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配套人教版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1.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2.知道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伴隨能量變化,初步認識化學反應的本質。3.對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質變化,能作出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判斷。4.能夠初步區分物質的哪些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5.學習觀察化學變化的方法,培養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的科學態度。學習目標本節重點新課講解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新課導入布置作業新課講解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導入世間的萬物總是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你還能舉出物質發生變化的實例嗎?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將紅紙剪成窗花和與將紅紙點燃。新課講解新課導入合作探究二者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合作探究新課講解新課導入將紅紙剪成窗花和將紅紙點燃。不同點:紙張剪成窗花后還是紙。紙張燃燒之后不再是紙。相同點:都發生了變化。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新課導入將紙剪成窗花將紙張點燃變化后沒有新物質生成變化后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成果展示變化前:紙變化后:紙變化前:紙變化后:灰燼化學變化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相同點新課講解新課導入方法導引變化前: 觀察反應物的顏色、狀態,反應發生需要的條件。變化時: 發生的現象(如有發光、發熱等現象)。變化后: 觀察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新課導入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演示實驗1-1 水的沸騰1-2 膽礬的研碎新課導入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演示實驗1-3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1-4石灰石與鹽酸反應實驗 變化前 的物質 變化時發生的現象 變化后 的物質 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1) 液體的水 液態的水(2) 塊狀的膽礬 粉末狀 的膽礬(3) 藍色的硫酸銅溶液 藍色的氫氧化銅等(4) 大理石 二氧化碳氣體等有水蒸氣放出,玻璃片上出現小水珠塊狀被粉碎有氣泡放出、澄清石灰水渾濁有藍色沉淀生成新課導入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實驗記錄無無有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新課導入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顏色改變 生成氣體 生成沉淀 發光放熱不是依據觀察一瓶酒精,說一說這些性質是通過哪種變化表現出來的?新課導入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注意:酒精可在空氣中點燃化學變化顏色:氣味:水溶性:狀態:密度:揮發性:無色液體特殊氣味兒0.8g/mL能與水互溶揮發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例如: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生銹、碳能燃燒。例如:顏色、狀態、氣味兒、熔沸點等。新課導入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探究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新課導入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合作探究聞氣味時,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提示氧氣二氧化碳實驗1:觀察它們的顏色和狀態,聞一聞。實驗2:取一根小木條在空氣中點燃,分別插入兩集氣瓶中,觀察燃燒情況。新課導入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性質類別實驗1實驗2均為無色、無味的氣體在通常情況下,氧氣和二氧化碳均為無色、無味的氣體木條在氧氣中燃燒得更旺;木條在二氧化碳中熄滅氧氣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實驗記錄新課導入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思考討論根據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的特性制成了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過程中二氧化碳發生了什么變化?體現出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質?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 聯系新課講解隨堂練習課堂小結新課導入布置作業拓展延伸決定體現體現決定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制作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滅火二氧化碳使燃著的木條熄滅變化性質用途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新課講解隨堂練習課堂小結新課導入布置作業拓展延伸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冰川融化B.紙剪成花C.玻璃破碎D.食物腐爛D狀態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 形狀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 形狀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 產生新物質新課講解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新課導入布置作業隨堂練習下列描述,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A.鹽酸易揮發B.金屬具有導電性C.酒精易溶于水D.銅能變成銅綠D揮發性 溶解性是物理性質 化學變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新課講解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新課導入布置作業隨堂練習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物質的變化物質的性質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物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新課講解拓展延伸隨堂練習新課導入布置作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課講解拓展延伸隨堂練習課堂小結新課導入作業:月 日再見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教學目標1.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2.知道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伴隨能量變化,初步認識化學反應的本質。3.對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質變化,能作出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判斷。4.能夠初步區分物質的哪些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5.學習觀察化學變化的方法,培養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的科學態度。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以及他們的區別和聯系。難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判斷。三、教學準備教學儀器和藥品:試管、帶彎管的單孔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鐵架臺(帶鐵夾)、研缽、藥匙、鑷子;膽礬、氫氧化鈉溶液、石灰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紙。教學PPT及相關視頻。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導入】世界上的物質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例如: 水結成冰、燃放煙花、燈泡發光、木炭燃燒等都是物質變化的實例。 【提問】你能舉出生活中物質發生變化的例子嗎? 傾聽,觀察圖片,然后舉出生中物質發生變化的實例。 通過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物質變化的實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環節二 新課講解 【合作探究】請同學們分組完成下列兩個操作。將紙剪成窗花和將紙點燃。