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模塊二 物質科學(一)化學第18講空氣(1)一、思維導航二、知識梳理知識點1、大氣層及其作用1、大氣層是環繞地球的一層看不見的大氣圈;根據性質和 不同,離地從低到高依次可分為 、 、 中間層、電離層和散逸層;2、大氣層中與天氣變化關系最密切的是 層:這一層幾乎集中了大氣中所有的 和 ,能形成不同的天氣,并保持地表的 ;而平流層中含 ,可吸收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以使生物免受傷害;電離層則可實現 的遠距離通信。知識點2、空氣的主要成分及用途1、空氣是一種_______。2、空氣的成分(體積分數):氧氣占____,氮氣占____,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共占1%。3、氮氣:可用于充填燈泡,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鮮;是制造化肥、炸藥的原料;醫療上可用作 劑。4、稀有氣體:用作______,制作______,醫療麻醉等。4、物質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知識點3、燃燒與滅火(一)緩慢氧化與燃燒1、緩慢氧化:速度緩慢、不易覺察、沒有發光但有 的一種氧化反應,如橡膠制品的老化、金屬的生銹、生物呼吸、食物的腐敗等。2、燃燒:指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發光發熱的劇烈的 。3、爆炸:在有限空間內 。如火藥爆炸。可燃性氣體(H2、CO、CH4等)點燃或加熱時,一定要先 。(二)燃燒條件與滅火1、可燃物燃燒條件: ①可燃物與_______(或空氣)充分接觸。 ②溫度達到可燃物的________。2、滅火方法及原理:隔絕______、降低溫度至 以下、撤離________。(三)火災自救的一般方法;1、濃煙密布時,應 前進,并用濕毛巾掩蓋口鼻。2、用濕毛巾等物品塞住門和窗縫隙。3、在窗前呼救。注意:切不可因搶救錢財而冒險沖進火海。知識點4、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1、實驗原理和實驗裝置:2、實驗現象和實驗分析:知識點5、氧氣的工業制取方法1、原理: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氧氣約占空氣體積分數的21%。且氧氣和氮氣的 不同。2、制取方法(空氣冷凍分離法):首先,把空氣預冷、 (去除空氣中的少量水分、二氧化碳、乙炔、碳氫化合物等氣體和灰塵等雜質)、然后進行 、冷卻,使之成為液態空氣。然后,利用氧和氮的沸點的不同,在精餾塔中把液態空氣多次 和冷凝,將氧氣和氮氣分離開來。注意:氧氣的工業制法中沒有氧氣生成,只是氣體的分離,所以屬于 變化。知識點6、氧氣的實驗室制備及檢驗方法1、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氧氣的原理:2、氧氣的檢驗、驗滿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項:知識點7、催化劑1、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_____,而本身的_______和_________在化學反應前后都__________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在工業上,催化劑也叫觸媒。2.催化劑的特點:催化劑有“一變二不變”:一變(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一定加快);二不變(自身的____和_______不變)。注意:①二氧化錳在其他反應中不一定是催化劑; ②催化劑的種類較多,不同的反應可能需要不同的催化劑; ③有些化學反應不需要催化劑。三、典例精析例題1、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升溫至60℃的過程中,僅①燃燒;繼續升溫至260℃的過程中,僅③燃燒。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①燃燒,說明白磷是可燃物B.對比①③,可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C.對比②③,可驗證燃燒需可燃物與氧氣接觸D.④未燃燒,說明無煙煤不是可燃物(例題1圖) (例題2圖)例題2、利用如圖裝置驗證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不正確的是( )A.實驗前需檢查裝置氣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試管中的氧氣C.白磷熄火、試管冷卻后再打開止水夾D.最終量筒中液面約降至40mL刻度線處例題3、如圖所示,①為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氣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燒匙可以上下移動。②和③為氧氣的收集裝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氣,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在①中,將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分解產生氧氣B.若用裝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氣,需等到導管口氣泡均勻并連續冒出時才可收集C.若用裝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氣,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至瓶口進行驗滿D.將裝置①分別與裝置②或③連接,均能達到實驗目的例題4、為了使得到的氧氣既快又多,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中用加熱12.25g氯酸鉀和3.16g高錳酸鉀混合物的方法進行制取氧氣的研究,得到如圖所示的曲線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m點時試管中可能有3種固體B.m點時得到的氧氣主要是氯酸鉀分解產生的C.n點時試管中可能有2種固體D.n點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x是5.12g例題5、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儀器①的名稱是 。(2)若用裝置A來制取氧氣,則從①中加入的藥品是 (填藥品名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實驗室若用裝置B、E來制取氧氣,氧氣收集完畢后,為了防止水倒吸,正確的操作方法是: 。(3)裝置C有一處明顯的錯誤: 。用裝置F收集氧氣,氧氣應該從 (填“a”或“b”)端通入。例題6、小明在學習了“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知識后,進行如下實驗:①按圖甲組裝實驗儀器并進行氣密性檢查。②取10毫升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錳裝入容器中,塞進橡皮塞,接上壓強測量儀(如圖乙)。③傾斜裝置,使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充分混合,用壓強測量儀測量容器內的氣壓;④分別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的二氧化錳重復上述實驗,整理相關數據如圖丙。