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 分子與原子【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2)知道構成物質微粒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象。(3)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2、過程與方法(1)結合日?,F象與課本理論,能用課本理論解釋日?,F象(2)學習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實驗信息進行加工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2)培養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學情分析】分子和原子對初三的學生來說,并不完全陌生,他們在初中生物和物理中都接觸到分子和原子。但由于分子和原子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學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和原子概念是較為困難的。針對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法教學:首先,情景激學。用一些宏觀的現象創設探究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其次,聯想推理。盡量將不可見的微觀粒子行為特征與學生熟悉的某些宏觀事物聯系進行轉換理解,引導學生類比推理形成微觀粒子的內部表象。最后,輔助教學。采用實驗探究和多媒體的手段展示分子、原子的行為特征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觀世界,使學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教學重點】認識分子是客觀存在的,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質。【教學難點】建立微觀粒子想象表象,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教學準備】儀器:大試管、小試管、燒杯(50ml)、燒杯(500ml)、燒杯(250ml)、濾紙條、試管架、膠頭滴管、長玻璃管藥品:品紅、水、酚酞溶液、氨水、酒精、紅墨水【教學方法】提出問題→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活動探究→學生討論→總結【教學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師】這是一瓶液體,它有什么味道呢?(噴香水)【提問】聞到了什么味道?【生】香水味【師】生活中濕衣服經過晾曬變干,糖塊放入水中會消失,而水變甜。這是為什么呢?這些現象很早就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探究興趣,他們提出了物質是由許許多多我們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子和原子就是其中的兩種。【板書】課題1 分子和原子【師】科學技術進步早已證明物質是由許許多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等構成。【板書】一、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構成【師】雖然我們看不到分子和原子,但它卻是真實存在的??茖W家們早已通過先進的科學儀器不僅能觀察到分子和原子,還能移走原子。【展示】苯分子圖像這是在掃描隧道顯微鏡下放大180萬倍觀察到的苯分子,該圖像清晰的顯示出苯分子六元環結構【展示】移走硅原子構成的文字這是中科院研究人員,在常溫下以超真空掃面隧道顯微鏡的手段,用探針拔出硅晶體表面的硅原子形成的世界上最小的漢字-中國。【過渡】以上圖片證明了分子是真實存在的,那么分子具有哪些性質呢?【板書】二、分子的性質【演示】取一試管,向試管中滴1滴水【投影】一滴水圖片,1個水分子質量約為3×10-26kg,一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用10億人來數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需要數3萬多年才能數完。【師】我們發現一滴水的體積很小,雖然小,但它里面有1.67×1021個水分子,這是個龐大的數字,如果10億人來數這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需要數3萬多年才能數完,說明分子的體積很小。而一個水分子質量約為3×10-26kg,說明分子質量很小。由此我們得出分子的第一個性質。【板書】 1、分子的質量小,體積小【過渡】分子還具有哪些性質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投影】探究活動一分子的運動實驗目的:探究分子的運動實驗步驟:①取一個小燒杯,加約20ml水,滴加2-3滴酚酞溶液,攪拌。