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八年生物上冊 3.2.2根對水分的吸收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3.2.2根對水分的吸收 單元 三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材分析 本節的內容都圍繞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這一知識點,它是解釋根吸水、失水的關鍵,是學習根的水分代謝的必備知識。只有明白了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才能合理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和解釋農業生產中經常遇到的灌溉問題。因此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容易的觀察到細胞吸水和失水的現象,對于這種現象涉及到一些比較生疏、抽象的概念,如:溶液、濃度等,要涉及到化學的相關知識,一時很難理解。所以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對于這些概念,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腌黃瓜),加強感性認識,以便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分析得出結論。教學 目標 探究實踐:運用簡單的材料和用具,通過探究植物的細胞吸水和失水、探究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提升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科學思維:討論實驗結果,說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 態度責任:通過學習,理解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生活實驗的應用,會用科學的方式科學完成實際應用,提升社會責任感。 生命觀念:通過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明確科學道理,樹立生物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生命觀念重點 1.理解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應用 2.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難點 1.分析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理解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應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身邊事 炎炎烈日下,農田里的秧苗由于缺水而萎蔫,但澆水后時間不長就變得郁郁蔥蔥,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菜市場上萎蔫的蔬菜被噴水后,莖葉就會又變得光亮鮮嫩,引人駐足。植物為什么能夠吸水?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引出課題講授新課 一、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1.探究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1)提出問題: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還是莖、葉? (2)作出假設: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依據生產生活實際作出假設) (3)設計實驗: ①用天平稱取兩組質量相同的水培小麥苗。 ②把一組植株根部浸入水中,另一組植株莖葉浸入水中,一晝夜后取出,觀察兩組植株的生長狀態。 提示 用葉、莖作對照,證明了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③用吸水紙吸干兩組植株表面的水,再分別用天平稱其質量。 ④分析比較兩組植株的質量差別。 (4)完成實驗:按照上述思路完成實驗,注意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 分組處理方式時間稱重/g實驗前實驗后質量差一組根部浸人水中一晝夜二組莖和葉浸入水中一晝夜現象一組實驗前后的質量差大于二組實驗前后的質量差分析根吸水能力強于莖和葉(5)得出結論:實驗結果為根部浸入水中的植株增重較大,說明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 2.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根尖的成熟區是吸水的主要部位。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出現了分化,外面長出大量根毛,擴大了根的吸收面積;內部細胞分化形成了導管,適于運輸水分。根毛的細胞壁薄,細胞質少,液泡大,適于吸水。 導管 由許多管狀細胞上下相連而成,它們的細胞增厚并木質化,細肥內細質、細胞核和橫壁消失,因此呈長管狀,是死細胞。 根吸收來的水分就是通過導管向上輸送至莖、葉等器官 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隨水分運輸至植物體的各個部分 二、根對水分的吸收作用 1.根吸水的原理 (1)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方法步驟:切取質量相同的馬鈴薯條,分別放入盛有等體積質量分數為1%和20%的食鹽溶液中,1~2h后取出,用吸水紙吸干表面的水,再分別用天平稱其質量。 實驗現象:使用相同砝碼,稱量浸在質量分數為1%的食鹽溶液中的蘿卜條,天平向馬鈴薯條一側傾斜;稱浸在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溶液中的馬鈴薯條,天平向砝碼一側傾斜。 ②實驗結果:放在質量分數為1%的食鹽溶液中的馬鈴薯條質量增加,放在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溶液中的馬鈴薯條質量減少。 ③得出結論:植物細胞能夠吸水,也能夠失水。 視頻: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2)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 植物細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液濃度的大?。寒斨車芤旱臐舛刃∮诩毎旱臐舛葧r,細胞就吸水;當周圍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 提示 細胞液與周圍溶液存在濃度差是細胞吸水和失水的關健。 2.根吸水的過程 一般情況下,根毛細胞液的濃度總是大于土壤溶液的濃度,于是,土壤溶液里的水分就通過根毛的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滲入液泡里。這樣就降低了根毛細胞液的濃度,使根毛細胞液的濃度小于與其相鄰的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水分由根毛細胞進入相鄰細胞中。