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專版】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九上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 學案 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專版】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九上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 學案 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
( 14世紀—17世紀)(10年6考)
【時空線索】
【課程標準】
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
2.時空觀念:從時空觀念上把握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的發展歷程,了解歷史的時序。
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的關系,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的的關系。
4.家國情懷:認識早期殖民掠奪的野蠻性和殘酷性,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內容要點】
一條主線 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鞏固。
兩大問題 殖民侵略與反殖民斗爭(民族解放運動);資產階級壓迫與無產階級革命(國際工人運動)。
三大時期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格局趨勢 逐步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格局。
政治趨勢 人治走向法治,專制走向民主。
經濟趨勢 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發展,手工勞動走向機器生產。
知識點1:租地農場;手工工場;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
一、租地農場
1.背景: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興起墾殖運動,新開發的地區擁有獨立的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莊園經濟逐漸衰落,農民逐漸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不再參與生產管理。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等多種方式建立租地農場。
2.性質: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
3.特點:租地農場的農產品和畜產品更多的進入市場,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
4.影響: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始動搖
二、手工工場
1.背景:手工業者脫離農業,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隨著分工細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
2.性質: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
3.特點:在手工工場內的工人與雇主之間形成了徹底的雇傭關系,資本與勞動分離。
4.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影響
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
三、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
1.富裕農民: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改變。大多數貴族不重視或沒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地產,將其抵押或變賣,以償還債務或應付開支;富裕農民、騎士、鄉紳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控制了生產、交換等環節,還控制了鄉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
2.市民階級:
(1)城市中,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2)富商巨賈還投資鄉村、置辦田產,采用新的生產經營方式。他們與貴族聯姻或成為官員,抬高自己的身份,其政治權利也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3)13、14世紀,英法等國的市民階級作為第三等級,出席國王召集的會議,不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知識點2:文藝復興運動
一、基本概況
(1)背景:①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經濟);
②直接原因:新興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政治);
③文化:意大利是古羅馬的故鄉,收集保留了許多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
時間及地點: 14世紀中葉,意大利。
(3)核心思想:人文主義;
(4)性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5)意義:①促進人們思想的大解放;②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
③為歐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二、成就
1.文學領域代表:
(1)但丁;①地位;是文藝復興的先驅,“文學三杰”;②代表作;《神曲》;
(2)莎士比亞:①代表作:《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2.藝術領域代表:
達芬 ·奇:①地位:“美術三杰”;②代表作:《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
知識點3: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掠奪
新航路開辟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①經濟根源:商品經濟日益發達,資本主義萌芽,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
②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紀》的刺激,歐洲人渴望到東方“尋金”。
③商業危機:奧斯曼帝國阻斷了東西方之間的傳統通商要道,歐洲人迫切需要通往東方的新商路。
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天文、地理知識和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
3、新航路開辟的經過:(一個中心,兩個方向,四位航海家)
航海家 資助國家 時間 航行方向及路線 成就
迪亞士 葡萄牙 1487-1488年 向東,繞非洲南端到達好望角 發現好望角
達·伽馬 1497-1498年 向東,繞非洲南端好望角到達印度 到達印度
哥倫布 西班牙 1492年 向西,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 發現美洲
麥哲倫 1519-1522 向西,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完成環球航行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對歐洲: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對世界: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對亞非美洲:西歐國家的殖民掠奪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貧窮和落后。
二、早期殖民擴張
(一)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殖民掠奪
1.最早進行殖民掠奪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葡萄牙: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馬六甲、中國澳門),以殖民據點為基地進行劫掠式貿易。控制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3.西班牙: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橫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稱“無敵艦隊”。憑借這支艦隊,在美洲建立起一個殖民大帝國,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開采金銀礦、開發種植園。
(二)英國的殖民擴張
1.原因:16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英國紡織業迅速發展,需要開拓海外市場。
2.打敗西班牙:1588年,英吉利海峽,以少勝多,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海上霸主,從此開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
3.建立開殖民地:17世紀,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建立大種植園,生產英國工業所需要的原材料。也從事販賣非洲黑奴的活動。
4.三角貿易:英國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稱為“三角貿易”。為英國帶來巨額利潤的是:種植園和黑奴貿易。
(三)荷、法、英殖民爭霸
1.荷蘭一度控制波羅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貿易,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7世紀下半葉,后崛起的法國也加入殖民爭霸行列。
2.為爭奪美洲、非洲、亞洲殖民地和世界市場,英國憑借強大實力戰勝荷蘭和法國,在世界各地奪取大片殖民地,自詡“日不落帝國”。
(四)殖民掠奪的影響:
1.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2.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造成亞、非、拉美地區長期貧窮落后。
3.在殖民期間,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易混易錯】
1.英國的租地農場出現得最早,也最典型。租地農場主與租地農場中的農民之間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屬于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2.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于明朝中后期,晚于西歐,且主要集中在紡織業,而西歐在農業、手工業等多個部門都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3. 文藝復興使“人”被發現,新航路開辟使“世界”被發現。
4. 新航路開辟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核心素養】
【史料實證】
1.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比較
項目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
