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1、教學內容分析本課題位于本單元的最后一個課時,是對本單元前兩個課題的一個總結性知識,也為后續學習化學知識的應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是化學知識學習的必經之路,因此在教材的編排中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課題在教材中只有一頁的篇幅,但它在化學中占據了重要的部分,是化學學習的重點。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已經初步具備了對化學方程式的含義的理解,因此本節課重在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并加深對知識的應用程度。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掌握有關的反應物、生成物質量的計算;(2)掌握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格式。2.過程與方法(1)掌握解題格式和解題方法;(2)培養學生分析計算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從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2)了解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實驗中的意義, 學會科學地利用能源。三、教學重點:由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求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四、教學難點:解題的格式規范化五、教學方法:1、教學演練法:演示例題,分析解題思路、解題過程,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解題的步驟,最后學會以模仿性解題,形成解題的格式規范化。2、自主學習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中,自主學習,遇到問題自己思考,查閱資料,從而得出完成學習任務的方法。3、歸納法:將各種方法進行分門別類的歸納,整理知識與方法,便于記憶與閱讀,同一內容的不同分類方法,靈活運用,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六、教學用具:多媒體。七、教學課時:1課時八、教學流程情景導入氫氣是未來汽車的理想燃料。1Kg的氫氣就能供一輛功率為50KW的汽車跑大約100Km。 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適的催化劑,即可利用光能將水分解制取氫氣。要想知道汽車能跑多遠,就要弄清楚小桶中那18Kg的水能分解產生多少Kg的氫氣?思路1:可根據化學式的計算求解。理由:水中的氫元素全部轉化為氫氣。解:水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18Kg的水中所含氫元素的質量為:18Kg ×11.11%=2Kg所以產生的氫氣的質量為2Kg。設計意圖:用具體的情景素材提出問題,讓學生體驗到化學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困惑:若某種元素沒有全部轉化為某種物質,求該物質的質量怎么辦呢?思路2:可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求解。【復習】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有哪些?(以電解水的反應為例)1、表示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2、表示每36份質量的水完全反應,生成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3.粒子數目比是 。設計意圖:逐步引導學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降低了教學難點【過渡】依據物質的質量比來計算,這就是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板書課題)【提問】那么能否利用方程式中量的關系來計算產品或原料的質量呢?設計意圖:適當引導性提問,讓學生產生疑問解:設產生氫氣質量為36 4 3218Kg X解x= =2g所以產生的氫氣的質量為2Kg。所以小桶內的水能使汽車行駛2Kg×100Km/1Kg=200 Km設計意圖:嘗試用數學計算式結合化學方程式中物質質量之間的關系解題【提問】怎樣把同學們的思路清楚的表示出來呢?指導閱讀討論歸納【指導】閱讀課本第100頁例題1.要求:對照例題1把完整的解題過程寫出來。【課件展示】完整的解題格式。[例題1]加熱分解6.3 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氣 [分析]這道題是已知反應物的質量來求生成物的質量,即已知原料的質量求產品的質量。書寫格式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解:設加熱分解6 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氧氣的質量為x。(1)設未知量;注意質量單位2KMnO4K2MnO4+MnO2+O2↑ (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配平;2×158 32 (3)寫出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乘以系數;6.3g x (4) 對應寫出已知、未知純物的質量(質量=密度×體積 純物質量=不純物質量×純物質量分數(純度))(5)列出比例式x==0.6 g。 (6) 求解,答:加熱分解6 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0.6 g氧氣。 (7)簡明地寫出答案。[思考]并請同學們說出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解題步驟及化學計算題中設答與物理、數學區別。設計意圖:嘗試用數學計算式結合化學方程式中物質質量之間的關系解題[思考]:根據剛才對例題1的閱讀和講解說出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分為幾步 [講解]:在實際運算過程中,我們往往需要把過程再簡化些,具體格式可以參照下面的例題2。