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導 讀本單元以“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為主題,有7課內容。本課《兩漢的科技與文化》是單元第15課。本課內容是對本單元前六課內容的自然承接和延申,主要講解秦漢時期科技文化繁榮發展、成就突出:造紙術發明并向外傳播,這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影響巨大;這一時期佛教傳入中國,道教興起;司馬遷史學巨著《史記》誕生;醫學上張仲景和華佗著書立說,建立起中醫學理論基礎,內容較松散,所以課堂學習中要注意知識整合,運用史料圖片,真實情境鋪墊渲染,任務層次分明,學生基于材料進行探究,運用知識并以材料為支撐建構歷史解釋,為學生“深度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切實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課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1課時)【課標要求】1.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2. 知道這一時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和制作表格,列舉兩漢時期造紙、史學、醫學、宗教等領域的成就,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2.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歸納兩漢時期科技和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形成我國古代科技領先世界帶來的民族自豪感。3.通過學習司馬遷和張仲景的歷史,簡述他們身上蘊含的精神和態度。設計說明:依據教材和學情,對本課課標要求進行分解。將“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分解為:目標1“列舉兩漢時期造紙、史學、醫學、宗教等領域的成就,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目標2“歸納兩漢時期科技和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形成我國古代科技領先世界帶來的民族自豪感。”,目標3“通過學習司馬遷和張仲景的歷史,簡述他們身上蘊含的精神和態度”。同時設計了行為條件“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實現從目標中看得見教,看得見學,并將目標指向“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學生在學習西漢、東漢統治者所實行的鞏固統治措施后,才能明白為什么說兩漢時期科技成就取得輝煌成就,進而形成“多元一體”、“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思想意識,實現了目標的三維敘寫。【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2、3)【資源與建議】本課從“造紙術的發明”、“張仲景和華佗”、“歷史巨著《史記》”、“道教和佛教”四個方面介紹了兩漢的科技與文化情況,認識到兩漢時期科技和文化成就就是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和必然結果。2.造紙術的發明及張仲景、華佗的成就是本課的重點,理解兩漢時期科技成就為什么會取得輝煌成就是本課的難點,通過任務一突出重點,通過任務二、三突破難點。設計說明:本環節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在本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而構建學習框架和學習的邏輯順序,了解重難點并明確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學習過程】壹.文明之載體——造紙術任務一:列舉兩漢時期造紙領域的成就。(指向目標1)1.閱讀教材72頁第一段,造紙術發明前古人的書寫材料有哪些?這些材質的缺點是什么?2.材料一:古學家在陜西西安、甘肅天水、敦煌等地多次發現了西漢時期的麻紙,有的紙上面還有文字和地圖。這證明西漢時已生產紙。但這種紙質地粗糙,使用不便。蔡倫在此基礎上改進工藝,擴大造紙原料,使紙的質量和產量有了重大改進和提高。紙本地圖 甘肅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的西漢早期的麻紙思考:閱讀教材73頁相關史事,說一說人們從什么時候已經會生產紙,這些紙有什么缺點?3.閱讀課本,研讀下列史料,回答下列問題,思考誰改進了造紙術?“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范曄的《后漢書》(1)從記載中,誰改進了造紙術?他用什么原料造紙?(2)這種紙有什么優點?4.研讀史料,概述造紙術的發明以及紙的廣泛使用具有怎樣的意義?材料一:東漢首都太學生多達3萬多人……漢政府還在各郡縣設立公立學校廣招學生。同時私學之風盛行,全國在校學生總數至少以數十萬至百萬計,所用教材多為紙本經卷,作文亦用紙寫,比用簡牘更為方便、省時、省力。——潘吉星《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源流、外傳及世界影響》材料二:紙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世界受蔡侯(倫)的恩惠要比受許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德克·卜德《中國物品西傳考》貳·科技之瑰寶——中醫學5.根據材料,閱讀課本75頁相關史事,說一說先秦醫學發展情況。研讀材料,閱讀課本74、75頁內容,回答下列問題。年代:代表作:成就:地位:研讀材料,閱讀課本75頁內容和相關史事,回答下列問題。年代:成就:地位:叁·史家之絕唱——歷史巨著《史記》8.閱讀課本75頁、76頁內容,結合材料,準確說出《史記》的作者、體裁和內容。作者:體裁:內容:肆·精神之寄托——道教與佛教9.閱讀課本76頁內容,結合材料,說出道教興起的背景、起源、教義和創始人。背景:起源:教義:創始人:10.閱讀課本76頁內容,結合材料,說出道教興起的背景、起源、教義和創始人。背景:起源:教義:創始人:11.閱讀課本76頁內容,結合材料,說出佛教的地位、起源、教義和創始人。地位:起源:教義:創始人:12.閱讀課本76頁內容,結合材料,說出道教興起的傳播過程。任務二:歸納兩漢時期科技和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指向目標2.3)思考:我國在兩漢時期的諸多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歸納分析其原因?設計說明:本課設計主要突出的是真實情境的創設(識讀地圖、史料實證、設計問題),層層剖析,由淺入深,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形成“多元一體”、“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思想意識。【檢測與作業】1.(2023·云南省·4)西漢武帝時,司馬遷任太史令,他本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宗旨,撰成( ) (檢測目標1)A.《史記》B.《本草綱目》C.《天工開物》D.《農政全書》2.(2023·甘肅蘭州·4)《史記》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下列史事在該書中可查閱到的是( ) (檢測目標1)A.張騫通西域B.三國鼎立C.孝文帝改革D.貞觀之治3.(2023·四川瀘州·11)西漢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內容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涉及社會的各方面,不虛美,不隱惡,真實、生動地再現兩千五百年的歷史,被譽為“實錄”。這反映出司馬遷( ) (檢測目標3)A.守衛國家的愛國情懷B.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C.秉筆直書的史家素養D.個性浪漫的創作風格4.(2023·遼寧營口·3)他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被后世稱為“醫圣”。材料中的“他”是( ) (檢測目標1)A.扁鵲B.張仲景C.華佗D.李時珍 【學后反思】 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