項A不符合題意,選項C符合題意;B項當時的天皇是孝德天皇,年號大化,選項B不符合題意;D項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期權制的封建國家,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關內容,需要同學們牢記大化改新的有關內容,做題時靈活運用。17.【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7世紀,日本參照中國唐朝制度進行“大化改新”,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確立了封建制度,實現了日本歷史上的一次飛躍,即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故D符合題意;A項大化改新之前,日本已完成了統一,故A不符合題意;B項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只是封建制度的一個方面,不是實質,故B不符合題意;C項日本在12世紀建立起幕府統治,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 本題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日本大化改新的影響分析。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實質,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8.【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在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選項B正確;選項A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相關內容,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19.【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 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選項D正確;選項ABC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D 。【點評】 本題考查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20.【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創立了天皇制度,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這是大化改新實行的措施,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得中央掌握了政權,這就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故選項B符合題意;C.保障了貴族權利,不符合題意;D.形成了武士階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采取的措施,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21.【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它打擊了奴隸主貴族勢力,形成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社會經濟得到發展,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進程,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大化改新是日本自上而下封建性質的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2.【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八省百官”制、”國郡里” 制、“食封” “俸祿” 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權官僚體制,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集權行政體制,故選B ;A項并非材料的主旨, 排除;C項“全面效仿”說法絕對化,排除;材料無法體現王室對中日關系的立場和態度,排除D;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難度適中,從材料中“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載,帝道唯一”, 效仿唐朝制度實行“八省百官”制和“國郡里”制,對官吏實行“食封”和“俸祿”結合唐代政治體制分析即可。23.【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 回國后,他們積極倡導以“法制完備”的唐朝為典范,實行政治改革 ”,可以看出,這里顯示的是大化改新參照我國唐朝的制度進行改革,也就是說大化改新以中國唐朝制度為藍本,故選項A符合題意;B. 使日本過渡到封建社會 ,不符合題意;C. 促進了日本社會的進步 ,不符合題意;D. 使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4.【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公元前6世紀40年代,不符合題意;B.公元6世紀60年代,不符合題意;C.公元前7世紀40年代,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開始于646年,這一年屬于公元7世紀40年代,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知道大化改新的時間,再結合所學知識換算所屬的世紀和年代回答。25.【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 改變并不是一帆風順,不符合題意;B. 農民是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 天皇成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得到提高 ”,可以看出,大化改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發展,故選項C符合題意;D. 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權力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6.【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根據題干信息"日本留學生對于唐朝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深為贊賞。回國后,積極倡導以唐朝為典范,實行改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選項A符合題意;查里曼改革與查里曼帝國相關,B排除;彼得一世改革與俄國相關,C排除;亞歷山大二世改革與俄國相關,D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27.【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題干材料反映了6、7世紀時日本國內的危機以及唐朝、新羅的興盛,說明日本進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動因是大和奴隸制統治陷人危機以及與鄰國的實力對比處于劣勢,選項C③④符合題意;①與題干時間不符,②不能從題干信息中得出,所以排除ABD;故答案為 C 。【點評】 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8.【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6世紀—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強烈刺激了大和的統治者?;首逯械母母锱砂l動宮廷政變,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號大化。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識記大化改新的內容及影響,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頒給公民,六年一頒,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9.【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行省制度,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國唐朝的制度,在政治、經濟上全面向中國學習,經過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B符合題意;C.幕府體制,不符合題意;D.內閣體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30.【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改革。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故B項正確;大和統一日本是在4世紀末5世紀初基本上完成的,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幕府統治建立是在12世紀末,不符合材料,故C項錯誤;17世紀的彼得一世改革是當時俄國社會提出的要求,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日本孝德天皇在位時進行大化改新。31.【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皇權旁落,政局混亂,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選項A正確;選項B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社會根源,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32.【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沒有承認土地私有,不允許自由買賣,沒有普及初等教育。故①③符合題意,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來分析題肢回答,這類知識點,要注意準確記憶課本基礎知識。33.【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A符合題意;B.倒幕運動,不符合題意;C.封建莊園建立,不符合題意;D.明治維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34.