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專版】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八下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學案 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專版】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八下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學案 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下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1949-1953年10年7考)
【時空線索】
【課程標準】
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
2.時空觀念:能夠了解中國現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重要事件、人物、現象。
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對新中國的影響。
4.家國情懷:明白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5.唯物史觀:能夠理解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和探索這條道路的艱巨性和曲折性。
【內容要點】
一條主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政權鞏固。
兩大任務 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
四大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
知識點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為新中國的籌建做了準備
1.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2.內容:①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作用:臨時憲法),★★★★必考
③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
⑤還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3.政協職能: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職責
4.意義: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
開國大典。
1.簡介: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2.歷史意義:
(1)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2)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3)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4)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政府:中央人民政府
2.成立標志:開國大典(意義: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 地點:天安門城樓
3.歷史意義:(1)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必考
(2)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3)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4)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結束,開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
巧記:八個一歸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內容:①一個文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②一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③一個主席:毛澤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④一面國旗:五星紅旗。⑤一首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⑥一個首都:北京。⑦一種紀年法:公元紀年。⑧一座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
點撥: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知識點2: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一、西藏和平解放。
背景: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簡介: 1951年,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協商談判,西藏和平解放。
3.意義: 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
1.原因
(1)美軍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全。(美軍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轟炸東北邊境城市)。
(2)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二)抗美援朝的經過及結果
1.時間:1950年10月
2.司令員:彭德懷
3.部隊:中國人民志愿軍
4.著名戰役:上甘嶺戰役
5.戰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
6.結果:把美軍趕回三八線附近,1953年7月美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的勝利。
(三)為什么把中國人民志愿軍譽為“最可愛的人”
原因: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了高度額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以及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
(1)抵御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
(2)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是中國人民站立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三、土地改革
原因:
重要原因:新解放區還未進行土地改革。
直接原因: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根本原因:封建地主階級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簡介:
時間: 1950年-1952年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具體內容: 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具體做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
(5)成果: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意義:
(1)政治方面:徹底摧毀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
(2)經濟方面: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易混易錯】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并沒有確定國徽。
2.《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而不是憲法的作用。
3.開國大典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但社會主義制度尚未建立。
4.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5.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6. 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的統一,而不是整個祖國的統一。當時香港還在英國殖民者的統治之下;澳門還在葡萄牙殖民者的統治之下;南京國民政府失敗后退守臺灣。
【核心素養】
【史料實證】
1.歸納新中國成立后鞏固人民政權的措施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
3.中國近現代重要開端類事件
時間 1840—1842年 19世紀60—90年代中期 1919年 1949年 1978年
事件 鴉片戰爭 洋務運動 五四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開端的內涵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 折點 中國現代史的開端,開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時空觀念】中國封建社會瓦解的進程
(1)政治上: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2 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封建主義統治被推翻。
(2)思想上: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口號,宣傳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3)經濟上: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獲得了真正的解放。
【唯物史觀】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1)具有承上啟下的歷史意義: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成為一個舊時代結束的標志;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中國人民從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歷程,這是一個新時代開始的標志。
