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時 明朝的對外關系第2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準確說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時間、次數、地區等史實,感受鄭和大無畏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與勇氣;簡述鄭和下西洋的偉大意義,產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素養;2.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簡述戚繼光抗倭的史實,感受戚繼光愛國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提升家國情懷素養;3.通過閱讀教材和欣賞《七子之歌》音頻,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門居住權的基本史實,提升家國情懷素養。【設計分析】目標 序號 知識維度 (指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認知水平維度記憶/回憶 理解 應用 分析 評價 創造1 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 √ √ √2 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 √ √ √ √3 事實性知識 √ √【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指向目標1);2.完成任務二(指向目標2);3.完成任務三(指向目標3)。【學習過程】第一篇章 鄭和——揚帆下西洋任務一:閱讀教材第70-72頁正文,欣賞視頻,識讀地圖和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1)材料一:播放《鄭和下西洋》視頻材料和《鄭和下西洋路線圖》:(1)說出西洋的范圍以及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次數、路線、最遠到了哪些地方。(指向目標1)材料二: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鄭和傳》)(2)根據所學,結合材料回答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指向目標1)材料三:中外航海家遠航比較表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到達美洲 達伽馬到達印度時間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次數 7次 4次 1次人數 27800人 1000-1500人 160人船數 大號寶船62艘(共百余艘) 17艘 3艘船只大小 大號寶船長44.4丈,寬18丈折合公制長151.8米,寬61.6米。 旗艦100噸,長24.5米,寬6米,其他二艦50噸、40噸。 分別有120噸、100噸和50噸。(3)表中數據說明了什么?從人類航海活動的角度看,你如何評價鄭和的遠航活動?(指向目標1)材料四:鄭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諧理念、“互聯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視海洋、經略海洋”的海洋理念,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提供了重要基礎。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把沿線國家和地區串聯起來,搭建戰略平臺,攜手重現海上絲綢之路繁榮,促進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共同富強。(4)鄭和下西洋給我們怎樣的啟示?(指向目標1)第二篇章 戚繼光——臨危御外辱任務二:閱讀教材第72-74頁正文和下列史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2)材料一:明朝中期,歐洲一些國家為了追求財富和傳播宗教,來到了東亞,世界開始走向整體。同時,日本國內政局動蕩,很多失去軍職的武士成為海盜,他們不斷向我國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武裝搶奪。“官庚民舍焚劫,驅掠少壯,發掘墓冢。樹嬰孩桿上,沃以沸湯,視其啼號,拍手笑樂。得孕婦卜度男女,刳視中否,為勝負飲酒,積骸如陵。”(《明史紀事本末》)(1)這描述的是明王朝什么現象?后來,明朝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指向目標2)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2)材料反映出戚繼光的哪些優秀品質?簡述戚繼光取得的抗倭戰果及其原因。(指向目標2)材料三:播放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精彩片斷。(3)如何評價戚繼光和他領導的抗倭戰爭(指向目標2)第三篇章 葡萄牙——狼子野心占澳門任務三:閱讀教材第74-75頁正文和下列史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3)材料:播放《七子之歌》音頻和圖片思考: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澳門居住權的?(指向目標3)【檢測與作業】1.明朝之所以能出現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朝前期國力強盛B.造船技術高超C.指南針用于航海D.海上交通發達 (檢測目標1)2.童謠見證歷史。明朝時,兒歌“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倭來,不要慌,我有戚爺來抵擋。”所贊頌的是( )A.岳飛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繼光抗倭D.鄭成功收復臺灣 (檢測目標2)3.從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門居住權,到澳門1999年回歸祖國,經歷了( )A.444年B.446年C.440年D.450年 (檢測目標3)4.明朝時期,國力強盛,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國。這一時期,發生了很多讓我們引以為傲的事情,現在我們來一起探究、感悟這一輝煌的歷史時期。【遠航顯文明】材料一:(1)從材料一中的遠航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認為實現這種遠航的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 (檢測目標1)【抗倭震敵膽】材料二: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東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搶劫分贓。他們到處燒殺搶掠,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2)對這一現象,明政府采取了怎樣的應對措施?結果怎樣? (檢測目標2)(3)通過對“遠航顯文明”、“抗倭震敵膽”的學習探究,你從中得到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檢測目標1、2)評價說明:第1題:A,能從題干中讀出“明朝鄭和下西洋”等關鍵詞,正確選出答案,表明歷史解釋素養提高。第2題:C,能讀出“明朝、倭倭、戚爺”等關鍵詞,正確選出答案,表明已經具備從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歷史解釋素養提高。第3題:B,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從題干中讀出“葡萄牙、澳門、1999年”等關鍵詞,正確選出答案,表明已經具備從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歷史解釋素養提高。第4題:(1)答出“鄭和的遠航,增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和地區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明朝前期經濟發展,國力強盛”,表明能從史料中準確獲取有用歷史信息,對歷史事件作出正確解釋,具備歷史解釋素養,史料實證意識也得到提升。(2)答出“明政府派戚繼光抗倭”、“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表明能從史料中準確獲取有用歷史信息,對歷史事件作出正確解釋,具備歷史解釋素養。(3)答出“強大的國力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關鍵因素”,表明已經具備家國情懷素養。【學后反思】1.21世紀被人們譽為“海洋世紀”,思考鄭和下西洋給我們樹立正確海洋意識的啟示;2.嘗試繪制明朝對外關系的知識思維導圖。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