相同點 背景 明朝初期,國家統一,經濟發展,國力雄厚 歐洲處于文藝復興及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階段
時間 15世紀初(1405~1433年) 15世紀末開始
規模 比較大 比較小
目的 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 掠奪財富,開拓市場
性質 朝貢貿易,友好交往 資本主義海外殖民活動
影響 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美洲新大陸的發現;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大西洋沿岸貿易的繁榮
相同點 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都促進了世界各地區之間的交往與聯系
2.英國的殖民侵略史
【歷史解釋】
1、租地農場主與土地所有者
租地農場主成為農業工人的實際支配者和實際剝削者。土地所有者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他們僅有與租地農場主簽訂契約的權利,只能得到有限的租金。
2、西歐莊園、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和新航路開辟之間的關系
認識: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對外擴張性,需要海外擴張以滿足市場的需要。
3、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4、世界市場的形成歷程
5.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1)關系: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精神支柱;新航路開辟為文藝復興的深入發展提供了實踐支持。
(2)對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新航路開辟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兩者都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與發展。
項目 文藝復興 新航路開辟
相同 背景 都受資本主義萌芽影響, 代表新興資產階級
影響 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不同 開始 首先開始于意大利 首先開始于西班牙、 葡萄牙
性質 思想解放運動 殖民性質
聯系 新航路開辟發生在文藝復興期間, 受文藝復興影響; 資產階級在思想上要求沖破封建神學的束縛, 表達本階級的思想觀點, 追求財富, 并相信地圓學說, 敢于探索新航路
6、資本原始積累:
販賣黑奴和殖民掠奪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主要來源;資本原始積累是十分野蠻和殘酷的;殖民掠奪造成了亞非拉國家的貧窮和落后。
7、你能區分以下概念嗎
殖民掠奪 對殖民地進行經濟侵略,掠奪財富、土地等
殖民擴張 對外擴張,即發動戰爭搶占殖民地
殖民戰爭 一是對殖民地發動的侵略戰爭,二是爭奪殖民利益的戰爭
殖民霸權 通過殖民爭霸戰爭取得的在殖民擴張中的優勢地位
8、租地農場、手工工場與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之間的關系
變化:農業方面由莊園到租地農場,手工業方面由分散的手工工場到集中的手工工場
聯系:農業產品的豐富和農業勞動力的分離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料和勞動力;手工工場與租地農場的出現為文藝復興準備了經濟上的條件,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動力;文藝復興的開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精神支持。
【唯物史觀】
1、文藝復興興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1)意大利最早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早期的資產階級。這是文藝復興興起于意大利的先決條件。
(2)意大利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中心地帶,保留了大量古代文化的遺存。
(3)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軍隊攻占后,許多學者逃到意大利。他們帶來了許多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促進了意大利人對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研究。
(4)意大利是羅馬天主教會的大本營,教會的腐朽、教士的墮落表現得淋漓盡致,便于知識分子對其展開針鋒相對的鞭撻與諷刺。
2、如何評價哥倫布發現美洲?
(1)哥倫布發現美洲給印第安人帶來了巨大災難,加劇了他們的貧窮和落后(印第安人稱他為“魔鬼”)。
(2)哥倫布發現美洲具有劃時代意義,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從而推動了世界文明進程,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原始資本,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人稱他為功臣)。
3、鄭和下西洋和歐洲新航路在目的、性質、影響上有何不同?
(1)目的: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和到西方獲取珍寶。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辟市場,掠奪黃金等財富。
(2)性質:鄭和:友好交往; 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活動
(3)影響: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給國家財政造成嚴重的負擔;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加劇了亞非拉的貧困與落后。
(4)相同: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都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都有王室的支持;都有航海家的冒險精神;都增進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文明的傳播等。
1.(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如表是同學們從不同視角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解讀。這個歷史事件是指( )
A.絲綢之路開通 B .鄭和下西洋 C.馬可波羅訪華 D .新航路開辟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答案] 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殖民擴張,給其他大洲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據題干圖表可知,這個歷史事件是指新航路開辟,D項正確;
絲綢之路開通是西漢時期,主要是溝通中西交流,排除A項;
鄭和下西洋沒有促使世界開始連為-個整體,排除B項;
馬可波羅訪華沒有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排除C項。
故選D項。
2.(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明清時期,原產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弓|進中國,并逐漸推廣。該史實可用于佐證( )
A.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B .明清時期,大批工商業市鎮逐漸興起
C .新航路開辟促進了物種的交流傳播 D .明清時期,民間私營手I業迅速發展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答案] C
[詳解]明清時期,原產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引進中國,并逐漸推廣。該史實可用于佐證新航路開辟促進了物種的交流傳播。C項正確;
材料說明新航路開辟促進物種交流,排除A項;
材料不是說明明清時期,大批工商業市鎮逐漸興起,排除B項;
材料不是說明明清時期,民間私營手工業迅速發展,排除D項。
故選C項。
3.(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題)從14世紀開始,歐洲經歷了“人的發現”與“世界的發現"的深刻變革。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 )
A.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產生 B .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C .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D .標志著世界成為“地球村”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答案] C
[詳解]依據材料分析可知,圖示反映的是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錘煉了歐洲人敢于冒險、勇于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 拓展了人類活動的空間與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C項正確;
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影響,從圖示來看更側重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排除A項;
材料無法體現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排除B項;
標志著世界成為“地球村”材料無法說明,排除D項;
故選C項。
4.(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題)下面是某航海家呈給西班牙國王與王后的奏書(節選)。據此推斷,這位航海家是( )
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的經過
[答案] B
[詳解]由題干中的“一四九二年……決意派臣前往上述印度”,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8月, 受西班牙王室資助,哥倫布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到達了美洲大陸,哥倫布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所以B項符合題意; 1488年迪亞士到達好望角,所以A項不符合題意; 1498達 伽馬到達印度西海岸,所以C項不符合題意;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為B。
5.(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題)對下圖所示歷史事件評價最恰當的是( )
A .將世界連為整體 B .進行殖民掠奪擴張
C .促進中外友好交流 D .享營史冊的航海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的經過
[答案] D
[詳解]根據題干“鄭和及船隊開始下西洋“迪亞士發現好望角“哥倫布發現美洲”“達伽馬到達印度“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可知,這些歷史事件都是航海史上的壯舉,D正確;
將世界連為整體的是新航路的開辟,與“鄭和及船隊開始下西洋“不符合,排除A;進行殖民掠奪擴張與鄭和及船隊開始下西洋”不符合,排除B;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的只有“鄭和及船隊開始下西洋”,排除C。故選D。
6.(2021·浙江臺州中考真題)綱要式小結是社會課學習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建立知識的整體性。圖示反映的內容是( )
