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中和反應,理解中和反應的本質。初步理解鹽在化學中的含義。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及生產中的應用。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中和反應的探究實驗,以及觀察酚酞的變色現象,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探究能力。通過觀察不同酸堿反應的現象摸索判別酸堿反應的方法。通過對微觀分析反應的原因,學習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并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運用,進一步了解化學與我們生活、生產及環境的密切關系,體會化學的重要性。(2)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學生興趣。(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加強學生的協作與競爭意識。【教學重點】 中和反應及應用【教學難點】 中和反應的微觀解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問題引導法 多媒體教學法 推理法 歸納法 小組學習法 合作探究法【教學用具】 儀器:燒杯、滴管、玻璃棒、試管、試管架、藥匙、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藥品:紫色石蕊試劑、酚酞試劑、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鋇溶液、硫酸銅溶液其他:微課視頻、多媒體平臺、教學PPT【教與學互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設計意圖從一個真實、滑稽而又好奇的故事引出酸與堿的反應 【開題故事,引入課題】 播放故事:老劉打柴被蜂蟄,劉夫人抄家伙去挖泥? 【提示】蜂類的針液呈堿性,蚊子、螞蟻的口液呈酸性,黃泥呈酸性。 【提問】1、劉夫人抄家伙去干嘛了? 劉夫人帶回來的東西有什么用? 看故事、思考、設疑和跟隨老師指引,大膽猜想。 答:1、去挖黃泥 2、減輕老劉身上的疼痛。 疑問:酸堿是否會反應,可不可以用其他物質代替? 通過故事與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積極思考,全程投入。【過渡:多媒體展示】 酸與堿發生反應嗎?引起復習課題1中酸堿在水中電離的知識: 酸→ H++酸根離子 HCl→ 堿→ 金屬離子+OH- NaOH → 思考、回答 鹽酸、氫氧化鈉電離的式子 為學生分析學習酸堿反應打好基礎【教師演示】無指示劑下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 【提出問題】酸和堿會發生反應嗎?如何判斷? 【實驗探究】 闡述思路和方法。 觀察現象:無現象 【思考】 酸和堿會不會發生反應? 【猜想假設】 酸和堿可能反應 2、酸堿可能不反應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與習慣【實施探究方案】 【投影】實驗具體方案: 1、向氫氧化鈉里加酚酞,加入稀鹽酸; 2、硫酸銅加氫氧化鈉加稀鹽酸; 3、向氫氧化鋇里加入稀硫酸;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提示操作要點,注意觀察,作好記錄。 【提問】請描述實驗現象,你的初步結論是什么?如何得出? 按照方案親自動手實驗。 【記錄現象】 1、溶液先由無色變紅色,加入鹽酸后,溶液由紅色變無色; 2、出現藍色不溶物,加入稀鹽酸后,不溶物消失 3、無色溶液變渾濁,用手觸摸試管壁; 【分析結論】酸和堿發生反應,并產生不同現象。 1、通過設計探究實驗方案,有利于養成學生科學探究的良好習慣,提高思維能力,增強協作意識。 2、引導學生判斷化學變化是否發生,不輕易下結論,教育學生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新問題】若往氫氧化鈉內加入稀鹽酸: 酸堿發生化學反應后,生成了什么新物質? 怎樣證實? 【猜想】 生成了氯化鈉和水; 生成氯化鈉。 討論:派出代表展示討論結果與實驗方案 方案1:加入石蕊 方案2:加入酚酞 方案3、、、、、、、 讓學生學會通過對比類推的方式獲取新知識【實施探究方案】 【投影】實驗步驟: 1、往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滴加2~3滴酚酞試液,用滴管慢慢加入稀鹽酸,邊加邊攪拌,觀察顏色改變,判斷反應進行程度。 2、用膠頭滴管取少量反應所得的溶液放在蒸發皿上加熱蒸發結晶。 按照書本的實驗方案開展實驗探究,合作討論,展示合作成果 剛好變成無色時完成反應; 反應所得溶液蒸發后,結晶出白色晶體,反應生成氯化鈉。 學會設計具有可見性的實驗方法;學生通過直觀體驗獲取知識。【問題】結合質量守恒定律,氫氧根和氫離子呢? 【播放動畫】中和反應微觀過程動畫 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分析中和反應,得出中和反應的實質,提醒學生注意,這也就是反應能夠發生的原因。 觀看中和反應微觀過程動畫 交流、總結 反應的實質是:H++OH- =H2O 培養“用宏觀體會微觀”“用微觀解釋宏觀”的科學研究方法,樹立正確的化學反應微粒觀。【歸納】 1. 酸堿反應的特征、本質 交流總結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總結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游戲】 找六個學生模擬稀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的物觀解析。并讓一個學生作指導。 【狂想討論】 學生討論并進行游戲,總結心得 通過游戲,讓學生加深理解反應的原因。【投影】【比一比】寫出相關化學方程式。 氫氧化鈣+稀鹽酸 氫氧化鈉+稀硫酸 氫氧化鎂+稀硫酸 氫氧化鋇+稀硫酸 氫氧化銅+稀鹽酸 氫氧化鋇+碳酸 練習,思考,討論 通過練習和觀察這幾種中和反應方程式,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歸納能力。引導學生觀察、對比、總結酸+堿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總結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歸納:引出【新知識】鹽的概念: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鹽。 中和反應的概念 討論 相同點: 不同點:課堂練習 練習 鞏固知識播放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視頻 【投影】 1.山西省煤礦資源豐富,居民常年用煤作燃料,所以該地區空氣中的硫氧化物特別多,硫的氧化物通過雨水不斷滲入土壤,使得土壤呈酸性。根據你的所學,我們可加適量的什么中和?可以加氫氧化鈉嗎? 交流與討論 答:用熟石灰,不可以用氫氧化鈉 將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的實際問題相聯系,并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1)某化工廠排出的廢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直接排放會造成污染,你會怎樣處理這些廢水呢? (2)經過調查,該硫酸廠200米外有個布料廠,該廠生產布料時排出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堿性物質,假設你是其中的一個廠長,你會用什么方法處置這些廢水呢 答:(1)加入氫氧化鈣 (2)將兩個廠的廢水集中處理,回收利用。醫藥、生活(治療胃酸過多) 4.被蚊蟲叮咬處很快腫成大包,這是因為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 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腫痛? 5.吃皮蛋有澀味的原因是含有堿,應該怎樣除澀? 3、中和胃酸 3HCl + Al(OH)3=AlCl3+3H2O Na2CO3+2HCl==2NaCl+2H2O+CO2 用肥皂水、洗潔精液等 蘸上食用醋 培養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再從化學走向社會科學研究的觀念,并通過反思促使學生提高學習和科學素養。6.以后做完實驗后剩余的酸性或者堿性廢液,可直接倒入下水道嗎?應怎樣處理? 6、不可以,應該加入堿性或酸性物質中和無毒處理后再排放【總結與反思】 總結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中和反應的定義及其本質 中和反應的應用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布置作業】 【交流共享】 交流自己在這節課上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獲。 小結【鞏固練習】完成學案 認真解題板書設計 課題2 酸和堿的反應 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實質:H++OH- =H2O 鹽的定義: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例如NaCl,Na2SO4 ,CaCl2等。 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教學反思:通過以上的教學過程,將重點難點建立在實驗、討論和微課視頻的基礎上進行分解教學,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事半功倍,突出教學重點。教師引導,用故事創作情境,以問題作向導,以活動作為主體,用故事設疑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帶著問題進行討論、實驗、觀看視頻,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激發求知欲望,培養創新思維。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