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生物的無性生殖教學目標:1、認識無性生殖的概念。2、練習嫁接的技能,初步了解芽接和枝接的主要步驟。3、舉例說出常見的營養生殖種類,舉例說出植物嫁接和過程的意義。4、舉例說出什么是組織培養,知道組織培養的意義。5、理解營養生殖和嫁接的優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觀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實習活動,領悟“實踐出真知”的思想,培養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唯物主義世界觀。2、通過對植物組織培養的討論,領悟現代生物技術對人類生活、工農業發展、社會進步的巨大意義。重點:1、舉例說出無性生殖的方式,芽接和枝接的主要步驟。2、植物的嫁接過程和意義。難點:1、無性生殖的原理,組織培養原理。2、嘗試植物的嫁接。課時:2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同學們都學過一首詩中這樣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你們知道這是表達的什么樣意思嗎?(積極思考后回答:表達的是生物的生長現象、生命現象、繁殖現象。)二、生物的無性生殖。1、診斷性設問: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發育現象。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向我們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態的生命形式、生物習性及他們的結構特點,但是對各種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卻是不甚了解,你們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嗎?2、啟發問題:你們說的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才能生出新一代來。那么,有沒有這種情況,不經過受精作用,同樣也能產生出下一代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安排實驗:現在我這里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養液、燒杯、顯微鏡、載玻片、龍膽紫染色液等。請你們先看書,討論應如何做實驗,列出實驗步驟,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問題。(看書,討論如何做實驗,確定實驗步驟的開始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問題。)三、實驗:酵母菌的出芽生殖。1、指導學生做實驗,指導要點如下。(1)明確實驗目的: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過程。(2)要求學生4人一組,討論和制定觀察計劃。(3)按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要求,用酵母菌培養液制作酵母菌臨時玻片標本。建議采用龍膽紫染色液對酵母菌染色。(4)使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玻片標本。先用低倍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學生認真聽老師指導,列出實驗步驟。(1)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干凈。(2)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A、在載玻片上滴上酵母菌培養液。B、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然后緩緩放下。C、把一滴稀龍膽紫染色液滴在載玻片上。D、用顯微鏡觀察。提問:請同學們給大家講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有無酵母菌?它的形態是怎樣的?仔細觀察在顯微鏡下看到地情景,描述酵母菌的形態特點:酵母菌細胞上長出的突起,比母細胞小得多,是母體上長出的一個芽,當它脫離母體后,就會長出一個磨擦的酵母菌來。3、布置討論:為什么說酵母菌的“出芽”是一種生殖方式?閱讀教科書,找出無性生殖的概 ,對照觀察結果,判斷出看到的酵母菌的“出芽”,就是一種無性生殖的生殖方式。過渡:無性生殖是一類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酵母菌的“出芽”就是一種生殖方式,是無性生殖。理解營養生殖、出芽生殖、組織培養的概念:植物的根、莖、葉是營養器官,一些植物的營養器官在脫離母體后,能夠成為新個體,植物依靠營養器官進行的無性生殖以叫營養生殖,營養生殖保持植物親本的優良性狀,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追問點撥:你們聽到或見到過的,常見的無性生殖方式有哪些?它有什么優勢?四、實驗及交流。請同學們做好實驗以后,整理實驗儀器,然后寫出實驗報告,可參考以下格式撰寫酵母菌的出芽生殖。(1)、實驗目的(2)、實驗器材(3)、實驗方法、步驟(4)、實驗結果和分析(5)、討論:為什么說酵母菌的“出芽”是一種生殖方式?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的生殖方式也是出芽生殖的?(6)、總結。2、請學生作自我總結,找出自己在操作和實驗中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第二課時引出課題:上節課介紹了無性生殖的概念,又成功地做了一個試驗,現在請大家回顧一下,回答問題。(1)、什么叫做無性生殖?(2)、為什么說酵母菌的出芽是一促生殖方式?(3)、常言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什么插柳成蔭?回答提問:(1)、無性生殖是一類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酵母菌的出芽生殖。(2)、因為它是一種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無性生殖方式。(3)、因為這是利用植物的營養器官進行的繁殖方式。二、植物的嫁接。1、引導提問:談到植物的營養生殖,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利用植物的莖來繁殖的方式,其中有植物的嫁接,請說一說你見到的植物嫁接的例子,你是否進行過植物的嫁接?把經驗告訴好嗎?(舉嫁接的例子,談自己的體驗。)2、請學生把課外自己嘗試的嫁接的“作品”拿出來,讓大家觀看“作品”的質量怎么樣?是否能成活?讓大家評議,如果嫁接不成功原因在哪里。(展示自己嫁接的樹枝,讓大家觀看評議,尋找嫁接不成功的原因。)3、芽接。(1)、從果樹上截取樹枝,立即將葉片剪掉,留下一段葉柄,以便在芽接片嵌入砧木切口時操作。(2)、在芽的下方約2厘米處和上方約1厘米處各橫切一刀,切成盾形的芽片,用刀除去芽片上少許的木質部。(3)、在砧木的樹皮上,用刀切割一“T”字形的切口,深至木質部。(4)、將盾形的芽片插入“T”字形切口內,使樹皮包住它。(5)、扎縛緊。4、枝接。講解枝接:芽接是嫁接的一種形式,許多情況下,只靠芽接不能完成眾多果樹的嫁接,還有一種另外的嫁接方式,這就是枝接。指導學生進行枝接實習,提供實習的參考方案。(1)用刀把帶芽的枝條削成斜面,形成接穗。(2)在砧木的枝條中部,用刀下劈,深度為3-4厘米。(3)把接穗插入劈開的砧木中,對準它們的形成層。(4)扎縛緊。5、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已經完成了枝接和芽接,對嫁接的過程和特點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誰來試一試,給嫁接下一個定義。相互討論給嫁接下定義:嫁接就是把一株植物體的芽或帶芽的枝嫁接到另一株植物體上,使它們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是生產中常用的一種營養生殖方法。接上無能為力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做砧木。芽接是用芽作接穗,枝接是用枝條作接穗。請學生思考,為什么無論是芽接還是枝霎,都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回答:接穗和砧木兩部分的形成層分裂出來的細胞,只有緊密地結合才能愈合在一起,果樹才能成活,大大提高成活率。提出問題:根據同學們掌握的知識,你們知道哪些樹木一般用芽接,哪些樹木一般用枝接?追問設疑:除了上述的無性繁殖方式以外,你們還知道,還有哪些其它的無性繁殖方式?組織培養。引入概念:近年來,一種加速植物生殖的新技術——“植物組織培養”正在蓬勃發展。將植物的器官、組織或細胞等,在無菌的條件下,培養在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和植物激素的培養基上,使它逐漸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這種技術叫做“植物組織培養”。看圖,說說利用胡蘿卜根的組織細胞進行組織培養的主要過程。6、知識評價:應用組織培養技術有很多好處,這些好處是其它無性生殖方式所不具備的。它可以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大量植物,還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想一想,舉出一種組織培養的例子來。7、小結本節。8、鞏固練習題布置。教學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