(1)寫出步驟①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及氣密性良好的判斷依據: (2)實驗中,小明用 來反映產生氧氣的多少(3)觀察本實驗相關數據,除了研究“二氧化錳質量對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質量的影響“外,還可以研究的問題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模塊二 物質科學(一)化學第18講 空氣(1)1、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常狀況下,O2是無色氣體 B.相同條件下,O2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C.分離液態空氣可獲得O2 D.O2能夠支持可燃物的燃燒[答案]B[解析] A.通常狀況下,O2是一種無色氣體,故選項說法正確。B.相同條件下,O2的密度小于CO2的密度,故選項說法錯誤。C.分離液態空氣可獲得O2,利用的是液態氮和液態氧沸點的不同,故選項說法正確。D.O2能支持燃燒,能夠支持可燃物的燃燒,故選項說法正確。故B符合題意。2、下列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干冰在空氣中升華周圍會出現白霧 B.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C.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火焰 D.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答案]C[解析] A、干冰在空氣中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的空氣的溫度迅速降低,水蒸氣冷凝,產生白霧;故A說法正確;B、紅磷在空氣氣中能夠劇烈地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產生大量的白煙;故B說法正確;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熱;故C說法錯誤;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故D說法正確。3、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油鍋著火,可用鍋蓋蓋滅,依據的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B.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C. 實驗室制取氧氣時,一定要加催化劑D. 氧氣能與大多數的金屬、某些化合物反應,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答案]C[解析] A. 油鍋著火,可用鍋蓋蓋滅,依據的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A正確;B.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B正確;C. 實驗室制取氧氣時,不一定要加催化劑,如高錳酸鉀加熱直接會分解產生氧氣,而雙氧水加熱也會產生氧氣,雙氧水不加催化劑常溫下也會分解產生氧氣,只不過分解緩慢一些而已,C不正確;D. 氧氣能與大多數的金屬、某些化合物反應,化學性質比較活潑,D正確。4、下列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只能得出燃燒需要氧氣結論的是( )[答案]A[解析] A、甲中燃燒的蠟燭罩上燒杯后,一會兒后與氧氣隔絕,熄滅了,說明燃燒需要氧氣參加,故正確;B、濾紙片和乒乓球片都與氧氣接觸,乒乓球片燃燒起來,濾紙片沒有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不僅需要與氧氣接觸,同時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錯誤;C、小石頭不能燃燒,小木塊能夠燃燒,說明小石頭不是可燃物,小木塊是可燃物,故錯誤;D、銅片上的白磷能夠燃燒,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銅片上的紅磷不能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同時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錯誤。由以上分析可知,A選項只能得出燃燒需要氧氣的結論。故A符合題意。5、實驗室用氯酸鉀固體(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制取氧氣,下列裝置組合正確的是(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氯酸鉀制氧氣時,固體加熱,故不用②而選①作為發生裝置,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密度大于空氣,也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收集裝置可用③或④,綜合以上,選項A合理。6、《流浪地球》的熱播讓人們了解到“人造空氣”能幫助人類實現太空漫步的夢想,它含有70%(體積分數)的氮氣,20%以上(體積分數)的氧氣,還有CO2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人造空氣”中,燃著的蠟燭不會迅速熄滅B.“人造空氣”比空氣中的氮氣含量低C.“人造空氣”中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D.在太空中呼吸時,呼出氣體中含量最高的是CO2[答案]D[解析]A、 “人造空氣”中含有20%以下的氧氣,在“人造空氣”中,燃著的蠟燭不會迅速熄滅 ,不符合題意;B、 “人造空氣”中氮氣占70%,比空氣中的氮氣含量低,不符合題意;C、 “人造空氣”中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不符合題意;D、 在太空中呼吸時,呼出氣體中含量最高的是N2,符合題意;故只有D符合題意。7、化學實驗步驟是有先后順序的,如果違規操作,會導致實驗失敗甚至發生危險事故。下列對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先”與“后”關系描述正確的是( )A. 檢查裝置氣密性,先把手掌緊貼容器外壁,再把導管伸入水中B. 加熱時,先對著試管預熱,再對準藥品部位加熱C. 在裝配儀器時,先裝藥品,再檢查裝置氣密性D. 收集氣體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再把導管移出水面[答案]B[解析]A檢查裝置氣密性,先把把導管伸入水中,再手掌緊貼容器外壁,所以不正確;B. 加熱時,先對著試管預熱,再對準藥品部位加熱,以防試管因受熱不勻而炸裂,正確;C. 在裝配儀器時,先檢查裝置氣密性,再裝藥品,不正確;D. 收集氣體結束時,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不正確。8、圍繞“亞運治氣攻堅”,杭州進一步推動柴油貨車清潔化政策和措施。柴油車尾氣排放物包括H2O、N2、NOx(氮氧化物)、CO、SO2、PM(顆粒狀物質)和大量CO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氣的自凈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人為因素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C.CO2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應積極推動柴油車的CO2減排D.