A.文藝復興的興起 B .資產階級革命
C .工業革命的發展 D .新航路的開辟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答案] D
[詳解]根據材料中的從分散到整體,全球性的流動等內容可以看出,這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世界開始聯系成為一個緊密的整體,D項正確;
ABC項都與分散走向整體沒有直接的關系,排除。
1.(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13世紀以來,歐洲最初的工場手工業主人很多是包買主,他們把原料交給手工業作坊加工制造,或自己成立作坊,讓手工業者到作坊里為他做工。這說明當時社會生產中(  )
A.封君封臣關系確立 B.雇傭關系已經產生
C.自然經濟得到發展 D.失業現象極為嚴重
【答案】B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解析】13世紀以來,歐洲最初的工場手工業主人很多是包買主,他們把原料交給手工業作坊加工制造,或自己成立作坊,讓手工業者到作坊里為他做工。這說明當時社會生產中雇傭關系已經產生,包買主雇傭手工業作坊或手工業者進行手工業生產。故B符合題意;ACD與題干現象無關,故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西歐經濟的發展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隨著西歐經濟的發展,雇傭關系的出現,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2.“農民通過圈地運動初步確立了私人土地產權,激發了生產積極性,導致農業生產組織形式轉變為資本主義表場(租地農場)-……為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創造了重要前提。”從材料可知,“資本主義農場”(  )
①促進了英國農業生產的發展 ②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前提
③是—種新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 ④形成了具有雇傭關系的手工工場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解析】 “農民通過圈地運動初步確立了私人土地產權,激發了生產積極性,導致農業生產組織形式轉變為資本主義表場(租地農場)-……為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創造了重要前提。”從材料可知,“資本主義農場”促進了英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前提,是—種新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A符合題意; 形成了具有雇傭關系的手工工場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英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出現,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3.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手工工場的發展趨勢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場—集中的手工工場
B.作坊—集中的手工工場—分散的手工工場
C.分散的手工工場—作坊—集中的手工工場
D.分散的手工工場—集中的手工工場—作坊
【答案】A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解析】這一時期,手工業也不斷發展,一方面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另一方面他們不再僅僅為自己生活而生產,更多是為了適應市場而勞動。手工業者開辦作坊,家人、幫工和學徒一起生產,規模比較小。13世紀,手工業分工細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為了繳納封建賦稅,農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產工具為商人從事手工生產。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這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A符合題意;其它三項順序有誤,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手工工場,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4.歷史評價是對歷史現象或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的評判。下列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11世紀以后,政洲各地開展墾殖運動,大量林地、荒地被開發
B.領主出租自營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
C.歐洲手工工場中出現的雇傭關系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
D.一些商人將在鄉村市場收購的產品運到港口或者更遙遠的地方
【答案】C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歷史評價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歐洲手工工場中出現的雇傭關系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屬于歷史評價,C符合題意。其它三項屬于歷史史實,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歐洲手工工場出現的新的生產關系,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5.(2022九上·杭州月考)從歐洲的經濟發展史來看,中世紀晚期,新的生產方式逐漸得到發展,商業資本也因此得到迅猛發展。這在西方史學家眼中被稱為“前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這種“新的生產方式”是指(  )
①莊園經濟 ②鄉鎮企業 ③租地農場 ④手工工場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A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 中世紀晚期”“新的生產方式 ”“ 商業資本 ”,結合所學可知,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14 世紀中葉以后,越來越多的領主出租自營地,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用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這一時期,手工業也不斷發展,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場,③④ 符合題意,A正確;
歐洲中世紀沒有鄉鎮企業, ②不符合題意,B錯誤;
莊園經濟是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但生產方式是租佃關系,而非雇傭關系,①與題意不符,C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西歐經濟的新變化,考察學生對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識記與理解能力,難度適中,只要明白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雇傭關系是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的表現, 在準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便可正確作答。
6.(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但丁在其詩作《神曲》中把許多主教、僧侶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獄,而正人君子和賢明君主在天堂幸福地生活著。這反映出文藝復興(  )
A.推動了中世紀大學的興起 B.積極宣傳中世紀城市自治運動
C.全力維護西歐莊園領主特權 D.反對 “神權至上”,提倡人文主義
【答案】D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但丁在其詩作《神曲》中把許多主教、僧侶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獄,而正人君子和賢明君主在天堂幸福地生活著。這反映出文藝復興反對教會“神權至上”,提倡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文藝復興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7.(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血肉豐滿,個性鮮明,千姿百態。莎士比亞將他的思想與時代的精神融到這些女性身上,使之煥發出強烈的時代色彩和動人心魄的人格魅力。材料中“時代的精神”是指(  )
A.主張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B.追求人在現世生活中的幸福
C.重視權力之間的相互制衡 D.宣揚忍受苦難以尋求心靈解脫
【答案】B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它地方,文藝復興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宣揚的陳腐說教,發起了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其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興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文藝復興是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代表人物有但丁、達 芬奇和莎士比亞。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文藝復興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斗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它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把人從中世紀的神學枷鎖下解放出來。宣揚個性解放,追求現實人生幸福。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8.(2022九上·杭州月考)“為此,他們便不得不……有生活氣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下作品與這一闡述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根據題干中的“有生活氣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有《蒙娜麗莎》,C正確;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寶貴的文學遺產,A錯誤;
《擲鐵餅者》是古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B錯誤;
《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考查學生理解材料、識別圖片的能力和識記能力,難度適中。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根據題干判斷出文藝復興,然后根據識記選取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9.(2022九上·杭州月考)“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因為(  )
