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原子的結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及8電子穩定結構。過程與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等資料,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化抽象為直觀,初步學會類比、想象、歸納、概括等方法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2)通過討論與交流,啟發學生思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1)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究欲和學習化學的興趣;(2)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教學重難點:重點:構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難點:對8電子穩定結構理解。教學過程:知識回顧;1、已知硫化氫氣體是無色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密度大,在空氣中易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實驗室可用黑色固體硫化亞鐵和稀鹽酸反應制取。根據以上信息,回答問題:(1)、硫化氫氣體的物理性質有 。(2)、化學性質有 。2、水分子分解(見PPT)引入;原子也是由一些更小的微觀粒子構成的.自從1897年英國化學家湯姆生發現電子以后,才揭開原子內部的秘密!投影;課題(PPT)閱讀教材53頁---原子的構成、了解1、原子是如何構成的?2、為何原子不顯電性?3、表3-1 幾種原子的構成中你可獲取哪些信息?提問并概念;一、原子的構成 質子 (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 原子核 中子 (不帶電) 原子 核外電子 (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思考】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可得出;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表3-1幾種原子的結構可獲取的信息;從表中可以得出:1、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2、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3、原子核一般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氫原子無中子)4、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質子數決定原子的種類)投影、原子結構的發現(見PPT)二、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閱讀教材了解以下相關內容;1、核外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運動的?2、電子的這種運動特點與什么有關?3、如何來表示電子在核外的這種運動? 它有何規律?如何畫?4、原子的這種核外電子排布與其性質有何關系?5、何為穩定結構?你如何理解?提問并歸納1、核外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層運動的,又叫分層排布。 這種分層排布與電子本身的能量有關。 2、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可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 (見PPT)3、最外層電子數為8達到穩定結構(氦為2)。對于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都少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失最外層電子;非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一般都多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都使其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4、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內容小結;(見板書)作業;教材57頁第1題 (1)、(3)、(4)、(5)。原子的構成 (見課件)二、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1、核外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層運動的,又叫分層排布。2、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可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3、最外層電子數為8達到穩定結構(氦為2)。4、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