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了解燃燒的原理,能應用燃燒條件解決如何讓物質發生燃燒及如何讓物質不發生燃燒(即達到滅火);2. 認識爆炸的條件及防范爆炸的措施,初步學習火場逃生的方法。3. 能說出緩慢氧化、燃燒、爆炸與氧化反應之間知識之間關系。過程與方法通過控制各種條件進行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進一步學習控制條件進行對比探究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1. 通過應用燃燒原理于控制燃燒、消除火災,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2. 通過對有關火災發生中相關的安全知識的了解,增強在火災中自我保護的意識。教學重、難點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得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并應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教學設計思路在前面的化學學習中也已經了解了部分物質的燃燒情況,對燃燒的條件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對滅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本節課是九年級化學上冊中的一次實驗探究式教學的好素材,通過實驗實現探究目的,利用實驗,層層深入,在實驗中發展學習的興趣,熟悉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本節課應大膽放手給學生,把實驗探究落到實處。因此這節課可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學生從已學知識和經驗提出問題→從生產生活實際進行猜想→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親自實施探究方案→總結歸納形成結論→利用結論來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驗中發展學習的興趣,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材中設計的實驗方案中白磷的燃燒會污染室內空氣,影響身體健康,因此要引導學生進行改進實驗并加以實施。在熱水中白磷燃燒的實驗中,白磷在水中易滑動,導氣管難對準白磷,實驗現象不明顯。可將該實驗改進為將貯有氧氣的大試管扣住熱水中的白磷,該方案可容易看到劇烈燃燒產生濃厚的白煙,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簡單,效果明顯并且環保。改進實驗既增強了實驗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環保意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實驗探究式教學流程如下:教學過程:教與學過程方案設計 設計說明【情境引入】魔術:“魔棒”點火師:“魔棒”接觸酒精燈,酒精燈發火了。(事先在酒精燈芯上放少量高錳酸鉀,玻璃棒插在盛有濃硫酸的試管中,學生均毫無知情) 由小魔術引入,體會化學的神奇,激活了課堂和同學們的求知欲。【圖片展示】【回顧舊知】師:什么是燃燒呢?讓我們回顧碳、硫、磷、酒精等燃燒的各種現象,寫出化學方程式。探究燃燒是什么變化?生:回憶碳、硫、磷、鐵、酒精等燃燒之現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說出燃燒現象,討論燃燒的特點。 了解火的應用以及對人類的貢獻。復習鞏固相關知識,同時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導學目標1:燃燒的條件探究1、【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生起火來呢?即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呢?請根據實事做出猜想。2、【猜想】學生分組討論,陳述猜想。猜想的可能結果并點撥。(1)一定要有可燃物。(有些物質能燃燒,如酒精、棉花等;而有些不能燃燒,既使溫度很高,如石頭、水等。)(2)要有火種。(足夠高的溫度)(鉆木取火、摩擦或撞擊起火、電火花、雷電、火柴藥等;還有間接火源,如熱輻射、自燃等。)適當點撥:古代人沒有火種,怎樣生火的?給你放大鏡,你能把紙點燃嗎?通過分析你能悟出火種真正作用是什么嗎?升高可燃物的溫度讓它燒起來。(3)要有氧氣。適當點撥:有什么依據?聯系生活實際或實驗想一想。如燃燒中有氧氣參加反應,酒精燈用燈帽蓋滅是讓酒精缺氧氣熄滅等。3、【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1)下面讓我們對剛才的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對比驗證。(見下表)提供的藥品:棉花、酒精、水、蠟燭、小木條、煤炭、石子、酒精燈、火柴、鑷子、燒杯實驗小組猜想與假設實驗方案實驗現象結論實驗條件比較是否與氧氣接觸提供溫度是否相同物質是否相同1組物質是否可燃2組可能與溫度有關3組可能與氧氣有關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設計的實驗方案。