A.全面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幾乎蔓延到西歐所有國家
C.是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 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
【答案】C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根據題干中“ 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 ”,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一場新生的資產階級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C正確;
文藝復興運動雖然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A錯誤;
15、16 世紀,文藝復興開始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但題意描述的新生與此并無關系,B錯誤;
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的是啟蒙運動,不是文藝復興,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性質,考察學生對文藝復興運動的識記與理解,難度適中,需要學生明白,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一場新生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
10.(2022九上·杭州月考)14世紀,意大利建筑師設計的建筑所體現的主題開始變得凸顯人性,畫家和雕塑家也對每個個體格外重視。同樣,人們開始嘗試了解人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結構。這些變化體現出歐洲(  )
A.人文主義的興起 B.啟蒙思想的傳播
C.科學教育的進步 D.藝術創作的輝煌
【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根據題干中的“14世紀”“ 凸顯人性 ”等內容,結合所學可知,這些變化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精神,明顯受到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A正確;
啟蒙運動開始于18世紀,與題干中的“14世紀”時間不符,B錯誤;
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科學教育的進步, 19 世紀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與題干時間不符,C錯誤;
材料體現的是藝術家們在創作的過程中開始注重凸顯人性,沒有表現藝術創作進入輝煌時期,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考察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較易,需要學生在掌握文藝復興的基礎上,充分理解材料是在凸顯人性,體現人文主義。
11.(2023·北侖模擬) “圣靈佑助,我獲得了并在后來徹底明白了一種思想,就是,從西班牙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可到達印度,承萬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發現了印度大陸及大批島嶼。”文中的“我”應是(  )
A.迪亞士 B.達迦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
【答案】C
【知識點】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我在1492年發現了印度大陸及大批島嶼。”可知,“我”應該是哥倫布。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經大西洋到達美洲西印度群島,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線,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他以為到達了印度,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C項正確;
迪亞士開辟了西歐——好望角的航線,排除A項;
達迦馬開辟了西歐——印度的航線,排除B項;
麥哲倫環球旅行,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識記情況,需要學生識記相關知識點。
12.(2023·蕭山模擬) 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B.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已經取得勝利
C.麥哲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
D.新航路的開辟,使得原產于美洲的玉米和甘薯傳到世界
【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所以新航路的開辟,使得原產于美洲的玉米和甘薯傳到世界的表述是正確的,D項正確;
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與題干“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不符,排除A項;
新航路開辟早于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故B項表述錯誤,排除B項;
麥哲倫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C表述錯誤,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航路開辟以及歷史意義等相關知識。
13.(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浙江師范大學教授王加豐說:“沒有初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商人們的擴張要求,就沒有地理大發現;沒有國王支持和貴族參與,同樣也沒有地理大發現。”材料說明新航路開辟是(  )
A.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相悖 B.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需求
C.封建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約束 D.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題干“但若沒有國王和政府的領導、支持及貴族的參與,同樣也不會有地理大發現。”強調地理大發現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是封建勢力的參與。遠洋航行需要投入很大成本,非一般勢力所能做到,需要封建王室或政府的支持才能實現。材料同時指出“沒有初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商人們的擴張要求,就沒有地理大發現。”可見,新航路開辟是西方資本主義產生和擴張的必然結果。所以說明新航路開辟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需求。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新航路的開辟,開始把世界連結成一個整體,擴大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生產發展,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但是,也引發了西歐人殖民掠奪的狂潮。
14.(2022九上·杭州月考)麥哲倫船隊的5艘遠洋海船只剩下“維多利亞”號遠洋帆船,出發時的200多名船員只剩下18名船員返回。麥哲倫船隊以巨大的代價獲得環球航行成功,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連成一體的。該船隊(  )
A.首次打開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
B.依次穿越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C.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順利遠航
D.于15世紀末發現了古巴和海地
【答案】C
【知識點】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根據題干中的“麥哲倫船隊”,結合所學可知,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船隊出發,船隊經過3年航行,最終于1522年返回歐洲,完成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C正確;
首次打開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航路的是迪亞士,A錯誤;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時依次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B錯誤;
于15世紀末發現了古巴和海地的是哥倫布,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麥哲倫環球航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難度較易,在學習時掌握麥哲倫環球航行的背景、航線和影響即可。
15.(2022九上·杭州月考)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5世紀末期的歐洲,社會分工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貨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西歐的國王、貴族和商人到處追求黃金白銀,形成一股貴金屬熱。”這段敘述可以用來說明(  )
A.西歐大學出現的條件 B.文藝復興的影響
C.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D.大化改新的原因
【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 貴金屬熱 ”等內容,結合所學可知,這些都是新航路開辟的背景,C正確;
西歐大學出現的條件是西歐經濟的發展、希臘、羅馬古典著作的傳播和阿拉伯文化傳入,A錯誤;
文藝復興的影響是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B錯誤;
大化改新發生在7世紀的日本,與題干中“15世紀末期的歐洲”時間地點不符,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背景,考察學習理解材料和對新航路開辟的識記能力,難度較易,作答時,需要學生從材料中準確提取出“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 形成一股貴金屬熱 ”等內容,并與新航路開辟的知識相結合。
16.(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說:“15-19世紀,(戈雷島)相繼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占領,島上簡陋的奴隸居住區和裝飾華麗的奴隸貿易場形成鮮明的對比。”材料揭示了(  )
A.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亞歷山大東征的過程
C.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局限性 D.資本主義發展的野蠻性
【答案】D
【知識點】歐洲早期的殖民掠奪
【解析】根據題干“15-19世紀,(戈雷島)相繼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占領,…島上簡陋的奴隸居住區和裝飾華麗的奴隸貿易場所形成鮮明的對比”可知,材料裝飾華麗的奴隸貿易場是建立在對奴隸野蠻掠奪的基礎上的,這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野蠻性,故D符合題意;
