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課程標準】了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及各地民居的差異和特征;了解古代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學習目標】1、集鎮、城市形成的原因;2、各地民居的差異和特征【導學案】一、村落的產生問題設計1:閱讀課本P56第1段,找出人類居住形式經歷了怎樣的演變?村落產生的條件及分布區域?問題設計2:閱讀課本P56第2段,找出村落的布局、作用?二、集鎮的出現問題設計1:閱讀課本P57第1、2段,找出集鎮出現的原因?形成過程?問題設計2:閱讀課本P57第2段,找出中國古代鎮的功能?不同時期發展的表現?三、城市的產生問題設計1:閱讀課本P57第3段,找出城市產生的時間、地區?城市的功能?問題設計2:閱讀課本P58第1段,找出中國古代城市的布局?商、周時期城市發展情況?問題設計3:閱讀課本P58第2段,找出西方古代古希臘、古羅馬城市發展情況?西方中古時期城市發展情況?★【活動設計】(1)結合課本P58“學思之窗”和“長安城”布局圖思考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特點?城市規劃凸顯的理念?影響城市規劃的因素?(10分)規劃特點:禮制規范;布局工整;中正有序(皇城、官衙居中或靠北);囊括山水理念:儒家禮制思想;皇權至上;道法自然影響因素: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等級觀念;農業為主導的經濟形態。(2)根據所學知識,比較古代中、西方城市布局的異同,并說明不同的原因?(12分)相同:都有城墻,有軍事防御功能;都有政治、經濟、祭祀等功能不同:布局來看:古代中國城市整齊對稱;古希臘布局以公共廣場為中心,不追求對稱平衡;功能來看:古代中國城市政治功能更突出;古希臘城市功能多元.原因: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制;商品經濟發展有限,小農經濟主導;儒家思想。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工商業發達; 人文主義四、世界各地的民居問題設計1:閱讀課本P59第1段,找出影響世界各地民居特點的因素有哪些?問題設計2:閱讀課本P59第2段,找出兩河流域的自然環境與民居特點?問題設計3:閱讀課本P59第3段,找出古埃及民居的特點?問題設計4:閱讀課本P60第2段,找出中國遠古民居兩大類型?先秦以來民居設計理念?民居結構?明清民居類型?問題設計5:閱讀課本P61第1至2段,找出古希臘羅馬民居的核心?建筑材料?古羅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問題設計6:閱讀課本P62第1段,找出北美印第安人的民居情況?【訓練案】1.(2013山東)《周禮·考工記》載:建造王城,九里見方,四周各三門,南北和東西大道各九條,宮城之左為宗廟,右為社稷,前為朝,后為市。它體現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權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權神授2.(2012福建)《隋都城圖》題記:“畦分棋布,閭巷皆中繩墨,坊有墉(墻),墉有門,逋亡奸偽無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區不復相參,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見,隋都城的設計重在( )A.加強官府的嚴格控制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打破市坊的空間界限 D.促進城市的商業活動3.(2017·海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鎮將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諸鎮“置于管下火煙繁盛處,設監官,管火禁或兼酒稅之事”。鎮的功能變化反映了( )A.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 B.坊市制度被逐漸打破C.地方行政機構權力擴大 D.邊患問題得到解決4.(2019·江蘇)宋時,太平州當涂縣黃池鎮“商賈所聚,市井貿易,稍稍繁盛。州縣官凡有需索,皆取辦于一鎮之內”。據此可知( )A.商稅成為政府收入主要來源 B.城市商業活動打破時空限制C.政府積極扶持市鎮經濟發展 D.宋代市鎮經濟已經相當發達時間 松江市鎮數量1550年以前 591551-1722年 1131723-1861年 1671862-1911年 3695.(2018·北京)明中葉以來,松江府(今上海一帶)所轄市鎮數量如下表所示,據此表可以得出( )①市鎮數量增長體驗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時期松江地區工商業發展較快③市鎮增多與近代開放通商口岸有關④清政府與民國政府都重視商業發展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6、人類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環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下列居住形式和居住環境出現最早的是( )A.“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B.“巨鎮水陸沖,彈丸壓楚境。人言雜五方,商賈富兼并。”C.“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D.“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7.秦統一后,開始大規模擴建成陽。咸陽宮布局嚴謹,規模宏大,普遍借助高臺建筑,四周伴有很多宮殿群。整個建筑坐西朝東,呈現出一個中心、兩條軸線的布局。秦代咸陽宮的建筑設計( )A.深受華夏傳統文化的影響 B.旨在凸顯秦王的豐功偉績C.具有因地制宜的地域特征 D.體現出神權與王權的統一8.西漢時期,全國1500多座城被分為首都,郡、國,縣、侯國、道(設置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縣級政區)邑(皇后、公主等的封邑)三級。同時,每座城都筑有城墻,宮殿(或衙署)與城墻成為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主體。這表明西漢時期的城市( )A.政治功能突出 B.封國地位提升 C.政府職能完善 D.防御能力增強9.下表唐宋時期商業發展的情況,表中的變化反映了( )朝代 商業發展的表現唐朝 城市商業區域擴大到城外,形成草市北宋 草市或集、墟在交換發達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固定的市鎮A.政府扶持市鎮經濟發展 B.城市商業活動打破時空限制C.經濟重心南移趨勢明顯 D.市鎮成為城市和鄉村的橋梁10、據史料記載和《清明上河圖》所繪,北宋東京十分繁華,《清明上河圖》局部圖中可清晰看到,當時的 城門不設任何城防工事,沒有駐兵,而是在城門內側設了一間稅務所。這反映了當時( )A.對外貿易高度繁榮 B.民眾稅收負擔沉重 C.城市經濟職能凸顯 D.實行不抑兼并政策11.明清時期,浙江崇德石門鎮因專營榨油而發展為擁有數千家居民的雄鎮,嘉善干窯鎮“民多業陶”,平望鎮“居民日增,貨物益備,而米及豆麥尤多”。材料反映了當地( )A.