柴油車尾氣中的污染物包括CO、SO2、PM(顆粒狀物質)、N2和NOx[答案]D[解析]A. 大氣的自凈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確;B. 人為因素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B正確;C. CO2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應積極推動柴油車的CO2減排 ,C正確;D. 柴油車尾氣中的污染物包括CO、SO2、PM(顆粒狀物質)、和NOx,不包含N2;D錯誤;故D符合題意。9、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會劇烈反應產生O2。實驗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則下列裝置中,儀器選擇和藥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答案]D[解析] A、長頸漏斗不能控制液體的滴加速率,因此不能控制反應速率,錯誤;B、B中分液漏斗中應該盛放過氧化氫溶液,錯誤;C、從長頸漏斗加入的應該是過氧化氫溶液,不能將過氧化氫溶液一次性加入,否則不能控制反應速率,錯誤;D、過氧化氫溶液從分液漏斗中加入,可以控制液體的滴加速率,而控制反應速率,能使生成氧氣的速率平穩,正確。故D符合題意。10、某同學誤將少量KMnO4當成MnO2加入KClO3中進行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質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c代表氧氣 B.t2時刻,O2開始產生C.t1時刻,KMnO4開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的物質的質量一直保持不變[答案]C[解析] 根據題干所給信息可知,b物質的質量少,b是高錳酸鉀,a是氯酸鉀,在t1時刻高錳酸鉀開始分解,有氧氣生成,隨著高錳酸鉀的分解,二氧化錳的質量也在不斷地增加,故A、B、D錯誤,C正確。(第10題圖) (第11題圖)11、如圖是古代的火折子。使用時,打開竹筒帽,輕吹火星,形成火苗。使用完畢后,將竹筒帽蓋上,內部保留火星。蓋上竹筒帽后火苗減小的主要原因是( )A.可燃物的著火點升高 B.可燃物的著火點變低C.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增大 D.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減小[答案]D[解析]A.著火點是物質的屬性,不能改變,不符合題意;B.著火點是物質的屬性,不能改變,不符合題意;C.蓋上筒帽后,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減小,使火苗減小,不符合題意;D.蓋上筒帽后,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減小,使火苗減小,符合題意;故只有D符合題意。12、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得到以下實驗事實:① 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 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③ 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 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邊到一定溫度(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探究可燃物燃燒與溫度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可燃物和接觸氧氣相同,只改變溫度,故選實驗②④,則B正確,而A、C、D錯誤。故B符合題意。13、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制取干燥的氧氣,并測定H2O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裝置氣密性良好,圖Ⅰ中的錐形瓶內盛有質量為m的H2O2溶液,燃燒匙內裝有二氧化錳,燃燒匙可以上下移動,干燥管內裝有足量堿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裝置Ⅰ分別與裝置Ⅱ、Ⅲ、Ⅳ、Ⅴ連接,均能達到實驗目的B.稱量裝置Ⅰ反應前及完全反應冷卻后的質量,可計算出H2O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C.若用裝置Ⅳ收集氧氣,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在b導管口處驗滿D.若用裝置Ⅴ測量生成氧氣的體積,集氣瓶上方原有的空氣會使測量結果偏大[答案]B[解析] A.該實驗是制取干燥的氧氣,并測定H2O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Ⅱ中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氣不干燥,故錯誤;B.稱量裝置Ⅰ反應前及完全反應冷卻后的質量,減少的質量即為生成氧氣的質量,然后利用化學方程式,根據氧氣的質量計算出過氧化氫的質量,最后根據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即可計算出H2O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故正確;C.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若用裝置Ⅳ收集氧氣,氧氣應從b端進入,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端管口處,觀察木條是否復燃,故錯誤;D.量筒內水的體積即為生成的氧氣的體積,所以用裝置Ⅴ測量生成氧氣的體積,集氣瓶上方原有的空氣對測量結果沒有影響,故錯誤。14、物質的結構、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A.氧氣分子是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B.氧氣的助燃性決定了氧氣可以作為燃料C.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利用了氧氣與氮氣沸點不同的性質D.氧氣能和很多金屬單質反應,體現了氧氣具有氧化性[答案]B[解析]A. 氧氣分子是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A正確;B. 氧氣的助燃性決定了氧氣可以作為助燃劑,B錯誤;C. 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利用了氧氣與氮氣沸點不同的性質,C正確;D. 氧氣能和很多金屬單質反應,體現了氧氣具有氧化性,D正確;故B符合題意。15、對下列實驗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分析合理的是( )選項 異常現象 分析A 制取CO2氣體時,始終收集不到CO2 收集CO2的集氣瓶沒蓋玻璃片B 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氣,但是O2不純 通入氧氣前集氣瓶內水沒有裝滿C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瓶底炸裂 由于引燃的火柴太長了D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進入集氣瓶中的水過少 紅磷過量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 制取CO2氣體時,沒有蓋好玻璃片不會使得收集不到CO2,所以A錯誤;B. 