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七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第二節《昆蟲》教學目標:知識:概述昆蟲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能力:嘗試完成“觀察蝗蟲”的活動;運用觀察、討論的方法進行交流,培養收集與處理信息、交流與合作的能力。3.情態:通過了解昆蟲對于人類生活分為有益和有害兩方面內容的學習,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如蝗災),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能力。教學重點:概述昆蟲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進行“觀察蝗蟲”的 活動,通過交流表達,總結得出蝗蟲適應其生存環境的結構特點。教學準備:蝗蟲等各種昆蟲實物標本。教學方法:觀察,討論,講授,練習教學媒體:多媒體教學過程:【引 入】通過觀看動畫片《黑貓警長》中“螳螂大戰蝗蟲”片段,引出問題“昆蟲和人類生活的關系?”【新 授】【活動一】討論昆蟲與人類活動的關系。1.學生通過分組舉例的方式,分述昆蟲對于人類生活有益和有害兩方面的事例;2.學生通過圖片觀察歸納,總結得出昆蟲對于人類生活分為有益和有害兩方面;3.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生態平衡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根本保障。【活動二】觀察討論什么樣的小動物是昆蟲。1.學生通過昆蟲實物、圖片,觀察歸納,總結得出昆蟲的結構特點;2.通過知識反饋“考考你:下列小動物是昆蟲嗎?”鞏固所學知識。【活動三】觀察蝗蟲。1.通過觀察、觸摸等手段,了解蝗蟲的形態特征(特別是外骨骼);2.通過觀察蝗蟲的標本、圖片、模型,認識蝗蟲的結構特征(分頭、胸、腹三個部分分別認識);3.以表格的形式總結蝗蟲適應其生存環境的結構特點。【知識拓展】思考什么情況下會發生蝗災?蝗蟲為什么對農作物有很大的危害?使學生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能力。【課堂練習】見講義【作 業】了解昆蟲不同類型的口器與其食性之間的關系。(選做)完成同步練習相關內容。板書設計:(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第二節:昆 蟲(有益) (昆蟲) (與人類關系) (結構特點)(舉例)(用氣管呼吸,氣管的開口“氣門”在腹部) (有外骨骼適應陸地生存環境) (著重點) (蝗蟲) (胸部有分節的3對足,一般有2對翅) (有害)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