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的分類(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說出分類系統的七個階層及其關系以及“種”在分類階層中的生物學意義。 2.嘗試根據動植物的某些特征進行分類,知道當今生物學家用來分類的最重要依據。 3.對周圍生物感到好奇并產生興趣,對所處的自然環境給予關懷。重點難點 嘗試運用科學的分類方法根據一定特征給動物和植物分類。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討論法等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電化教學、道具輔助展示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引入新課: 播放新聞視頻, 引發思考:如何快速在眾多商品中選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觀看視頻 思考交流過渡: 自然界中的生物也有許多種?如何才能準確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哪一種生物呢?我們也有必要對生物進行分類。新授內容: 一、嘗試分類 1.展示8種常見生物的圖片,選擇某個分類角度,小組合作,嘗試分類。 2.引導學生展示交流。 過渡:正因為習慣的分類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因此,對眾多的生物進行更科學更嚴謹的分類就勢在必行。 二、嘗試科學分類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科學分類的依據、等級及“人”在分類系統中的地位,分享交流。 2.展示圖片,引導學生認識不同分類等級,及其所包含的生物種類和共同特征的變化規律,從而更進一步認識不同生物間親緣關系的遠近。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動物分類的依據及各大主要類群。 4.指導學生分組合作,“給動物分類”,展示交流。 5.師生共同對植物進行分類。 小組合作、嘗試分類 交流分享 自主學習 交流分享 共同提升 了解分類等級 自主學習 分組合作 共同提升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分享收獲 分享收獲拓展延伸: DIY——給校園植物掛牌 課后利用手機APP如“形色”認識植物,嘗試制作校園植物掛牌板書設計 生物的分類 一、嘗試分類 二、科學分類 分類依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親緣關系) 分類等級:界(最大)、門、綱、目、科、屬、種(最基本)教學反思 本堂課基本達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進行溝通,生生之間有合作學習,并且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個教學過程,沒有能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后的教學可以多搜集相關資料(讓學生課前自主搜集),課上分析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周圍的生物進行較為科學的分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