通入氧氣前集氣瓶內水沒有裝滿,會使得利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氣不足,B正確;C.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瓶底炸裂,是因為集氣瓶中沒有放一層水或者沙子,C錯誤;D.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進入集氣瓶中的水過少 ,是因為氧氣沒有完全耗完,可能是因為紅磷不足,D錯誤;故B符合題意。16、用下圖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1)實驗1,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O2的現象是 。(2)實驗2,①中紙片燃燒,②中紙片未燃燒。②中紙片未燃燒的原因是 。[答案](1)試管①中白磷不燃燒,試管②中白磷燃燒 (2)溫度沒有達到紙片的著火點[解析](1) 實驗1,通過試管①中白磷因不接觸氧氣不燃燒,試管②中白磷燃燒 能驗證可燃物燃燒的現象可證明燃燒需要O2。(2) 實驗2中②中紙片因溫度達不到著火點不能燃燒。17、為提高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精確度,科學興趣小組對課本實驗進行了創新改進。[實驗步驟]①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將一端密封;②將食品脫氧劑粉末迅速裝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標為A。彈動玻璃管使脫氧劑粉末分布均勻且緊密,脫氧劑的上端標為O,如圖甲所示;③水平滾動玻璃管,使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右端標為B,如圖乙所示;④用刻度尺測量出AO段和AB段的長度,并計算出AB與AO的比值,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⑤洗滌、干燥實驗裝置,重復上述實驗。[得出結論]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可知空氣中氧氣含量為_______。(用百分數表示)[思考討論](1)實驗步驟③中,將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 ;(2)實驗步驟②中,如果玻璃管內的脫氧劑粉末分布不夠緊密,會使實驗結果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得出結論]20.94%;[思考討論](1)增大接觸面積,使氧氣被脫氧劑粉末充分吸收;(2)脫氧劑粉末不夠緊密導致空氣柱測量值偏小(合理即可)。[解析] [得出結論]根據上述實驗結果,計算三次平均值,即可求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所以氧氣含量:(0.2092+0.2093+0.2097)/3×100%=20.94%;[思考討論](1)粉末平鋪后,增加了粉末與氣體的接觸面積,利用脫氧劑與氧氣充分接觸,保證反應充分進行,使測試結果更為準確;(2)粉末不夠緊密,造成內部存在間隙,使得初始氣體體積的測量值變小,所以導致測試結果偏大。(第17題圖) (第18題圖)18、氣體的密度容易受溫度和壓強的影響。為了測量常溫常壓下氧氣的密度,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一:檢查發生裝置的氣密性。步驟二:往燒瓶中裝人適量的二氧化錳粉末,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將適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測出發生裝置的總質量為m1克。步驟三:取一個集氣瓶,用記號筆在適當位置做標記,將水注人集氣瓶到標記處,用量筒測出這些水的體積為V0毫升。再將集氣瓶灌滿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步驟四:打開活塞,滴入過氧化氫溶液,同時開始收集氣體。調節集氣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當集氣瓶內外的液面相平且剛好達到標記處時(如圖),暫停反應。步驟五:重復步驟四,再收集9瓶氣體。步驟六:稱出反應后發生裝置的總質量為m2克。(1)小明通過該實驗,測得氧氣的密度是 克/毫升。(2)步驟四中,控制集氣瓶內外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 。(3)如果實驗中裝置氣密性不良,將對測得的密度值有何影響?請說明理由: 。[答案](1)(2)使集氣瓶內的氣壓與外界大氣壓保持相等,以收集到常壓下的氧氣 (3)偏大;收集一定體積氧氣,由于部分氧氣泄漏導致消耗的過氧化氫質量增加,使測得氧氣的質量偏大[解析](1)要測出氧氣的密度,需要知道氧氣的質量與體積,而根據質量守恒的原理可知,反應前裝置的總質量m1減去反應后裝置的總質量m2就是氧氣的總質量,再除以這些氧氣的總體積即可得出氧氣的密度。(2)集氣瓶內外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使瓶內的氣壓與外界大氣壓相等。(3)如果氣密性不好,則收集氧氣的時間會增大,這樣消耗的原料會更多,裝置剩余的質量會更少,計算得出的氧氣的質量會偏大,故測得的密度值會偏大。19、利用圖甲所示的教材裝置測量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選用紅磷作為藥品是最佳選擇嗎?某興趣小組設計并開展了如下實驗:①準備如圖乙的玻璃容器,頂部用密封蓋密封,并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②將氧氣傳感器(能實時顯示容器內氧氣的體積分數)固定在容器內壁,并裝入足量的紅磷。③用激光筆點燃紅磷,紅磷劇烈燃燒,觀察并記錄氧氣傳感器所顯示的氧氣體積分數的變化情況。④用白磷替換紅磷重復上步驟①~③。⑤換用食品脫氧劑(可以直接與氧氣反應,無需點燃的物質)重復上述步驟①③。⑥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三種物質氧化時容器內氧氣體積分數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丙所示。(1)步驟①中檢查氣密性時,將玻璃容器浸沒水中,如果觀察到 ,則說明氣密性不好。(2)裝置甲中150毫升集氣瓶中裝入1/5的水,量筒內裝有80毫升水,根據圖丙的實驗數據,用紅磷做實驗,理論上實驗結束后量筒內剩余的水為 毫升。(3)根據該興趣小組的實驗結果,用圖甲裝置測量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你會選用哪種藥品,并說明理由: 。[答案](1)有氣泡冒出(2)63.2 (3)品脫氧劑,因為其能耗盡密閉容器內的氧氣且不需要點燃(或白磷,因其耗時最短;或紅磷,因其著火點、燃燒時間較適宜)[解析](1)步驟①中檢查氣密性時,將玻璃容器浸沒水中,如果觀察到容器內出現水或有氣泡冒出,則說明氣密性不好;(2)裝置甲內空氣的體積:;根據丙圖可知,適用紅磷最終消耗的氧氣體積為:;那么實驗結束后量筒內剩余水的體積:;(3)根據該興趣小組的實驗結果,用圖甲裝置測量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①我會選擇食品脫氧劑,因為其能耗盡密閉容器內的氧氣且不需要點燃;②我會選擇白磷,因其耗時最短;③我會選擇紅磷,因其著火點燃燒時間較適宜。20、在學習了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后,小明查閱資料發現除了二氧化錳外,氧化銅、氧化鐵也可以作為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這三種物質中,哪種物質對氯酸鉀分解的催化效果最好 小明用如圖甲裝置,以及實驗所需藥品和器材進行實驗。