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面上的動物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認識地面上動物的多樣性;初步了解動物的分類2.了解家兔的外形及家兔的內部結構3.描述家兔生殖,哺育的特點4.概述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家兔的內部結構圖示,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綜合的能力 2.利用現實生活中哺乳動物之間形態特點的比較,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觀察活動中養成學生樂于探究生命奧秘的興趣,及早地建立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家兔的外形及內部結構,概述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通過學生的觀察和比較說出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準備 練習投影片 相關內容的光盤 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導入 1.播放書本中六種動物的短視頻。 2.設問:你們認識這視頻中的小動物嗎? 3.本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這些動物。 觀看視頻后回答問題。 學生認識視頻中的動物多種多樣的動物 出示多種多樣的動物圖片。 設問,對這些動物,你有哪些了解,是否能說一說? 能否給這些動物初步分個類呢? 學生自主學習認識黑板上的動物圖片,并簡述圖片上的動物。 學生說自己的分類:食肉/食草……最后也有學生可是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 學生的前科學概念里,對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已有基本認知觀察兔子的外形 提出本節課的任務,以家兔為例,認識哺乳動物。 設問探究:作為最高級的動物,哺乳動物有哪些結構特征以適應復雜的陸地環境呢? 以家兔為例,認識哺乳動物,引導學生說一說觀察順序,提示學生注意安全和衛生。抓兔子的后頸。 圖示家兔體圖片,病給學生家兔實物,引導學生按照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來了解家兔,并思考家兔體表被毛的意義和家兔運動方式與什么結構有關。 學生觀察家兔的外形和運動方式。 學生展示交流說一說家兔這些結構的功能,主要從分部、體表被毛和運動方式來講述。 學生看圖片和接觸真實的家兔,進一步了解家兔的結構特征和其作用。 4.家兔運動相對較快,列舉其他哺乳動物運動速度快慢案例。 對于家兔的運動方式,學生了解的比較多,然而對于家兔的體表被毛,則了解較少。觀察家兔的內部結構 給學生提供浸制標本。讓學生觀察家兔的內部結構,提示學生注意保護好標本。 引導學生說一說家兔體腔的分部,并講明膈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結構 學生拿出材料包,對家兔內部器官進行貼一貼活動。教師巡視,并在學生完成后組織學生展示,并由學生進行糾正。 引導學生觀察家兔結構圖和人體結構圖的不同,主要是盲腸。 出示盲腸的結構圖,設問:為什么家兔的盲腸會這么的粗大? 學生觀察浸制標本,并參照書本內容認識家兔的內部結構。 學生完成貼圖,并到黑板展示。 辨別出家兔和人體內部結構圖的異同。 學生思考家兔盲腸粗大的原因。學生思考后或可說出與其食性有關,有利于消化植物纖維。 在已經學習過人體內部結構的基礎上,學生對家兔的內部結構,比較容易接受。但在貼圖時候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還需要教師組織好糾正評價。對于盲腸的結構特點學生則能通過嘗試較好理解。家兔的生殖哺育方式 出示網絡養兔大人的養兔圖片,引導學生說一說家兔的生殖方式。 出示家兔哺乳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家兔的哺育方式。 學生觀看圖片,說出家兔的生殖方式是胎生。 學生觀看家兔哺乳的圖片,進一步了解家兔的哺育方式。 胎生哺乳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學生能夠很快理解。家兔的體溫 出示家兔等多種動物的體溫表格,讓學生通過具體事實,了解哺乳動物的體溫特點。(可以和自己的體溫進行比較) 設問:家兔的體溫恒定是如何維持的呢? 認真閱讀表格,了解哺乳動物的體溫特點,恒溫。 學生可以猜測家兔體溫恒定的原因。(體表被毛,心臟四腔,血液循環能力強。) 對于家兔的體溫,只能用具體事實來講解,講解部分相關原因。因為具體原因還沒有被證實。多種多樣的哺乳動物 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多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圖片,完成后面的表格。 引導學生形成對哺乳動物的特征的總體認識 提問設疑:是不是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生活在地面上? 是不是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胎生? 學生初步認識各種哺乳動物,完成表格,形成對哺乳動物的基本認識。 嘗試對所學的哺乳動物提出疑問?可根據教師的提示圖片回答。 通過以上的分布學習,學生很快能形成對哺乳動物特征的總結。哺乳動物語我們人類的關系 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哺乳動物。 展示總結的哺乳動物對人類的益處 哺乳動物對我們人類都是有益的嗎? 圖示家兔和老鼠,穿山甲和麋鹿。 學生說一說哺乳動對我們有何影響。 學生嘗試分析老鼠和兔子對人類的關系。 根據教師所出示的穿山甲和麋鹿的心聲,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面上的動物。 主要從三個方面反應哺乳動物和人類的關系,即哺乳動物對人類的益處和害處,人對哺乳動物的害處。教學設計地面上的動物哺乳動物胎生哺乳、體表被毛、體溫恒定、運動速度快。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六、教學反思基于學生對哺乳動物的已有知識,學生學起哺乳動物的特征就較為簡單,學生能夠準確說出哺乳動物的特征,但也有一些是模棱兩可的,需要教師給予引導改正。教學設計中與學生的互動較多,但還需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提高學生在活動中的學習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