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能量的釋放和利用》《能量的釋放和利用》是第7章的第1節,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說出生物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是如何獲取的。對于這一部分知識,學生有一定的認知基礎,表現在:一是已知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機物里貯存有能量,其他生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就可獲得有機物中的能量用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二是從人體自身經驗已知人呼吸會吸入空氣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但是兩者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有機物中的能量如何能釋放出來,以及這種能量到底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等問題卻了解的比較少。本節非常重視學生探究以及實驗能力的培養,教材設置了兩個實驗:人體呼吸頻率的測定和分析、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這兩個實驗旨在通過學生實驗和分析,發現能量的釋放需要氧這個呼吸作用的實質性問題。通過探究性實驗的操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基本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知識目標】(1)從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需要能量這個角度分析能量的釋放與呼吸密切相關。(2)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這一核心概念,明確“呼吸”和“呼吸作用”的區別。【能力目標】(1)學會測定呼吸頻率的簡單方法,初步學會將測定結果進行分析,嘗試得出能量釋放與呼吸密切相關的結論。(2)通過自主閱讀“信息庫”相關內容尋找問題答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3)初步學會驗證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的方法、步驟和原理。(4)初步嘗試設計出與教材不同的“驗證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變化”的實驗方案。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能夠對呼吸作用的原理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做出解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資料“多病的85歲母親遭子女拋棄,因饑餓在中秋節凄涼離世”的解讀與分析,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培養孝敬父母、關愛他人的意識,逐步形成社會公德意識。(2)通過“拓展延伸”活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層層遞進地通過各種“體驗、感受、思考、計算、實驗”等活動,揭示能量的釋放與呼吸密切相關,使學生深刻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這一核心概念。【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理解“驗證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實驗方法、步驟和相關原理,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嘗試設計出與教材不同的實驗方案。課本,教參書,多媒體課件,網絡一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置情境設疑導入 展示資料: 2011年9月22日是中秋節,也是臺州臨海王老太的85周歲生日,然而,這天中午,兒孫滿堂的她竟被發現餓死在村老年活動室的廁所旁邊。 她的兩個兒子,因涉嫌犯遺棄罪被起訴。臨海市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這起遺棄老人致死的案件。 引導學生思考: 1.為什么老母親最后會餓死在街頭? 2.如果你在她的身邊會怎樣做?你會對她的子女說些什么? 1.思考回答:由于沒有足夠的食物給身體提供能量,所以老人又冷又餓,最后餓死街頭。 2.暢所欲言(提供食物,給她溫暖,給她聯系社會福利院,教育她的子女要贍養老人)。生命活動需要能量 出示系列圖片: 學習、工作、運動、游戲等。引導學生說出任何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并思考我們怎樣才能獲得所需的能量。 提問:通過第5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于食物,回憶一下,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的營養物質只有哪些?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營養物質中的能量如何釋放出來呢?與我們身體的哪個活動有關? 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補充食物的方式來補充能量。 回顧“營養物質的作用”的內容,說出食物中的糖類、蛋白質、脂肪等有機物能為人體提供能量。體驗能量釋放與呼吸的關系 體驗活動: 小組同學輪流測試在不同生活狀態下,每個人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并記錄。 出示資料卡: 1.呼吸頻率的概念 2.成年人和少年兒童平靜時的呼吸頻率。 體驗一:測試在平靜時的呼吸頻率 體驗二:測試在劇烈運動時的呼吸頻率 1.帶領學生伴隨音樂進行1分鐘的下蹲起立。 2.測試呼吸頻率 算一算: 假設你一天24小時都處在平靜的狀態中,算一算你一天呼吸的次數 看書(信息庫)找答案: 1.植物體的呼吸作用在哪里進行? 2.植物體哪些部位的呼吸作用最旺盛? 3.植物體通過什么結構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體驗三:測試在劇烈運動后的呼吸頻率 組織學生統計體驗的測量結果,并出示。 討論題: 1.這3種狀態哪一種消耗的能量最多? 2.消耗能量的多少與呼吸頻率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思考呼吸頻率測量的結果說明什么問題。 了解“呼吸頻率”這一重要概念。 閱讀資料卡,討論如何測呼吸頻率。 測定自己的呼吸頻率 跟著老師一起伴隨音樂快速地下蹲起立 測定自己的呼吸頻率 運用公式“一天呼吸次數=呼吸頻率 ╳ 60 ╳ 24”計算出自己一天呼吸的次數 通過閱讀課本P125信息庫中“植物體的呼吸”內容,找出問題的答案,了解植物呼吸與人體呼吸的不同之處。 測定自己的呼吸頻率 以4人小組為單位,匯總在不同生活狀態下,每個人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并計算平均值。思考能量的釋放和呼吸的關系。分析呼吸時氣體的變化 引導學生感受呼吸 引導思考: 人體或動物呼吸時會發生氣體的變化嗎? 1.出示潛水員圖片,引導學生探究呼吸時吸進的氣體; 2.演示實驗:請一位同學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氣,觀察石灰水變化。 