(2)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翻了身,成為國家的主人;主權獨立的中國開始真正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意愿,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逐漸提高。
【歷史解釋】
1.正確認識西藏的和平解放。
西藏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時我們采用和平手段解放西藏,說明新中國時刻把維護民族團結放在首位,這是符合西藏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它有利于民族的團結,給以后西藏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完成了祖國大陸的統一,顯示了新中國有能力解決西藏問題。
2.近代以來促使中國封建社會瓦解的三件大事。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思想上:新文化運動,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3)經濟上: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1.(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題)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下列革命文物所反映的歷史事件, 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知識點]南昌起義,淮海戰役,抗美援朝
[答案] A
[詳解]《論持久戰》 發表的時間是1938年;抗美援朝是1950-1953年; 南昌起義是1927年;淮海戰役是1948年。依據時間先后順序排序A符合題意;排除B、C和D。故選A。
2.(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題)口號是濃縮的歷史。下列口號按照提出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②"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③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④“打倒列強,除軍閥”
A.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①②
[知識點]北伐戰爭,西安事變的背景和經過渡江戰役和向全國進軍,抗美援朝
[答案] 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①"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提出于1949年的渡江戰役;②“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提出于1950年一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③“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提出于1936年的西安事變;④"打倒列強,除軍閥"提出于1926開始的北伐戰爭。綜上所述時間先后順序是④③①②。故選D。
1.對新中國成立的意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B.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開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D.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力量
【答案】C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解析】抓住題干所給信息“說法不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而新中國的成立只是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C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ABD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旨在考查考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難度適中,適合階段性檢測使用。
2.解放西藏,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與中央人民政府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的解放的歷史意義包括(  )
①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 ②各民族實現了大團結
③挫敗了藏獨反動陰謀 ④西藏跨入了社會主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依據題干所給信息“西藏的解放的歷史意義包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進抵拉薩,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基本實現統一,挫敗了藏獨反動陰謀,①②③三項都屬于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20世紀60年代初期,西藏各族人民進行民主改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使西藏從落后的封建農奴制社會直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④項不屬于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需排除含④項的BCD三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意義,旨在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本題難度適中,對考生沒有能力層次的要求。
3.下列選項屬于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容的是(  )
①通過了《共同綱領》 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 ④決定以“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人民政協
【解析】依據題干所給信息“屬于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召開,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確定國旗為五星紅旗;《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首都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所以,①②③項都屬于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符合題意;“決定以‘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是在1949年10月1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決定的,不符合題意,需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項 。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旨在考查考生對會議內容的掌握情況,屬于基本史實題,難度適中適合階段性檢測使用。
4.(2020八上·揭陽競賽)“車輪飛轉東西南北追風去,鋼水奔騰春夏秋冬入眼來。”這幅春聯描述了我國“一五”計劃期間的兩項建設成就。這兩項成就是(  )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②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③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④大慶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解析】根據題干中的“車輪飛轉”“鋼水奔流”可知,描述的是一五計劃期間的兩項成就: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第一輛汽車和鞍山鋼鐵廠建成投產。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就是題干春聯中描述的“車輪飛轉東西南北追風去”,符合題意;
②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就是題干春聯中描述的“鋼水奔騰春夏秋冬入眼來”,符合題意;
③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在題干春聯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
④大慶油田建成是在20世紀60年代社會主義探索時期,不是一五計劃的成就,且在題干春聯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對聯材料考查一五計劃的成就。
5.今年我們已進入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你知道我國編制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指(  )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答案】C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狀態,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行,到1957年底,各項經濟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特別是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喜報頻傳。因此,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是指1953年~1957年,故選C。
6.(2021八下·樂陵月考)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的標志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C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解析】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少數民族地區,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選項C正確;
