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菌》(教材分析)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在“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動物”的基礎上安排的,是后面學習生態系統、生物進化、生物技術等知識的基礎。通過了解細菌發現的過程和巴斯德實驗的歷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實驗的操作步驟,啟發學生思考,鍛煉分析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能夠從大小、形態、結構、生殖等方面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征。2.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2.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教學難點】1.細菌的營養方式。2.細菌分布廣泛的原因.(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課件展示圖片。《紅樓夢》中林黛玉死于結核病,嚴重的炭疽病很少有幸存者,杜樟林是其中之一。你們知道結核病、炭疽病是由什么微生物引起的嗎?【講授新課】吃剩的飯菜和瓜果等如果保存不當,就會變餿或腐敗,這主要是由一些細菌造成的。細菌幾乎是無處不在。細菌是生物圈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類微生物。一、細菌的形態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 000 個細菌排成一行才有1 毫米長。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的基本形態有球狀、桿狀、螺旋狀等。球狀的細菌稱為球菌。桿狀的細菌稱為桿菌。課件展示常見的細菌圖片。螺旋狀的細菌稱為螺旋菌。常見的球菌有肺炎球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常見的桿菌有炭疽桿菌、乳酸桿菌等。常見的螺旋菌有霍亂弧菌、幽門螺旋菌等。演示實驗觀察細菌的形態目的要求1. 初步學會使用高倍顯微鏡。2. 描述細菌的形態特點。材料器具細菌的永久裝片;顯微鏡。方法步驟1. 將細菌的永久裝片安放在顯微鏡上,用低倍鏡觀察。2. 移動裝片,將欲觀察的對象移到視野中央。3. 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物鏡。4. 慢慢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5. 觀察細菌的形態。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規范步驟,觀察各小組的實驗結果。討論1. 使用高倍鏡觀察時,為什么要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觀察的物像?【低倍物鏡放大倍數小,視野寬,容易找到要觀察的目標】2. 轉換高倍物鏡時,為什么要轉動轉換器而不能直接扳動物鏡?【易造成物鏡的損壞,還有就是可能會導制轉換器偏位,使的顯微鏡光路不居中】3. 你觀察到的細菌有哪幾種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各種細菌都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形狀雖然不同,可是它們的結構基本相同。請同學們學習:細菌的結構。課件展示細菌的結構圖片,請同學們觀察。思考下列問題:細菌有哪些基本結構?細菌有哪些特殊結構?特殊的結構有什么功能呢?細菌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但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細胞。有些細菌還有莢膜、鞭毛、纖毛等特殊結構。師:特殊結構鞭毛、莢膜和芽孢有特殊的功能:鞭毛:某些細菌細胞上附有細長的呈波狀的絲狀物,少1--2根,多可達數百根,稱為鞭毛。提問:想想鞭毛的作用是什么?生:是細菌的運動結構。莢膜:有些細菌在一定條件下分泌黏液或膠態物質,在細胞壁外面形成一層較厚的致密的保護層---莢膜。提問:莢膜有什么作用呢?生:有保護作用,可免受干燥影響。芽孢:細菌生長后期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休眠體,對干旱、嚴寒、高溫惡劣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設疑:為什么稱細菌的細胞核是未成形的細胞核呢?師:該區域只有遺傳物質集中的區域,沒有像動植物細胞那樣的成形的細胞核。提問:從細胞核方面判斷細菌屬于什么生物呢?生: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我們歸納一下:細菌是單細胞生物,有些細菌雖然相互連接成團或長鏈,但是其中每個細菌都是獨立生活的。所有的細菌全有的結構是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菌體內有遺傳物質,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無葉綠體。特殊的結構莢膜對細菌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鞭毛能夠轉動,可以幫助細菌運動。