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七年生物上冊 1.1.1走進生物實驗室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1.1.1走進生物實驗室 單元 一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教材分析 生物實驗室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本節課是學生進入中學后第一次走進實驗室,因此在本書以至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都占有重要位置。認真組織并上好本節課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起著重要作用。關于常用實驗器具的名稱和作用,學生在以后的實驗中將逐步接觸到,本節課做一般了解即可。顯微鏡是研究生物科學不可缺少的工具,生物實驗中最常用到的觀察儀器,所以關于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和主要作用是本節課的重點。核心素養 目標 探究實踐:識別顯微鏡的主要部件,了解其功能, 認識生物實驗室中的常用實驗器具,了解其作用。培養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 科學思維:了解顯微鏡各部件,分析具有相應功能原因,逐步發展科學思維能力。 態度責任:認識實驗室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正確應用實驗器具,探索生命活動,避免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傷害。 生命觀念: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為更好的探究生命活動打下基礎。重點 1.顯微鏡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難點 1.認識實驗室中常用的實驗器具并能根據作用分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你知道生物實驗室是什么樣子的嗎? 在生物實驗室里,我們都能做些什么呢? 借助于什么儀器才能觀察到用肉眼無法看到的微觀世界呢? 提出問題講授新課 一、生物實驗室 1.生物實驗室的功能 生物實驗室是學習生物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在生物實驗室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實驗,了解生命現象,探索生命活動的規律。 注意 到實驗室上實驗課前必須進行預習,以明確實驗的基本操作與注意事項等。 2.嚴格遵守學生實驗守則 在進行生物實驗時,一定要嚴格遵守學生實驗守則。如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保持良好的秩序,保持實驗室整潔,不亂碰、亂摸實驗器材,不品嘗實驗藥品等。 這樣不僅能夠使實驗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目的,還可以避免不正確操作引發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傷害。 注意 有的實驗儀器易碎,有的試劑有腐蝕性,進實驗室前細讀實驗守則,才能避免實驗事故的發生。 二、顯微鏡 視頻: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 顯微鏡的結構通常可分為支持部分、調節部分和光學部分。 (1)支持部分 ①鏡座:呈馬蹄狀或圓形,可穩定和支持鏡身。 ②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③鏡臂:支持和固著其他部分,握鏡的部位。下端與鏡柱相連的地方有一個傾斜關節,可使鏡臂傾斜,便于調節觀察角度。 ④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可用來固定玻片標本。 ⑤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連接轉換器。 (2)調節部分 ①轉換器:可以轉動的圓盤,上面安裝有物鏡。通過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換物鏡。 ②粗準焦螺旋:轉動時,可升降鏡筒,升降范圍較大。 ③細準焦螺旋:轉動時,可升降鏡筒,升降范圍較小。 ④遮光器:貼在載物臺下方的能轉動的圓盤,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圓孔,稱為光圈。轉動遮光器,可選擇不同的光圈對準通光孔。 (3)光學部分 ①鏡頭:顯微鏡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目鏡和物鏡兩種,有放大作用。鏡頭上面標有“5×”“10×”或“40×”等字樣,表示該鏡頭的放大倍數為5倍、10倍或40倍等。 方法技巧 區分目鏡和物鏡:目鏡安在鏡筒上方,物鏡安在轉換器上,即靠近眼睛的是目鏡,接近標本的是物鏡。目鏡沒有螺紋,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有螺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規律總結 低倍鏡與高倍鏡的比較 鏡頭鏡頭長短視野亮度物像大小細胞數目目鏡低倍長亮小多高倍短暗大少物鏡低倍短亮小多高倍長暗大少②反光鏡:載物臺下方一個可以朝不同方向轉動的雙面鏡,能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到目鏡內。反光鏡有兩個面,一面是平面鏡,光線強時用,一面是凹面鏡,光線弱時用。 點撥 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與成像特點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放大倍數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若目鏡放大倍數為10×,物鏡放大倍數為40×,則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10×40=400倍。 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觀察到的視野范圍越小,即視野中實際物體面積越小,相應觀察目標數量越少。 注意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與對應標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長度或寬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積或體積的比值。 規律 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并且視野會變得暗 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在顯微鏡下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實物和物像之間是左右相反、上下顛倒的。所以在移動玻片標本時,玻片標本與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 點撥 顯微鏡下成倒像,觀察寫有字母或文字的裝片時,將裝片平面旋轉180°后看到的圖像就是顯微鏡下成的像的形狀。如字母“b”在顯微鏡下酷似字母“q 3.顯微鏡的調節 準焦螺旋是顯微鏡的調節結構,粗準焦螺旋能大范圍升降鏡筒,使物鏡快速移近或離開玻片標本,獲得玻片標本的物像;細準焦螺旋可在小范圍內升降鏡筒,經過細準焦螺旋的調整,獲得清晰的物像。 4.