師:對實驗方案可行性評價。生:進行探究實驗,記錄現象,填寫探究報告。師:物質燃燒是否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還是只需其中的任意兩個或一個條件?請同學們關注表中“實驗條件”這一欄的內容,進行分析、比較。舉例說明。生:分析多組實驗結論,形成共識。(2)驗證實驗(燃燒是否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如右圖所示,在500mL的燒杯中注入400mL90℃ 的熱水,并投入一小塊白磷(著火點約為40℃)。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塊干燥的紅磷(著火點大于200℃),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改進實驗)課本上為我們設計了實驗方案,但該實驗要在通風櫥中或抽風設備下進行,否則會污染室內空氣影響身體健康。怎么辦?同學們能用桌上提供的器材改進實驗設計,避免空氣污染嗎?生:討論后得出解決的方法:在銅片上罩上燒杯或用玻璃鐘罩罩住整個裝置等。改進后的方案也可以選用如下圖:提出問題根據燃燒的條件預測該實驗的現象是什么?談談你的推測理由?演示實驗生:觀察現象并填寫實驗報告。提出問題 俗話說水火不相容,熱水中的白磷會燃燒嗎?請你設法使白磷燃燒。演示實驗:(改進實驗如上圖所示)將貯有氧氣的大試管扣住熱水中的白磷。4、【收集證據、討論得出結論】根據上述實驗報告總結燃燒的條件。結論:物質燃燒需同時具備(1)可燃性物質;(2)充足的氧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三個條件。投影:動畫火三角。適當點撥:(白磷和紅磷的顏色不同,是物理性質不同;它們的著火點不同是什么性質不同?) [投影]下表給出的是通常情況下一些常見物質的著火點:可然物白磷紅磷硫木炭酒精無煙煤著火點(℃)40240260320~370558700~750一般來講,著火點越低的物質越易燃。[過渡] 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什么?人們通常把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這是因為①冷水能降低白磷表面的溫度,使其達不到著火點;②冷水把白磷與空氣隔絕。可見,減少燃燒的條件,能防止白磷著火。5、【知識的運用和解釋】(1)觀察與解釋①演示實驗:“燒不壞的手帕”趣味實驗。小魔術大解密根據燃燒的條件,思考小魔術中的手帕為什么燒不壞。學生解釋為什么手帕沒有燃燒?②《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曹操率百萬水師乘船橫渡長江,聲勢浩大,卻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來的東風弄得大敗而逃。用燃燒三要素回答以下問題:(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進曹軍的連環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著火的原因是: ;(2)起火后曹軍的部分船只逃脫,這些船沒有被燒的原因是 ;(3)孔明“借”來的“東風”使火勢吹向曹營,還為燃燒提供了 ,使火勢燒得更旺。(2)請你根據燃燒的條件設計不同的方法將燃著的蠟燭熄滅。【探究實驗】“滅火方法”探究實驗: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操作方法實驗現象蠟燭熄滅蠟燭熄滅蠟燭熄滅滅火原理……滅火接力學生分別進行匯報,用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滅火接力,然后進行小結、歸納得出滅火的方法和原理。其它同學可以提出問題進行置疑和參與討論。適當點撥:重點幫助學生分析各種方法的原理,如吹氣、噴水、噴二氧化碳、剪燈芯等等方法的實際原理,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滅火的方法和原理。小結:(1)、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隔絕(窒息法)(2)、降低可燃物溫度到著火點以下(冷卻法)(3)、隔離可燃物(隔離法)。 學生用已學的知識可進行下面的猜測, 逐步理解燃燒的條件。引導學生做出有理有據的猜想,為下面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做準備。分組探究,形成共識,殊途同歸,使學生了解探究方法的多樣性,熟悉對比實驗。學生通過對比實驗驗證了自己的結論形成生生互動、合作學習的過程。根據探究報告進行分析,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產生的五氧化二磷不致于污染大氣,影響老師和學生的身體健康,符合環保化學的要求。白磷在水中易滑動,導氣管難對準白磷。改進后的實驗現象明顯且環保。還能觀察液面上升,再次說明白磷燃燒需要氧氣。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出物質燃燒的條件。突破學生對著火點的正確認識。根據所學的內容,解釋魔術的奧秘,同學們激情高漲,初嘗掌握新知識的喜悅。學生對熟悉的 “赤壁之戰”歷史故事也是非常有興趣。給定實驗目的,同學們自主設計實驗。開放式的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能力。