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章 土壤里的生物土壤里的小動物【教材分析】本課內容為第5單元的第13章中第1節的第二課時,學生對土壤中的小動物種類、形態有了初步認識。蚯蚓是土壤中最典型的代表。本課重在對蚯蚓進行實驗探究、觀察,進一步認識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點。【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有很強的求知欲望。為滿足他們的個性特點和發展需要,教師可以通過及時的問題來引導,讓學生不斷動手去做、用眼去看、動腦去想,對蚯蚓的外部形態、體表特點、運動方式、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等一一進行實驗觀察,最后將所有的觀察結果整理在一起,總結出蚯蚓適應在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并且可以鼓勵學生設計并完成部分實驗,以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通過觀察蚯蚓,能辨認蚯蚓的體色、體形、環帶,識別前端和后端、體節、綱毛;解釋蚯蚓的運動、對刺激的反應等現象;(2)概述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點以及與人類的關系。2、能力目標(1)培養觀察、實驗、探究的能力和創新精神;(2)通過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相互協助的能力;(3)培養學生判斷、總結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的愛心,樹立“動物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的觀念,強化“生物與其環境想適應”的觀點;2、通過把蚯蚓放歸到自然,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應該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力。【教學重點】1、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的一些特點;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與思考等的學習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總結和概括的能力,并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教學難點】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出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一些特點。【設計理念】從生活實際經驗出發,力求在觀察、探究分析、操作、嘗試、交流合作等過程中,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中學到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教學方法】配合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啟發、觀察、對比和綜合的方法。【教學準備】大小相似的活蚯蚓、放大鏡、光滑玻璃板、毛糙玻璃板、紙板、解剖盤、清水、滴管、玻璃棒等。【教學設計】(一)導入新課猜謎語:打一動物:細細長長一條龍,天天躲在泥土中,它是莊稼好朋友,鉆來鉆去把土松。(二)講授新課:1、自主學習:蚯蚓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1)閱讀課本P94頁圖左邊內容,思考:1、蚯蚓屬于哪類動物?為什么?2、蚯蚓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生活習性怎樣?(2)學生代表歸納:蚯蚓屬于環節動物,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蚯蚓一般生活在陰暗、疏松、潮濕、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蚯蚓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間爬到地面上,以土壤中的有機物或地面上的碎葉等作為食物。2、實驗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探究1、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把一條活蚯蚓放在解剖盤中(注意及時給蚯蚓體表補充水分)觀察并思考:思考題:1、蚯蚓的身體呈什么形狀?體色如何?2、蚯蚓身體背面和腹面顏色、光滑程度有什么區別?顏色(深或淺) 光滑程度(光滑或粗糙)背面 腹面 背面 腹面3、如何區別蚯蚓身體的前端和后端?先移動 (前或后) 用放大鏡觀察(稍尖或圓) 環帶靠 (前或后)前端(口) 后端(肛門)4、用手指在蚯蚓的體表輕輕觸摸,有什么感覺?手指蘸點水后,輕輕觸摸蚯蚓的腹面,有何感覺?為什么?(可用放大鏡觀察)提示:滑膩(黏液);有輕微“細刺”刺手(剛毛)通過對蚯蚓外形的觀察,相信同學們對蚯蚓肯定有許多新的發現,大家現在來交流一下自己的收獲。師生共同歸納:體形呈長圓柱形,體色與土壤的顏色接近;蚯蚓的身體有許多體節構成,環帶靠近前端;體表光滑,能分泌黏液有潤滑作用并完成呼吸;來回觸摸,感覺有許多突起“細刺”——剛毛。探究2:觀察蚯蚓的運動設問:蚯蚓能在地下自由穿梭,它是怎樣運動的呢?進行探究:將大小相似的蚯蚓分別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和毛糙的玻璃板上,觀察運動方式,看哪端先運動,并比較蚯蚓運動速度。(在實驗中,要保持蚯蚓身體濕潤)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師生共同歸納:蚯蚓運動時依靠肌肉的收縮和體表剛毛的協助進行運動。探究3:觀察蚯蚓對干濕環境的反應把半邊潮濕半邊干燥的紙板放在解剖盤里,將2-3條蚯蚓放在紙板的干濕連接處。用玻璃棒輕輕碰幾下,幾分鐘后觀察蚯蚓向紙板的哪邊移動?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4:觀察蚯蚓對刺激的反應用玻璃棒分別輕輕觸動蚯蚓身體的前端、后端和中間,看一看,它有什么反應?為什么?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師生共同歸納: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①身體呈_________型由許多相似的_____組成,適于在土壤中穿行;②身體一般為____色,與土壤顏色相近,保護色;③體表有______,可輔助呼吸且減少土壤對體壁的摩擦;④依靠肌肉的收縮和體表_____的協助進行運動;⑤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靈敏而準確。3、蚯蚓與人類的關系(三)課堂小結:一、蚯蚓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二、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特征三、蚯蚓與人類的關系(四)鞏固練習:1、蚯蚓的生活習性是( )A.晝夜穴居 B.白天穴居,夜晚爬出地面取食C.白天爬出地面取食,夜晚穴居 D.晝夜在地面上生活,覓取食物2、蚯蚓的呼吸靠( )進行A.體表 B.口 C.腸壁 D.肺3、將剛挖出的蚯蚓放到干燥環境中,不久便死亡的原因是( )A.它穴居怕光 B.它神經系統受破壞 C.無法呼吸導致死亡 D.被餓死了(五)課后反思: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