同樣的道理,水分逐步進入到根的表皮以內的各層細胞中,最后進入導管,通過導管運送到植物體的其他器官。 視頻:根吸水的過程 其過程是土壤中的水分一→根毛一→表皮內各層細胞一→導管→莖、葉等器官。 3.合理灌溉 對作物進行合理灌溉,不僅能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還能大量節約水資源。進行合理灌溉時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澆水必須澆“透”,不能只澆濕土壤表層。因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區通常在土壤較深處,只澆濕土壤表層,根還是吸不到水。 (2)不同植物生長所需的水量不同,如水稻一生的需水量大約是小麥一生需水量的8~10倍。 (3)同一種植物不同生長時期的需水量也不同,如小麥在拔節、孕穗期一日的需水量是幼苗期一日需水量的幾十倍。 (4)因氣候和土質的不同,農作物的灌溉量也應有所不同。干旱少雨時要勤澆水、多澆水,陰雨天要少澆水或不澆水。 (5)對黏性土壤要少澆水,但每次澆水必須澆透;對沙性土壤要勤澆水,但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多。 (6)如果一次施肥過多,肥料中的無機鹽溶解后,會使土壤溶液濃度大大增加,甚至會大于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這樣根不但不能吸水,反而會失水,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造成“燒苗”。發生這種情況后要及時灌溉,澆水必須澆透。 小紅將大量的化肥施到花盆里,可是不到半天,小紅傻眼了——花蔫了!為什么? [一次施肥過多,導致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植物失水] 鹽堿地被稱為“不毛之地”,你能談談其中的原因嗎? [鹽堿地的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植物會失水,無法生存] 拓展提高: 水在植物體中的作用 ①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②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時需要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③土壤中的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根吸收的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運輸到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各個器官。 ④干種子(如貯藏在倉庫里的種子)必須吸足水才能萌發長成幼苗。 ⑤生命活動包括一系列復雜的過程,而每一個過程都必須在有水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參與探究,設計實驗 完成實驗 知道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了解導管及水的運輸 參與探究,設計并完成實驗 知道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 明確根吸水的過程 知道如何才能合理灌溉 拓展了解水在植物體中的作用 完成思考問題 指導探究設計并完成實驗 介紹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介紹導管 指導設計并完成探究實驗 介紹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 圖文介紹根吸水的過程 介紹講解如何才能合理灌溉 拓展水在植物體中的作用課堂練習 1.綠色開花植物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和著生根毛的部位依次是( C ) A.根冠、伸長區 B.成熟區、根冠 C.成熟區、成熟區 D.分生區、成熟區 2.根從土壤中吸水時,土壤中的水通過根向上輸送到莖的途徑是( D ) A.土壤中的水分→導管→根毛→成熟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莖 B.導管→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成熟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 C.根毛→土壤中的水分→成熟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莖 D.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成熟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 3.農作物施肥過多,會引起“燒苗”的原因是( B ) A.土壤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B.土壤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C.土壤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D.施肥過多,土壤溫度升高 4.農業生產中,要做到合理灌溉才能提高產量。下列灌溉時機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D ) A.當土壤缺水時,要及時進行灌溉 B.一次性施肥過量時,要及時灌溉 C.針對不同的農作物灌溉的水量應不同 D.在植物的不同生長期灌溉的水量應相同 5.用糖拌西紅柿,一段時間后,盤中會出現一些液體,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西紅柿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D ) A.大于外界溶液的濃度,細胞吸水 B.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細胞吸水 C.大于外界溶液的濃度,細胞失水 D.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細胞失水 6.一些同學給學校的園藝工人提出了下列關于“灌溉植物”的建議,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A ) A.應根據植物的種類和具體生長階段確定澆水量 B.水對植物的生命活動很重要,所以澆水越多越好 C.每天定時、定量地澆水 D.自然降雨就能滿足植物生活的需要,不需要額外澆水 知識檢測 鞏固知識課堂小結 1.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 2.植物細胞能夠吸水也能夠失水。當細胞液(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周圍溶液濃度時,細胞(根毛)吸水;當細胞液(根毛細胞液)濃度小于周圍溶液濃度時,細胞(根毛)失水。 3.根吸水的過程是土壤溶液中的水分→根毛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與根毛細胞相鄰細胞→根表皮以內層層細胞→根導管→莖導管→植物體。 4.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時期需水量也不同。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