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題意;
亞歷山大東征的過程與材料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
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局限性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資本主義的發展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歐洲殖民國家的殖民掠奪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災難。
17.(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17世紀,隨著美洲種植園經濟和金銀礦的開發,歐洲國家確立了“非洲服務于美洲”的總政策。下列選項能體現這一“總政策”的事件是(  )
A.“發現”美洲 B.殖民擴張
C.“黑奴”貿易 D.工業革命
【答案】C
【知識點】英國的殖民擴張與“三角貿易”
【解析】根據材料“17世紀,隨著美洲種植園經濟和金銀礦的開發,歐洲國家確立了“非洲服務于美洲”的總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非洲服務于美洲”主要是由于美洲種植園經濟和金銀礦的開發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殖民者對美洲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故而通過“黑奴'貿易從非洲販運黑奴到美洲。故C符合題意;
15世紀,哥倫布“發現”美洲,故A不符合題意;
殖民擴張不能說明“非洲服務于美洲”,故B不符合題意,
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故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三角貿易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知識。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大量的精壯勞動力;對歐洲,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8.(2022九上·杭州月考)有人說,“14-18世紀是大迷失的時代,人在這個時代丟掉了人性,沒有了世界,只剩下市場”。下列史實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
A.幕府統治建立 B.美國獨立戰爭
C.文藝復興開始 D.早期殖民掠奪
【答案】D
【知識點】歐洲早期的殖民掠奪;英國的殖民擴張與“三角貿易”
【解析】根據題干中的“ 14-18世紀 ”“ 丟掉了人性”“只剩下市場 ”,結合所學可知, 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奪,殖民美洲屠殺印第安人,三角貿易販賣非洲黑奴,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泯滅了人性, D符合題意;
幕府統治建立的時間是12世紀,與題干中的“14-18世紀”時間不符,A不符合題意;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于1775年,結束于1783年,與題干中的“14-18世紀”時間不符,B不符合題意;
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中葉,提倡人文主義,與題干中的“丟掉了人性”內容不符,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歐洲早期殖民掠奪,考察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在作答時,可通過排除法排除ABC三個與題意不符的選項。
19.(2022九上·拱墅月考)下列重大歷史事件或現象,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新航路開辟 ②市民階層的形成
③文藝復興 ④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西歐城市居民的身份;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英國的殖民擴張與“三角貿易”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本題需要對四個選項按照時間順序排序,
①新航路開辟發生在15、16世紀。
②市民階層形成于13、14世紀。
③文藝復興發生在14世紀。
④英國在19世紀中葉,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日不落帝國。
故正確排序為②③①④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14-15世紀的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主義的擴張。
20.(2022九上·拱墅月考)“三角貿易”是歐洲殖民者對非洲進行的罪惡貿易。下列關于“三角貿易”的示意圖,正確(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英國的殖民擴張與“三角貿易”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三角貿易”相關史實的掌握情況。“三角貿易”中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歐洲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島之間,航線大致構成三角形狀,由于被販運的是黑色人種,故又稱“黑三角貿易”。
A:“出程、中程。歸程”是正確的的三角貿易路線。符合題意。
B:“出程、中程”中所攜帶的貨物不符合史實。故B錯誤。
C:“出程、歸程”中所攜帶的貨物不符合史實。故C錯誤。
D:“出程、中程、歸程”中攜帶的貨物都不符合史實。故D錯誤
故答案為: A。
【點評】之所以稱為三角貿易,是因為貿易發生在歐洲、美洲、非洲三洲之間,所以貿易對三大洲都有影響.學生注意此題問的是三角貿易對歐洲資本主義產生的主要作用.歐洲殖民者進行三角貿易獲得大量財富,為發展資本主義積累了資本.
材料分析題
21.(2022九上·拱墅期末)13、14世紀 ,歐洲開始逐步走向近代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 一: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 ,在于人的覺醒 。它使人們把關注的重 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
——《圖說天下世界歷史系列》
材料二 : 1500年以前 ,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 。……直到1500年前后 ,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 一 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 因此 ,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 ,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 ,對東印度開始進 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 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 。
—— 馬克思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 ,1500年前后發生了什么大事?據材料三概括說明“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的依據。
(3)根據材料三 ,說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有哪些方式。
(4)綜合上述材料 ,概括以上歷史事件對歐洲社會進步產生的共同影響。
【答案】(1)事件:文藝復興運動。
(2)新航路的開辟; 新航路開辟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3)方式:掠奪金銀財富、屠殺土著居民、搶占殖民地、販賣黑奴等。
(4)共同影響: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知識點】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開辟;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歐洲早期的殖民掠奪
【解析】 (1)由“它促使了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的覺醒,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其影響是促進了人民思想的大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由“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1500年是人類歷史重要轉折點”的依據是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逐漸確立起來。
(3)根據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可知,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方式有掠奪金銀財富、屠殺土著居民、搶占殖民地、販賣黑奴等。
(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人的思想,促進歐洲思想文化發展,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法典奠定思想文化的基礎。新航路開辟促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促進世界聯系,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歐洲殖民掠奪有利于歐洲殖民國家資本的原始積累,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綜上所述,它們對歐洲社會進步產生的共同影響是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故答案為:
(1)事件:文藝復興運動。
(2)事件:新航路開辟。 新航路開辟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3)方式:掠奪金銀財富、屠殺土著居民、搶占殖民地、販賣黑奴等。
(4)共同影響: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運動以及意義、新航路的開辟以及影響、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方式、文藝復興與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社會進步產生的共同影響等知識。
22.(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3、14世紀,租地農場的出現,富裕農民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也是現代農業的最早發起人。城市中,隨著手工工場規模擴大,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了市民階級法律地位和政治權利。
——齊世榮主編《世界歷史》
材料二:文藝復興運動就是高舉思想解放的旗幟,打破中世紀神學桎梏,使文化的各個領域從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創造了遠比千年中世紀更多、更絢麗多彩的成就,對人類文化寶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摘編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
材料三: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在世界范圍開辟殖民地,販賣奴隸,依靠殖民戰爭和殖民地貿易進行資本積累和擴張。 ——馬克思《資本論》