顯微鏡的主要用途 顯微鏡的使用非常廣泛,科研部門利用它研究物體的微觀結構;在醫院里,血常規檢查、尿液檢查等多項檢查都需要顯微鏡;對動物和植物進行檢疫也需要顯微鏡。 三、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器具 1.生物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器具分類 (1)觀察器具:放大鏡、顯微鏡等。 (2)解剖器具:解剖盤、解剖剪、解剖針、鑷子、刀片等。 (3)計量器具:量筒、天平等。 (4)加熱器具: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等。 (5)通用器具:燒杯、試管、研缽、培養皿、膠頭滴管、藥匙、試劑瓶等。 2.生物實驗室常用器具及其作用 酒精燈 常用的加熱工具 視頻:酒精燈的使用 拓展 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檢查燈芯是否浸入酒精中,檢查酒精燈內酒精的量是否超過四分之一且少于三分之二;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個酒精燈;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否則可能將火焰沿燈頸壓入燈內,引燃燈內的酒精,導致爆炸。 載玻片和蓋玻片 載玻片是用顯微鏡觀察時托載標本的玻璃片,蓋玻片是制作標本時蓋標本的玻璃片 教材第4頁“思考” 在進行顯微鏡觀察時,用蓋玻片來覆蓋實驗材料的意義: (1)可以使被觀察物形成薄膜,容易透光,便于觀察。 (2)使標本相對固定。 (3)避免標本受到污染等。 滴瓶 用來盛放少量實驗試劑等 膠頭滴管 吸取或滴加少量試劑 視頻:滴管的使用 三腳架和石棉網 石棉網用于燒煮液體時架在三腳架上的鐵絲網,它是由兩片鐵絲網夾著一張石棉水浸泡后晾干的棉布做成的。用于均勻加熱盛放在容器中的液體 刀片 切取材料 培養皿 用來盛放培養液或培養基,進行細胞或組織培養 燒杯 用于加熱、配制溶液,轉移液體 鑷子 夾取材料,常用來夾取一些熱的器皿或者在無菌操作時使用 解剖針 解剖時用來固定物體 放大鏡 放大物像,用于觀察微小或肉眼看不清楚的物體 試管夾 夾取試管,加熱時能夾住試管,避免手接觸溫度過高的試管 3.使用常用實驗器具要注意安全 使用實驗器具進行生物實驗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手觸摸刀口,也不要傷到他人;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被稱量的物體;加熱時,不要離開加熱裝置,加熱結束后要及時、正確地切斷熱源,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被加熱的材料和器具。實驗結束后,要及時做好清理工作。 拓展提高: 在用顯微鏡觀察時,用蓋玻片覆蓋實驗材料的目的是什么? 蓋破片是蓋在載玻片上的材料上的,可以避免液體與物鏡相接觸,以免污染物鏡,并且可以使被觀察的細胞處于同一平面,即:距離物鏡距離相同,使觀察到的圖像更清晰。 知道生物實驗室的功能 知道有哪些重要守則及原因 知道顯微鏡支持部分的功能 知道顯微鏡的調節部分功能 知道顯微鏡的鏡頭及功能 知道反應鏡及功能 知道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知道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了解顯微鏡的調節 了解顯微鏡的主要用途 知道生物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器具分類 了解生物實驗室常用器具及其作用 拓展了解酒精燈 完成思考 了解生物實驗室常用器具及其作用 知道使用常用實驗器具要注意安全 介紹生物實驗室的功能 介紹為什么 要嚴格遵守學生實驗守則 介紹支持部分 介紹顯微鏡的調節部分功能 介紹顯微鏡的鏡頭及功能 介紹反應鏡及功能 介紹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介紹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介紹顯微鏡的調節 介紹顯微鏡的主要用途 介紹生物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器具分類 引導分析 介紹生物實驗室常用器具及其作用 介紹使用常用實驗器具要注意安全課堂練習 1.下列行為違背學生實驗守則的是( D ) A.到實驗室上實驗課,課前必須進行預習 B.進入實驗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 C.實驗開始前,認真聽老師講解,檢查儀器、藥品是否齊全 D.自己可以不動手,看著別人做就行 2.下列對實驗器具及實驗操作規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C ) A.不要用手觸摸刀口,刀口不要向著他人 B.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被稱量的物體 C.加熱時,燒杯可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 D.實驗結束后要及時進行清理 3.下列關于顯微鏡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B ) A.物鏡長度越長,物鏡的放大倍數越小 B.細準焦螺旋能小范圍升降鏡筒 C.反光鏡的作用是放大物像 D.物鏡的作用是反射光線 4.對于常用實驗器具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C ) A.熄滅燃燒著的酒精燈可以直接用嘴吹滅 B.用碘液給標本進行染色時,可直接從碘液瓶中傾倒至蓋玻片上 C.加熱裝有液體的試管,必須使用試管夾 D.加熱裝有液體的燒杯,可以將其直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 5.丁丁同學在生物實驗操作考試中,使用顯微鏡時出現的問題與解決辦法搭配錯誤的是( C ) A.物像不清晰——調節細準焦螺旋 B.視野較暗——選用凹面鏡 C.為了觀察到更多的細胞——把10×物鏡換成40×物鏡 D.物像太小——換高倍目鏡或高倍物鏡 6.在顯微鏡的使用中,下列操作與其結果不匹配的是( A ) A.平面鏡換成凹面鏡——視野變暗 B.目鏡選用5×,物鏡選用10×——物像被放大50倍 C.調節粗準焦螺旋——鏡筒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D.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變少 完成習題 知識檢測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 1.顯微鏡的構造 (1)支持部分:主要有鏡座、鏡臂、鏡柱、鏡筒、載物臺等。 (2)調節部分:主要包括粗、細準焦螺旋,遮光器,轉換器等。 (3)光學部分:主要包括目鏡、物鏡和反光鏡等。 2.目鏡沒有螺紋,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反之,放大倍數越大。物鏡有螺紋,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反之,放大倍數越小。 3.顯微鏡結構中具有放大物像功能的是物鏡和目鏡,起升降鏡筒、調節焦距作用的是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與調節光線有關的是反光鏡、遮光器。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放大倍數指的是物體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不是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 歸納學習的主要內容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