現象:無明顯現象結論:水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②從燒杯中倒少量液體于試管中,滴氨水,振蕩現象:酚酞溶液變紅了結論: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過渡】下面請同學們參照課本利用桌面上的儀器和藥品探究分子的運動。【投影】自主探究 分子的運動實驗儀器:大燒杯(500ml)、小燒杯(50ml)、大試管、膠頭滴管、固定濾紙條的塑料板、濾紙條實驗藥品:氨水、酚酞【特寫】1.用大燒杯罩住氨水和酚酞2.把大試管倒扣盛裝氨水的試劑瓶上方3.把濾紙條橫放氨水試劑瓶上方【師】請觀察到酚酞溶液變紅的小組舉手。【提問】你們組是如何設計實驗的呢?【生】我們組設計的方案和課本上一樣,取兩個燒杯,分別加酚酞和氨水,再用大燒杯罩住它們,結果酚酞溶液變紅了。【師】請坐。這位同學你說說看。【生】我們組和他們組設計的方案差不多。只不過我們是直接打開盛裝氨水的試劑瓶,再用大燒杯罩住它們。【師】能否把你的裝置簡單地給大家展示一下呢【演示】向小燒杯中傾倒少量酚酞溶液,打開盛裝氨水試劑瓶瓶塞,并用大燒杯罩住它們。【提問】有什么現象呢?【生】酚酞溶液變紅了,氨水沒有變色【提問】為什么酚酞溶液變紅?【生】氨分子運動到酚酞溶液中,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師】請坐,這位同學很有創意。這種方案既節約藥品,又環保。還有什么設計方案?這位同學,請把你的裝置給大家簡單地描述一下。【演示】在濾紙條上每隔一段距離滴一滴酚酞溶液,然后把濾紙條放入大試管中,打開氨水試劑瓶瓶塞,將大試管倒扣在試劑瓶上。【提問】有什么發現呢?【生】濾紙條由下向上依次變紅【提問】為什么不是同時變紅,而是下端先變紅呢?【生】因為氨水在下面,氨分子從下向上運動【師】請坐。還有沒有其他方案呢?這位同學。【演示】我們另取了一張濾紙條,滴了一滴酚酞溶液,然后把濾紙條橫放在盛有氨水試劑瓶瓶口上方,結果濾紙條變紅了。(一位同學舉手,對這個現象提出疑問)【師】這位同學你有什么疑問呢?【生】我們小組也設計了這個方案,但濾紙條并沒有變紅。【師】把你的裝置個大家簡單地演示一下。【演示】取一張濾紙條,滴了一滴酚酞溶液,然后把濾紙條橫放在盛有氨水試劑瓶瓶口上方,但濾紙條離試劑瓶口很遠,結果濾紙條沒有變紅了。【師】這位同學,你幫他分析一下酚酞不變紅的原因。【生】他的濾紙條離瓶口太遠了。【提問】除了濾紙條離瓶口遠之外,還有什么因素呢?【生】酚酞溶液濃度太小。【師】好,請坐。老師根據桌面上的儀器和藥品也設計了幾組方案,我們一起看一下。【展示】酚酞變紅的三組動畫【師】在這些方案中氨分子都是從下向上運動,由此我們發現分子在不斷的運動。【板書】2、分子在不斷的運動【師】除了這些方案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同學需要補充的。【生】我們組先用酚酞溶液潤濕濾紙條,把濾紙條放入燒杯中,使其緊貼燒杯底部,然后用燒杯罩住盛裝氨水的試劑瓶,結果濾紙條變紅了。【生】我們組直接用酚酞溶液潤濕燒杯底部,然后用燒杯罩住盛裝氨水的試劑瓶,最后燒杯底部變紅了。【師】這些方案都不錯。同學們的思維很活躍,很有創新意識,值得點贊。下面請用分子的這一特點解釋以下現象。【投影】請用分子的這一特點解釋以下現象。⑴濕衣服經過晾曬變干⑵糖塊放入水中消失【生】濕衣服經過晾曬變干是因為水分子運動到空氣中,糖塊放入水中消失是糖分子運動到水中去了【師】很好,請坐。【過渡】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濕衣服放在太陽底下比室內更容易變干說明了分子的運動和什么有關呢?(學生一起答溫度)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分子的運動速率和溫度的關系。【投影】探究 分子的運動速率和溫度的關系實驗儀器和藥品:兩個燒杯、藥匙、熱水、冷水、品紅實驗步驟:取兩個燒杯,分別加等量的熱水和冷水,再分別加少量的品紅,觀察品紅在水中的擴散現象。【提問】有什么現象呢?【生】我看到品紅在熱水中迅速擴散,在冷水中擴散較慢【投影】實驗現象:品紅在熱水中迅速擴散,在冷水中擴散較慢【師】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生】分子的運動速率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溫度越低,分子運動速率越慢。【投影】實驗結論:分子的運動速率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溫度越低,分子運動速率越慢。【投影】苯分子圖像【過渡】分子還有哪些性質呢?下面我們一起回看苯分子圖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苯分子圖像,苯分子與苯分子有沒有緊靠在一起?(學生答沒有)那么分子之間是否真的有間隔呢?我們通過下面的實驗探究分子之間是否有間隔。【投影】探究活動二 分子之間有間隔實驗儀器及藥品:玻璃管、紅墨水、酒精實驗步驟:①向長玻璃管加紅墨水至玻璃管中部②添加酒精至橡皮筋位置③把橡皮筋固定在液體凹液面最低處④塞上橡皮塞,上下顛倒4-5次玻璃管,觀察凹液面的變化。(學生分組討論動手完成這個實驗)【提問】觀察到什么現象呢?【生】液面下降。【投影】液面下降【師】請把手中的成果展現給大家,請坐。液面下降是因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間都有間隔,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占據分子間的間隔,所以液體體積減小。由此我們得出分子的另一性質。