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課標 要求 通過清朝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史實,了解清朝前期的興盛,初步認識清朝經濟發展的原因,認識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學 習 目 標 1.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歸納清朝前期農業生產恢復和發展的表現,分析其原因和影響,提升歷史解釋能力; 2.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歸納清朝前期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表現及手工工場的特點,提升歸納概括能力; 3.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準確描述清朝前期人口增長的表現,分析其原因和帶來的問題,闡明給當今中國經濟建設帶來的啟示,增強對國家的責任意識,提升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評 價 任 務 完成任務一:指向目標1 完成任務二:指向目標2 完成任務三:指向目標3學 習 過 程環節 學習流程及內容 二次備課課堂導入 新授內容 教師:經過清初的恢復,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有了長足的進步。據歷史學家研究,當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居世界首位。清朝前期的社會經濟有什么新的發展變化?人口增長的情況如何? 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任務一:閱讀教材第96-97頁內容和識讀圖片,完成下列學習任務(指向目標1) 1、展示:清代《皇帝親耕圖》 《清朝開荒執照》 思考:清朝前期農業生產恢復和發展的表現,分析其原因是什么?(指向目標1) 2、展示史料:當時在南方很多地區種植雙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為水田種水稻,糧食產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明代引入中國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積的推廣。此外,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廣。 思考:清朝農業生產發展的表現是什么?(指向目標1) 3、展示史料:清中期,江漢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區,普遍推廣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種植,糧食產量有較大的提高。當時的湖廣地區成為新的商品糧基地,以至于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 思考:清朝農業生產發展的影響是什么?(指向目標1) 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任務二:閱讀教材第97--99頁內容和識讀圖片,完成下列學習任務(指向目標2) 材料1:清代紡織圖 材料2:乾隆十年奏準,江寧現設機六百張,機匠一千七百八十名。蘇州現設機六百六十三張,機匠一千九百三十二名。杭州現設機六百張,機匠一千八百名。 ——《大清會典事例》 思考:清朝前期手工業發展的表現及手工工場的特點是什么?(指向目標2) 材料2:《前門街市圖》 此圖展現出乾隆皇帝時,京師正陽門前門大街兩旁商業繁榮景象。商店林立,有引人注目的店標幌子和商店門前往返人群。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風土人情、地方風貌,以及經濟文化繁榮等景觀,是極具歷史價值的畫卷。 思考:清朝前期商業發展的表現是什么?(指向目標2) 三、人口的增長 任務三:閱讀教材第99-100頁內容和研讀下列史料,完成下列學習任務(指向目標3) 材料1: (1)根據材料分析清朝人口數量發生了什么變化?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指向目標3) 材料2: 在人口膨脹的壓力下……形成一個由流氓、乞丐、小偷等組成的次生社會群……人口膨脹實際上也是醞釀大小農民起義的潛在原因之一。 對人口過快增長,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指向目標3)作業布置: 做歷史助學(檢驗目標1、2、3) 難度: 時長:板書設計: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三、人口的增長教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