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的光合作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圈存在的根本保證。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并對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發揮著重要作用。生物的另一項基本生命活動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是個有機的整體,理解好了光合作用,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呼吸作用。【知識目標】1.闡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2.舉例說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存上的應用;3.概述綠色植物為所有的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能力目標】1.完成“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實驗,學會設置對照,并嘗試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的過程;2.進行“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的活動,嘗試做出假設,制定探究計劃,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形成保護綠色植物的意識。【教學重點】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學難點】說出光合作用原理在生存上的應用課本,教參書,多媒體課件,網絡環節一:新課導入上一章我們學習了生態系統,我們知道綠色植物是生產者,它能夠生產有機物,不僅能夠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而且是動物和人最終食物的來源。那么綠色植物是怎樣生產有機物的?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1節 植物食物光合作用。設計意圖:聯系前一章生態系統的內容,既帶同學們復習了知識,又聯系到這節課的內容。環節二:海爾蒙特的實驗讓學生自己閱讀海爾蒙特的實驗,然后去發現通過這個實驗,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那么當時海爾蒙特得出的結論是柳樹的生長需要的植物是水,這個結論對不對呢?設計意圖:通過海爾蒙特的實驗學時可以從中得出柳樹的生長需要的物質是水,但是很多同學能提出柳樹的生長是需要陽光的!那么這樣就提出陽光在生長中的作用。環節三: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那么萬物生長是怎么樣靠太陽的?陽光在植物的生長中起什么作用?我們就一起來做個探究,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這個實驗沒辦法做,就讓學生通過閱讀實驗,教師再講)首先帶領學生復習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實驗方法:1.暗處理(目的是使葉片中積累的淀粉等有機物消耗掉,避免其對實驗的結果產生影響)2.葉片部分遮光后照光3—4小時(提示學生 遮光與不遮光是這個實驗的唯一變量,明確科學探究的關鍵是對照組和單一變量,其他條件相同)3.酒精脫色(葉綠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酒精是易燃易揮發的物質,所以不能選擇直接加熱而選擇隔水加熱)4.清水沖洗,滴加碘酒(淀粉遇到碘會變藍,因此我們常用碘酒檢驗是否有淀粉的存在)5.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讓學生自己總結通過這個實驗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分別是什么?再試著總結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陽提供的光能,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所合成的有機物里,并放出氧氣,這個過程就叫做光合作用!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實驗得出光合作用的條件,以及產物,再總結光合作用的概念。環節四: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根據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的實驗,讓學生閱讀,總結光合作用的場所;讓學生根據科學探究的過程,自己設計實驗一個實驗去驗證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復習科學探究過程,自己再設計過程,讓學生學會自己去設計。環節五: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是——葉讓學生再通過光合作用分析,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是——葉,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植物體內運輸有機養料的通道是——篩管,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是——導管。葉制造的有機養料通過篩管運輸到根,莖,和果實等器官中去了。根吸收的水分則通過導管運輸到葉內,絕大部分的水分在葉中參與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動。設計意圖:讓學生區分開篩管和導管,以及它們的作用。環節六: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強調植物制造的有機物不僅用于滿足自身的生長和人營養物質的最終來源。光合作用的公式:光(條件)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主要是淀粉)+氧氣(原料) 葉綠體(場所) (產物)光合作用的過程包含兩種變化:一是物質轉變,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簡單的無機物轉變成淀粉復雜的有機物;二是能量的轉變,即光能轉變為儲存在有機物里的化學能。再強調:“合理密植”提 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的重要措施。設計意圖:合理密植是對光合作用的利用,提高農作物,對陽光的利用率。略。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