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少數各族的內遷【課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七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少數各族的內遷(1課時)【課標要求】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和人口遷徙,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學習目標】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梳理西晉建立和統一的過程,簡述西晉統一的歷史意義,提高從材料中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簡述八王之亂的背景、過程和影響,提高分析和概括歷史事件之間聯系的能力,涵養史料實證意識。通過閱讀教材、研讀史料和繪制朝代更替示意圖,概述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原因,說出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時期、民族及北方各民族交融的方式和影響,簡述十六國的建立及前秦的發展狀況,歸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感受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共同體意識,涵養家國情懷。【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2)3.完成任務三(檢測目標3)新課導入:多媒體展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學習過程】三國盡歸司馬氏--西晉的統一任務一:閱讀教材85、86頁正文和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一)1、研讀《三國志》、《續漢書.郡國志》以及三國鼎立形勢圖,回答問題,誰最有實力完成統一?(指向目標一)2、閱讀教材85頁一、二兩端,利用時間軸梳理西晉的建立及統一過程(指向目標一)3、根據下面圖片及文字資料,簡述從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有何歷史意義?(指向目標一)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安其業而樂其事。------《晉書·食貨志》奈何江山稍縱逝---八王之亂任務二:閱讀教材86頁正文和研讀下列材料,思考八王之亂的背景、過程和八王之亂帶來的影響(指向目標二)1、研讀史料,閱讀教材85頁第三段和86頁一、二段,思考并回答西晉王朝在統治方面有哪些問題存在?(指向目標二)2、閱讀教材86頁最后兩端,自主學習,完成下列表格,在課本做好標注。(指向目標二)八王之亂在位皇帝:地點:目的:危害:3、閱讀教材86頁最后兩端,結合材料,思考:八王之亂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指向目標二)五胡內遷促交融——北方各族的內遷任務二:閱讀教材87頁正文和研讀下列材料,思考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原因,具體經過以及內遷的影響(指向目標三)1、閱讀教材P87第一目內容并結合詩歌和圖片,說說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指向目標三)“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2、合作探究。閱讀材料,分析北方游牧民族為何內遷中原?(指向目標三)3、閱讀教材P87第二段內容并結合地圖,找一找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時期、民族及遷往何處?(指向目標三)4、閱讀教材P87最后一段,結合材料,思考:西晉如何管理內遷的少數民族?結果如何?(指向目標三)5、閱讀教材88頁第一、二段內容,自主學習,說說:西晉滅亡后,我國南北方政權更迭情況?(指向目標三)6、哪一少數民族在何時建立的什么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指向目標三)7、閱讀課本88頁知識拓展,說出前秦滅亡后北方政權更替,歸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指向目標三)8、閱讀教材P88《相關史事》,讀圖并結合材料,簡述北方各民族交融的方式及影響。(指向目標三)設計說明:本課設計主要突出的是真實情境的創設(史料實證、設計問題),層層剖析,由淺入深,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形成“多元一體”、“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思想意識。【檢測與作業】1.(2023 遼寧阜新 3)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某學生繪制了如圖政權更迭圖,圖中“?”處的朝代是( ) (檢測目標1)秦朝西晉隋朝D.元朝2.(2022安徽淮北期末)成語“亂七八糟”和兩個歷史事件有關,“亂七”和西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有關,而“八糟”和惠帝時的“八王之亂”有關。“八王之亂”發生的朝代是 ( ) (檢測目標2)A.東漢 B.西漢 C.東晉 D.西晉3.(2022·廣東中考真題)魏晉南北朝內遷的北方少數民族一般被泛稱為“五胡”。呂思勉《中國通史》講到“一到隋唐時代,而所謂五胡,便已泯(mǐn)然無跡”,意在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 )(檢測目標3)A.民族交融加強B.商業貿易繁榮C.政治清明穩定D.中外交流頻繁4. (2022青島黃島期末)十六國時期,各國彼此攻戰,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民顛沛流離。4世紀后期,氐族建立的政權逐漸強盛,并統一了黃河流域。它是 ( ) (檢測目標3)A.前趙 B.后趙 C.前秦 D.后秦【學后反思】 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