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動物與植物》教 材 分 析設計意圖動物和植物動物和植物基于科學史基于方法論基于兒童本位· 本單元主題的提出主題內涵必要性地球是個生機盎然的星球。前三個單元突出地球的非生物環境,本單元將視角導向生物環境。生物圈層是地球的特色,也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此內容的學習將為后續一系列的生物與環境內容打下基礎。適切性一年級學生也已經積累了大量有關動物和植物的感性經驗,能夠在此基礎上形成有關動物、植物的初步概念。觀察、比較動物、植物并進行分類、交流、分享,有利于培養思維能力。動物和植物動物和植物1下水1下空氣1下石頭與泥土非生物圈生物圈1下動物與植物動物和植物地球物質圈層聚焦生命,側重比較,分類歸納相同與不同:《形形色色的動物》:發現動物的不同與相同。《多姿多彩的植物》:發現植物的不同與相同。《動物·人》:發現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與相同。動物和植物☆通過交流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工作,知道科學家與工程師分別是干什么工作的人。☆通過科學小實驗與設計制作活動,體驗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的過程,獲得發現與制作的樂趣。☆通過經歷具體的操作活動,意識到制定與遵守科學課規則的重要性。單元目標● 知道動物、植物以及人都是自然界重要的組成部分。● 初步學會用科學語言描述動物、植物的基本特征。● 能利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對動物、植物進行分類。● 喜歡動物和植物,樂于與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發現。活動框架動物和植物動物和植物本課按照認知的一般邏輯順序,逐漸深入地安排了四個活動:第一個活動——認動物。第二個活動——猜動物。第三個活動——歸納動物特征。第四個活動——找動物。教學目標:通過動物圖片,知道動物是形形色色的,能說出一些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在猜謎、模仿等游戲活動中,學會用多種方法初步描述動物的主要特征。愿意與其他同學交流、分享科學學習的樂趣。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返回動物和植物對動物的認識,不能僅限于知道動物的名稱,還要能夠初步描述每種動物的主要特征。● 讓學生仔細觀察、討論,并盡可能有更多的發現。●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增加一些活體的動物作為觀察材料,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也更有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例如,可考慮提供便于觀察的多種小動物,如:小兔、小魚、小烏龜、小蝦等。課文提供的一些動物圖片,既是新課導入,也是為了讓學生感知動物世界的千姿百態。動物和植物返回1.1認識常見的動物從整體、特征、局部三個方面,用多種方法初步描述和回憶動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1.2用多種方法初步描述動物返回動物和植物● 猜謎、模仿聲音、猜局部、模仿行為動作等都是小朋友愿意嘗試、體驗和展示的,這些活動有利于他們對動物行為特征進行描述,但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學中可以進行刪減或者替換。● 教學時,教師還可以考慮使用多媒體或者教學用視頻資源。提供仿生機器作為比照項,將其與動物進行比較,幫助學生經過求同、再求異的過程,歸納動物的共同特征。1.3歸納動物的主要特征返回動物和植物●在班級交流時,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從生長、營養、繁殖、行為等方面分項歸納動物的共同特征。可以采用學生說,老師記的方法來進行組織。●要求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不但要說自己的判斷,還要表述自己判斷的理由,從而逐漸學會有依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組織學生到校園里尋找、觀察常見的小動物,并且用自己喜歡的多種方法記錄小動物的主要特征。1.4尋找校園里的小動物返回動物和植物● 可以幫助他們梳理:你的觀察路線是什么?你準備怎樣來觀察?你攜帶的記錄工具有哪些?你準備怎樣介紹你找到的小動物?強調:不傷害小動物,不破壞小動物的生活環境。● 將校園分為幾個區域分別進行調查。用繪畫、拍照、文字等適宜的方法記錄動物。不僅要記錄看得見的動物,還要根據腳印、糞便、毛發等蹤跡推測哪些動物也在這里生活過。找生活在地下的動物時要帶上小鏟,最好也帶上放大鏡。既要記錄動物的名稱,又要記錄它們生長和經常活動的地點。● 一年級學生不容易抓住動物的特征進行描述,有的學生則畫成了自己“印象中的動物”。因此,教師要提出明確要求,給予學生恰當的示范和幫助。動物和植物本課內容按照分析與認知相結合的邏輯順序編排教學內容:第一個活動: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植物,感受植物的多姿多彩。(認)第二個活動:交流植物對人類的貢獻。(了解)第三個活動:根據線索,找校園里的樹。(具體了解個體)第四個活動:歸納植物的主要特征。(通過分析歸納特征)教學目標:通過圖片、標本或者實物說出常見植物的名稱。通過測量樹的粗細、拓樹皮、用鼻子聞等多種方法,初步認識并描述植物的特征。通過討論,意識到植物的生命也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返回動物和植物通過提供豐富的植物圖片,讓學生體會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圖片中的這些植物都具有顯著的不同特征,暗含植物的多姿多彩。其既有不同的色彩,更有花草、水果、莊稼等不同的類別和價值等信息。返回動物和植物2.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植物● 教學時應該組織學生仔細辨認、大膽地說,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發現,盡可能多地說出植物的名稱。● 教師可以提供當地常見植物的圖片,擴充學習內容。● 可考慮準備少量盆栽作為教學資源,這樣不僅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 可以針對教材中提供的特定場景(臥室和餐桌)進行討論,也可以以教室為載體,組織學生討論。