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了解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3、嘗試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進一步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分析小腸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其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5、養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難點: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課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有關實驗。教學設計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思考 引言: 我們 吃的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在體內會有什么變化?最后去了哪兒?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 、消化定義(1)物理消化(2)化學消化2、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 腸、肛門)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腸腺、肝臟)3、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4、消化過程和產物淀粉→麥芽糖→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 理解 ;認真觀看視頻,交流討論自主閱讀:化系統示意圖。明白消化系統的組成聯系平常的吃飯,交流討論分組實驗: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同組學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協作,對照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交流討論自主閱讀:P 28-29 消化過程和產物觀看視頻,交流討論解釋消化;播放消化的視頻指導學生閱讀消化系統示意圖歸納實驗結論,提出并強調消化酶的作用。提問:口腔在消化系統 中有什么作用?它是這樣工作的?饅頭在口腔中咀嚼, 會甜么?為什么?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巡回指導指導學生自主閱讀P28-29播放相關視頻二、營養物質的吸收1、小腸的結構特點—與其吸收功能相適應2、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細胞處 讀圖P30:小腸的結構認真 觀看,交流討論自主閱讀:P30-31聯系身體,交流討論 指導學生閱讀P30:小腸的結構有什么特點?與其 吸收功能相適 應嗎?播 放小腸結構特 點視頻指導學生閱讀P30 -31:營養物質的吸收三、小結 學生小結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 突出重點四、作業布置 回家完成 P31 及 課課練課后反思:本節難度較大,內容涉及消化系統的組成,多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小腸適應與吸收營養物質的結構特點等,還有探究實驗,要應用多種方法來組織教學,才能較好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要多讓學生聯系自己平常的飲食和自己動手觀看動物小腸內表面,這樣,學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知識,激發出學習興趣。最后,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這個實驗很重要,對理解食物的消化這個抽象的知識能夠較好的掌握,同時它可以使探究成為概念學習的途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