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方面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歸納總結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二)能力方面1.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1.認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形成愛護植被的意識。二、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光合作用的概念。(二)教學難點:光合作用的實質。三、教學設計思路本課是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節第二課時。此前學生學習了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以及本課的第一課時,結合本課即共同完成了對光合作用全過程的完整介紹。“光合作用”是本課的重要概念,為學生后面學習《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理解“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奠定知識基礎。本課內容包括“光合作用”和“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兩部分。第一部分“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上節課的海爾蒙特實驗、普利斯特利實驗、探究實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回憶光合作用的原料。以及回顧第四章“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回憶光合作用發生的條件和部分產物。接著設疑導入新課。通過演示實驗“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證明光合作用還產生了氧氣。關于光合作用概念的教學,教師首先通過課本 P126 練習 2,運用表格歸納光合作用原料、產物、條件和場所,結合“光合作用示意圖等直觀信息列出光合作用反應式。再分析光合作用的物質和能量的變化來幫助學生構建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光合作用的實質。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教師先設置情景,再引導學生分析P125 圖 3-25,得出合理密植應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再結合光合作用反應式,小結出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應用的其他措施。然后通過技能訓練,訓練學生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得出實驗結論。最后運用課后練習鞏固和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理解和掌握。四、教學準備剪輯金魚藻在光下釋放氧氣實驗視頻,準備 PPT 課件。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 學 活 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知識回顧 引導學生回顧海爾蒙特實驗、普利斯特利實驗,回憶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回顧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實驗的結論。 引導學生回顧“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過程、結論。 回憶相關實驗過程、結論,明確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部分產物和場所。 回顧舊知,明確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部分產物和場所,為歸納光合作用概念作準備。新課導入 設問: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唯一產物嗎? 傾聽、思考。 通過設問引起學生思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光合作用還能產生氧氣 播放并引導學生觀看金魚藻在光下釋放氧氣的實驗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問題:1.金魚藻照光后,試管有什么現象?2.光合作用產生了什么氣體?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小結: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設疑:如果將金魚藻放置在黑暗中它還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嗎? 播放實驗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發生還需要什么條件? 觀察實驗,思考問題。 分析實驗現象,得出:金魚藻光合作用釋放的氣體氧氣的結論。 觀察實驗,思考。 分析得出光是金魚藻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 設疑,激發興趣。 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科學推理能力。光合作用概念及反應式 引導學生利用光合作用示意圖總結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產物,填寫表格,歸納概念。 填表,歸納概念。 通 過 歸 納 總結,構建光合作用概念,加深對光合列出光合作用反應式。 引導學生分析光合作用物質和能量的轉換過程,概括光合作用的實質。 傾聽、思考。 依據光合作用反應式理清光合作用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轉換,概括光合作用的實質。 表達交流。 作用概念和實質的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設置情景:假如你是農民,你會選擇以下哪一種種植方式,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展示合理密植示意圖,分析三種間距不同植株及結果情況,幫助學生理解農業生產中合理密植應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小結:農業生產上應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具體措施。 組織學生分析課本 P125 頁技能訓練:分析實驗結果。 思考,回答問題。 思考,分析原因,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表達交流。 歸納小結。 分析數據,思考并回答問題。 創 設 問 題 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及科學推理能力。練習鞏固 組織練習。 思考,完成習題。 運用所學解決問題,強化新知。知識總結 課堂小結。 梳理所學知識。 總結提升。八、小結第一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第二課時)一、光合作用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反應式二、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