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央紅軍五次反“圍剿”1、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時間:1930年11月—1931年1月描述:第一次反“圍剿”斗爭。從1930年10月起,蔣介石調集10萬重兵,采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戰術,直撲江西南部中央根據地。毛澤東、朱德指揮紅軍主力,采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利用敵人進占龍岡之機,借助龍岡這一狹長谷地對敵發起攻擊,全殲敵軍兩個主力旅和一個師部,之后乘勝東進,迫使敵人下令收兵。戰斗打了兩個多月,紅軍突破敵人的包圍圈,蔣介石企圖消滅中央根據地的計劃沒有得逞。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示意圖,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供圖。2、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時間:1931年3月—5月描述: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了第二次反“圍剿”斗爭。從1931年2月起,蔣介石調集約20萬重兵,采取“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分四路向中央根據地的中共紅一方面軍大舉進攻。蘇區中央局接受毛澤東的意見,采用“誘敵深入”的方針,集中兵力,先打弱敵,各個殲滅敵人。在半個月的戰斗中,紅軍連續打了5次勝仗,殲敵3萬余人,擴大了中央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示意圖,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供圖。3、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時間:1931年7月—9月描述:第三次反“圍剿”斗爭。從1931年6月開始,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自任“圍剿”總司令,依仗10倍于紅軍的兵力,企圖把紅軍主力壓迫到贛江東岸加以擊破,然后分路“圍剿”。面對強敵壓境的形勢,毛澤東、朱德在“誘敵深入”的方針指導下“避敵主力,打其虛弱”。戰斗打了三個多月,國民黨軍損失3萬多人,而紅軍愈戰愈勇。蔣介石親自指揮的這次“圍剿”最終無功而返。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示意圖,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供圖。4、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時間:1933年2月—3月描述: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從1932年5月開始,蔣介石調整策略,先進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據地,準備得手之后再全力進攻中央根據地。1932年底,蔣介石調集30多個師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軍,開始對中央根據地和紅一方面軍發動進攻。指揮此次反“圍剿”作戰的是周恩來和朱德,他們按照毛澤東提出的游擊戰爭戰略戰術原則,采取大兵團伏擊戰法,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經過兩次激戰,使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第五十九師幾乎全部被殲,兩師師長亦被紅軍俘獲。蔣介石的第四次“圍剿”行動還是沒能消滅中央紅軍主力。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示意圖,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供圖。5、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時間:1933年9月—1934年10月描述: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從1933年秋開始,蔣介石調集70萬軍隊對中央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以冒險主義的進攻路線來打破這次“圍剿”。先是實行“兩個拳頭打人”的辦法;后又提出“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方針。這種與敵人硬拼的消耗戰,正中敵人下懷。紅軍遭受重大傷亡,廣昌失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