導學目標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演示實驗: 粉塵爆炸實驗。學生思考該實驗原理是什么?對我們有什么教育意義?適當點撥:(廚房液化氣泄露,應怎樣處理?加油站為什么嚴禁煙火?還不能接聽手機呢?)歸納概括:請將氧化反應的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用框圖表示(燃燒、緩慢氧化、爆炸等)。課件展示:火災的圖片、火災逃生、常見的消防標志。安全知識競答:認識常見的消防標志,并進行消防安全知識競答比賽。我來當消防員:根據家中實際環境或學校班級環境設計一份消防安全預防和逃生預案。要想了解更多消防安全知識,請關注中國消防網。演示實驗: (垃圾桶著火了) 泡沫滅火器滅火。 體現從生活走進化學,用化學知識來認識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新理念。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學會基本的防火、滅火及火災現場的自救方法。教導學生珍愛生命,回饋社會,報效祖國。板書設計 課題1 燃燒和滅火 滅火:清除可燃物 可燃物氧氣 一定溫度滅火: 隔絕氧氣 滅火:使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教學小結與反思:本節課最大的特點是探究方法的靈活運用。通過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開放的實驗探究。在注重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時,更加注重了學生在活動中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分析推論的體驗。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發揮。對知識理解和認識水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主動構建知識。其次,是根據學情靈活的處理教材中的實驗。教材中設計的實驗方案中白磷的燃燒會污染室內空氣影響身體健康,引導學生進行改進并加以實施。改進了“水中白磷燃燒”的實驗,使實驗更容易完成。對“滅火原理”探究實驗,則完全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極大的發揮了同學們的想象力,激發了同學們對化學的熱愛。,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要改變學生以接受式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本節課通過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問題的解決和討論交流等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體驗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也從而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為終生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學 案 設 計●○復習導學:回憶碳、硫、磷、鐵、酒精等燃燒現象,寫出反應化學方程式。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 。導學目標1:燃燒的條件的探究●○實驗探究:1、【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生起火來呢?即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呢?請根據實事做出猜想。2、【猜想】學生討論,陳述猜想。3、【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1)對上述的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對比實驗。提供的藥品:棉花、酒精、水、蠟燭、小木條、煤炭、石子、酒精燈、火柴、鑷子、燒杯實驗小組 猜想與假設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結論 實驗條件比較是否與氧氣接觸 提供溫度是否相同 物質是否相同1組 物質是否可燃2組 可能與溫度有關3組 可能與氧氣有關關注表中“實驗條件”這一欄的內容,進行分析、比較,舉例說明燃燒 (填是或否)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2)驗證并改進課本實驗(燃燒是否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①根據燃燒的條件預測該實驗的現象是什么?談談你的推測理由?②觀察現象并填寫實驗報告。a試管內的紅磷 b試管內的白磷 熱水中的白磷現象分析4、【收集證據、討論得出結論】根據上述實驗報告總結燃燒的條件。燃燒需要 具備3個條件:⑴ ;⑵ ;⑶ 。5、【知識的運用和解釋】(1)觀察與解釋演示實驗:“燒不壞的手帕”趣味實驗。為什么手帕沒有燃燒?知識遷移:《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曹操率百萬水師乘船橫渡長江,聲勢浩大,卻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來的東風弄得大敗而逃。