師:同組的學生互相回憶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結構,找出不同的結構和共同的結構。課件展示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結構圖供同學們思考。二、細菌的生命活動細菌是大細胞個體,一個細菌能生存。那么細菌有怎樣的生命活動呢?提問設疑 :痢疾桿菌生活在人的腸道引起痢疾,枯草桿菌使蔬菜腐爛。若將兩者的生活環境變換,兩者能生存嗎?生:不能提問:原因是什么呢?生:營養方式不一樣。請同學們看課本P111回答下列問題:細菌的營養方式有哪些?并舉例。細菌獲得能量的條件有什么不同?細菌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絕大多數細菌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必須以外界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物”。有些細菌依靠分解動物的尸體、糞便或植物的枯枝落葉吸取有機物,營腐生生活,有些細菌從活的動植物體內吸取有機物,營寄生生活。營腐生生活的細菌,被稱為腐生菌,如枯草桿菌等;營寄生生活的細菌,被稱為寄生菌,如結核分枝桿菌等可見細菌在生物圈中的角色是分解者。細菌的營養方式:有些細菌需要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分解有機物,從而獲得能量,如結核桿菌;有些細菌是在無氧的條件下分解有機物,以獲得能量,如破傷風桿菌;還有些細菌在有氧和無氧的環境中都能分解有機物,以獲得能量。據統計,每刷一次牙,口腔中的細菌減少70%以上,可是我們還是需要每天早晚兩次刷牙,飯后漱口;平時我們用肥皂、消毒液來殺菌,可是為什么細菌的數量還是那么多呢?夏天的食物怎么腐敗的特別快呢?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細菌的繁殖。課件投影細菌繁殖過程圖問題:細菌怎樣繁殖?繁殖速度怎么樣?細菌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細菌的繁殖能力很強,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每20 ~ 30分鐘就能繁殖一次。有些細菌在其生長發育后期能夠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休眠體,叫做芽孢。芽孢對干旱、嚴寒、高溫等惡劣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對惡劣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可度過不良環境。一般條件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幾年。芽孢又小又輕,能隨風四處飄散,落在適宜的環境中,又能萌發成新的個體。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它們無處不在。所有在滅菌時,殺死芽孢才是殺死細菌的標準。三、細菌與人類的關系人類的生活環境中到處都存在著細菌,人的體表和體內也生活著很多細菌。有的能夠幫助人體抵御某些致病細菌的侵入,有的能夠幫助消化食物,有的能夠合成某些營養物質供人體利用。課件展示對人類有益的細菌有:大腸桿菌 人體腸道內最主要且數量最多的一種細菌,主要生活在大腸內。正常狀況下,能幫助人體抵御病菌的侵入,同時還能合成某些維生素。雙歧桿菌 生活在人體腸道內,可以改善腸道環境、抑制腸道有害細菌的生長,能合成維生素等,有益于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預防便秘。課件展示引起人患病的細菌有:結核分枝桿菌 能引起人患結核病,可侵染全身各器官,以肺結核最為常見。肺炎鏈球菌 侵入人體后,會導致人患細菌性腦膜炎和肺炎。課件展示人類對細菌的利用的例子有:甲烷細菌 能在無氧條件下產生甲烷,是生產沼氣不可缺少的一類細菌。蘇云金桿菌 能用來制造生物殺蟲劑,有效殺死菜青蟲、蚊子等害蟲。學以致用:1.細菌的那些特點和它們的分布廣泛有關?【個體微小,極易為各種媒介攜帶,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數量多。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后期形成芽孢,抵抗外界不良環境,易擴散。】2.外科大夫在給病人做手術之前,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手術時還要戴上口罩和手套,這樣做有哪些好處?【防止細菌進入病人體內帶手套,防止手消毒不干凈而留有細菌戴口罩,防止醫生呼氣時將細菌帶入病人體內防止細菌感染病人,反之,也可以防止病人身體的細菌感染醫生】【課堂小結】細菌的個體微小,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等細菌是一類沒有成形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屬于原核微生物。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遺傳物質,有些細菌還有莢膜和鞭毛。依靠現成有機物生活,有腐生菌和寄生菌細菌以自身裂殖的方式進行傳宗接代。在環境條件不良時能形成休眠體——芽孢。(教學反思)略。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