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章第1節 土壤里的小動物(課時二)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說出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2)了解蚯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和觀察等探究活動,提高實驗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加強保護蚯蚓等動物的情感,強化“生物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二、重難點分析1、教學重點: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2、教學難點: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三、實驗材料準備活蚯蚓、解剖盤、鑷子、玻璃棒、硬紙板、光滑玻璃板、毛糙玻璃板、盛有水的小燒杯、滴管等。四、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境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很多土壤里的小動物,今天有一位土壤小客人來到我們的課堂上,你能猜出它是誰嗎? 蚯蚓還有個神氣的別稱你們知道?關于地龍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同學們知道嗎?(投影小故事) 蚯蚓真厲害啊,今天蚯蚓有許多的問題要考考大家,同學們你們做好挑戰的準備了嗎? 學生猜謎,講故事聽故事,置身于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蚯蚓有問題 活動:蚯蚓有問題 問題1:知道我的生活環境嗎? 展示蚯蚓生活環境圖,教師引導,你們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采集的?這些環境的土壤有什么共同點? 小結:陰暗、潮濕 疏松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 問題2: 知道我的生活習性嗎? 出示蚯蚓生活圖,引導學生思考回答蚯蚓一般什么出來?愛吃什么?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什么角色? 問題3:知道我們為什么能生活在土壤里嗎? 師:我們知道,魚生活在水中,有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鳥生活在空中,有適應空中飛行生活的特征;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又有哪些適應土壤生活的特征呢? 回憶采集時的情況思考回答 思考嘗試概括出“晝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有機物或者地面上的碎葉等作為食物。在生態系統中我們稱為分解者 思考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大探究活動: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蚯蚓有提示:探究注意點:(1)、請在探究過程中保持我的體表濕潤。(示范) (2)、注意探究時間,每當我唱起小曲時,請把我放回臨時的家。 探究活動一:觀察蚯蚓外部形態 【材料】活蚯蚓、解剖盤、鑷子、盛有水的小燒杯、滴管 【方法】把一條蚯蚓放在解剖盤里,仔細觀察,可以用鑷子輕輕翻動它。 1.觀察它的體色,體形及身體結構組成。 2.辨認它的前端和后端。 3.用手指來回觸摸背腹部的體表。并用放大鏡觀察蚯蚓體表是否看到有一些突起的“細刺”? 教師巡視、指導、答疑 組織學生總結、匯報本組的實驗情況。 師生共同總結 蚯蚓有話說:“我沒有腳也沒有手,我是怎樣從土壤中爬出來的呢?” 探究活動二:蚯蚓的運動 【材料】活蚯蚓、解剖盤、鑷子硬紙板,盛有水的小燒杯、滴管 【方法】把蚯蚓放在一塊硬紙板上,觀察它的運動情況。并傾聽運動時有沒有聲音? 教師巡視、指導、答疑 提問:現在你知道蚯蚓運動的原理了嗎? 比較不同表面蚯蚓的運動情況 【材料】 活蚯蚓、玻璃棒、光滑玻璃板、毛糙玻璃板等 【方法】將同一條蚯蚓放在不同的表面上,觀察哪種表面比較適合蚯蚓的運動 請同學們預測結果,并說說理由 教師巡視、指導、答疑 提問:你預測對了嗎?哪種表面更適合蚯蚓運動? 知道為什么是這樣的結果嗎? 師生總結:蚯蚓在毛糙玻璃板運動的比光滑的玻璃板快,因為光滑的玻璃板摩擦力小,剛毛無法固定,運動不協調。 蚯蚓有話說: “人們一直以為我笨笨的,其實我一點也不笨,平時反應靈敏著呢,不信你試試。” 探究活動三:蚯蚓的反應 【材料】活蚯蚓、紙板、清水、玻璃棒等 【方法】把半邊潮濕半邊干燥的紙板放在解剖盤里,將2-3條蚯蚓放在紙板的干濕邊接處。用玻璃棒輕輕碰一下蚯蚓。幾分鐘后觀察蚯蚓向紙板的哪邊移動。 討論:蚯蚓的這一反應說明了什么? 出示蚯蚓內部結構圖片并總結:蚯蚓雖然沒有眼睛,但是蚯蚓的前端有腦,腦向后延伸為腹神經索。腹神經索上有許多神經節,集中了許多神經,因此,蚯蚓對刺激的反應比較靈敏、準確。 蚯蚓有話說:“我沒有鼻子,在土壤里是怎么呼吸的呢?” 探究活動四:蚯蚓的呼吸 播放視頻,請同學們仔細觀看 提問: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它怎么呼吸? 得出結論: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依靠濕潤的體表進行氣體交換。 聯系實際:想一想在剛才的幾個活動中,為什么一直要使蚯蚓體表保持濕潤呢? 小結:引導學生根據對蚯蚓的觀察,總結出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特征。 1.體色:與土壤相近,保護色 2.體形:長圓柱體形、身體分節 3.運動:依靠肌肉與剛毛的協調配合運動,體表黏液減小運動阻力。 4.神經系統:較發達,能對刺激作出較靈敏而準確的反應。 5.呼吸:依靠濕潤的體表呼吸 參考書本或學案上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按要求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并作記錄觀察結果。 匯報探究結果 參考書本或學案上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蚯蚓的運動方式。 回答: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縮和體表剛毛的協助進行運動。適合土壤中運動。 預測結果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學生根據實驗情況回答問題。 參考書本或學案上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實驗并觀察蚯蚓的反應。 討論并得出結論: 蚯蚓向潮濕的一邊移動,說明蚯蚓喜歡潮濕的環境。也說明了蚯蚓反應靈敏準確。 觀看視頻(本著愛護小動物的原則,用視頻更佳) 思考回答 學生豁然開朗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并朗讀。蚯蚓和人類關系 蚯蚓有話說“雖然我生活在土壤里,平時你們很少見到我,但是我和人類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 提問:知道蚯蚓和人類有哪些關系嗎? 利用課件進行補充,展示更多相關資料。 師生共同總結蚯蚓和人類的關系:1、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2、處理家畜糞便,各種垃圾3、可制成食品與飼料添加劑4、良好的保健食品5、作中藥 -----“地龍”等 提出:達爾文稱蚯蚓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生物”你們應該如何對待蚯蚓? 結合實際踴躍發言說明蚯蚓和人類有何關系 提出應該如何對待蚯蚓。 如:愛護,喜歡等等。拓展延伸 探討:你還有哪些問題想知道的嗎? 組織學生討論,發表各自見解 實驗結束后,我們怎么處理這些蚯蚓呢? 學生積極參與,大膽發言 樹立要愛護小動物的的觀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