(1)請你補充完成以下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取三支相同的試管,各加入相同質量的氯酸鉀;③ ;④ ;⑤重復多次實驗; ⑥比較數據,得出結論。(2)實驗結果發現二氧化錳對氯酸鉀分解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鐵要好,圖乙為氯酸鉀和氧化鐵混合物制取氧氣時,生成氧氣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圖像。小妍同學畫出下列等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時,生成氧氣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圖像。你認為正確的是 。A. B. C. D.[答案](1)分別加入等質量的二氧化錳、氧化銅、氧化鐵,組裝好儀器;將導管放入裝滿水的量筒內,點燃酒精燈,記錄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時間(或相同時間所收集的氧氣) (2)B[解析](1)為了驗證三種不同催化劑的效果,所以在三支裝有氯酸鉀的試管內分別加入等質量的二氧化錳、氧化銅、氧化鐵,組裝好儀器,然后將導管放入裝滿水的量筒內,點燃酒精燈,記錄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時間(或相同時間所收集的氧氣);(2)二氧化錳催化效果好,說明反應速率快,相同時間內產生氣體多,質量大,因此在T之前就生成了全部氧氣,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模塊二 物質科學(一)化學第18講 空氣(1)1、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常狀況下,O2是無色氣體 B.相同條件下,O2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C.分離液態空氣可獲得O2 D.O2能夠支持可燃物的燃燒2、下列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干冰在空氣中升華周圍會出現白霧 B.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C.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火焰 D.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3、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油鍋著火,可用鍋蓋蓋滅,依據的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B.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C. 實驗室制取氧氣時,一定要加催化劑D. 氧氣能與大多數的金屬、某些化合物反應,化學性質比較活潑4、下列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只能得出燃燒需要氧氣結論的是( )5、實驗室用氯酸鉀固體(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制取氧氣,下列裝置組合正確的是(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6、《流浪地球》的熱播讓人們了解到“人造空氣”能幫助人類實現太空漫步的夢想,它含有70%(體積分數)的氮氣,20%以上(體積分數)的氧氣,還有CO2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人造空氣”中,燃著的蠟燭不會迅速熄滅B.“人造空氣”比空氣中的氮氣含量低C.“人造空氣”中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D.在太空中呼吸時,呼出氣體中含量最高的是CO27、化學實驗步驟是有先后順序的,如果違規操作,會導致實驗失敗甚至發生危險事故。下列對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先”與“后”關系描述正確的是( )A. 檢查裝置氣密性,先把手掌緊貼容器外壁,再把導管伸入水中B. 加熱時,先對著試管預熱,再對準藥品部位加熱C. 在裝配儀器時,先裝藥品,再檢查裝置氣密性D. 收集氣體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再把導管移出水面8、圍繞“亞運治氣攻堅”,杭州進一步推動柴油貨車清潔化政策和措施。柴油車尾氣排放物包括H2O、N2、NOx(氮氧化物)、CO、SO2、PM(顆粒狀物質)和大量CO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氣的自凈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人為因素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C.CO2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應積極推動柴油車的CO2減排D.柴油車尾氣中的污染物包括CO、SO2、PM(顆粒狀物質)、N2和NOx9、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會劇烈反應產生O2。實驗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則下列裝置中,儀器選擇和藥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10、某同學誤將少量KMnO4當成MnO2加入KClO3中進行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質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c代表氧氣 B.t2時刻,O2開始產生C.t1時刻,KMnO4開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的物質的質量一直保持不變(第10題圖) (第11題圖)11、如圖是古代的火折子。使用時,打開竹筒帽,輕吹火星,形成火苗。使用完畢后,將竹筒帽蓋上,內部保留火星。蓋上竹筒帽后火苗減小的主要原因是( )A.可燃物的著火點升高 B.可燃物的著火點變低C.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增大 D.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減小12、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得到以下實驗事實:① 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 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③ 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 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邊到一定溫度(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3、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制取干燥的氧氣,并測定H2O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裝置氣密性良好,圖Ⅰ中的錐形瓶內盛有質量為m的H2O2溶液,燃燒匙內裝有二氧化錳,燃燒匙可以上下移動,干燥管內裝有足量堿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裝置Ⅰ分別與裝置Ⅱ、Ⅲ、Ⅳ、Ⅴ連接,均能達到實驗目的B.