小結出“呼吸”這一重要概念。 提示: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 把一只手放在鼻腔前,緩慢地吸氣和呼氣,感受氣體進出自己的身體。 通過觀察、思考和分析,說出人體或動物呼吸時,吸入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驗證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植物體內的呼吸,和人體呼吸的氣體變化一樣嗎? 組織學生做實驗驗證(安排學生分別選做實驗一和二)。 實驗一:驗證植物呼吸產生二氧化碳。介紹實驗一的課前準備: 1.取A、B兩只保鮮袋,在A袋內裝入新鮮蔬菜,B袋內裝入等量用沸水處理過的蔬菜。分別將A、B兩袋的袋口密封。 2.將兩只袋子都放到黑暗處,一天后取出。 實驗二:驗證植物呼吸消耗氧氣。 介紹實驗二的課前準備: 1.取等量的用沸水處理過的蔬菜和新鮮的蔬菜分別裝入甲、乙兩只廣口瓶。 2.放在溫暖處,并封閉、遮光處理24小時。 分別介紹實驗一和實驗二的方法步驟 實驗一: 1.把A、B袋內的氣體分別通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兩個錐形瓶中。 2.觀察和記錄石灰水的變化。 實驗二: 1.分別將點燃的蠟燭迅速伸入到甲、乙兩瓶中。 2.觀察和記錄蠟燭的燃燒情況。 產生疑問,樂于探究 理解實驗一和實驗二課前準備實驗步驟。討論: 1.實驗一中“B袋內裝入等量用沸水處理過的蔬菜”,B袋的作用是什么? 2.實驗一中為何要把袋子放在“黑暗”處24小時? 3.實驗二中為何要將廣口瓶放在溫暖處,封閉、遮光處理24小時? 4.實驗用的新鮮蔬菜有必要進行清潔、殺菌嗎?為什么? 在理解實驗一和實驗二課前準備和實驗步驟的基礎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實驗桌上已有的實驗材料,選做實驗一和實驗二,記錄實驗數據。根據實驗原理分析現象 展示實驗原理: 實驗一原理: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 實驗二原理:氧氣可以助燃。燃燒的物體在有氧的情況下,能夠繼續燃燒,而在二氧化碳較多、氧氣量不足的情況下,就會熄滅。 根據實驗原理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植物體內的呼吸,和人體呼吸的氣體變化一樣,都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生物體的呼吸作用 小結: 幫助學生一起總結出“生物的呼吸作用”這一核心概念;生物體的細胞分解有機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稱為呼吸作用。 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含義: 1.是在細胞內進行的。 2.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如葡萄糖)氧化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拓展延伸 組織學生討論: 1.清晨,到樹林中鍛煉是否科學? 2.農民伯伯種地為什么要松土? 出示資料:山東盛產生姜,生姜豐收后,農民往往將生姜放入早已挖好的幾米深的姜井中保存。但經常聽說姜農到姜井里取姜時發生窒息現象,甚至有人喪失了生命。 請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 1.為什么進入姜井時容易發生窒息? 2.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姜農們避免這類悲劇的發生? 通過討論,學以致用,掌握一些與本課相關的生活常識。 閱讀資料,分析現象,思考問題。DIY 思考: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驗證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實驗設計的原理,你能不能利用這些原理設計出與教材上不同的實驗方案?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并利用課余時間去實驗室探究。 (課后開放生物實驗室,滿足學生課外進一步探究的需要。) 1.課后設計相關實驗方案; 2.有興趣的同學課外進一步去生物實驗室探究二課時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夏天,農民伯伯把剛收下來的小麥種子堆放在自己晾曬場,如果把手插進麥堆,感覺里邊暖暖的,這些熱量是從哪來的呢? 學生思考,討論。 設疑,引發思考過渡,引入主題 今天我們通過一個探究來回答這個問題。 探究實驗:“探究萌發的種子釋放能量” 探究的過程 1.根據生活現象提出問題 手插進麥堆的不同感受 2.做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方法 5.探究過程 6.統計結果 7.得出結論 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探究的過程以小組的形式分組討論探究方案。 合作討論,嘗試設計探究實驗實驗演示 展示預先準備的種子產生熱量的裝置 并用動畫演示溫度變化的過程 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 設計幾種不同狀態下的種子,觀察他們溫度的變化。 萌發的種子和死亡的種子進行對比 學會對比實驗的設計,體會實驗中的變量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通過演示實驗,填寫表格 昨天的溫度今天的溫度萌發的種子死亡的種子結論:種子在萌發過程中要呼吸,產生了能量,并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來。 根據老師的演示,一起完成表格的數據,思考實驗的結論 向全班同學介紹你們小組的實驗方案,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過渡 生物體通過呼吸作用將體內的有機物分解并釋放能量,這些能量去哪里了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些能量利用的具體實例。 學生思考,看圖 引導學生討論引入主題,能量的利用 生物的各種活動都離不開能量。 人的活動,植物開花結果,即使是睡覺也要消耗能量。 你能舉出一些能量利用的例子嗎?將你列舉的事例介紹個其他同學。 問題: 對生物體來說,不同的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一樣多嗎?為什么? 學生展開討論,積極回答 根據自己生活的體驗,不同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不一樣,活動劇烈的需要能量多。 因為劇烈活動呼吸頻率快,消耗的氧氣多,釋放的能量也多。 根據書上的例子,舉出生活中的例子根據所學解決實際問題 用你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圖中的現象。 1. 蔬菜、水果的儲藏 2. 作物松土 3. 天然的“氧吧” 根據所學能量利用的知識以及前面所學能量的釋放和呼吸的密切關系來思考。 學生思考,回答 蔬菜、水果的儲藏要注意限制它們的呼吸,防止有機物分解,能量釋放。 松土是為了維持植物正常的呼吸。 大片的植物可以使周圍的空氣清新,我們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聯系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小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暢所欲言,交流收獲 交流表達,自我評價略。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