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七年生物上冊 1.1.3練習測量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1.1.3練習測量 單元 一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教材分析 《練習測量》。在生物學研究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實際中,常常需要對生物體進行測量,尤其是有些生物體是不規則的,所以,本節探究竟的設置理念是提供于當地易于獲得的材料,測重于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測量的方法和技巧。在本節課中通過練習測量生物體的周長、面積、體積及體溫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測量方法的訓練。教學 目標 探究實踐:掌握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如測量一片葉片的面積。 科學思維:積極思考,不同形態的物品,如何用特殊的測量方法,怎樣減少誤差。 態度責任:了解生物學測量常用的方法。認識測量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生命觀念:通過對不同物品的測量,知道生物的多樣性,了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重點 1.生物學測量常用的方法 2.掌握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難點 1.生物學測量常用的方法 2.掌握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你知道“曹沖稱象”的故事嗎? 在研究生物時,經常需要測量生物體的面積和體積,而生物體又是不規則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測量這些形狀不規則的生物體呢? 引出課題講授新課 一、物體長度、面積和體積的測量 1.比較不同物體的長度、面積和體積 (1)用一根細線和一把刻度尺,測量一片葉片的周長。 提示:用細線沿葉片四周圍繞一圈,然后測量細線的長度,即葉片的周長。 (2)利用方格紙,測算一片葉片的面積。 提示:測算葉片的面積時,可將葉片放在一張畫有均勻方格的紙上,沿葉片邊緣畫線。數出葉片占有的方格數,對于不滿一格的,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方格面積乘以方格數即葉片的面積。 提示 方格紙上小方格的面積越小,測量結果往往越準確,誤差越小。 (3)利用量筒和水,測量一粒葡萄的體積。 平視時是正確計數 俯視時計數偏大 仰視時計數偏小 注意 ①用量筒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時,該物體必須是實心的,且不溶于水。 ②注入量筒內的水至少要能浸沒放入其中的待測物體,且待測固體浸沒在水中后,液面位置要低于量筒的最大刻度線。 ③測量較大物體體積的方法是:將物體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容器上不需要有刻度,但需要完全收集溢出的水,再測量溢出水的體積,即為被測物體的體積 視頻:液體藥品的量取 提示:先在量筒內裝入一定體積的水,記錄數據,將一粒葡萄完全浸沒在量筒里的水中,再次讀出量筒內液面的數值并記錄。兩次數據之差即為葡萄的體積。 注意 讀數時以水的凹液面的最低點為準 2.測量的原因和方法 (1)原因:在對生物進行描述時,往往需要用到一些數據,這就要求對生物體進行測量。 (2)方法:測量生物體時,一般常用的是物理方法,如用刻度尺測量繩子的長度、用卷尺測量身高等;對形狀不規則的生物體的測量,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用細線和刻度尺測量葉片的周長,用量筒和水測量葡萄的體積等。 二、溫度的測量 視頻:溫度計 1.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 (1)測量: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因為容器的溫度往往與所盛放液體的溫度有差別。 (2)讀數: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留在被測液體中,不能取出來讀數,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下表面相平。 視頻:體溫計的使用 2.用體溫計測量體溫 體溫計的特點: 測溫范圍小:35℃~42℃ 精確度高:每小格為0.1℃ 體溫計離開人體后,細管中的液體會自動斷開 (1)甩: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先將體溫計內的汞柱甩到35℃以下。 (2)夾:將體溫計置于腋下,玻璃泡和腋下的皮膚緊密接觸并夾緊。 (3)時:測量時間為3~5min。 拓展 測量人體體溫的部位有口腔、腋窩和直腸三處。正常人的口腔體溫在37℃左右,腋下體溫約為36.5℃,直腸體溫為37.3~37.5℃。 三、測量技術及應用 1.測量誤差 (1)誤差的產生:測量時,由于測量工具和測量人的不同,誤差是難以避免的。 (2)減少誤差的方法:測量時,可以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方法,盡可能地減少誤差。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測量技術越來越先進,測量方法越來越多,測量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測量的誤差越來越小。 2.測量技術的應用 測量技術廣泛地應用于生產、生活及科學研究。如農業生產上要測量水果的體積和質量;養魚時要測量魚池中的水溫;人生病時需測量體溫;為了了解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情況,需要測量身高、體重等。 怎樣測量一棵大樹的高度? 【先利用小棍測出影子和棍長的比例,然后測量大樹影子的長度,再利用數學比例的關系計算 出大樹的高度】 如何測一棵大樹樹干的周長? 如何測一株小草的體積? 1.將被測小草連根拔起。 2.用水沖洗掉根上附著的泥土,并用吸水紙吸去草上的水。 3.將小草放入一個稱有一定量水的量筒中,使之完全浸沒于水中。 4.放入小草后量筒的體積與放入小草前水的體積之差就是小草的體積。 測量一片葉片的周長 測算一片葉片的面積 了解量筒使用注意事項 測量一粒葡萄的體積 了解測量的原因和方法 會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 會用體溫計測量體溫 知道測量誤差 了解減少誤差的方法 了解測量技術的應用 嘗試思考測量方法 引導實驗 引導實驗 介紹量筒使用注意事項 引導實驗 介紹測量的原因和方法 介紹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 介紹體溫計測量體溫 介紹測量誤差 介紹減少誤差的方法 介紹測量技術的應用課堂練習 1.某同學在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時,液面為中間低、四周高的凹形。其中液面最低處對應的刻度值是72mL,液面邊緣對應的刻度值為73mL,則水的體積應為( D ) A.73 mL B.72.5mL C.74 mL D.72 mL 2.某同學用溫度計測量水溫,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C ) A.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留在水中 B.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下表面相平 C.將溫度計的玻璃泡從水中取出后讀數 D.測量水溫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 3.一個量筒中原有35L水,放入了一粒葡萄后,老師請三位同學來讀數,三位同學的讀數分別是37.5mL、38mL、38.5mL,則這粒葡萄的體積為( B ) A.38 cm3 B.3 cm3 C.35 cm3 D.3.5cm3 4.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C ) A.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最準確的部位是直腸 B.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不能與容器壁接觸 C.使用溫度計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最高點相平 D.測量物體長度時,刻度尺的刻度越小,數值越準確 5.某同學用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測量結果是35.5℃,測量的溫度低于實際溫度,其原因不可能是( B ) A.體溫計本身刻度不準 B.沒有及時讀數 C.體溫計與人體接觸時間不夠長 D.體溫計顯示的是腋下溫度 6.下面是某同學在學習“練習測量”這一節時做的筆記,其中記錄不正確的是( A ) 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①要把溫度計部分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②要把溫度計從被測液體中取出來讀數;③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凹液面的最低點平齊。④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先將體溫計的汞柱甩到35℃以下;⑤然后將體溫計置于腋下,玻璃泡和腋下的皮膚緊密接觸并夾緊,測量3~5min。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課堂小結 1.測量不規則的生物體時,需借助工具、儀器或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才能測量生物體的長度、面積、體積、溫度等。 2.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留在被測液體中,不能取出來讀數,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下表面相平。 3.誤差難以避免,可以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盡可能地減少誤差。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