稱量裝置Ⅰ反應前及完全反應冷卻后的質量,可計算出H2O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C.若用裝置Ⅳ收集氧氣,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在b導管口處驗滿D.若用裝置Ⅴ測量生成氧氣的體積,集氣瓶上方原有的空氣會使測量結果偏大14、物質的結構、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A.氧氣分子是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B.氧氣的助燃性決定了氧氣可以作為燃料C.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利用了氧氣與氮氣沸點不同的性質D.氧氣能和很多金屬單質反應,體現了氧氣具有氧化性15、對下列實驗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分析合理的是( )選項 異常現象 分析A 制取CO2氣體時,始終收集不到CO2 收集CO2的集氣瓶沒蓋玻璃片B 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氣,但是O2不純 通入氧氣前集氣瓶內水沒有裝滿C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瓶底炸裂 由于引燃的火柴太長了D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進入集氣瓶中的水過少 紅磷過量A.A B.B C.C D.D16、用下圖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1)實驗1,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O2的現象是 。(2)實驗2,①中紙片燃燒,②中紙片未燃燒。②中紙片未燃燒的原因是 。17、為提高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精確度,科學興趣小組對課本實驗進行了創新改進。[實驗步驟]①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將一端密封;②將食品脫氧劑粉末迅速裝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標為A。彈動玻璃管使脫氧劑粉末分布均勻且緊密,脫氧劑的上端標為O,如圖甲所示;③水平滾動玻璃管,使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右端標為B,如圖乙所示;④用刻度尺測量出AO段和AB段的長度,并計算出AB與AO的比值,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⑤洗滌、干燥實驗裝置,重復上述實驗。[得出結論]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可知空氣中氧氣含量為_______。(用百分數表示)[思考討論](1)實驗步驟③中,將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 ;(2)實驗步驟②中,如果玻璃管內的脫氧劑粉末分布不夠緊密,會使實驗結果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7題圖) (第18題圖)18、氣體的密度容易受溫度和壓強的影響。為了測量常溫常壓下氧氣的密度,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一:檢查發生裝置的氣密性。步驟二:往燒瓶中裝人適量的二氧化錳粉末,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將適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測出發生裝置的總質量為m1克。步驟三:取一個集氣瓶,用記號筆在適當位置做標記,將水注人集氣瓶到標記處,用量筒測出這些水的體積為V0毫升。再將集氣瓶灌滿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步驟四:打開活塞,滴入過氧化氫溶液,同時開始收集氣體。調節集氣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當集氣瓶內外的液面相平且剛好達到標記處時(如圖),暫停反應。步驟五:重復步驟四,再收集9瓶氣體。步驟六:稱出反應后發生裝置的總質量為m2克。(1)小明通過該實驗,測得氧氣的密度是 克/毫升。(2)步驟四中,控制集氣瓶內外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 。(3)如果實驗中裝置氣密性不良,將對測得的密度值有何影響?請說明理由: 。19、利用圖甲所示的教材裝置測量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選用紅磷作為藥品是最佳選擇嗎?某興趣小組設計并開展了如下實驗:①準備如圖乙的玻璃容器,頂部用密封蓋密封,并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②將氧氣傳感器(能實時顯示容器內氧氣的體積分數)固定在容器內壁,并裝入足量的紅磷。③用激光筆點燃紅磷,紅磷劇烈燃燒,觀察并記錄氧氣傳感器所顯示的氧氣體積分數的變化情況。④用白磷替換紅磷重復上步驟①~③。⑤換用食品脫氧劑(可以直接與氧氣反應,無需點燃的物質)重復上述步驟①③。⑥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三種物質氧化時容器內氧氣體積分數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丙所示。(1)步驟①中檢查氣密性時,將玻璃容器浸沒水中,如果觀察到 ,則說明氣密性不好。(2)裝置甲中150毫升集氣瓶中裝入1/5的水,量筒內裝有80毫升水,根據圖丙的實驗數據,用紅磷做實驗,理論上實驗結束后量筒內剩余的水為 毫升。(3)根據該興趣小組的實驗結果,用圖甲裝置測量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你會選用哪種藥品,并說明理由: 。20、在學習了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后,小明查閱資料發現除了二氧化錳外,氧化銅、氧化鐵也可以作為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這三種物質中,哪種物質對氯酸鉀分解的催化效果最好 小明用如圖甲裝置,以及實驗所需藥品和器材進行實驗。(1)請你補充完成以下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取三支相同的試管,各加入相同質量的氯酸鉀;③ ;④ ;⑤重復多次實驗; ⑥比較數據,得出結論。(2)實驗結果發現二氧化錳對氯酸鉀分解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鐵要好,圖乙為氯酸鉀和氧化鐵混合物制取氧氣時,生成氧氣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圖像。小妍同學畫出下列等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時,生成氧氣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圖像。你認為正確的是 。