【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為日本確立了一套在當時頗為先進的管理體制,使日本社會環境穩定,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是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標志。由此可見,日本民族的優點在于善于學習外國長處,勇于改革創新。 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不符合大化改新、明治維新等相關史實,說法錯誤,應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大化改新的背景、時間、人物、主要內容、影響及評價等基礎知識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35.【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由材料“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可知,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內容,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故 B 正確;ACD 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變革,解題的關鍵是“建立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36.【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將部民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因此,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說法錯誤,應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大化改新的內容及其影響是解題的關鍵。37.【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分析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新上臺執政的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了。大化改新仿照中國隋唐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經過改革,日本從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因此,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與題干內容無關,應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題。38.【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A.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唐朝與吐蕃的關系,與日本無關,故A錯誤。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繼位,年號大化。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因此,選項C符合題意。C.中國北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與日本學習模仿唐朝無關,故C錯誤。D.明治維新日本學習的對象是歐美,與題干信息不符,故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結合所學運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確答案。39.【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落后的奴隸制度嚴重地阻礙著日本社會的發展,奴隸主統治出現嚴重危機。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實現了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 因此,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大化改新的背景、時間、人物、主要內容、影響等基礎知識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40.【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A:大化改新的背景 : 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B:大化改新的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將部民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身使用,也不能買賣,向他們收取賦稅。C:大化改新的性質:封建性質的改革。D:大化改新的影響: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同時,學生還應理解和區分一些概念性的東西,如選項中的“背景”“性質”等。41.【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據題干信息“二官八省”并結合所學,六七世紀的日本非?;靵y,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進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的朝廷設二官,八省,二官就是神祇官,太正官,神祇官掌管國家祭祀,太政官掌管行政,太政官下設四名次等官,分為左右大臣和大納言,中納言、太政官下設中務,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宮內八省;省下有職,寮,司等下級機關。 C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點評】 解答本題要把握大化改新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42.【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據“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可知,與大化改新有關。大化改新的領導人是孝德天皇,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體制(廢除世襲貴族統治制度),中央設立八官二省,地方設立國、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經濟上,實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通過改革,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的是大化改新。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識記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43.【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本題可用排除法,A項中,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時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成功,孝德天皇上臺執政,頒布詔書,開始改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B項中,戊戌變法并沒有實現富國強兵,故排除;C項中,1861年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并非彼得一世改革,故排除;D項中,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蘇聯模式的形成,故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外歷史上的著名改革的相關史實,側重考查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識記和理解能力。44.【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史稱大化改新。A:北魏孝文帝改革,排除;B:大化改新,符合題意;C:農奴制改革,排除;D:明治維新,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只需識記知識點即可。45.【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公元7世紀,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A 正確;“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是19世紀日本學習西方進行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BD 排除;農奴獲得人身自由是19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C 排除。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46.【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伯里克利改革,不符合題意;B.根據題干“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本國改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B符合題意;C.封建莊園建立,不符合題意;D.明治維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47.【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故B項正確;大和統一日本是在4世紀末5世紀初基本上完成的,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幕府統治建立是在12世紀末,不符合材料,故C項錯誤;17世紀的彼得一世改革是當時俄國社會提出的要求,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改革。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48.【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封建國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故C正確;科舉制、租庸調制、均田制與題干信息無關,故A、B、D錯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題。