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春》教學設計一、課題名稱《春》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語文基礎與閱讀能力,但對于散文賞析,尤其在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的深度理解,以及通過朗讀精準傳達情感方面,仍需教師進一步指導與訓練。他們對春天有直觀感受,然而將此與文學作品的描繪相聯結,并體會其中情感與童趣,是教學需著重引導之處。此外,學生在朗讀技巧,如重音、停連運用上尚欠火候,需借助具體文本示例反復練習強化。三、評價任務1.課堂上通過提問、小組討論及學生發言,觀察其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包括春天圖景梳理、結構把握和情感體會,以此評估是否達成初步感知目標。2.檢查學生的重音、停連標注作業和朗讀腳本撰寫情況,聆聽朗讀展示,從準確性、流暢性和情感表達等方面判斷其對朗讀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語言表現力。3.依據學生對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的品析作業及課堂交流表現,評估其能否準確識別、深入理解并恰當闡述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以及能否將所學運用到自身賞析中,考察文本賞析能力的提升情況。四、教學目標1.學生能熟練掌握文中生字詞,精準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與用法。正確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清晰概括各部分內容,把握整體結構與行文思路。熟練掌握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及多種表現手法的特點與作用,并能在具體語句中準確識別與分析。學會運用朗讀的重音和停連技巧,通過朗讀精準傳達文章情感,展現語言美與情境美。2.借助默讀、精讀、朗讀等多種閱讀方式,深入品味文章語言,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與語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自主探究等活動,培養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見解、傾聽他人意見,共同解決學習問題。以賞析文中精彩語句和段落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從詞語運用、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多角度學習文本賞析方法,提高文學鑒賞能力。3.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蓬勃生機與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學生體會文中童趣,喚起內心童真,感受文學魅力與樂趣,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深度品味文中優美語言,理解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文章營造的優美情境,感受春天的生機活力。2.學習運用朗讀重音和停連技巧,準確表達文章情感,讀出言美、景美、情美,提高朗讀水平和語言表現力。3.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結構層次,理解寫作思路,體會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與文中童趣。教學難點1.使學生深刻領會作者如何將春天自然景象與兒童視角、情感相融合,展現充滿童趣的春天世界,培養對文學作品的深度解讀能力。2.幫助學生將所學朗讀技巧和文本賞析方法靈活運用到其他文學作品的閱讀與朗讀中,實現知識遷移和能力提升,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六、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七、教學過程(一)第一課時趣味導入,激發共鳴1.教師播放一段精心剪輯的春天視頻,涵蓋冰雪消融、溪水潺潺、百花盛開、鳥兒歡唱、孩童嬉戲等畫面,配以輕柔舒緩的古典音樂,如《琵琶語》。視頻結束后,微笑著詢問學生:“同學們,在剛才的視頻中,你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春天?有沒有哪個畫面讓你心動不已,想要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呢?” 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描述自己心中的春天景象,從而激發他們對春天的美好向往和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自然地導入新課《春》。初讀文本,感知春景1.學生默讀課文,要求他們邊讀邊用彩色筆圈畫出文中的生字詞,并借助課下注釋和字典自主解決讀音和詞義問題。同時,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作者朱自清先生在文中為我們描繪了哪幾幅如詩如畫的春天圖景呢?這些畫面分別給你帶來了怎樣獨特的感受?”2.學生默讀完畢,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生字詞,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糾正錯誤讀音和釋義。接著,引導學生交流分享找到的春天畫面,教師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精心繪制思維導圖,如用綠色粉筆寫下 “春草圖”,并用簡筆畫勾勒出幾株嫩綠的小草;用粉色粉筆寫下 “春花圖”,畫上幾朵盛開的花朵等,并請學生詳細描述每幅畫面的內容和特點。