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外來物種與生物檢疫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外來物種和外來入侵物種的概念。2. 知道生物檢疫是主要的防治生物入侵的措施之一。【過程與方法】1.運用“種間關系”、“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解釋外來物種成為入侵物種的原因。2. 通過分析上海地區主要外來入侵物種,理解外來入侵物種可能會影響生態系統,使其失去穩定性。3. 通過了解一些有益的外來物種,用辨證的角度看待外來物種對我國生態的影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防止生物入侵,保衛我們的家園”的重要性。培養對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責任感。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1. 知道外來物種與入侵物種的概念。2. 知道生物檢疫是主要的防治生物入侵的措施之一。3. 外來物種成為入侵物種的原因,理解外來入侵物種可能會影響生態系統,使其失去穩定性。難點:運用“種間關系”、“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解釋外來物種成為入侵物種的原因。三、教學資源學生用資料學習單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說明談話引入 外來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 用美食小龍蝦引入,引導學生談吃小龍蝦的感受。 初始資料:小龍蝦的來歷,并引出“外來物種”的概念。 引導學生交流對引進小龍蝦的看法,播放視頻,指出小龍蝦對生態的破壞。 引出“外來入侵物種”的概念。并強調“外來”的含義。 當一個種群的數量持續增加時,會呈現怎樣形式的增長曲線?引導學生分析小龍蝦泛濫的原因并板書。 出示生物入侵經典案例:澳大利亞的兔災。 觀看圖片并交流。 聽講并理解概念。 各抒己見,辯證地看待引進小龍蝦的事件。 歸納外來入侵物種的概念并劃書。 思考并從種間關系、種群變化曲線角度分析泛濫原因。 談話引入,小龍蝦是學生熟悉的美食,激發興趣。 和前面知識聯系 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過渡 前面兩個都是動物的例子,有沒有植物作為入侵物種的例子呢? 播放關于水葫蘆的視頻,介紹其來歷與危害。 學生觀看并記錄 教師重點介紹動物和植物入侵物種的例子各一,后面的資料解讀由學生自主學習上海地區主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你還知道哪些外來入侵物種?出示一些生物,讓學生猜猜哪些屬于入侵物種。 介紹我國目前物種入侵現狀。 出示上海其他主要外來入侵物種的圖片,出示學習單資料,指導學生閱讀、總結這些入侵物種代表的原產地、進入原因和危害。 除了這些有意引進一開始不知道危害的,也有一些是無意中帶進來的,比如豚草、美國白蛾。 為何這些生物在原產地沒有對當地的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呢? 學生發言、交流,簡單分享自己了解的入侵生物。 感悟我國物種入侵的嚴峻態勢 學生閱讀資料、整理填入表格并交流 學生聽講 在了解學生所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了解更多外來入侵物種的知識。 擴大學生視野,更全面地了解進入原因。如何防控外來入侵物種 案例分析:小麗跟媽媽出國旅游,回國時買了一些當地特有的花種準備在機場托運回來,可行嗎? 引出“生物檢疫”的概念,播放微視頻。 那么,海淘生物可以嗎?介紹海關截獲巨型螞蟻的例子。 面對已經入侵的生物,我們該怎么辦呢?比如巴西龜,從市場上買回來后,該如何處理?具有生態破壞性的花草,如何處理?組織學生討論各種治理的方法。 案例分析:澳大利亞政府全力捕殺兔子,美國大量捕殺亞洲鯉魚,這些行為是否是在傷害小動物? 學生討論 理解生物檢疫的概念、內容并劃書 討 論并能落實到生活實際 思考并討論,明確這樣的行為是對生態的保護,是對其他生物的保護。 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的思維,積極思考各種方法。 引導學生辯證地思考問題有益的外來物種 那么,我們是否要隔離所有的外來物種?為什么? 出示一些有益的外來物種。 思考并回答 補充外來有益物種,對教材內容進行完善,同時知道學生辯證的看待問題。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外來物種,我們知道了外來物種分為有害和有益的,并且我們重點探討了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以及生物檢疫。 學生聽講回顧拓展 拓展作業: 找一找我們身邊的外來入侵物種,說一說它們的危害。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查閱相關資料,介紹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并以小報或ppt形式呈現。 強化學生對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責任感。六、板書設計(有意引進) (寵物) (觀賞) (概念)(飼料) (食用) (引進原因)(其他) (外來入侵物種(有害))(無意引進)(泛濫原因:缺乏天敵,繁殖力強,環境適宜等)外來物種(危害:影響本土生物,破壞當地生態)(防控方法:生物檢疫(主要)……)(有益的外來物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