選項AB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為C 。
【點評】 本題以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為切入點,考查土地改革。
7.(2023·北侖模擬) 一些美國學者也不得不承認,美國對新生中國的種種挑釁行為使“毛澤東和他的同志們無需再從意識形態方面找根據來仇視美國”。對此,當時黨中央采取的行為是(  )
A.建立新中國 B.進行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答案】C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美國對新生中國的種種挑釁行為”“仇視美國”可知,這與抗美援朝有關。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美軍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這些都嚴重危害了新中國的安全,侵犯了我們的主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C項正確;
建立新中國不是為了應對美國的挑釁采取的行動,排除A項;
進行土地改革不是為了應對美國的挑釁采取的行動,排除B項;
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不是為了應對美國的挑釁采取的行動,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8.(2023八下·浦江期末)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邱少云等志愿軍戰士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詩,這些英雄功臣身上鍛造的抗美援朝精神是(  )
A.自強不息、敢于創新 B.愛國主義、國際主義
C.獨立自主、勇攀高峰 D.信念堅定、講信修睦
【答案】B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自強不息、敢于創新不屬于抗美援朝精神,排除A項;
中國人民志愿軍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B項正確;
獨立自主、勇攀高峰不屬于抗美援朝精神,排除C項;
信念堅定、講信修睦不屬于抗美援朝精神,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等知識。
9.(2023八下·海曙期末)2023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習近平主席評價抗美援朝戰爭:“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這反映該戰爭的勝利(  )
A.實現了祖國大陸的統一 B.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C.開始改變中國工業落后面貌 D.摧毀了舊有的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B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過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中國人民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徹底扔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了;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B項正確;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實現了祖國大陸的統一,排除A項;
“一五”計劃的完成,開始改變中國工業落后面貌,排除C項;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摧毀了舊有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10.1950年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進行抗美援朝的司令員是(  )
A.朱德 B.彭德懷 C.陳毅 D.李宗仁
【答案】B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悍然出兵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人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旨在考查抗美援朝的總司令,難度適中,適合初中考生階段性檢測使用。1950年,彭德懷帶領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進行抗美援朝。
11.“中國人民不能容忍外國的侵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國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來這段話是針對哪一件事件而發表的(  )
A.美國發動侵朝戰爭 B.美國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
C.美國發動侵越戰爭 D.英國侵略印度
【答案】A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依據題干所給信息“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國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建國初周恩來總理在美國發動朝鮮戰爭時發表的聲明,當時美國將戰火燒到中國東北邊境,并將第七船隊開進中國臺灣海峽,A項符合題意;BCD 三項和題干無關。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中檔題,旨在考查考生根據新材料新情景聯系所學知識的能力。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到達朝鮮,為了保家衛國,與朝鮮共同抗擊美國。
12.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用身軀堵住敵人槍眼而犧牲的英雄是(  )
A.黃繼光 B.邱少云 C.劉伯承 D.彭德懷
【答案】A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這是一道考察基本史實識記能力的基礎題。
“黃繼光是上甘嶺戰役中的一位戰斗英雄。在一次戰役中,黃繼光用身軀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掩護戰友多回陣地,自己壯烈犧牲。”
邱少云的事跡是嚴守潛伏紀律被烈火燒死而犧牲,故B錯誤
C項劉伯承主要是劉鄧大軍在解放戰爭中千里躍進大別山,指揮淮海戰役,他沒有參加抗美援朝;
D項彭德懷是抗美援朝的司令員,他親自去前線,并用身軀身軀堵住敵人槍眼而犧牲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如果是他,就不會出現在1955年十大元帥中彭德懷的名字。劉伯承元帥也是如此。故正確答案為A。
13.(2023八下·浦江期末)如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年中國農村不同階級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導致這一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
類別 階級成分 1950年 1953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貧農、中農 85.5% 45.2% 92.1% 91.4%
富農、地主 14.5% 54.8% 7.9% 8.6%
A.抗美援朝的勝利 B.“一五”計劃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開展
【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義
【解析】據題干“1950年和1953年中國農村不同階級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表格內容,結合所學可知,導致這一變化的直接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完成。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排除ABD,選項C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土地改革的內容與影響。
14.土地改革的完成對我國社會的影響不正確的是(  )
A.基本上消滅了土地私有制 B.消滅了地主階級
C.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D.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答案】A
【知識點】土地改革的意義
【解析】抓住題干所給信息“不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土地改革沒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給了農民,是把地主的所有制變成了農民的所有制,仍是屬于土地私有制,A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的意義,旨在考查考生對相關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土地改革的完成,并沒有消滅土地私有制,而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15.(2023八下·海曙期末)煙標是一門藝術,方寸之間展示出歷史文化和科技的綜合形態。如圖所示的煙標反映了(  )
A.廣大農民過著比較富裕的生活 B.農民分到了土地、農具和牲畜
C.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區剛剛開始 D.上地改革在全國大陸基本完成
【答案】B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根據圖片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土改牌香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土地改革,圖片中農民正在使用農畜耕地,土地改革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并且獲得了生產工具和農畜,促進生產積極性提高,B項正確;
廣大農民過著比較富裕的生活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區剛剛開始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上地改革在全國大陸基本完成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的掌握情況,進而考查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16.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
