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及其應用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種群的概念和特征。2.理解種群增長“J”型曲線和“S”型曲線的數量變化規律及內在聯系。3.了解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對人類生產實踐活動的指導價值。(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圖、曲線的對比與分析,學會運用圖像和數據分析問題的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悟到科學在合理利用和保護生物資源以及防治有害生物的指導作用。二、重點和難點重點:種群的概念和特征,種群增長“J”型曲線和“S”型曲線的數量變化規律。難點:種群增長“J”型曲線和“S”型曲線的數量變化規律。三、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說明引入 播放《動物世界》中的一段視頻。問:視頻中講了哪幾種物種之間的關系?它們屬于哪種關系? 我們發現,很多生物不僅以個體為單位面對環境,還會以各種群體為單位來面對環境。 學生觀看并回答: 鱷魚和角馬,禿鷲和角馬屬于捕食關系,獅子和大象屬于種間競爭。 學生聽講、思考。 視頻能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一、什么是種群? 引導學生歸納種群的概念,強調三個要點:一定區域、同種生物(一個物種)、個體總和(一個群體)。 出示反饋練習: 下列各項屬于種群的有: A、一畝農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類 C、一口池塘中全部鯽魚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E、一個農民種的全部水稻 F、一窩螞蟻 G、一個狼群 學生思考、回答。 用概念進行判斷。 學生討論 對答案說明理由。 由于種群概念較抽象,教師通過有目的的一步一步質疑,逐步引導到對概念中關鍵詞的理解,從而更進一步理解概念。過渡 過渡語:你知道剛才的視頻中,數百萬計的角馬長途遷徙的原因是什么嗎?它們是沿著怎樣的路線遷徙的?如果不遷徙會出現什么情況? 質疑:生活在某一環境中的某一種群數量是否一成不變?可以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組織學生閱讀分析資料,歸納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 學生歸納:食物、水源、天敵、氣候、配偶、領地、種間競爭等 教師用副板書形式羅列在黑板上。 角馬遷徙路線和途徑地區的氣候類型融入教學,進行跨學科融合。二、種群數量變化的規律 那么,種群的數量變化有沒有規律呢? 出示思考題:在營養和生存空間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某1個細菌每20分鐘分裂繁殖一代。請計算出一個細菌產生的后代在不同時間的數量。 教師出示J型曲線圖。 材料展示:澳大利亞的兔子種群變化的情況。 問:(1)為什么澳大利亞的兔子會增長得如此之快?引導學生分析。 (2)會不會無限制地增長下去?引導學生分析。 指導學生說出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原因并劃書。 學生思考、分析、回答。 沒有天敵、食物豐富、氣候適宜…… 不會,資源、空間等有限 通過具體實例的解釋,及兩根曲線的聯系與區別的說明過程時,可以促進學生加深對種群數量增長變化規律的認識。三、研究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意義 問:(1)在現實中,種群的數量變化應該是大都符合哪種曲線? (2)在S型曲線中,哪段增長速度最快?哪一點增長速率最快? (3)如果這是養魚業,請問何時捕撈收益最大? (4)如果這是害蟲的增長曲線,在何時噴灑農藥最好? 小組討論 表達交流。 在指導學生閱讀和討論中,促進學生能理解人類掌握了科學知識后又為人類服務的實際意義;能感悟到科學在合理利用和保護生物資源以及防治有害生物的指導作用。小結與作業 指導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獲。 作業:練習冊13頁(二)6、7、8、9、13 ,15頁二2 學生總結五、板書三、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及其應用1.種群的概念2.種群數量變化規律J型曲線:充足資源S型曲線:有限資源3.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應用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防治有害生物、控制種群數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