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 B.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C.政治經濟重心已經分離 D.集鎮發展呈現專業化12、雅典衛城平面布局呈開放式,中國古代傳統城市平面布局多規整,且多呈南北向。出現這種差別主要由于( )A.政治文化的差異 B.經濟水平的高低C.民眾數量的多寡 D.地理位置的不同13.福建土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著名的承啟樓前有一幅楹聯:“一 本所生, 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易結重人倫。”該聯所體現的文化內涵源于下列哪種制度( )A.郡縣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內外服制14.古羅馬修建的競技場運用希臘古典柱式的實踐使他們領悟到層層柱式建筑立面的妙處:建筑經分割而顯得秀巧,它可使人在龐大的建筑面前感到親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羅馬的建筑( )A.反映了羅馬帝國的廣闊和等級森嚴 B.彰顯了古羅馬的人文主義精神C.體現了羅馬繼承希臘遺產的虔誠 D.說明了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殘忍BAADB CAADC DACB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北宋東京城的新形態城市是時代文明的象征,與歷代的都城相比,北宋東京城呈現出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新形態。材料一 城市布局北宋東京城經過從后周世宗到北宋徽宗近150年的營建,東京城發展為面積超過50平方千米,人口超過百萬的世界級特大城市,人口密度是唐長安城人口在開元天寶年間的3倍余。眾多的人口、緊湊的城市空間,在促進人與人交流的同時,也必然促使城市中公共活動空間的發展。——摘編自朱金《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空間發展特征研究一基于(清明上河圖>的解讀》材料二 城市生活《清明上河圖》中孫羊店的西面一個十字路口,有兩處社會空間引人注目,一處是東北拐角處的說書處,一處是西南角,兩坡頂的建筑北面是一個竹棚,有許多人圍坐著在聽一個老人說書。宋代都城勾欄瓦肆中日常生活的情境,為我們叩開了解讀宋代城市空間一個敘事通道。——摘編字朱海聲《日常生活視城下的北宋東京(汴梁)城市空間研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北宋東京城的新形態予以闡釋。(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從概括新形態突出表現角度作答。如北宋東京城的商業和生活空間更具開放性,城市的經濟和生活功能增強。從簡析新形態出現成因角度作答。如東京城規模龐大,人口眾多;水路交通便利、漕運發達;農業、手工業發展推動商業和城市的繁榮;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動。(任答其中三點)從闡釋新形態認識或評價角度作答。東京城市新形態的出現是社會經濟長期發展與宋代政府控制調整的自然結果;促進了市民階層的興起和市民文化的興盛;開創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后期城市發展的新樣態。(任答其中兩點)第10課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背讀案】一、村落的產生1. 人類居住形式的演變: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筑屋。2. 村落的產生:(1)原因:農業出現后,人們定居、聚居,形成村落。(2)分布區域:村落最早出現在兩河流域。(3)布局:村落建有住宅、倉廩、地窖和公共活動場所。(4)作用:①為人類定居、繁衍、防衛提供保障,為集體活動提供便利。②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二、集鎮的出現1. 原因:①生產力發展,手工業與農業分離;②商業的發展;③政治和軍事需要;④地理位置重要;⑤常住人口增長。2. 過程:手工業者集聚,形成集鎮雛形;商業發展,形成區域經濟中心;工商業者筑壘設防,形成集鎮。中國古代的集鎮:(1)鎮:出于軍事目的而設(宋代以后經濟功能增強)。(2)兩宋:工商業集鎮發展起來;(3)元朝:運河沿岸工商業集鎮興起;(4)明清:集鎮進一步發展,并出現專業分工。4、影響:集鎮的形成促進了市場繁榮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出現。三、城市的產生1. 產生原因:生產力、商品經濟發展;政治軍事需要;人口增長。2. 產生地區: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地區較早出現城市。3. 城市的功能:城市具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祭祀等多種功能。4. 中國古代的城市(1)布局:中國古代的城市主要分為宮殿、手工業區和商業區、居民區。(2)發展:①商代,城市已形成規模;統治者的宮殿和宗廟位于城市中心。②周代,營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分三等:天子王城、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5. 西方古代城市:①古希臘:建設雅典等城市,城市布局中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的功能。②古羅馬:城市道路系統和供水排水系統,成為后來西方城市建設的標準。③ 歐洲中世紀:出現以手工業者和商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6. 城市的產生對人類的影響:有利于政治穩定;促進工商業發展;促進科技、文化的發展;促進文明進步。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 影響各地民居建造特色的因素:自然環境、經濟水平、文化習俗。2. 代表:地區 原因 民居建筑特色兩河流域 兩河流域雨水稀少,沒有森林,缺乏木材。 用黏土和蘆葦制成土坯建造房屋古埃及 土地肥沃,氣候炎熱 泥、木建筑,防曬保溫;有庭院、柱廊中國 地理環境; 專制政治; 儒家思想、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遠古民居類型:南方巢居、北方穴居先秦以來: ①民居設計遵循等級觀念和長幼有序的禮儀制度②住宅布局講求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③民居最普遍采用木構抬梁結構。明朝:磚木結構的民居建筑開始普及。古希臘、羅馬 羅馬帝國擴張,人口劇增,住房緊缺 ①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②主要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臘柱式相結合。 ③復合式公寓。——對后世影響深遠印第安人 北美:游獵生活 亞馬遜:刀耕火種階段 ①北美大平原:圓錐形帳篷 ②亞馬孫雨林:圓形的公共寓所,屋內不分隔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