(1)根據材料一,指出13、14世紀以來,農村和城市在生產經營方式和社會結構方面分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意義。
(3)在材料三空格處填上恰當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這一“貿易”給歐洲和非洲分別帶來的影響。
【答案】(1)生產經營方式:在農村出現租地農場,在城市出現手工工場。社會結構:在農村出現富裕農民,在城市出現市民階級。
(2)歷史意義:是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3)“三角貿易”。
影響:給歐洲帶來巨額的利潤,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非洲損失了大量的人口,經濟遭到破壞。(言之成理,表述規范即可,口語化表達扣可酌情給分)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英國的殖民擴張與“三角貿易”
【解析】(1)根據材料一“ 13、14世紀,租地農場的出現,富裕農民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也是現代農業的最早發起人。城市中,隨著手工工場規模擴大,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了市民階級法律地位和政治權利。”可知,13、14世紀以來,在農村出現租地農場,在城市出現手工工場;在農村出現富裕農民,在城市出現市民階級。
(2)根據材料二“文藝復興運動就是高舉思想解放的旗幟,打破中世紀神學桎梏”并結合所學得出文藝復興是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根據“創造了遠比千年中世紀更多、更絢麗多彩的成就,對人類文化寶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得出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和科學的發展;結合所學文藝復興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系得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準備。
(3)根據材料“三角貿易簡圖”并結合所學可知A是歐洲,B是非洲黑人奴隸。根據材料“開辟殖民地,販賣奴隸,依靠殖民戰爭和殖民地貿易進行資本積累和擴張”并結合所學得出給歐洲帶來巨額的利潤,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非洲損失了大量的人口,經濟遭到破壞。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西歐經濟的發展、文藝復興、三角貿易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三角貿易使非洲喪失大量的精壯勞動力;對歐洲,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
( 14世紀—17世紀)(10年6考)
【時空線索】
【課程標準】
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
2.時空觀念:從時空觀念上把握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的發展歷程,了解歷史的時序。
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的關系,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的的關系。
4.家國情懷:認識早期殖民掠奪的野蠻性和殘酷性,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內容要點】
一條主線 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鞏固。
兩大問題 殖民侵略與反殖民斗爭(民族解放運動);資產階級壓迫與無產階級革命(國際工人運動)。
三大時期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格局趨勢 逐步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格局。
政治趨勢 人治走向法治,專制走向民主。
經濟趨勢 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發展,手工勞動走向機器生產。
知識點1:租地農場;手工工場;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
一、租地農場
1.背景: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興起墾殖運動,新開發的地區擁有獨立的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莊園經濟逐漸衰落,農民逐漸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不再參與生產管理。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等多種方式建立租地農場。
2.性質: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
3.特點:租地農場的農產品和畜產品更多的進入市場,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
4.影響: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始動搖
二、手工工場
1.背景:手工業者脫離農業,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隨著分工細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
2.性質: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
3.特點:在手工工場內的工人與雇主之間形成了徹底的雇傭關系,資本與勞動分離。
4.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影響
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
三、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
1.富裕農民: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改變。大多數貴族不重視或沒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地產,將其抵押或變賣,以償還債務或應付開支;富裕農民、騎士、鄉紳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控制了生產、交換等環節,還控制了鄉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
2.市民階級:
(1)城市中,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2)富商巨賈還投資鄉村、置辦田產,采用新的生產經營方式。他們與貴族聯姻或成為官員,抬高自己的身份,其政治權利也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3)13、14世紀,英法等國的市民階級作為第三等級,出席國王召集的會議,不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知識點2:文藝復興運動
一、基本概況
(1)背景:①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經濟);
②直接原因:新興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政治);
③文化:意大利是古羅馬的故鄉,收集保留了許多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
時間及地點: 14世紀中葉,意大利。
(3)核心思想:人文主義;
(4)性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5)意義:①促進人們思想的大解放;②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
③為歐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二、成就
1.文學領域代表:
(1)但丁;①地位;是文藝復興的先驅,“文學三杰”;②代表作;《神曲》;
(2)莎士比亞:①代表作:《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2.藝術領域代表:
達芬 ·奇:①地位:“美術三杰”;②代表作:《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
知識點3: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掠奪
新航路開辟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①經濟根源:商品經濟日益發達,資本主義萌芽,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
②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紀》的刺激,歐洲人渴望到東方“尋金”。
③商業危機:奧斯曼帝國阻斷了東西方之間的傳統通商要道,歐洲人迫切需要通往東方的新商路。
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天文、地理知識和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
3、新航路開辟的經過:(一個中心,兩個方向,四位航海家)
航海家 資助國家 時間 航行方向及路線 成就
迪亞士 葡萄牙 1487-1488年 向東,繞非洲南端到達好望角 發現好望角
達·伽馬 1497-1498年 向東,繞非洲南端好望角到達印度 到達印度
哥倫布 西班牙 1492年 向西,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 發現美洲
麥哲倫 1519-1522 向西,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完成環球航行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對歐洲: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對世界: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對亞非美洲:西歐國家的殖民掠奪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貧窮和落后。
二、早期殖民擴張
(一)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殖民掠奪
1.最早進行殖民掠奪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葡萄牙: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馬六甲、中國澳門),以殖民據點為基地進行劫掠式貿易。控制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3.西班牙: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橫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稱“無敵艦隊”。憑借這支艦隊,在美洲建立起一個殖民大帝國,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開采金銀礦、開發種植園。
(二)英國的殖民擴張
1.原因:16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英國紡織業迅速發展,需要開拓海外市場。
2.打敗西班牙:1588年,英吉利海峽,以少勝多,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海上霸主,從此開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
3.建立開殖民地:17世紀,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建立大種植園,生產英國工業所需要的原材料。也從事販賣非洲黑奴的活動。
