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生態系統的功能(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說明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2.知道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過程、特點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意義。3.明白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培養分析綜合、推理的思維能力。2.重點以碳循環為例說出物質循環的過程及特點。3.理解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初步意識到用科學知識來指導我們的生產活動。2.通過拓展濫伐森林對碳循環的影響、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與溫室效應關系等增強低碳生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二、重點和難點重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過程及特點。難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和物質循環過程。三、教學準備搭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模型的材料、組建碳循環卡片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說明復習引入 1.問:生態系統的組成? 引出:作為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的統一整體,生態系統不僅具有一定的結構,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態系統的功能。 2.播放《獅子王》片段,這里提到了幾種生物(出示草、羚羊、獅子圖片),上節課我們重點研究草、斑馬、獅子之間的關系,問: 在自然狀態下,它們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如何?(草最多,羚羊其次,獅子最少。)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個過程中能量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觀看視頻并回答 鞏固已學知識,引出課題。一、能量流動 我們知道,生物進食的目的是獲取營養物質和能量。 ppt示圖(能量的流動),問: (1)植物如何獲得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植物經過光合作用固定光能,合成什么?也就是能量儲存在有機物內) (2)動物如何獲得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羚羊吃草,實際上是吃?有機物。同理獅子吃羚羊吃的也是有機物) (3)能量是通過什么渠道進行流動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4)這個過程中能量的來源是? (5)能量流動的方向?生產者固定的能量會再轉化為光能嗎?流入消費者體內的能量會再重新流回生產者嗎? (2)這些能量是否100%傳到下一級營養級了呢?(學生討論) 指導學生描述光能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態系統后,能量的輸入、利用和耗散情況。 教師總結:能量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越來越少。 問:那么究竟少了多少呢?指導學生看書86頁,引出十分之一定律。 草 —— 羚羊 ——獅子 ——? 100% 10% 1% 0.1% 問:現在你能解釋為什么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越往食物鏈的后端,數量越少? 問:(1)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 (2)從能量角度考慮,解決食物缺乏問題,應該多吃哪類食物? 兩人一組,搭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模型(手繪形式),同時請學生代表上黑板利用拼圖搭建模型,教師將小組成果以投影到黑板分享討論。 總結: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學生回答 學生劃書并記錄 學生思考并回答:單方向流動。 了解每個營養級能量流動通常有三個去向:通過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營養級攝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小組合作探究,動手搭建模型。 學生總結并劃書。 為后續搭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模型奠定知識基礎。 經歷搭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模型的過程,提升科學思維能力。二、物質循環 1. 過渡:生物在不停呼吸,為什么我們從未感到大氣中的氧氣的減少呢?(有植物,物質在循環) 生物圈中其他物質也和氧氣一樣,不會減少。 2. 以碳循環為例,給學生提供畫有樹木、牛、人、汽車、廠房、石油等事物的卡片,指導學生描述碳循環的可能過程,并結合87頁圖片指導學生用文字歸納。 參考問題:(1)碳存在的主要形式?(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含碳有機物等) (2)二氧化碳的來源? (3)二氧化碳又被誰消耗掉? 歸納小結:歸納自然界碳循環的過程,歸納物質循環的特點。(循環往復,反復利用;具有全球性。) 聯系生態環境實際: 問:如果濫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燒,對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及生態環境的影響? 3. ppt示氮循環和水循環,學生說出過程。 4. 總結物質循環的概念。 學生聽講 學生討論交流:大氣中的碳以CO2的形式存在,作為綠色植物的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將CO2和H2O合成含碳有機物,供自身和人、動物等消費者利用;通過微生物的分解、生物呼吸作用和化石原料的燃燒等三種方式以CO2形式返回大氣中。 學生交流討論,劃書比較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指導學生從來源、途徑、特點、范圍幾方面比較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異同點。 學生思考、聽講并記錄五、板書二、生態系統的功能(一)能量流動單方向、逐級遞減(1/10定律)(二)物質循環循環往復,反復利用;具有全球性(CO2)生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燃燒(有機物+O2)物質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