● 植物對人類的貢獻,可以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分別展開,也可以就其中的一個方面深入交流。● 小組合作是主要的學習方式,也可以進行全班交流。● 可以考慮使用多媒體或者教學用視頻資源。人類和其他動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氣要靠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來供給;其次,植物是到目前為止最主要的食物和能量來源,人類的食物絕大多數直接(糧食、蔬菜、水果) 或間接(肉類)來自植物;書籍報刊所用的紙張原料也來自植物;此外,木材供我們建造居室,棉麻供我們制衣,樹木花卉美化我們的環境。2.2交流植物對人類的貢獻返回動物和植物2.3根據線索找樹返回動物和植物這兩幅圖與下頁內容為一個整體,提示的是拿著任務單到校園里去觀察植物的外部形態特征,從而找到那棵樹。這個活動很像一個游戲。● 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定樹的特征,當然也可以設計另一種植物的特征卡片,不一定是一棵樹。● 活動前要指導學生讀懂卡片要求,再去尋找。比如尋找校園里最粗的樹,要引導學生多量幾棵樹的粗細,確定哪棵是最粗的。又如,尋找有香味的開著紫紅色花朵的樹,那就針對花的顏色和香味去找。● 如何量樹的粗細,如何拓樹皮,如何采集樹葉和花瓣,如何畫樹葉,都要事先指導到位。注意事項:● 提醒小朋友預防花粉過敏。返回動物和植物2.4歸納植物的主要特征返回動物和植物提供仿生植物(人造草坪和塑料花)作為比照項,將其與植物進行比較,幫助學生經過求異的過程,得出求同的結果,歸納出植物的共同特征。與上一課相比,此部分隱去了具體方面特征的討論,同時給了兩個對比項,意在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此部分與歸納動物特征的活動很像,可以借鑒上一課的歸納方法:●在班級交流時,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從生長、營養、繁殖、行為等方面分項歸納植物的共同特征。可以采用學生說,老師記的方法來進行組織。●要求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不但要說自己的判斷,還要表述自己判斷的理由,從而逐漸學會有依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動物和植物本課遵循學生一般的自主學習過程展開,它由四個內容構成:第一個活動,通過比較人和其他動物的相同之處(會生長、會繁殖、會死亡,要呼吸、要喝水、要一定空間等)。第二個活動,比較人和黑猩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黑猩猩能夠使用簡單工具,而人能夠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來創造)。第三個活動,比較人和機器人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機器人是人類實踐的產物。人能夠創造價值,機器人只是轉移價值)。教學目標:通過觀察與比較,發現人和動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通過討論,發現人和靈長類動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通過交流,認識到人與智能機器人的不同之處。返回動物和植物● 引導學生讀懂圖片意思,說出人與其他動物在需要吃東西、會長大、會自己移動、會繁殖后代等方面具有相同之處。還可以啟發學生說出更多的相同之處,如要呼吸、會死亡等等,為后續的討論活動打下基礎。● 可以選擇具體的動物,在觀察中比較,在比較中觀察,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和發現。● 利用教學課件等資源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3.1比較人與其他動物的相同之處返回動物和植物在學生的前概念中會認為人和動物不是一類的。通過交流發現人與其他動物具有相同的本質特征,知道人其實也是動物。其相同之處表現在需要食物和水、會自己移動、繁殖后代、會長大,還表現在要呼吸、會死亡等等。● 在課前要收集更多關于黑猩猩能干之事的視頻或者文字等資料,供學生閱讀、討論。● 通過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聰明的黑猩猩能像人一樣做許多事,但它們使用的是簡單工具,住的是天然洞穴,吃的是野果、野菜等等。所以黑猩猩雖然能干,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動作,維持簡單的生活方式;而人具有精細的動手能力,不僅能制造工具,還能利用工具創造更多的東西。同時,人具有更復雜的思考能力以及改變環境的強大能力。● 鼓勵學生盡可能地調動已有經驗和認識,充分表達、交流。3.2比較人和機器人的相同與不同之處返回動物和植物通過與最接近人類的黑猩猩的比較,知道人是最高級的動物,而黑猩猩是最接近人類的動物。黑猩猩具有思考能力,知道使用簡單工具,知道用樹葉擋雨;而人是高等智慧動物,具有更高級的思考能力和更精細的動手能力,會算術,會語言,會使用復雜工具等等,同時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和改變環境的能力。返回動物和植物文字、拼音、圖畫都是記錄的形式。教師要給予一年級學生恰當的示范和幫助。機器人雖然像人,但它永遠不能成為人和代替人人。機器人雖然具有人的外形或類似外形,能夠模仿人的動作,智能機器人的某些智力行為甚至超越了人類,但它終究是人制造的產品,它沒有生命、沒有思想、沒有感情,只能取代人類部分的生產和生活行為。機器人一般的分類:操作型機器人、程控型機器人、示教再現型機器人、數控型機器人、感覺控制型機器人、適應控制型機器人、學習控制型機器人、智能機器人。● 教師課前收集智能機器人的資料,供學生閱讀、討論。收集的資料包括生產、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讓學生感受到智能機器人的使用價值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如掃地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服務員等等。● 小組合作是主要的學習方式,應充分讓學生發表意見。3.3比較人與機器人的異同返回動物和植物課時建議動物和植物序號 課題 課時建議1 形形色色的動物 12 多姿多彩的植物 13 動物●人 1總課時 3動物和植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