4.三角貿易:英國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稱為“三角貿易”。為英國帶來巨額利潤的是:種植園和黑奴貿易。
(三)荷、法、英殖民爭霸
1.荷蘭一度控制波羅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貿易,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7世紀下半葉,后崛起的法國也加入殖民爭霸行列。
2.為爭奪美洲、非洲、亞洲殖民地和世界市場,英國憑借強大實力戰勝荷蘭和法國,在世界各地奪取大片殖民地,自詡“日不落帝國”。
(四)殖民掠奪的影響:
1.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2.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造成亞、非、拉美地區長期貧窮落后。
3.在殖民期間,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易混易錯】
1.英國的租地農場出現得最早,也最典型。租地農場主與租地農場中的農民之間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屬于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2.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于明朝中后期,晚于西歐,且主要集中在紡織業,而西歐在農業、手工業等多個部門都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3. 文藝復興使“人”被發現,新航路開辟使“世界”被發現。
4. 新航路開辟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核心素養】
【史料實證】
1.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比較
項目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
相同點 背景 明朝初期,國家統一,經濟發展,國力雄厚 歐洲處于文藝復興及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階段
時間 15世紀初(1405~1433年) 15世紀末開始
規模 比較大 比較小
目的 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 掠奪財富,開拓市場
性質 朝貢貿易,友好交往 資本主義海外殖民活動
影響 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美洲新大陸的發現;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大西洋沿岸貿易的繁榮
相同點 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都促進了世界各地區之間的交往與聯系
2.英國的殖民侵略史
【歷史解釋】
1、租地農場主與土地所有者
租地農場主成為農業工人的實際支配者和實際剝削者。土地所有者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他們僅有與租地農場主簽訂契約的權利,只能得到有限的租金。
2、西歐莊園、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和新航路開辟之間的關系
認識: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對外擴張性,需要海外擴張以滿足市場的需要。
3、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4、世界市場的形成歷程
5.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1)關系: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精神支柱;新航路開辟為文藝復興的深入發展提供了實踐支持。
(2)對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新航路開辟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兩者都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與發展。
項目 文藝復興 新航路開辟
相同 背景 都受資本主義萌芽影響, 代表新興資產階級
影響 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不同 開始 首先開始于意大利 首先開始于西班牙、 葡萄牙
性質 思想解放運動 殖民性質
聯系 新航路開辟發生在文藝復興期間, 受文藝復興影響; 資產階級在思想上要求沖破封建神學的束縛, 表達本階級的思想觀點, 追求財富, 并相信地圓學說, 敢于探索新航路
6、資本原始積累:
販賣黑奴和殖民掠奪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主要來源;資本原始積累是十分野蠻和殘酷的;殖民掠奪造成了亞非拉國家的貧窮和落后。
7、你能區分以下概念嗎
殖民掠奪 對殖民地進行經濟侵略,掠奪財富、土地等
殖民擴張 對外擴張,即發動戰爭搶占殖民地
殖民戰爭 一是對殖民地發動的侵略戰爭,二是爭奪殖民利益的戰爭
殖民霸權 通過殖民爭霸戰爭取得的在殖民擴張中的優勢地位
8、租地農場、手工工場與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之間的關系
變化:農業方面由莊園到租地農場,手工業方面由分散的手工工場到集中的手工工場
聯系:農業產品的豐富和農業勞動力的分離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料和勞動力;手工工場與租地農場的出現為文藝復興準備了經濟上的條件,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動力;文藝復興的開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精神支持。
【唯物史觀】
1、文藝復興興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1)意大利最早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早期的資產階級。這是文藝復興興起于意大利的先決條件。
(2)意大利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中心地帶,保留了大量古代文化的遺存。
(3)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軍隊攻占后,許多學者逃到意大利。他們帶來了許多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促進了意大利人對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研究。
(4)意大利是羅馬天主教會的大本營,教會的腐朽、教士的墮落表現得淋漓盡致,便于知識分子對其展開針鋒相對的鞭撻與諷刺。
2、如何評價哥倫布發現美洲?
(1)哥倫布發現美洲給印第安人帶來了巨大災難,加劇了他們的貧窮和落后(印第安人稱他為“魔鬼”)。
(2)哥倫布發現美洲具有劃時代意義,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從而推動了世界文明進程,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原始資本,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人稱他為功臣)。
3、鄭和下西洋和歐洲新航路在目的、性質、影響上有何不同?
(1)目的: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和到西方獲取珍寶。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辟市場,掠奪黃金等財富。
(2)性質:鄭和:友好交往; 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活動
(3)影響: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給國家財政造成嚴重的負擔;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加劇了亞非拉的貧困與落后。
(4)相同: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都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都有王室的支持;都有航海家的冒險精神;都增進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文明的傳播等。
1.(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如表是同學們從不同視角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解讀。這個歷史事件是指( )
A.絲綢之路開通 B .鄭和下西洋 C.馬可波羅訪華 D .新航路開辟
2.(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明清時期,原產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弓|進中國,并逐漸推廣。該史實可用于佐證( )
A.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B .明清時期,大批工商業市鎮逐漸興起
C .新航路開辟促進了物種的交流傳播 D .明清時期,民間私營手I業迅速發展
3.(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題)從14世紀開始,歐洲經歷了“人的發現”與“世界的發現"的深刻變革。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 )
A.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產生 B .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C .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D .標志著世界成為“地球村”
4.(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題)下面是某航海家呈給西班牙國王與王后的奏書(節選)。據此推斷,這位航海家是( )
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
5.(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題)對下圖所示歷史事件評價最恰當的是( )
A .將世界連為整體 B .進行殖民掠奪擴張
C .促進中外友好交流 D .享營史冊的航海
6.(2021·浙江臺州中考真題)綱要式小結是社會課學習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建立知識的整體性。圖示反映的內容是( )
A.文藝復興的興起 B .資產階級革命
C .工業革命的發展 D .新航路的開辟
1.(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13世紀以來,歐洲最初的工場手工業主人很多是包買主,他們把原料交給手工業作坊加工制造,或自己成立作坊,讓手工業者到作坊里為他做工。這說明當時社會生產中(  )
A.封君封臣關系確立 B.雇傭關系已經產生
C.自然經濟得到發展 D.失業現象極為嚴重
2.“農民通過圈地運動初步確立了私人土地產權,激發了生產積極性,導致農業生產組織形式轉變為資本主義表場(租地農場)-……為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創造了重要前提。”從材料可知,“資本主義農場”(  )
①促進了英國農業生產的發展 ②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前提
③是—種新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 ④形成了具有雇傭關系的手工工場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手工工場的發展趨勢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場—集中的手工工場