A.《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憲法》
【答案】B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相關知識的掌握。解題的關鍵在于題干中的“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 ”,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了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
17.建國初期開展的土地改革主要發生在(  )
A.新解放區 B.全國農村地區
C.除西藏以外的農村地區 D.除了少數民族地區以外的農村地區
【答案】A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1950-1952年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并非所有農村地區,B排除。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C時間不符,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旨在考查土地改革的范圍。1950-1952年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使3億多農民分得土地和農具。本題對考生有一定的迷惑性,并非所有農村都進行了土地改革。
18.下列選項中,屬于土地改革意義的是(  )
①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195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大綱》,廢除封建地主所有制,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故③不正確。土地改革的意義在于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的意義,旨在考查考生對土地改革的評價。本題難度適中,適合階段性檢測基礎知識。
19.(2022九上·天津開學考)下列關于土地改革意義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
B.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C.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D.在農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
【答案】D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50年~1952年我國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土改的完成,徹底廢除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土地改革并沒有在農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ABC均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對土地改革的評價。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共同綱領》規定了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土地改革主要在于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
20.(2020八下·西寧月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于(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答案】B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 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所以選項B符合題意;
選項ACD的時間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頒布的時間不一致,故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 。
材料分析題
材料解析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華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請回答:
根據材料分析說明抗美援朝戰爭的目的是什么?
寫出一個你最敬佩的抗美援朝戰斗英雄,并說明你敬佩他什么?
【答案】(1)保家衛國。
(2)學生可自由回答,但一定要符合歷史事實,表述條理、清晰,觀點鮮明,證據充分。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這是一道文字材料題,考查學生再現重大的歷史事件的能力。第①根據材料分析說明抗美援朝戰爭的目的是什么,結合結合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最可愛的人第一子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這一問就不難回答了;第②要求寫出戰斗英雄和事跡,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最可愛的人第二子目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中:“黃繼光是上甘嶺戰役中的一位戰斗英雄。在一次戰役中,黃繼光用身軀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掩護戰友奪回陣地,自己壯烈犧牲。與上甘嶺戰役同時,志愿軍某團準備奪取敵人的一個高地,邱少云嚴守潛伏紀律,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只要明確了人物與事跡,再加上個人發揮,答案也就易于回答了。
【點評】此題難度中等,主要考查學生對抗美援朝基本史實的識記。對于這一內容,只要學生記牢了,一般不會出錯。通過材料來考查歷史事件,以此考查出學通過材料來考查歷史事件,以此考查出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歸納能力,是中考歷史命題的重要內容,也是必考內容,考生應當高度重視。
22.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就舊中國一般的土地情況來說,大體是這樣的:占鄉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農,占有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們借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鄉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貧農、雇農、中農及其他人民,卻總共只占有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們終年勞動,不得溫飽。
──選自《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一冊
材料二:敬愛的毛主席: ……我們祖祖輩輩做夢都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高興啊!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勞動,勞動成果完全自己所得,這樣我們生產的勁頭怎能不大呢……
──選自遼寧寬甸縣農民給毛主席的一封信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2)閱讀材料二,說出中央人民政府為實現廣大農民的夢想所采取的措施。
(3)聯系材料一、二的內容,簡述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的重要意義。
【答案】(1)封建土地制度。
(2)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開展土地改革。
(3)徹底摧毀了在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義
【解析】⑴根據材料一“占鄉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農,占有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們借此殘酷地剝削農民”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材料描述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農民是被剝削階級,生活困苦。
⑵根據材料二“們祖祖輩輩做夢都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高興啊!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勞動,勞動成果完全自己所得,這樣我們生產的勁頭怎能不大呢”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解放全國人民,取消地主的封建剝削制度,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開展土地改革。
⑶聯系材料一、材料二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毀了在我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經濟上、政治上翻了身。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了基礎。
【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的背景及歷史意義,難度適中。本題考查考生閱讀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題干材料常規,但考查面廣。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下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1949-1953年10年7考)
【時空線索】
【課程標準】
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
2.時空觀念:能夠了解中國現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重要事件、人物、現象。
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對新中國的影響。
