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學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節《種子的萌發》教學設計(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1.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2.運用抽樣檢測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3.參與種植、管理植物的實踐活動,增強愛護植物的情感。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運用抽樣檢測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2.教學難點:運用抽樣檢測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三、教學設計思路學生在上一章學過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具有較好地理解萌發過程的知識基礎,因此采用圖文結合、講授的形式進行介紹種子萌發的過程。“測定種子發芽率”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更好地掌握種子的自身條件對于它是否能萌發具有決定性影響這一知識,也可以借此引導學生了解抽樣檢測的重要性。四、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1.回顧所學知識:菜豆種子和玉米種 復習回顧菜豆種子 從已有的結構子的基本結構。 和玉米種子的基本 知識入手, 溫2.設疑:一顆顆小小的種子在適宜的 結構;根據已有經驗 故知新, 激發條件下是如何變成一株茁壯的幼苗 思考。 學生思考。的呢?種子的各部分結構在發育中發生了哪些變化呢?1.單子葉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 (1)播放視頻《玉米種子的萌發》。 (2)引導學生根據視頻思考: 種子萌發時最先長出的是哪一部分? 胚根、胚軸、胚芽各發生了什么變化? (3)結合書本 P92 的圖 3-15“玉米種子萌發的過程”,對照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模式圖,講述單子葉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 2.雙子葉植物種子的萌發過程 (1)播放視頻《雙子葉植物種子的萌發》。 (2)引導學生根據視頻思考: 種子萌發時最先長出的是哪一部分? 胚根、胚軸、胚芽各發生了什么變化? 子葉發生了什么變化? (3)結合書本 P92 的圖 3-16“菜豆種子萌發的過程”,對照菜豆種子的基本結構模式圖,講述雙子葉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 3. 引導學生對比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種子的萌發過程異同點,利用流程圖形式總結歸納出種子萌發過程的共同規律。 1.(1) 認真觀看視 1. 運 用直 觀頻。 生動的視頻資源, 幫助學生(2)根據視頻思考。 結合課本圖片進行分析,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及新舊知識融匯的能力。(3)閱讀書本,仔細聆聽并理解老師的講述。2.(1) 認真觀看視 2.運用延時攝一、種子萌發 頻。 影視頻使學生的過程 整體感知, 并(2)根據視頻思考。 通 過 問 題 導向, 更直觀清晰地引導學生理解種子萌發的全過程, 培養學生對知識(3)閱讀書本,仔 的遷移應用能細聆聽并理解老師 力。的講述。3.比較異同,理解過 3.對比分析,程,并用流程圖形式 總結規律。轉總結歸納。 變文字形式為流程圖形式,梳理種子萌發過程, 清晰明了。1. 過渡:在農業生產中,應當選擇 1. 理解測定種子發 1.承上啟下。什么樣的種子進行播種呢?播種前 芽率的意義。應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如果發芽率低,就需要另選良種,否則會造成減產。那么,如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呢?2. 介紹抽樣檢測科學方法及其注意 2. 學習抽樣檢測法 2.凸顯重要的事項。 及其注意事項。 科學方法。3.問題導向理解方案設計。 3.圍繞“抽樣檢測” 3.問題導向,思考問題: 科學方法的三個要 幫助學生理解二、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1)為了避免浪費,用四五粒種子測定可行嗎?能把整袋種子都用上嗎? (2)能盡量挑個大的種子進行測定嗎? 點進行思考,理解方 案設計的每一個步驟。 如何科學地進 行抽樣檢測。(3)應當給種子提供怎樣的環境條件?如何提供這些條件?(4)怎樣保證測定的數據更準確?4.展示實驗結果照片與記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結論。 4.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4.具體展示實驗照片與數據記錄, 直觀清晰。5. 引導學生交流測定結果,進行比較。 思考:測定同一種種子,數據與你的 5. 表達與交流, 思考。 5.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與問題分析能力。相同嗎?如果不同,原因是什么 進一步加深鞏1.以知識框架梳理本節課的知識要 對本課內容進行梳 固學生對本節總結與鞏固 點。 理總結, 嘗試進行 課的知識內容2.課外實踐:發豆芽。 “發豆芽”的課外實 理解, 通過參踐。 與種植、管理植物的活動,增強愛護植物的情感。五、知識總結種子的萌發(第二課時)一、種子萌發的過程發育胚根 根(吸收水分子葉轉運其中胚軸(伸長)或胚乳營養物質發育發育胚芽芽莖和葉)種子二、測定種子發發芽率樣本大小要合適抽樣檢測法 隨機取樣檢測方法要科學發芽的種子數種子發芽率 = ×100%供檢測的種子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