[例題2]工業上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可制得 [例題3]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氣體,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 燃燒100 g氫氣需要氯氣多少克 氧化鈣,需要碳酸鈣多少噸 生成氯化氫氣體多少克 解:設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 解:設需要氯氣質量為x,氯化氫氣體質量為 yCaCO3CaO+CO2↑ H2 + Cl2 2HCl100 56 2 71 73x 10 t 100g x yx==18 t。 或:氯化氫氣體質量=100g+3500g=3600g答:需要碳酸鈣18 t。 答:需要氯氣3550 g,生成氯化氫氣體3650 g。設計意圖:通過自學的方式嘗試根據化學方程式規范地解題。強調: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注意事項。1. 設未知量時一定要注意質量單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單位不一致的,先換算成一致的再進行計算.2. 化學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標明反應條件.氣體.沉淀符號,注意化學方程式的完整性.3. 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寫在相應的化學式下,一定要注意用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學式前的系數,已知量和未知量寫在相應相對分子質量的下邊.4. 計算結果的小數位保留按題中要求進行,若題中沒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數時,一般保留一位小數.設計意圖:規范解題的步驟,利于形成解題的模式。練習:實驗室要用9.6g氧氣做實驗。小紅同學提議利用分解過氧化氫的方法來制取氧氣。那么,請你幫小紅同學計算一下,至少需要準備多少過氧化氫?生成水多少?(溫馨提示:H:1 O:16)設計意圖:教學演練法與學生筆記結合,加深對各個步驟的理解歸納總結:1.化學方程式中只要已知一種純物的質量就可以列正比例式求出任意一種純物的質量。2. 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三個要領和四個關鍵。三個要領:①步驟要完整;②格式要規范;③得數要準確。四個關鍵:①準確書寫化學式;②化學方程式要配平;③準確計算相對分子質量乘以系數。④對應寫出已知、未知純物的質量3.化學反應計算中的幾種方法1、 利用化學式進行計算 --- 物質中的某元素完全轉化到另一種物質中2、 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已知任何一種物質的質量,可求其他物質的質量3、利用質量守恒定律計算----所有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種未知設計意圖: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效訓練】:課本P103頁 練習與應用1. (1) 4克氧氣可跟 克氫氣完全反應。(H=1,O=16)2.某工廠需要96Kg氧氣做原料。若用電解水的方法制取這些氧氣,需消耗水的質量是 ,同時生成氫氣的質量是 。氫氣的密度是0.097Kg/m3,氫氣的體積是 。(H=1,O=16)3.鋅和鹽酸(HCl)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鋅。實驗室用6.5g鋅與足量的鹽酸反應,可制得氫氣的質量是 ,氯化鋅的質量是 。(H=1,Zn=65,Cl=35.5)設計意圖:適當地課后復習、練習,加深知識理解板書設計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課題 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步驟:1、設2、房3、關4、比5、解6、答教學反思本課題我是分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是教會學生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在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書寫的基礎上;再展開第二課時,化學方程式常用公式的運用,考慮到教后聯系的需要和學生認知過程,我在第二課時拓展了密度公式、純度公式以及差量法,其余地復雜的計算方法留到下學期再作介紹。本課題教學有以下特點:1、 創設教學情景,引出學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的意義。充分利用電教手段選用一些典型的、有價值的、首席的化學反應的圖片增強學生利用化學方程式解決計算問題的欲望。2、 同時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層次性和發展性。在教學設計中采用觀察對比法,讓學生先觀察例題的計算步驟,然后自己動手實踐,再對比交流,將感知上升為理論。3、 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作解題格式示范,在練習中嚴格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書寫格式來解題,運算要準確,以培養學生按照化學特點去進行思維的良好習慣和熟練的計算技能。4、 教學中設計一個辨析與改錯環節,讓學生加深印象,產生反思與沖擊,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5、 利用實際生產問題計算,對學生進行辯證思想教育。本課題出現的問題:1、 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易出現的問題是書寫化學方程式、計算幾個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和、列比例式等錯誤。2、 不會看比例式的關系,常用交叉相乘法導致計算速度慢,容易把結果計算錯誤。(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教會學生善于觀察比例式的關系。)3、 學生在做題時,常忽略了解、設、答、以及列比例式。4、 運用密度公式時,不會換算單位。5、 運用純度公式時,直接把雜質當成純度代入運算。18Kg×4362×158/6.3=32/x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