用燃燒三要素回答以下問題: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進曹軍的連環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著火的原因是: ;②起火后曹軍的部分船只逃脫,這些船沒有被燒的原因是 ;③孔明“借”來的“東風”不僅使火勢吹向曹營。還為燃燒提供了 火勢燒得更旺。(2)請你根據燃燒的條件設計不同的方法將燃著的蠟燭熄滅。【探究實驗】“滅火方法”探究實驗: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操作方法實驗現象 蠟燭熄滅 蠟燭熄滅 蠟燭熄滅滅火原理滅火的原理就是 燃燒的條件!小結:滅火的原理和方法:(1)、 ;(2)、 ;(3)、 。導學目標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演示實驗: 粉塵爆炸實驗。思考:廚房液化氣泄露,應怎樣處理?加油站為什么嚴禁煙火?還不能接聽手機呢?歸納概括:請將氧化反應的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用框圖表示(燃燒、緩慢氧化、爆炸等)。作 業 設 計班級 姓名 座號A組“燃燒的條件”探究式教學活動學生表現評價表評價項目 質 性 評 價 量化評價(等級分)具體評價內容 填寫具體事實 滿分 自評 互評 師評1 提出問題 物質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會燃燒? 62 做出假設 物質可燃;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 63 設計實驗方案 能否自行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 104 實驗操作 能否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實驗、操作是否規范、有效 105 分析并得出結論 分析推斷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 66 表達和交流 是否具有與他人合作、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67 反思、解決問題 物質在其他氣體中能燃燒嗎? 6等級 總 分 50評語(教師填寫)(說明:1、等級分的評價標準:單項表現 優——6或10分,良——5或8分,中——3或6分,需努力——2或5分,特優——加2分; 2、等級評定標準:7項總分50以上為特優、45—50為優、40—45為良、30—40為中、30以下需努力)自評(×40%) 小組互評(×30%) 教師評價(×30%) 總 評B組1.下列變化不屬于燃燒的是( )A.白熾電燈中的鎢絲在通電后既發光又放熱 B.點燃的木炭在純氧中會發出強烈的白光C.點燃的鎂條發出耀眼的白光D.點燃的蠟燭放到盛滿氧氣的集氣瓶里,發出白光,放出熱量2.被困在火災區時,要冷地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求生措施.下列方法錯誤的是( )A.撥打火警電話并到窗口呼救 B.用濕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C.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3.加油站應張貼的標志是( )A B C D4.同時點燃三根火柴,一根火焰朝上、一根朝下、一根平放,三根火柴熄滅所需時間的不同,說明燃燒與什么因素有關?為什么?。5、滅火的原理就是 燃燒的條件!將具體的滅火措施與滅火原理連線如下:原理1.清除 或使 與火場隔離 A.液化氣起火,首先要 閥門。B.廚房油鍋著火,應 。原理2.隔絕 (或 ) C.用水、液體CO2冷卻可燃物,使溫度降低到 。D.撲滅森林火災,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一片樹木 將燃燒區隔離。原理3.使溫度降低到 以下(注意:著火點是物質屬性,無法降低)6.用一塊棉布手帕浸泡在質量分數為70% 的酒精中,待均勻濕透后取出。用鑷子夾住兩角展開.用火點燃,當手帕上的火焰熄滅后,手帕完好無損。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這是魔術.你看到的是一種假象 B.火焰的溫度低于棉布的著火點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汽化吸熱,使手帕的溫度低于棉布的著火點D.酒精燃燒后使棉布的著火點升高7、查閱有關本地區或更大范圍內的重大火災的起因、損失情況等。情境引入:“魔棒”點火演示提出問題觀察、猜想:燃燒需要的條件引導學生圍繞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記錄分組設計實驗分析得出結論實驗各小組交流教師點評提出課本實驗不足,創新設計實驗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演示學生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觀察分析得出結論應用與解釋1應用與解釋2應用與解釋3思考與交流分組實驗得出結論:滅火方法宣傳消防知識,增強防火意識實驗演示開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