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氧氣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物質的方法,知道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2.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絲等在空氣中和氧氣燃燒的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3.了解氧氣與人類關系密切;4.認識化學反應的基本特征,化合反應及氧化反應。過程與方法:1. 觀察與描述物質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學會從中歸納出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方法;2. 初步了解研究物質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了解氧氣在自然界中的循環及重要意義,增強環保意識2.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3 .從化學中體驗到從化學中學習知識。二、教學重點 :氧氣的性質及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的概念’三、教學難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四、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氧氣的性質1.物理性質:(1)色、味、態: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降溫后,氧氣可以變為淡藍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于空氣;(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于水提示;工業用氧,貯存在藍色鋼瓶中。問題:有什么事實可以證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氣?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存的。2.化學性質:實驗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復燃(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黑色固體)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文字表達式:碳(C)+ 氧氣(O2)點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氣中的燃燒情況:木炭紅熱,無煙、無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總結:氧氣的檢驗方法,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如木條復燃則為氧氣。(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介紹鋁箔在氧氣中可以燃燒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鐵絲熔成小球,生成一種黑色固體。文字表達式:鐵(Fe) + 氧氣(O2)點燃——→四氧化三鐵(Fe3O4)注意事項: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在空氣中加熱情況:持續加熱發紅,離火后變冷。(3)硫在氧氣中的燃燒(淺黃色固體)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氣體。文字表達式:磷(s)+ 氧氣(O2)點燃——→ 五氧化二磷(so2)空氣中燃燒情況:淡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4)鎂帶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熱,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文字表達式:鎂(Mg) + 氧氣(O2)點燃——→ 氧化鎂(MgO)小結 ;以上事實說明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3、化合反應(1)化合反應 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2)特點; 多種變一種(3)字母表示,A+B_AB4: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的反應注; 氧并不僅僅指氧氣如: 碳+氧氣——二氧化碳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聯系: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不一定是化合反應。5: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覺察的氧化反應。如 ;實物腐爛,鐵生銹,農家肥腐熟等反思:本節課實驗較多,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本課題是全書的重點,如氧氣的化學性質,實驗的現象,化合反應氧化反應,學生理解容易但不能靈活運用,我認為應在課后通過反復練習進行鞏固!【練習】1、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①燈泡發光 ②石蠟熔化 ③石蠟燃燒 ④光合作用 ⑤動植物的呼吸2、歸納氧氣的物理性質:①氧氣在常溫下為_______色,_______態,固態、液態為_________色。②氧氣的密度比空氣_____。③氧氣__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3、下列四個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A、水→氫氣+氧氣 B、氫氣+氧氣→水C、酒精+氧氣→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氣→二氧化碳教學拓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