49.【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確立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題意;B.據材料“吸收中國唐朝政治經濟制度,實行改革”判斷是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故選項B符合題意;C.提倡“文明開化”,不符合題意;D. 使日本進入近700年幕府統治時期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理解識記備選項回答,注意備選項。1 / 1社會思品_歷史與社會_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_日本明治維新一、單選題1.日本德仁天皇于2019年10月22日在皇居正殿“松之間”舉行了“即位禮正殿之儀”,正式宣告日本第126代天皇即位。來自194個國家及聯合國、歐盟等組織的代表共2000余人參加了此次即位儀式。大化年間,日本通過學習唐朝的文化與典章制度,日本發生的實質性變化是( ?。?br/>A.天皇從此掌握了國家實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B.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C.全面引進了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D.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 天皇從此掌握了國家實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不符合題意;B. 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 ,不符合題意;C. 全面引進了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 ,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大化年間,日本通過學習唐朝的文化與典章制度, 進行了大化改新,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識記來回答。2.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的是 ( )A.幕府統治 B.大化改新 C.殖民掠奪 D.文藝復興【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7世紀中期,新上臺執政的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改新從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故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是由于大化改新。選項B正確;選項A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進行大化改新。3.2019年的日本新年號出自于日本傳統古籍《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不過從“大化”開始,日本共有247個年號出自中國古籍。大化年間,通過學習中國的文化與典章制度,日本發生的實質性變化是( )A.天皇從此掌握了國家實權B.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C.全面引進了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D.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不過從“大化”開始”結合所學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D符合題意;大化改新后天皇大全旁落,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的手中,大化改新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但不是日本實質性的變化;大化改新只是效仿了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并沒有全面引進,故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大化改新的內容和影響,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統一賦稅。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4.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奴隸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爭戰,使矛盾日益尖銳,而部民也不斷反抗。此時中國唐朝的統治興盛極大刺激了大和統治者,于是天皇決心改革。材料反映了(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內容C.大化改新的性質 D.大化改新的影響【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依舊題干“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爭戰使矛盾日益尖銳,而部民也不斷反抗”的信息可知,這段材料描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A 項符合題意;BCD 三項的內容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1世紀前后,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5世紀,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統一了日本。5.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廢除貴族私有的屯倉、田莊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歸國家所有;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地方…;實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內容 C.性質 D.影響【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六世紀時,日本社會矛盾尖銳,貴族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646年孝德天皇發布改革令: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因此,題干內容說的是大化改新的內容,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答題。6.“按照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模式,廢除部民制,將貴族奴隸主私有的電倉、田莊統歸國家所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辈牧戏从吵鋈毡敬蠡男伦铒@著的特點是( ?。?br/>A.“天皇至上” B.“以唐為師”C.“文明開化” D.“脫亞入歐”【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因此,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題干沒有體現、選項CD是明治維新的內容,排除選項AC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大化改新的背景、方式、內容、影響等基礎知識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7.有學者論及某次改革提到:“6 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边@里“作用重大”指的是( ?。?br/>①促使日本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度②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④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可知,唐文化對日本文化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推動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制度,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大多數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日本的遣唐使回國后把唐朝先進的文化、制度帶到了日本,唐朝先進的制度推動了日本的政治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的許多政治制度以唐朝為藍本。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故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疾閷W生的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能力。8.“在長期的移植過程中,日本對中國的任何東西都來之不拒:中國的經典、書法、建筑、制度和法律(唐律),推動日本進行改革?!?世紀后期的日本能看到的現象是( ?。?br/>A.奴隸在田間從事著勞動 B.允許農民自由買賣土地C.幕府將軍掌握國家實權 D.郡的長官都由中央任免【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 奴隸在田間從事著勞動,不符合題意;B. 允許農民自由買賣土地 ,不符合題意;C. 幕府將軍掌握國家實權 ,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學習唐朝的各種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其中的內容有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判斷出這是大化改新,再結合對大化改新的內容的識記來分析備選項回答。9.孫立祥在《日本三次社會轉型及其歷史啟示》中指出:日本通過三次“開國”,成功實現了社會的全面轉型。日本完成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歷史事件是( )A.發動宮廷政變 B.實行幕府統治C.建立莊園 D.大化改新【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發動宮廷政變,不符合題意;B.