A. B. C. 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0張PPT)2024浙江中考科學一輪復習模 塊 二物質科學(一) 化 學(共11講)2024浙江中考一輪復習第18講空 氣 (1)思維導航空 氣大氣層及其作用空氣的組成主要成分的用途氧氣含量的測定氧氣的性質氧氣的制取氧氣的用途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原理裝置催化劑知識梳理知識點1、大氣層及其作用1、大氣層是環繞地球的一層看不見的大氣圈;根據性質和不同,離地從低到高依次可分為 、 、中間層、電離層和散逸層;2、大氣層中與天氣變化關系最密切的是 層:這一層幾乎集中了大氣中所有的 和 ,能形成不同的天氣,并保持地表的 ;而平流層中含 ,可吸收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以使生物免受傷害;電離層則可實現 的遠距離通信。高度對流層 平流層對流水蒸氣 二氧化碳溫暖臭氧無線電短波知識梳理知識點2、空氣的主要成分及用途1、空氣是一種_______。2、空氣的成分(體積分數):氧氣占____,氮氣占____,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共占1%。3、氮氣:可用于充填燈泡,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鮮;是制造化肥、炸藥的原料;醫療上可用作劑。4、稀有氣體:用作______,制作______,醫療麻醉等。混合物21% 78%保護氣 霓虹燈冷凍知識梳理4、物質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物質 反應現象 化學方程式磷 產生大量__________ 4P+5O2 2P2O5木炭 發出______,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____的氣體 C+O2 CO2硫 空氣中燃燒發出_______火焰,氧氣中燃燒發出_______火焰,生成有________氣味的氣體 S+O2 SO2氫氣 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__________火焰 2H2+O2 2H2O鐵 劇烈燃燒,________,生成_____固體 3Fe+2O2 Fe3O4鎂 發出___________,生成白色粉末 2Mg+O2 2MgO白煙白光渾濁淡藍色明亮藍紫色刺激性淡藍色火星四射 黑色耀眼白光知識梳理知識點3、燃燒與滅火(一)緩慢氧化與燃燒1、緩慢氧化:速度緩慢、不易覺察、沒有發光但有 的一種氧化反應,如橡膠制品的老化、金屬的生銹、生物呼吸、食物的腐敗等。2、燃燒:指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發光發熱的劇烈的 。3、爆炸:在有限空間內 。如火藥爆炸。可燃性氣體(H2、CO、CH4等)點燃或加熱時,一定要先 。發熱氧化反應劇烈燃燒驗純知識梳理(二)燃燒條件與滅火1、可燃物燃燒條件:①可燃物與_______(或空氣)充分接觸。②溫度達到可燃物的________。2、滅火方法及原理:隔絕______、降低溫度至 以下、撤離________。(三)火災自救的一般方法;1、濃煙密布時,應 前進,并用濕毛巾掩蓋口鼻。2、用濕毛巾等物品塞住門和窗縫隙。3、在窗前呼救。注意:切不可因搶救錢財而冒險沖進火海。氧氣著火點氧氣著火點可燃物匍匐知識梳理知識點4、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1、實驗原理和實驗裝置:知識梳理紅磷燃燒,生成大量白煙,水進入原容器且水的體積約占原容器中空氣體積的1/5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1、紅磷的量不足;2、裝置漏氣;3、裝置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不能用硫、碳、鐵、鎂等代替紅磷。2、實驗現象和實驗分析:知識梳理知識點5、氧氣的工業制取方法1、原理: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氧氣約占空氣體積分數的21%。且氧氣和氮氣的 不同。2、制取方法(空氣冷凍分離法):首先,把空氣預冷、 (去除空氣中的少量水分、二氧化碳、乙炔、碳氫化合物等氣體和灰塵等雜質)、然后進行 、冷卻,使之成為液態空氣。然后,利用氧和氮的沸點的不同,在精餾塔中把液態空氣多次 和冷凝,將氧氣和氮氣分離開來。注意:氧氣的工業制法中沒有氧氣生成,只是氣體的分離,所以屬于 變化。沸點凈化壓縮蒸發物理知識梳理知識點6、氧氣的實驗室制備及檢驗方法排水集氣法向上排空氣法1、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氧氣的原理:知識梳理復燃2、氧氣的檢驗、驗滿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項:知識梳理知識點7、催化劑1、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_____,而本身的_______和_________在化學反應前后都__________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在工業上,催化劑也叫觸媒。2.催化劑的特點:催化劑有“一變二不變”:一變(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一定加快);二不變(自身的_____和________不變)。注意:①二氧化錳在其他反應中不一定是催化劑;②催化劑的種類較多,不同的反應可能需要不同的催化劑;③有些化學反應不需要催化劑。速率質量 化學性質 不變質量 化學性質典例精析例題1*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升溫至60℃的過程中,僅①燃燒;繼續升溫至260℃的過程中,僅③燃燒。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①燃燒,說明白磷是可燃物B.對比①③,可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C.對比②③,可驗證燃燒需可燃物與氧氣接觸D.④未燃燒,說明無煙煤不是可燃物解析:[答案]D[解析] A.①燃燒,說明白磷是可燃物,故選項說法正確。B.對比①③,升溫至60℃的過程中,僅①燃燒,可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故選項說法正確。C.對比②③,繼續升溫至260℃的過程中,僅③燃燒,可驗證燃燒需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故選項說法正確。D.④未燃燒,不能說明無煙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無煙煤的著火點,故選項說法錯誤。故D符合題意。典例精析例題2*利用如圖裝置驗證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不正確的是( )A.實驗前需檢查裝置氣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試管中的氧氣C.白磷熄火、試管冷卻后再打開止水夾D.