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安排:2課時第2節 地面上的動物(第1課時:認識多種多樣的動物)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多種多樣的動物,使學生能描述地面上動物適應地面環境的特征。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觀察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觀察多種多樣的動物,培養關愛多種多樣動物的情感。教學重點:描述地面上動物適應地面環境的特點,理解動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特點。教學難點:描述地面上動物適應地面環境的特點,理解動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特點。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動物圖片和資料。教學過程:1、圖片展示各種動物,并認識動物的名稱。2、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已熟悉或喜歡的一種動物,說出它的特點、生活習性,關于動物的小故事等。3、觀察課本P54的圖片,認識各種地面環境中的動物,了解環境中動物的特點,并結合其生存環境的特點,對比兩者的關系。4、通過觀察、對比、概述地面上的動物適應地面環境的特點。5、問題解答:解決生活中看到過,聽說過的疑問。提出問題,同學幫助解答,合作、交流,學以致用。6、小結第2節 地面上的動物(第2課時:觀察家兔的形態、特征)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家兔的外形。(2)知道家兔的內部結構。(3)描述家兔生殖、哺育的特點。(4)概述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培養學生初步獲取、篩選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在觀察活動中,養成學生樂于探究生命奧秘的興趣,及早地建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通過對家兔生活習性和經濟價值的介紹,幫助理解生物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討論探究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家兔的外形及內部結構,概述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說出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用具: CAI課件教學過程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 提問:舉例說出你周圍的哺乳動物。 究竟什么樣的動物才是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有哪些特征呢? 思考并舉例。二、觀察家兔 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探究 家兔的身體分為哪幾部分?體表被毛對家兔的生存有什么意義? 家兔的膈將體腔分為哪兩部分?每個體腔內分別有哪些器官?這些器官的作用與人體器官的作用相似嗎? 自主學習,觀察圖,結合信息庫知識,積極思考,小組討論探究,將結果填入表格中。二、觀察家兔 3、家兔的消化器官有哪些與它的食性有關? 家兔的生殖、哺育有何特點?對家兔的生存有何意義?組織學生交流,點評。 1、播放視頻:家兔的形態特征。 家兔的身體分頭、頸、軀干、四肢、尾五部分,體表被毛可保溫。 2、CAI、學生指出內臟器官的位置:比較家兔與人的內臟器官的異同。 (1)位置功能相似: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溫恒定。 (2)不同:與食性有關 家兔適應植食性的特征:盲腸粗大、小腸細長、(CAI比較植食性動物與肉食性動物牙齒)門齒、臼齒發達 3、比較卵生與胎生,引導學生得出胎生和哺乳更有利于后代存活,更能適應環境。 通過交流,在老師引導下學會分析、比較,得出結論。三、哺乳動物的特征 通過和其他哺乳動物的比較,引導學生歸納出哺乳動物的特征 在教師引導下歸納出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四、課外延伸 建立動物小檔案 依據教材DIY,開展課外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