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從化學的角度看,這二者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明確】相同點:物質都發生了變化;不同點:紙變成窗花后依然是紙,紙張燃燒之后就不再是紙了。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操作。 思考并回答兩種操作的異同點。 通過設計學生動手試驗,讓學生尋找將紙剪成窗花和將紙點燃時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初步發現并體會物質發生這兩種變化的本質區別。【講述】將紙剪成窗花變化前后都是紙,沒有其他物質生成,這種變化我們稱之為物理變化,而將紙點燃,紙變成了灰燼,有其他物質生成,我們稱這種變化為化學變化。 學生傾聽并記憶。 通過講述,讓學生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過渡】生活中物質變化的例子有很多,那么這些變化有什么本質區別呢?我們通過幾個物質變化的實驗來了解一下。首先我們來看觀察實驗的需要的注意事項。 【方法指引】 變化前: 觀察反應物的顏色、狀態,反應發生需要的條件。 變化時:發生的現象(如發光、發熱等現象)。 變化后:觀察生物的顏色、狀態。 學生傾聽并思考。 學生閱讀ppt并記憶。 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觀察現象。演示實驗:1-1 水的沸騰。(注:也可下載實驗視頻) 觀察、交流實驗現象并記錄;討論、分析物質變化時的現象及變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規范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表達能力,能從實驗現象分析物質變化的本質特征。【展示】PPT展示實驗記錄。 【組織活動】剛才老師做實驗的時候,看到很多同學都欲欲躍試,現在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實驗器材—研缽;實驗藥品—塊狀硫酸銅,請同學們分組將塊狀硫酸銅研碎,并記錄實驗現象。 【學生實驗】1-2 膽礬的研碎。(注:也可下載實驗視頻) 【展示】PPT展示實驗記錄。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填寫表格。 通過設計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同時體會物質發生變化的實質。教師演示[實驗1-3]將少量膽礬和研碎的膽礬分別放入2支試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蕩直到變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別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并記錄試管中發生的現象,并敘述現象。 觀察、交流實驗現象并記錄;討論、分析物質變化時的現象及變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規范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表達能力,能從實驗現象分析物質變化的本質特征。師生共同演示[實驗1-4]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記錄試管和燒杯中的現象并記錄。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通過指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規范操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表達能力。【討論】請同學們填寫實驗記錄表格,并討論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展示】展示PPT第10頁。 【講述】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分析、對比四個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 通過讓學生分析四個實驗現象,讓學生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展示】展示物質發生變化時伴隨的現象。 【講述】在化學變化中往往伴隨著各種現象,但這些現象只能輔助我們判斷是否生成了新物質,卻不是判斷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 學生觀察圖片,傾聽并記憶。 引發學生對實驗現象和變化本質關系的思考,完善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區別的理解。【展示】展示酒精的圖片。 【組織活動】酒精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種物質,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酒精的下列性質。 【展示】PPT展示需要探究的問題。 【總結】酒精可以在空氣中燃燒與其他性質不一樣,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體現出來。 小組合作探究酒精的性質。 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得出酒精的性質區別。【過渡】酒精燃燒,說明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是物質的性質,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性,是物質發生變化的內因。物質的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指導閱讀】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8頁內容,自己總結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展示】PPT展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明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區別。 【提問】我們已經學習了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現在誰能說一說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區別和聯系? 【總結】PPT展示物質性質和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傾聽。 閱讀課本。 學生思考并回答 培養學生閱讀、總結能力,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培養學生合作、思考、概括、總結的能力,使學生主動交流和討論,加深對物質性質和變化概念的理解。【過渡】我們通過下面這個實驗繼續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合作探究】老師這里有提前制備好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請同學們觀察它們的顏色、狀態、聞一聞氣味兒。取一根小木條在空氣中點燃,分別慢慢深入兩瓶氣體中,觀察木條燃燒情況的變化。然后試著判斷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區分它們? 【提示】聞氣味兒的正確方法。 【實驗記錄】PPT展示15頁。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酒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 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加深對物質性質的認識和理解。【過渡】生活中,我們除了用水滅火之外,還常用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滅火,請同學們思考,滅火器在滅火過程中體現了二氧化碳哪種性質? 【明確】二氧化碳滅火器用到了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同時還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物理性質。這個我們在后續學習中還會學習。 【提問】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有什么關系? 【展示】展示并講解物質變化、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學生分組討論,并派代表進行回答。 通過分析二氧化碳在滅火過程中的變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變化、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環節三拓展延伸 【展示】展示古詩詞。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橫線處物質發生了哪種變化。 【提示】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物質的小微粒之間的變化,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會繼續學習。 討論 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的變化世界中。隨堂作業 PPT展示 做題 通過習題鞏固本節所學知識環節四 課堂小結 展示PPT21頁。 傾聽并理解。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知識,便于學生記憶。五、板書設計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物質的性質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區別: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比較.mp4 1.1 水的沸騰.mp4 1.1 石灰石與鹽酸反應.mp4 1.1 膽礬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mp4 1.1 膽礬的研碎.mp4 1.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教案.docx 1.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