實行幕府統治,不符合題意;C.建立莊園,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日本以中國唐朝的制度為參照,進行了大化改新,經過大化改新,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實現了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準確記憶回答。10.“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規定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這里的“改革”史稱( ?。?br/>A.幕府統治 B.農奴制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維新【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幕府統治,不符合題意;B.農奴制改革,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參照中國唐朝律令制度, 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 ,這次改革時,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C符合題意;D.明治維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識記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11.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正式開始。其“新”主要體現在( ?。?br/>A.嚴重削弱了天皇的權力B.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C.王室和貴族各有私有領D.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 嚴重削弱了天皇的權力 ,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正式開始 ,通過向中國唐朝學習,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全面向中國學習,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B符合題意;C. 王室和貴族各有私有領 ,不符合題意;D. 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記硬背。12.大化改新后,古代日本社會發生重大變化。其變化的實質是日本( ?。?。A.成立幕藩體制 B.出現武士集團C.步入封建社會 D.形成天皇統治【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大化改新打擊了奴隸主貴族勢力,形成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13.“詔書規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權,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于6歲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當于3.5畝),女子為其2/3,奴婢受相當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毕铝心軌驈牟牧现械贸鰜淼氖牵ā 。?br/>A.日本統治階層內訌和隋唐政治經濟文化的吸引是其改革的重要因素B.標志著日本從古代社會向中古封建社會的轉折,促進了國家和社會的迅速發展C.通過土地制度變革,廢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變成國家的公地和公民D.這場變革是天皇開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質的改革,其目的是維護自身統治【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 日本統治階層內訌和隋唐政治經濟文化的吸引是其改革的重要因素,不符合題意;B. 標志著日本從古代社會向中古封建社會的轉折,促進了國家和社會的迅速發展 ,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 實行班田收授法。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權,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可以看出, 通過土地制度變革,廢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變成國家的公地和公民 ,故選項C符合題意;D. 這場變革是天皇開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質的改革,其目的是維護自身統治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細心讀材料,從材料中找出關鍵語句,對這些語句進行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緊扣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14.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爭戰使矛盾尖銳,而部民也不斷反抗。材料反映的是( ?。?br/>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內容C.大化改新的性質 D.大化改新的影響【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分析可知, 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爭戰使矛盾尖銳,而部民也不斷反抗 ,這屬于大化改新的背景,故選項A符合題意;B.大化改新的內容,不符合題意;C.大化改新的性質,不符合題意;D.大化改新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理解之后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回答。15.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內容。這次改革是( ?。?br/>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國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頒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實行中央集權,廢除世襲制度,中央和地方設置官僚機構進行治理。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維新【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伯里克利改革,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可知,這次改革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仿照唐朝時期的各項制度進行全面改革,故選項B符合題意;C.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合題意;D.明治維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識記回答,注意細心看題干信息,準確理解識記基礎知識。16.百度百科收錄某改革:“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中國唐朝政治和經濟體制學習,成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贝烁母铮ā 。?br/>A.發生在阿拉伯地區 B.領導人是明治天皇C.史稱“大化改新” D.使國家過渡到奴隸社會【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材料提到“向中國唐朝政治和經濟體制學習,成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結合所學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所以選項A不符合題意,選項C符合題意;B項當時的天皇是孝德天皇,年號大化,選項B不符合題意;D項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期權制的封建國家,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關內容,需要同學們牢記大化改新的有關內容,做題時靈活運用。17.大化改新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這里“新時代”的實質是( ?。?br/>A.建立天皇制度 B.實行中央集權C.打破豪強貴族特權 D.確立封建制度【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7世紀,日本參照中國唐朝制度進行“大化改新”,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確立了封建制度,實現了日本歷史上的一次飛躍,即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故D符合題意;A項大化改新之前,日本已完成了統一,故A不符合題意;B項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只是封建制度的一個方面,不是實質,故B不符合題意;C項日本在12世紀建立起幕府統治,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 本題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日本大化改新的影響分析。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實質,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8.孝德天皇時期,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大化改新學習的是( ?。?br/>A.秦漢制度 B.隋唐制度 C.唐宋制度 D.明清制度【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靵y,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在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選項B正確;選項A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相關內容,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19.