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第7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研讀史料,列出清(前期)強化皇權的措施,分析其原因和影響;涵養歷史解釋素養和家國情懷素養;2.通過閱讀教材,研讀史料,概述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的危害,樹立民族憂患意識,涵養家國情懷素養;3.通過閱讀教材,識讀圖片,概述清朝(前期)對外交往政策的表現,探究其原因和影響,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合理化建議,涵涵養歷史解釋素養和家國情懷素養。【設計分析】目標 序號 知識維度 (指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認知水平維度記憶/回憶 理解 應用 分析 評價 創造1 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 √ √ √2 事實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 √ √3 事實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 √ √【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指向目標1)2.完成任務二(指向目標2)3.完成任務三(指向目標3)【學習過程】第一篇章 走進故宮, 探君權強化任務一:閱讀教材第101-105頁正文,欣賞影視資料和圖片,研讀史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1)1.材料一:播放視頻《議政王大臣會議》(1)說說議政王大臣會議的作用及對皇帝的威脅。(指向目標1)材料二:播放視頻《南書房》(2)說說南書房及對康熙皇帝的意義。(指向目標1)材料三:常設機構——軍機處軍機處內部陳設簡單,只有桌、椅、炕、筆、硯等設施和物品。軍機處全部辦事人員至多不過三四十人。軍機處每天處理奏折多至五六十件, 年末時可達上百件,而且必須當日事當日畢。軍機處有非常嚴格的保密制度。軍機大臣被召見時,太監也不能在旁邊;軍機處的差役“蘇拉”,則挑選十五歲以下不識字的少年擔任,使外人不能窺視其活動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沒有皇帝的特旨,也不準出入軍機處。(馮元魁《軍機處與清朝的封建專制制度》)(3)雍正帝設置的軍機處具有哪些特點?(指向目標1)材料四:軍清代史學家趙翼在《檐曝雜記》卷一《軍機處》中說:“(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注釋:①傳述:轉述、傳授 ②繕:抄寫 ③撰:寫作,著書 ④贊畫:輔佐謀劃(4)概述軍機處的職能和影響。(指向目標1)材料一:“查嗣庭案”: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題“維民所止”,被告發“維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將查嗣庭入獄。結果是查嗣庭連驚帶嚇死于獄中,其尸被戮,查嗣庭的親屬或處斬或凌遲,或流放。材料二:“徐駿案”:官員徐駿,僅僅因為詩中有“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一句,便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落得個身首異處。材料三:翰林學士胡中藻有句詩曰“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看到后大發雷霆:“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濁”字被殺,并罪及師友。(1)簡述清朝實行文字獄政策的原因和特點。(指向目標2)材料四:今人之文,一涉筆惟恐觸礙于天下國家,……人皆望風觀景,畏避太甚。見鱔而以為蛇,遇鼠而以為虎,消陽剛之氣,長柔媚之風,此與世道人心實有關系。——(清)李祖陶:《邁堂文略》材料五: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龔自珍(2)文字獄帶來怎樣的影響?(指向目標2)3.材料一:《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約8億字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材料二:命館臣們利用編書之機,對蘊含民族思想的文化典籍展開了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清剿。其結果,不僅使許多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書籍遭到摒棄, 絕跡于人間,而且使許多珍貴的著作尤其是宋元以后各書失去原貌,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羅威、賀雙非《四庫全書的纂修與清代的文化專制》材料三:《天工開物》、《軍器圖說》這些科技著作都被禁毀,《天工開物》直到近代才在日本和法國重見天日。僅在乾隆時期,禁書毀書的活動就持續了近20年,據統計,在這期間共銷毀書籍3100多種,15.1萬部,銷毀書版8萬塊以上。——常建華《清史十二講》思考:概述清朝文化專制的目的、表現和影響。(指向目標2)第二篇章 走出故宮, 觀盛世危機任務二:閱讀教材第103-104頁正文,欣賞圖片,回答問題。(指向目標2)材料:大清盛世眾生相:思考:清朝君主專制不斷強化帶來哪些危害?(指向目標2)第三篇章 以史為鑒,促改革開放任務三:閱讀教材第105頁正文,欣賞圖片,回答問題。(指向目標3)1、材料一:大清國政策與經濟模式:材料二: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綢等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須之物,是以(所以) 加恩體恤。——《乾隆帝復英王喬治三世》(1)簡述清朝前期實行的外交政策及其根本原因。(指向目標3)2、材料一: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帶來的西洋禮物和視頻:材料二: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由于被強力排斥于世界聯系的體系之外而孤立無依,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來欺騙自己。”“閉關自守的中國,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閉在棺材中,不與外界接觸,一旦與新鮮空氣接觸,就立即腐爛。”——丁日初,沈祖煒《對外貿易同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關系》(2)結合當時世界形勢,探究清朝前期對外政策的影響。(指向目標3)3、材料: 1840中英鴉片戰爭爆發,英國最終擊敗清朝:(我們錯了)(3)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這些圖片中我們應該吸取什么教訓?(指向目標3)【檢測與作業】1.如果把“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確定為一個學習單元,則這個單元的主題應該是 ( )A.特務統治的強化B.思想控制的加強C.文化專制的強化D.專制集權的加強 (檢測目標1)2.清朝文字獄以哪幾位皇帝在位時最殘酷( )①順治 ②康熙 ③雍正 ④乾隆(檢測目標2)①②③④②③④①②④D.①③④3.清朝時社會上流傳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民謠,這一民謠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狀況? ( )A.官員清正廉潔B.官吏貪污現象嚴重C.國家財政富裕D.政府控制經濟收入 (檢測目標2)4.觀察三幅漫畫,回答問題:(檢測目標3)思考:清朝和明朝相比,對外政策有了什么變化?從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示? (檢測目標3)評價說明:第一題:D,通過題干獲取“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關鍵詞,按主題的要求正確選出答案,說明已經具備史料實證意識、歷史解釋素養;第二題:B,能從題干中讀出“清朝、文字獄”重要信息得出答案,說明學會了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考察歷史,能依靠可信的史料了解和認識歷史,形成了一定的正確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第三題:B,依據題干信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知,這一民謠中的“清”是清廉的意思,所以,“清知府”當為“清廉的知府”之意,全句的意思是諷刺那些號稱清廉為官者,其實三年任上已積攢了遠高于正常俸祿水平的十萬兩白銀。言下之意,清廉是假,腐敗是真。材料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官場貪污腐敗,能正確選擇答案,表明從史料中獲取有用信息能力提高,初步具備一定的歷史解釋素養。第四題:通過審視三幅漫畫,能答出外交政策的變化“從積極的對外開放變成了閉關鎖國”,表明已經能初步運用論從史出、概括歸納的史學方法,初步具備一定的歷史解釋素養。能得出啟示“開放則發展,閉關則落伍;加強友好合作;要堅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交流;我們應該從閉關鎖國政策中吸取教訓;堅定不移的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不斷改革創新;積極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 、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時俱進,緊跟世界發展潮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道路……”中任意兩條,說明在以史為鑒、吸取教訓更好發展當今現實方面預設成功,初步形成歷史唯物史觀, 家國情懷素養提高。【學后反思】1.請嘗試繪制清朝前期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歷史知識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對此有哪些認識?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