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血液和血型(第2課時)【設計依據與構想】輸血和血型以理性認知為主,但與現實生活關系密切,主要是通過創設一個個具體的問題情境,使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推理,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教材分析】鑒定血型和輸血是本節的重點。學生動手模擬實驗學會鑒定血型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凝集反應這一難點,并為理解四種血型間輸血關系奠定了基礎,掌握同型輸血的原則。正常成年人的血液總量占其體重的7-8%。一次獻血200-300毫升對健康沒什么影響,參加義務獻血光榮。學生對血型知識、輸血知識有初步的認識,知道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失血過多要輸血。但并不清楚ABO血型命名的依據是什么。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表達血型不合原因常出現問題,讓學生牢固掌握四種血型各含的凝集原、凝集素才能準確表達異型輸血之間是否可以進行或為什么會發生凝集反應的原因。【教學目標】1.說出ABO血型的類型,解釋血型鑒定原理及過程。2.概述人體的血量,說出失血對人體的影響。3.理解血型與輸血的關系,說明輸血原則4.舉例說出無償獻血的有關知識。5.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能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長、親友宣傳無償獻血知識,并確立自己成年后愿意無償獻血的信念。【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解釋血型鑒定原理及過程。教學難點:1.解釋說明血型鑒定的原理及過程。2.理解血型與輸血的關系。【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相關視頻:《ABO血型鑒定》《無償獻血》。2.搜集國家無償獻血法律法規,搜集國家無償獻血先進人物及特殊事件。3.制作Powerpoint課件。學生準備:1.預習。2.搜集有關無償獻血的信息資料。3.家長的無償獻血證。【教學流程及分析】輸血和血型一、復習導入新課通過問題復習鞏固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習。如:昨天老師的手被釘子扎破流血了,一開始血涌出得很快,但慢慢地變少,最后傷口不往外流血了。1.請問同學們誰能解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自動止血情況?2.今天我發現手上的傷口腫起來了,里面有膿水。為什么傷口會出現化膿現象?在復習結束后,教師先歸納強調“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再通過問題情境引出新課。【設計思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制選取關于“血液的組成和功能”部分的相關習題,習題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投入回憶、思考活動中,復習鞏固已有知識,并引發學生思考,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二、新課學習情境1:圖片展示車禍事故現場大量血跡。說明有傷者大量失血,醫生必然要采取哪種急救措施?教師用問題“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嗎 ”引導學生共同列舉出ABO血型的4種類型,再用問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血型,應該怎么做才能知道?” 激起學生興趣,通過觀看視頻《人的ABO血型鑒定》,結合表“人類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表”,引導學生分析各種血型的特點,使學生學會血型鑒定的方法。人類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表血型 紅細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A型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B型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AB型 A凝集原、B凝集原 抗A凝集素O型 無 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設計思想】本情境側重于學生的思維加工。有意義的學習的心理機制是同化,通過問題“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嗎 ”將學生生活中的知識吸收并固定為新知識“ABO血型的4種類型”;再通過視頻《人的ABO血型鑒定》,演示血型鑒定過程,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觀察到紅細胞的凝集現象,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血型的分類原則,使新知識被同化到個體的認知結構中,突破教學重難點。情境2:我的血型是AB型,假如現在我因為車禍而大量失血,生命危在旦夕,急需輸血搶救。請各位同學做一次白衣天使,分析確定輸哪種血型的血來搶救我?時間寶貴喲!引導學生根據這個道理先推斷ABO血型之間在輸血時的相互關系(如下表),再決定給我輸哪種類型的血,從而理解“同型輸血”的輸血原則。ABO血型之間的相互關系獻血者紅細胞(含凝集原) 受血者血清(含凝集素)O型(抗A、抗B) A型(抗B) B型(抗A) AB型(無)O型(無) - - - -A型(A) + - + -B型(B) + + - -AB型(A、B) + + + -注:“+”表示有凝集反應,“-”表示無凝集反應。設計思想本情境主要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通過這個“真實任務”情境的創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問題的關鍵,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不僅能達到強化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學生還會產生強烈的“搶救”老師的愿望,拉近師生心靈距離,喚起學生關愛他人、珍愛生命的真摯情感。情境3:鏈接近兩年各地發生的違法采血、輸血引發感染的新聞,學習無償獻血——安全血源。方案1:師生共同觀看視頻《無償獻血》后,進行“無償獻血知識競賽”,各小組搶答。方案2:結合學生課外搜集的資料,閱讀討論。為什么要提倡無償獻血 你的家長和親友中有沒有人進行過無償獻血 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獻多少毫升的血 ……將來等你長大了,你愿意參加無償獻血嗎 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講臺上展示家長的無償獻血證,另外可以講述本地的無償獻血先進事跡。網上鏈接幾個血液網站,指導學生要獲取相關知識應該怎么做。【設計思想】本情境主要是以培養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目的。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堂是師生交往互動的舞臺,通過相互交流與溝通,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方案1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方案2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接觸血液和輸血的知識,關注輸血安全等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三、梳理知識本課小結,先由學生談知識、技能與情感收獲。再由教師總結指出學習要達到的目標。【評價版塊】1.快速檢測: 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及課后思考題編制習題。2.小設計師: 一個關于無償獻血的公益廣告設計。【板書設計】第一節 血液和血型(第2課時)1. 血型:A型、B型、AB型、O型。2. 輸血原則:同型血互相輸;O型血可以少量輸給其他三種血型的人;AB型血原則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種血型的血。【教學反思】血液凝集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不易理解,但是這又是學生充分理解輸血原則的基礎;故講解時應充分應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