下列有關世界古代史的說法正確的是A.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并傳播到世界各地的B.法蘭克王國是由蘇美爾人建立的信奉基督教的國家C.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為英吉利、法蘭西和德意志D.使日本發展成為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事件是大化改新【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 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選項D正確;選項ABC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D 。【點評】 本題考查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20.649年,孝德天皇下詔令國博士高向玄理與僧旻“置八省百官”,地方設國郡、里…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上述這些措施( )A.創立了天皇制度 B.加強了中央集權C.保障了貴族權利 D.形成了武士階層【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創立了天皇制度,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這是大化改新實行的措施,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得中央掌握了政權,這就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故選項B符合題意;C.保障了貴族權利,不符合題意;D.形成了武士階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采取的措施,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21.大化改新,其“新”的主要體現是( )A.削弱天皇的權力 B.加速日本封建化的進程C.加強世襲貴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統治【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它打擊了奴隸主貴族勢力,形成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社會經濟得到發展,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進程,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大化改新是日本自上而下封建性質的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2.646年初,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開始改革。他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載,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實行“八省百官”制和“國郡里”制,對官吏實行“食封”和“俸祿”。這表明日本( ?。?br/>A.樹立了天皇的絕對權威B.建立了中央集權行政體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王室積極謀求中日國家對等關系【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八省百官”制、”國郡里” 制、“食封” “俸祿” 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權官僚體制,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集權行政體制,故選B ;A項并非材料的主旨, 排除;C項“全面效仿”說法絕對化,排除;材料無法體現王室對中日關系的立場和態度,排除D;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難度適中,從材料中“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載,帝道唯一”, 效仿唐朝制度實行“八省百官”制和“國郡里”制,對官吏實行“食封”和“俸祿”結合唐代政治體制分析即可。23.日本留學生對于唐朝實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國泰民安、文化繁榮的大好形勢,深為贊賞?;貒?,他們積極倡導以“法制完備”的唐朝為典范,實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br/>A.以中國唐朝制度為藍本 B.使日本過渡到封建社會C.促進了日本社會的進步 D.使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 回國后,他們積極倡導以“法制完備”的唐朝為典范,實行政治改革 ”,可以看出,這里顯示的是大化改新參照我國唐朝的制度進行改革,也就是說大化改新以中國唐朝制度為藍本,故選項A符合題意;B. 使日本過渡到封建社會 ,不符合題意;C. 促進了日本社會的進步 ,不符合題意;D. 使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4.如圖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br/>A.公元前6世紀40年代 B.公元6世紀60年代C.公元前7世紀40年代 D.公元7世紀40年代【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公元前6世紀40年代,不符合題意;B.公元6世紀60年代,不符合題意;C.公元前7世紀40年代,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開始于646年,這一年屬于公元7世紀40年代,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知道大化改新的時間,再結合所學知識換算所屬的世紀和年代回答。25.“大化改新使日本社會的階級關系發生變化……天皇成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得到提高?!边@表明( ?。?br/>A.改變并不是一帆風順 B.農民是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C.改革促進了社會進步 D.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權力【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 改變并不是一帆風順,不符合題意;B. 農民是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 天皇成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得到提高 ”,可以看出,大化改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發展,故選項C符合題意;D. 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權力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6.“日本留學生對于唐朝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深為贊賞?;貒?,積極倡導以唐朝為典范,實行改革?!边@次改革是( ?。?br/>A.大化改新 B.查里曼改革C.彼得一世改革 D.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根據題干信息"日本留學生對于唐朝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深為贊賞?;貒?,積極倡導以唐朝為典范,實行改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選項A符合題意;查里曼改革與查里曼帝國相關,B排除;彼得一世改革與俄國相關,C排除;亞歷山大二世改革與俄國相關,D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27.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中講道:“6、7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地方貴族反抗中央貴族,中央貴族之間爭權奪勢。中國唐朝的統一和興盛,朝鮮半島上新羅國家的崛起,強烈刺激了大和統治者?!辈牧险f明當時日本進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動因是 ( ?。?br/>①武士集團威脅王室的權益②唐朝對外開放政策的吸引③大和的奴隸制統治陷入危機④在與鄰國的實力對比中處于劣勢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題干材料反映了6、7世紀時日本國內的危機以及唐朝、新羅的興盛,說明日本進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動因是大和奴隸制統治陷人危機以及與鄰國的實力對比處于劣勢,選項C③④符合題意;①與題干時間不符,②不能從題干信息中得出,所以排除ABD;故答案為 C 。【點評】 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8.從646年開始,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其仿效的是( ?。?br/>A.秦朝的刑罰制度 B.漢朝的察舉制度C.唐朝的典章制度 D.明朝的監察制度【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6世紀—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強烈刺激了大和的統治者?;首逯械母母锱砂l動宮廷政變,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號大化。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識記大化改新的內容及影響,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頒給公民,六年一頒,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9.如果“離開中國文化,明治以前的日本,將沒有文化可言”。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國確立了( )A.行省制度 B.中央集權制 C.幕藩體制 D.內閣體制【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行省制度,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國唐朝的制度,在政治、經濟上全面向中國學習,經過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B符合題意;C.