B.作坊—集中的手工工場—分散的手工工場
C.分散的手工工場—作坊—集中的手工工場
D.分散的手工工場—集中的手工工場—作坊
4.歷史評價是對歷史現象或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的評判。下列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11世紀以后,政洲各地開展墾殖運動,大量林地、荒地被開發
B.領主出租自營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
C.歐洲手工工場中出現的雇傭關系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
D.一些商人將在鄉村市場收購的產品運到港口或者更遙遠的地方
5.(2022九上·杭州月考)從歐洲的經濟發展史來看,中世紀晚期,新的生產方式逐漸得到發展,商業資本也因此得到迅猛發展。這在西方史學家眼中被稱為“前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這種“新的生產方式”是指(  )
①莊園經濟 ②鄉鎮企業 ③租地農場 ④手工工場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6.(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但丁在其詩作《神曲》中把許多主教、僧侶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獄,而正人君子和賢明君主在天堂幸福地生活著。這反映出文藝復興(  )
A.推動了中世紀大學的興起 B.積極宣傳中世紀城市自治運動
C.全力維護西歐莊園領主特權 D.反對 “神權至上”,提倡人文主義
7.(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血肉豐滿,個性鮮明,千姿百態。莎士比亞將他的思想與時代的精神融到這些女性身上,使之煥發出強烈的時代色彩和動人心魄的人格魅力。材料中“時代的精神”是指(  )
A.主張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B.追求人在現世生活中的幸福
C.重視權力之間的相互制衡 D.宣揚忍受苦難以尋求心靈解脫
8.(2022九上·杭州月考)“為此,他們便不得不……有生活氣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下作品與這一闡述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9.(2022九上·杭州月考)“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因為(  )
A.全面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幾乎蔓延到西歐所有國家
C.是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 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
10.(2022九上·杭州月考)14世紀,意大利建筑師設計的建筑所體現的主題開始變得凸顯人性,畫家和雕塑家也對每個個體格外重視。同樣,人們開始嘗試了解人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結構。這些變化體現出歐洲(  )
A.人文主義的興起 B.啟蒙思想的傳播
C.科學教育的進步 D.藝術創作的輝煌
11.(2023·北侖模擬) “圣靈佑助,我獲得了并在后來徹底明白了一種思想,就是,從西班牙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可到達印度,承萬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發現了印度大陸及大批島嶼。”文中的“我”應是(  )
A.迪亞士 B.達迦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
12.(2023·蕭山模擬) 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B.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已經取得勝利
C.麥哲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
D.新航路的開辟,使得原產于美洲的玉米和甘薯傳到世界
13.(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浙江師范大學教授王加豐說:“沒有初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商人們的擴張要求,就沒有地理大發現;沒有國王支持和貴族參與,同樣也沒有地理大發現。”材料說明新航路開辟是(  )
A.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相悖 B.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需求
C.封建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約束 D.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14.(2022九上·杭州月考)麥哲倫船隊的5艘遠洋海船只剩下“維多利亞”號遠洋帆船,出發時的200多名船員只剩下18名船員返回。麥哲倫船隊以巨大的代價獲得環球航行成功,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連成一體的。該船隊(  )
A.首次打開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
B.依次穿越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C.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順利遠航
D.于15世紀末發現了古巴和海地
15.(2022九上·杭州月考)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5世紀末期的歐洲,社會分工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貨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西歐的國王、貴族和商人到處追求黃金白銀,形成一股貴金屬熱。”這段敘述可以用來說明(  )
A.西歐大學出現的條件 B.文藝復興的影響
C.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D.大化改新的原因
16.(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說:“15-19世紀,(戈雷島)相繼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占領,島上簡陋的奴隸居住區和裝飾華麗的奴隸貿易場形成鮮明的對比。”材料揭示了(  )
A.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亞歷山大東征的過程
C.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局限性 D.資本主義發展的野蠻性
17.(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17世紀,隨著美洲種植園經濟和金銀礦的開發,歐洲國家確立了“非洲服務于美洲”的總政策。下列選項能體現這一“總政策”的事件是(  )
A.“發現”美洲 B.殖民擴張
C.“黑奴”貿易 D.工業革命
18.(2022九上·杭州月考)有人說,“14-18世紀是大迷失的時代,人在這個時代丟掉了人性,沒有了世界,只剩下市場”。下列史實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
A.幕府統治建立 B.美國獨立戰爭
C.文藝復興開始 D.早期殖民掠奪
19.(2022九上·拱墅月考)下列重大歷史事件或現象,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新航路開辟 ②市民階層的形成
③文藝復興 ④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20.(2022九上·拱墅月考)“三角貿易”是歐洲殖民者對非洲進行的罪惡貿易。下列關于“三角貿易”的示意圖,正確(  )
A. B.
C. D.
材料分析題
21.(2022九上·拱墅期末)13、14世紀 ,歐洲開始逐步走向近代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 一: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 ,在于人的覺醒 。它使人們把關注的重 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
——《圖說天下世界歷史系列》
材料二 : 1500年以前 ,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 。……直到1500年前后 ,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 一 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 因此 ,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 ,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 ,對東印度開始進 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 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 。
—— 馬克思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 ,1500年前后發生了什么大事?據材料三概括說明“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的依據。
(3)根據材料三 ,說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有哪些方式。
(4)綜合上述材料 ,概括以上歷史事件對歐洲社會進步產生的共同影響。
22.(2023九下·杭州開學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3、14世紀,租地農場的出現,富裕農民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也是現代農業的最早發起人。城市中,隨著手工工場規模擴大,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了市民階級法律地位和政治權利。
——齊世榮主編《世界歷史》
材料二:文藝復興運動就是高舉思想解放的旗幟,打破中世紀神學桎梏,使文化的各個領域從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創造了遠比千年中世紀更多、更絢麗多彩的成就,對人類文化寶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摘編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
材料三: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在世界范圍開辟殖民地,販賣奴隸,依靠殖民戰爭和殖民地貿易進行資本積累和擴張。 ——馬克思《資本論》
(1)根據材料一,指出13、14世紀以來,農村和城市在生產經營方式和社會結構方面分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意義。
(3)在材料三空格處填上恰當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這一“貿易”給歐洲和非洲分別帶來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确山县| 阿合奇县| 郧西县| 静宁县| 荆门市| 宁阳县| 温州市| 山东| 石柱| 桂阳县| 万安县| 时尚| 中江县| 罗源县| 南澳县| 安新县| 尉氏县| 杂多县| 丰台区| 辽宁省| 石城县| 吉隆县| 襄城县| 友谊县| 手游| 彭州市| 陆良县| 土默特右旗| 临沂市| 邯郸县| 龙州县| 青田县| 郴州市| 建水县| 杭锦旗| 宜兰市| 苗栗市| 镇雄县| 郸城县|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