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有 21小題,其中 1—10題每題 1分,11—21題每題 2分,共 32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C D B A C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答案 D A B C C B D C B B D二、非選擇題(5小題,共 48分)22題:9分⑴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2分)五四運動(1分)。⑵秋收起義。(1分)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轉戰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2分)。⑶土地革命。(1分)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根據地百姓踴躍參軍;增強了革命根據地的實力。(任選兩點得 2分)23題:9分⑴九一八事變。(1分)日本建立了法西斯政權,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分)⑵七七事變后,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積極捐款捐物,華僑青年回國參戰。(任選兩點得 4分)⑶在反法西斯戰爭的洪流中,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歷時最長、犧牲最大,對戰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作為戰勝國,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顯著提高。(3分)24題:8分⑴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3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2分)⑵人民群眾為解放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資和兵力資源;促進解放軍兵力由弱變強,國共兵力對比發生轉變,推動了解放戰爭的勝利。(2分)⑶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或開國大典。(1分)25題:12分⑴2016年到 2020年,貴州省貧困人口和貧困發生率逐年減少;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扶貧攻堅戰取得勝利。(任選一點得 2分)⑵①貴州省著力改善民生事業,補全基礎設施短板體現了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②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建設,說明貴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創新引領發展。③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說明貴州堅持綠色發展道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每點 2 分,共 6 分。)(學生答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同富裕或共享發展成果,可視為第一小點替代。)⑶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2分)新時代貴州精神是新時代的民族精神,為打贏扶貧攻堅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精神支柱。(2分)26題:10分⑴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2分)⑵在自媒體時代,一個合格公民要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為自覺信仰,體現在日常網絡行為中。(2分)要自覺遵守憲法,始終按照憲法原則和精神利用自媒體參與民主生活,做到參與網絡民主生活不違法;(2分)要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的民主態度,不參與網絡暴力;(2分)要通過依法參與公共事務,在自媒體民主實踐中逐步增強民主意識。(2 分)(學生若從社會責任感、主人翁意識等角度作答,可視為第一小點替代,得 2分。)九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 第 1 頁 共 1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