幕府體制,不符合題意;D.內閣體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30.6﹣9世紀,日本朝野醉心于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制度與文化。下列與日本學習和模仿唐朝有關的是( ?。?br/>A.大和統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統治建立 D.彼得一世改革【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改革。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故B項正確;大和統一日本是在4世紀末5世紀初基本上完成的,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幕府統治建立是在12世紀末,不符合材料,故C項錯誤;17世紀的彼得一世改革是當時俄國社會提出的要求,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日本孝德天皇在位時進行大化改新。31.7世紀前。日本貴族兼并土地,爭戰不休,社會上出現了“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慘狀,人民開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開始進行改革。材料表明日本改革是為了( ?。?br/>A.緩和社會矛盾 B.推翻幕府統治C.加強君主專制 D.防止貴族爭戰【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皇權旁落,政局混亂,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選項A正確;選項B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社會根源,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32.“7世紀,那些游歷‘天朝’回來的日本人推動了一場改變日本的改革。”以下屬于這次改革內容的是( ?。?br/>①土地歸屬國家,分給農民耕種 ②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③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④普及初等教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沒有承認土地私有,不允許自由買賣,沒有普及初等教育。故①③符合題意,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來分析題肢回答,這類知識點,要注意準確記憶課本基礎知識。33.“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本國改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辈牧厦枋龅氖牵ā 。?br/>A.大化改新 B.倒幕運動C.封建莊園建立 D.明治維新【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A符合題意;B.倒幕運動,不符合題意;C.封建莊園建立,不符合題意;D.明治維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34.“由于日本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大規模吸收中國文化,以促進本國文化發展的經驗,日本人把移植外來文化視為當然的事情,只要能夠適應形勢,任何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從海外引進,既無顧慮也不以為恥?!焙瓦@段材料的描述有關的是( ?。?br/>A.日本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大規模吸收中國文化指的是明治維新B.日本民族的優點在于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C.中日交往史上,都是日本派遣大量人員到中國來學習D.日本移植外來文化一直是照搬照抄,且不顧慮也不以為恥【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為日本確立了一套在當時頗為先進的管理體制,使日本社會環境穩定,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是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標志。由此可見,日本民族的優點在于善于學習外國長處,勇于改革創新。 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不符合大化改新、明治維新等相關史實,說法錯誤,應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大化改新的背景、時間、人物、主要內容、影響及評價等基礎知識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35.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內容。這次改革是( )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不能買賣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維新【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由材料“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可知,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內容,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故 B 正確;ACD 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變革,解題的關鍵是“建立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36.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能否成功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7世紀中葉,日本曾仿效中國唐朝制度實行改革。下列對這一改革影響的解讀正確的是( ?。?br/>A.加強了世襲貴族的地位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進程C.推動了奴隸制經濟發展 D.嚴重阻礙了天皇的權力【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將部民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因此,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說法錯誤,應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大化改新的內容及其影響是解題的關鍵。37.“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規定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這次改革指的是日本歷史上的( ?。?br/>A.大化改新 B.戊戌變法C.幕府統治 D.伯里克利改革【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分析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新上臺執政的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了。大化改新仿照中國隋唐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經過改革,日本從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因此,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與題干內容無關,應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題。38.“日本朝野醉心于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制度與文化,前后歷300年之久?!毕铝羞x項與日本學習模仿唐朝有關的是( ?。?br/>A.文成公主人藏 B.大化改新C.紙幣 D.明治維新【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A.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唐朝與吐蕃的關系,與日本無關,故A錯誤。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繼位,年號大化。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因此,選項C符合題意。C.中國北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與日本學習模仿唐朝無關,故C錯誤。D.明治維新日本學習的對象是歐美,與題干信息不符,故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結合所學運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確答案。39.從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可以看出,中國哪一時期的文化對它影響很大( ?。?br/>A.秦漢時期 B.三國時期 C.隋唐時期 D.宋元時期【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靵y,落后的奴隸制度嚴重地阻礙著日本社會的發展,奴隸主統治出現嚴重危機。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實現了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 因此,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大化改新的背景、時間、人物、主要內容、影響等基礎知識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40.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擺脫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確立了中央集權制,使日本國家制度趨向完善。以上內容是( ?。?br/>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內容C.