4.家國情懷:明白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5.唯物史觀:能夠理解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和探索這條道路的艱巨性和曲折性。
【內容要點】
一條主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政權鞏固。
兩大任務 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
四大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
知識點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為新中國的籌建做了準備
1.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2.內容:①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作用:臨時憲法),★★★★必考
③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
⑤還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3.政協職能: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職責
4.意義: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
開國大典。
1.簡介: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2.歷史意義:
(1)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2)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3)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4)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政府:中央人民政府
2.成立標志:開國大典(意義: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 地點:天安門城樓
3.歷史意義:(1)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必考
(2)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3)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4)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結束,開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
巧記:八個一歸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內容:①一個文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②一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③一個主席:毛澤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④一面國旗:五星紅旗。⑤一首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⑥一個首都:北京。⑦一種紀年法:公元紀年。⑧一座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
點撥: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知識點2: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一、西藏和平解放。
背景: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簡介: 1951年,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協商談判,西藏和平解放。
3.意義: 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
1.原因
(1)美軍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全。(美軍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轟炸東北邊境城市)。
(2)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二)抗美援朝的經過及結果
1.時間:1950年10月
2.司令員:彭德懷
3.部隊:中國人民志愿軍
4.著名戰役:上甘嶺戰役
5.戰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
6.結果:把美軍趕回三八線附近,1953年7月美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的勝利。
(三)為什么把中國人民志愿軍譽為“最可愛的人”
原因: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了高度額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以及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
(1)抵御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
(2)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是中國人民站立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三、土地改革
原因:
重要原因:新解放區還未進行土地改革。
直接原因: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根本原因:封建地主階級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簡介:
時間: 1950年-1952年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具體內容: 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具體做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
(5)成果: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意義:
(1)政治方面:徹底摧毀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
(2)經濟方面: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易混易錯】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并沒有確定國徽。
2.《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而不是憲法的作用。
3.開國大典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但社會主義制度尚未建立。
4.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5.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6. 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的統一,而不是整個祖國的統一。當時香港還在英國殖民者的統治之下;澳門還在葡萄牙殖民者的統治之下;南京國民政府失敗后退守臺灣。
【核心素養】
【史料實證】
1.歸納新中國成立后鞏固人民政權的措施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
3.中國近現代重要開端類事件
時間 1840—1842年 19世紀60—90年代中期 1919年 1949年 1978年
事件 鴉片戰爭 洋務運動 五四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開端的內涵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 折點 中國現代史的開端,開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時空觀念】中國封建社會瓦解的進程
(1)政治上: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2 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封建主義統治被推翻。
(2)思想上: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口號,宣傳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3)經濟上: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獲得了真正的解放。
【唯物史觀】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1)具有承上啟下的歷史意義: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成為一個舊時代結束的標志;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中國人民從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歷程,這是一個新時代開始的標志。
(2)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翻了身,成為國家的主人;主權獨立的中國開始真正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意愿,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逐漸提高。
【歷史解釋】
1.正確認識西藏的和平解放。
西藏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時我們采用和平手段解放西藏,說明新中國時刻把維護民族團結放在首位,這是符合西藏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它有利于民族的團結,給以后西藏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完成了祖國大陸的統一,顯示了新中國有能力解決西藏問題。