【投影】實驗結論:分子之間有間隔【板書】3、分子之間有間隔【過渡】生活中我們見過這樣的現象,向一裝滿石塊的杯中還能倒一些沙子,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答石塊之間有縫隙)對,石塊之間的縫隙好比分子間的間隔。那么同種物質不同狀態時,分子間間隔是否相同呢?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投影】探究同種物質不同狀態時,分子間間隔是否相同播放加熱碘管的視頻(說詞:這是碘管,此時碘是固體,點燃酒精燈,加熱碘管,整個碘管變紫了)【師】加熱前碘是固態,此時碘的體積很小,加熱后整個試管充滿紫紅色物質說明固態的碘變成氣態的碘,碘的體積變大。通常情況下,同種物質在氣態時分子之間的間隔大,固態、液態時分子間的間隔小,所以氣體容易壓縮,而固體和液體難壓縮。生活中物質的熱脹 冷縮現象,就是受熱時分子間的間隔變大,遇冷時分子間的間隔減小的緣故。【投影】結論:同種物質在氣態時分子之間的間隔大,固態、液態時分子間的間隔小。【過渡】水由水分子構成,水在加熱蒸發和通電分解時,水分子又在如何變化呢?下面我們通過兩個動畫來了解。【播放動畫】水加熱蒸發【師】 水蒸發時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了,變成了水蒸氣,這是一個什么變化呢?物理變化,水分子有沒有變呢?沒有變,所以水的化學性質也不變。通過這個動畫我們得出在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物質的化學性質也不變。【過渡】下面我們觀看水通電分解的模擬動畫。【播放動畫】水通電分解,【師】通電時每個水分子分解成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2個氫原子結合構成一個氫分子,2個氧原子結合構成一個氧分子,許多氫分子聚集形成氫氣,許多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氣,水變成了氫氣和氧氣。這是什么變化呢?化學變化。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發生了改變。我們知道水不能支持燃燒,但是氧氣能支持燃燒,在這個變化中水的化學性質發生改變。通過這個動畫我們得出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也改變。【師】從以上水的兩個變化中我們總結出了分子的概念。【板書】三、分子的概念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粒子。【師】想一想,所以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保持氫氣化學性質最小粒子是氫分子,保持氧氣化學性質最小粒子是氧分子。【課堂小結】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今天所講的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并且通過實驗探究了分子的三個性質,還了解了分子的概念。【隨堂訓練】在一個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塊糖,在外壁沿液面畫一條水平線,過一會發現糖塊不見了,而杯中的水卻變甜了,液面比原來水平線降低了。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這一現象。請把分子的基本性質填在相應內容的橫線上水蒸發變成水蒸氣,體積變大 。香水、汽油要密閉保存 。可將大量的氧氣壓入鋼瓶中 。一滴水中有成百上千億個水分子 。生活中的下列現象其中正確的是( )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大小隨溫度而改變蔗糖溶解是因為分子很小墻內開花墻外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D、氣體易被壓縮是因為氣體分子間隔小下列情況能夠導致分子間間隔縮小的是( )晾曬濕衣服 裝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向車胎內充氣 D、將氧氣常溫密封保存在貯氣瓶中【課堂作業】課本P51頁習題1、2【板書設計】課題1 分子和原子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構成分子的性質分子的質量小、體積小分子在不斷的運動分子之間有間隔三、分子的概念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粒子。【教學反思】這一節教學內容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本節課成功之處主要是以下兩點:1、把學生作為主體展開探究性實驗,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2、輔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不足之處是對一些較為復雜的例子,難以用恰當的語言去描述。還有自己的教態、組織教學等一些方面還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注重查漏補缺,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