大化改新的性質 D.大化改新的影響【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A:大化改新的背景 : 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B:大化改新的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將部民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身使用,也不能買賣,向他們收取賦稅。C:大化改新的性質:封建性質的改革。D:大化改新的影響: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同時,學生還應理解和區分一些概念性的東西,如選項中的“背景”“性質”等。41.觀察下面政治體制示意圖,它體現了( ?。?br/>A.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B.古希臘城邦的特點C.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 D.俄國農奴制改革措施【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據題干信息“二官八省”并結合所學,六七世紀的日本非?;靵y,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進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的朝廷設二官,八省,二官就是神祇官,太正官,神祇官掌管國家祭祀,太政官掌管行政,太政官下設四名次等官,分為左右大臣和大納言,中納言、太政官下設中務,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宮內八省;省下有職,寮,司等下級機關。 C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點評】 解答本題要把握大化改新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42.日本在歷史上先后兩次“拜師學藝”,其中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的是( ?。?br/>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 C.明治維新 D.工業革命【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據“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可知,與大化改新有關。大化改新的領導人是孝德天皇,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體制(廢除世襲貴族統治制度),中央設立八官二省,地方設立國、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經濟上,實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通過改革,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的是大化改新。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識記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43.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下列對各國改革評價正確的是( ?。?br/>A.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過渡到封建社會B.中國戊戌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C.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廢除了農奴制D.蘇俄新經濟政策——標志蘇聯模式的形成【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本題可用排除法,A項中,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時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成功,孝德天皇上臺執政,頒布詔書,開始改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B項中,戊戌變法并沒有實現富國強兵,故排除;C項中,1861年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并非彼得一世改革,故排除;D項中,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蘇聯模式的形成,故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外歷史上的著名改革的相關史實,側重考查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識記和理解能力。44.日本留學生積極吸收中國文化,傳播唐朝典章制度。在他們的倡導下,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 ?。?br/>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大化改新C.農奴制改革 D.明治維新【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史稱大化改新。A:北魏孝文帝改革,排除;B:大化改新,符合題意;C:農奴制改革,排除;D:明治維新,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只需識記知識點即可。45.公元7世紀,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內容包含( ?。?br/>A.一切私地收歸國有 B.推行“殖產興業”C.農奴獲得人身自由 D.提倡“文明開化”【答案】A【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 公元7世紀,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A 正確;“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是19世紀日本學習西方進行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BD 排除;農奴獲得人身自由是19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C 排除。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46.“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本國改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辈牧厦枋龅氖牵ā 。?br/>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封建莊園建立 D.明治維新【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伯里克利改革,不符合題意;B.根據題干“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本國改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B符合題意;C.封建莊園建立,不符合題意;D.明治維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47.6-9世紀,日本朝野醉心于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制度與文化。下列與日本學習和模仿唐朝有關的是( )A.大和統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統治建立 D.彼得一世改革【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故B項正確;大和統一日本是在4世紀末5世紀初基本上完成的,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幕府統治建立是在12世紀末,不符合材料,故C項錯誤;17世紀的彼得一世改革是當時俄國社會提出的要求,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改革。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48.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封建國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點學習唐朝的( )A.科舉制度 B.租庸調制 C.中央集權制 D.均田制【答案】C【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封建國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故C正確;科舉制、租庸調制、均田制與題干信息無關,故A、B、D錯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題。49.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號為大化,頒布改新詔書,吸收中國唐朝政治經濟制度,實行改革。這一“改革”( )A.確立土地私有制B.使日本成為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C.提倡“文明開化”D.使日本進入近700年幕府統治時期【答案】B【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解析】【分析】A.確立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題意;B.據材料“吸收中國唐朝政治經濟制度,實行改革”判斷是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故選項B符合題意;C.提倡“文明開化”,不符合題意;D. 使日本進入近700年幕府統治時期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理解識記備選項回答,注意備選項。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社會思品_歷史與社會_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_日本明治維新(學生版).docx 社會思品_歷史與社會_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_日本明治維新(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