最終量筒中液面約降至40mL刻度線處解析:[答案]D[解析] A、該裝置是利用白磷燃燒消耗氧氣,反應后,裝置內壓強減小,在壓強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進入試管,進入水的體積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故實驗前需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否則,裝置漏氣,外界空氣進入,會使實驗結果偏小,不符合題意;B、白磷的作用是將試管內的氧氣耗盡,使裝置內壓強減小,在壓強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進入試管,進入水的體積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不符合題意;C、白磷熄滅,試管冷卻后,再打開止水夾,否則,試管內的氣體受熱膨脹,占據了一定的空間,會使進入水的體積偏小,從而使實驗結果偏小,不符合題意;D、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故進入水的體積大約是:130mL×=26mL,故最終量筒中液面約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線處,故D符合題意。典例精析例題3*如圖所示,①為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氣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燒匙可以上下移動。②和③為氧氣的收集裝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氣,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在①中,將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分解產生氧氣B.若用裝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氣,需等到導管口氣泡均勻并連續冒出時才可收集C.若用裝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氣,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至瓶口進行驗滿D.將裝置①分別與裝置②或③連接,均能達到實驗目的解析:[答案]C[解析] A、在①中,將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二氧化錳不能產生氧氣 ,不符合題意;B、 裝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氣中會含有水蒸氣,不能得到干燥氧氣,不符合題意;C、 若用裝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氣,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至瓶口進行驗滿 ,符合題意;D、 將裝置①分別與裝置③連接,能達到實驗目的 ,②收集氣體不干燥,不符合題意;故只有C符合題意。典例精析例題4*為了使得到的氧氣既快又多,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中用加熱12.25g氯酸鉀和3.16g高錳酸鉀混合物的方法進行制取氧氣的研究,得到如圖所示的曲線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m點時試管中可能有3種固體B.m點時得到的氧氣主要是氯酸鉀分解產生的C.n點時試管中可能有2種固體D.n點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x是5.12g解析:[答案]D[解析] A.m點時,因為高錳酸鉀還沒完全反應完,所以固體有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氯酸鉀四種,故A錯誤; B.m點時得到的氧氣主要是高錳酸鉀分解產生的 ,故B錯誤;C. n點時試管中兩種固體都已經完全反應,所以固體有錳酸鉀,二氧化錳,氯化鉀三種,故C錯誤;D.設3.16gKMnO4完全反應能產生氧氣x,根據2KMnO4 ΔK2MnO4 +MnO2+ O2↑中KMnO4與O2 質量關系有316/32=3.16g/x得x=0.32g,又令12.25g KClO3完全反應能產生氧氣x, 根據2KClO3 2KCl+3O2↑中KClO3與O2的質量,關系有245/96=12.25g/y 得x=4.8g;由此可知,n點時試管中兩種固體都已經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應該為:(0.32+4.8)g=5.12g,故D正確。故D符合題意。典例精析例題5*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儀器①的名稱是 。(2)若用裝置A來制取氧氣,則從①中加入的藥品是 (填藥品名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室若用裝置B、E來制取氧氣,氧氣收集完畢后,為了防止水倒吸,正確的操作方法是 。(3)裝置C有一處明顯的錯誤: 。用裝置F收集氧氣,氧氣應該從 (填“a”或“b”)端通入。解析:[答案] (1)長頸漏斗 (2)雙氧水(3) 2H2OMnO22H2O+O2↑;(4)導管未插入瓶底(5)a[解析] (1)名稱是長頸漏斗(2)雙氧水(過氧化氫溶液)(3)雙氧水在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產生水和氧氣,其化學方程式為:2H2OMnO22H2O+O2↑;(4)導管未插入瓶底,空氣不易排出,這樣易導致收集到的氣體不純;(5)氧氣密度小于水,用裝置F收集時,氧氣應從a端進入,使空氣從b被順利排出來。典例精析*小明在學習了“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知識后,進行如下實驗:①按圖甲組裝實驗儀器并進行氣密性檢查;②取10毫升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錳裝入容器中,塞進橡皮塞,接上壓強測量儀(如圖乙)。③傾斜裝置,使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充分混合,用壓強測量儀測量容器內的氣壓;④分別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的二氧化錳重復上述實驗,整理相關數據如圖丙。(1)寫出步驟①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及氣密性良好的判斷依據: 。 (2)實驗中,小明用 來反映產生氧氣的多少;(3)觀察本實驗相關數據,除了研究“二氧化錳質量對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質量的影響“外,還可以研究的問題是: 。解析:[答案] (1)用手捂住容器后,導管口有氣泡產生 (2)容器內壓強大小 (3)二氧化錳的質量對過氧化氫分解快慢的影響[解析] (1) 步驟①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及氣密性良好的判斷依據是用手捂住容器后,導管口有氣泡產生;(2) 實驗中,氣體產生的多則容器內壓強增大明顯,小明用容器內壓強大小來反映產生氧氣的多少;(3)由實驗中數據可知,該實驗變量分別為二氧化錳、二氧化錳質量,則實驗除了研究“二氧化錳質量對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質量的影響“外,還可以研究二氧化錳的質量對過氧化氫分解快慢的影響。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學案:第18講空氣1.doc 2024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練習:第18講空氣1(學生版) .doc 2024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練習:第18講空氣1(教師版).doc 2024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第18講 空氣(1).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