2.近代以來促使中國封建社會瓦解的三件大事。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思想上:新文化運動,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3)經濟上: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1.(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題)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下列革命文物所反映的歷史事件, 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2.(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題)口號是濃縮的歷史。下列口號按照提出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②"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③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④“打倒列強,除軍閥”
A.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①②
1.對新中國成立的意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B.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開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D.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力量
2.解放西藏,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與中央人民政府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的解放的歷史意義包括(  )
①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 ②各民族實現了大團結
③挫敗了藏獨反動陰謀 ④西藏跨入了社會主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選項屬于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容的是(  )
①通過了《共同綱領》 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 ④決定以“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20八上·揭陽競賽)“車輪飛轉東西南北追風去,鋼水奔騰春夏秋冬入眼來。”這幅春聯描述了我國“一五”計劃期間的兩項建設成就。這兩項成就是(  )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②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③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④大慶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今年我們已進入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你知道我國編制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指(  )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6.(2021八下·樂陵月考)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的標志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7.(2023·北侖模擬) 一些美國學者也不得不承認,美國對新生中國的種種挑釁行為使“毛澤東和他的同志們無需再從意識形態方面找根據來仇視美國”。對此,當時黨中央采取的行為是(  )
A.建立新中國 B.進行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8.(2023八下·浦江期末)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邱少云等志愿軍戰士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詩,這些英雄功臣身上鍛造的抗美援朝精神是(  )
A.自強不息、敢于創新 B.愛國主義、國際主義
C.獨立自主、勇攀高峰 D.信念堅定、講信修睦
9.(2023八下·海曙期末)2023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習近平主席評價抗美援朝戰爭:“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這反映該戰爭的勝利(  )
A.實現了祖國大陸的統一 B.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C.開始改變中國工業落后面貌 D.摧毀了舊有的封建土地制度
10.1950年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進行抗美援朝的司令員是(  )
A.朱德 B.彭德懷 C.陳毅 D.李宗仁
11.“中國人民不能容忍外國的侵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國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來這段話是針對哪一件事件而發表的(  )
A.美國發動侵朝戰爭 B.美國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
C.美國發動侵越戰爭 D.英國侵略印度
12.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用身軀堵住敵人槍眼而犧牲的英雄是(  )
A.黃繼光 B.邱少云 C.劉伯承 D.彭德懷
13.(2023八下·浦江期末)如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年中國農村不同階級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導致這一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
類別 階級成分 1950年 1953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貧農、中農 85.5% 45.2% 92.1% 91.4%
富農、地主 14.5% 54.8% 7.9% 8.6%
A.抗美援朝的勝利 B.“一五”計劃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開展
14.土地改革的完成對我國社會的影響不正確的是(  )
A.基本上消滅了土地私有制 B.消滅了地主階級
C.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D.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15.(2023八下·海曙期末)煙標是一門藝術,方寸之間展示出歷史文化和科技的綜合形態。如圖所示的煙標反映了(  )
A.廣大農民過著比較富裕的生活 B.農民分到了土地、農具和牲畜
C.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區剛剛開始 D.上地改革在全國大陸基本完成
16.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
A.《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憲法》
17.建國初期開展的土地改革主要發生在(  )
A.新解放區 B.全國農村地區
C.除西藏以外的農村地區 D.除了少數民族地區以外的農村地區
18.下列選項中,屬于土地改革意義的是(  )
①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2022九上·天津開學考)下列關于土地改革意義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
B.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C.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D.在農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
20.(2020八下·西寧月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于(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材料分析題
材料解析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華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請回答:
根據材料分析說明抗美援朝戰爭的目的是什么?
寫出一個你最敬佩的抗美援朝戰斗英雄,并說明你敬佩他什么?
22.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就舊中國一般的土地情況來說,大體是這樣的:占鄉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農,占有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們借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鄉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貧農、雇農、中農及其他人民,卻總共只占有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們終年勞動,不得溫飽。
──選自《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一冊
材料二:敬愛的毛主席: ……我們祖祖輩輩做夢都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高興啊!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勞動,勞動成果完全自己所得,這樣我們生產的勁頭怎能不大呢……
──選自遼寧寬甸縣農民給毛主席的一封信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2)閱讀材料二,說出中央人民政府為實現廣大農民的夢想所采取的措施。
(3)聯系材料一、二的內容,簡述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的重要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广水市| 额济纳旗| 淮安市| 监利县| 正定县| 江陵县| 阳山县| 承德县| 灌云县| 浦江县| 兴山县| 米易县| 彭山县| 清徐县| 若羌县| 海城市| 永修县| 垣曲县| 安仁县| 五家渠市| 孝感市| 长顺县| 颍上县| 海宁市| 宁明县| 拉萨市| 石嘴山市| 五原县| 敦化市| 托里县| 阿瓦提县| 基隆市| 古丈县| 封丘县| 化隆| 铅山县| 遵义县| 怀远县| 焦作市|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