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二氧化碳的性質
(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象,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經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興趣。
二、教學重點: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難點:
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反應。
四、教學思路
設計中本課題共有兩條主線,明線是人們對二氧化碳的評價為主,以教材中的演示實驗為鋪墊,通過評價—聯想—探究—實驗—討論—總結等步驟,將二氧化碳的各種物理化學性質一一對應的串聯起來,暗線則為用途反映性質,性質決定用途這二者之間的關系,通過這兩條思路完成本課題的學習。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創設:前面我們學過空氣的組成,知道二氧化碳占空氣體積的0.03%,但就是這看似不多的二氧化碳氣體卻對整個世界的生命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請講講你所知道的與二氧化碳有關的生命活動。 回顧空氣的組成及綠色植物的光和作用和動植物呼吸與生命的關系 復習已有知識,引出二氧化碳
多媒體展示:各行各界對二氧化碳有各自的評價,為什么評價不同?這些評價體現了二氧化碳什么樣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討論關于二氧化碳的評價 1.激發學習情境,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引發學生思考。 2、學生可以大膽猜測并自己簡單總結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
問題:根據生活常識,二氧化碳的顏色、氣味、狀態是怎樣的? 快速的回答對應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 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事例及常識中提煉出相關知識。
探究一:農民伯伯說:“二氧化碳是農作物的糧食”。 學生思考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這一知識點來解決第一項評價。 鍛煉學生對知識的合理運用。
探究二:消防官兵說:“二氧化碳是滅火的先鋒?!?學生猜想: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合理推測的能力。
實驗一:傾倒二氧化碳實驗 學生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蠟燭自下而上熄滅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的科學素養以及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問題:蠟燭熄滅說明什么? 回答預設: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問題:蠟燭下面先熄滅上面后熄滅又說明什么? 回答預設: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且能將復雜的問題細分化簡單化的能力。
小結: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常用來做滅火器。 聽、歸納。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實驗得出結論的能力。
探究三:飲料制造商說:“二氧化碳是碳酸飲料的好原料。” 據此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應該能溶于水, 那有沒有實驗來證明二氧化碳確實能溶于水呢? 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致力解決的意識。 引出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實驗二:二氧化碳溶水性實驗 觀察實驗,描述實驗現象。預設回答:塑料瓶變癟了。 培養學生準確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問題:塑料瓶為什么變癟?(追蹤問題:塑料瓶變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壓強為什么會變小?壓強變小說明了什么?) 回答預設:因為二氧化碳溶于水,導致瓶內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大氣壓將瓶子壓癟。 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
探究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僅僅是單純的溶解嗎?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發生了其他的變化?為什么叫碳酸飲料而不叫二氧化碳飲料?為什么溶入的是二氧化碳而配料中沒有?(念雪碧瓶上的配料標簽:碳酸水)。 1、聽、討論。 2、回答預設:碳酸水可能和二氧化碳有關。而且不是同一種物質。 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致力解決的意識。 引出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實驗:將二氧化碳直接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學生觀察現象。 現象:紫色石蕊變紅色。
問題: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變紅嗎? 學生討論:有多種可能性。
補充實驗:將稀鹽酸、稀硫酸分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通過實驗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相關知識) 學生觀察實驗并得出結論?,F象:紫色石蕊都變紅色。結論:紫色石蕊遇酸變紅。 培養學生觀察與表達能力。由此介紹出紫色石蕊的性質,遇酸變紅。為以后酸堿指示劑做鋪墊。
探究:是什么使紫色石蕊變紅?
實驗三:(紫色的石蕊花是干的)指導、觀察學生實驗并分析現象 學生觀察記錄現象,并討論現象背后的結論。 現象及結論:2不變色說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3不變色,說明單一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4變色,說明是水和二氧化碳一起使石蕊變紅,可能是水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一種酸性物質。
實驗四:將一朵干花噴灑稀醋酸,將4中變紅的花用電吹風吹干。 現象:噴灑稀醋酸的干花變紅。變紅的4又重新變回紫色。思考:為什么變回紫色? 學習碳酸的形成。
引導學生分析問題。 變紅是因為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的緣故,加熱后變回紫色說明加熱后碳酸不復存在,因為碳酸不穩定又分解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學習碳酸的分解
講解化學反應方程式。 記筆記 重點理解。
問題:通常打開碳酸飲料的瓶蓋后會冒出大量氣泡,這是為什么? 因為二氧化碳溶于水受壓強的影響,若是壓強越大則能溶解的越多,反之越少,通常瓶內壓強大溶解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打開后壓強變小,溶解了的二氧化碳又重新出來。
提問: 將氧氣降溫加壓會發生什么變化? 回答:氧氣會變成藍色的液體,若是程度再深,可變成淡藍色的雪花狀的固體。 引出改變條件可以改變物質的狀態。
指導學生閱讀并思考,將二氧化碳降溫加壓會變成什么?變化后的二氧化碳又有哪些新的用途? 學生閱讀并找出答案。降溫加壓后會變成固態二氧化碳,專用名為干冰。干冰可用來人工降雨,制造舞臺煙霧效果,食品保鮮劑。 學會積極的閱讀并獲取相關知識。
探究四:建筑師說:“二氧化碳是天然的粉刷匠”。建筑上常將石灰乳粉刷到墻壁上,而石灰乳是軟的,但墻壁最終卻是很硬的,這是怎么回事呢?發生了什么反應呢?(注:石灰乳的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 聽,分析,回憶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
實驗: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做實驗、觀察現象。 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分析:呈現白色的不溶物就是碳酸鈣。 有了二氧化碳的參與軟軟的石灰乳就能變成堅硬的碳酸鈣。 學會將難題或不熟悉的問題,轉化為常見的熟悉的內容來解決。
介紹石灰水的主要成分,詳細講解化學反應方程式。 聽講,劃記課本中相關知識點。 加強記憶,重點理解。
探究五:環保專家說:“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敝笇W生閱讀教材中有關溫室效應的資料。 閱讀并歸納相關內容,回答環保專家的提問。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導致溫室效應,但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不僅有二氧化碳還包括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所以它只是共犯之一。 學會客觀公正的看待問題。
小結二氧化碳性質,根據性質與用途的關系,總結二氧化碳的用途。 聽講,總結并回答二氧化碳的用途。 反復,加強理解,形成體系。學會運用化學理論解決化學問題。
練習1、日常生活中,我們給墻壁抹石灰,當石灰水變干時墻壁會變得很白。在這過程中,為了使效果更好,人們常在房中放一盆炭火,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開始放炭火盆時墻壁反而變潮濕 利用你所學到的知識解釋一下。 討論并回答 解決實際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