例如,對于 “春草圖”,學生可能會生動地描述:“老師,我看到作者寫小草像一個個調皮的小精靈,偷偷地從土里鉆了出來,嫩綠嫩綠的,摸起來軟綿綿的。園子里、田野里到處都是它們的身影,人們在草地上盡情地玩耍,有的坐著曬太陽,有的躺著看天空,還有的在歡快地打滾、踢球、賽跑、捉迷藏,風輕輕地吹過,小草隨風搖曳,仿佛在和人們一起歡笑,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朝氣蓬勃。” 教師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豐富多彩和生機勃勃,初步體會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3.教師進一步提問:“同學們,除了這些美麗的畫面,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又寫了些什么呢?它們和中間的畫面有什么聯系呢?” 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整體結構,概括出 “盼春”“頌春” 的內容,從而清晰地明確文章 “盼春 —— 繪春 —— 頌春” 的結構框架。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上用箭頭和簡短的文字標注出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和行文思路,把握全文熱情歡快、贊美春天的感情基調。精讀語句,把握技巧1.教師充滿激情地引導:“同學們,在這些絢麗多彩的春天畫面中,每一幅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畫卷,散發著獨特的魅力?,F在,請大家選擇自己最喜愛的一幅畫面,仔細地閱讀相關段落,深入思考作者是如何運用神奇的文字魔法,通過一個個詞語、一句句句子來描繪景物特點的。找出你認為最精妙絕倫的語句,像一位小偵探一樣,嘗試分析它的奇妙之處?!?br/>2.以 “春草圖” 為例,教師進行示范分析:“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同聚焦‘春草圖’這一段。你們瞧,作者開篇就用了‘偷偷地’和‘鉆’這兩個詞,這可真是神來之筆?。》路鸾o小草賦予了生命和靈性,讓它們變成了一群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小孩子,正悄悄地和我們玩捉迷藏,小心翼翼地從土里探出頭來,這種寫法是不是瞬間就讓小草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我們眼前了呢?接著,‘嫩嫩的,綠綠的’,這兩個疊詞就像兩個小精靈,不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草那鮮嫩無比的質地和翠綠欲滴的顏色,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讓我們的舌尖仿佛都能感受到小草的柔軟與清新,是不是感覺特別親切、特別生動呢?再看這里,‘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作者運用了‘一大片一大片’和‘滿’這兩個詞,就像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畫家,用濃墨重彩描繪出了小草生長得極其茂盛的景象,讓我們仿佛置身于一片綠色的海洋之中,滿眼都是生機勃勃的綠意,是不是充分展現出了春天那旺盛的生命力呢?最后,作者還寫到了人們在草地上的活動,‘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些動詞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歡快地奏響了春天的樂章,生動地描繪出了人們在春天里盡情享受草地帶來的歡樂時光,從側面巧妙地烘托出了春草的美好,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春天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歡樂的幸福季節。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嗎?”3.在深入分析景物特點的基礎上,教師生動地講解朗讀重音和停連的方法:“同學們,當我們朗讀時,所陳述的對象就像是舞臺上的主角,要讓聽眾清楚地聽到它的名字,所以往往在后面稍作停頓哦。比如在‘春草圖’中,當我們讀到‘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時,在‘小草’后面輕輕地停頓一下,這樣就能突出小草這個主角,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讓他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小草的可愛模樣?!?br/>“而那些能夠突出所陳述對象特征的詞語,就是主角身上閃閃發光的裝飾,我們要在朗讀時重讀它們,讓聽眾更深刻地感受到景物的獨特魅力。就像‘嫩嫩的,綠綠的’,我們要加重讀音,仿佛在向聽眾展示小草最美麗的衣裳,讓他們也能看到小草鮮嫩翠綠的樣子,是不是就像給聽眾的耳朵施了魔法,讓他們腦海中的畫面更加鮮明生動呢?”“還有哦,當所陳述對象有變化或動作發生時,這些變化和動作就是主角精彩的表演,我們也要重讀,增強語句的表現力和動態感。比如讀到‘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時,我們要重重地讀出這些動詞,讓聽眾感受到人們在草地上歡快玩耍的熱鬧場景,仿佛他們也置身其中,和大家一起歡笑、一起奔跑,這樣整個畫面是不是就更加生動活潑、充滿趣味了呢?”“最后,同學們一定要記住,作者的情感就是我們朗讀的靈魂。我們要根據作者表達的情感來調整語速、語調、重音和停連,讓朗讀充滿感染力,就像一位優秀的演員,用聲音演繹出文章的喜怒哀樂。比如在‘春草圖’這一段,作者對春草充滿了喜愛,對春天滿是贊美,所以我們朗讀時就要面帶微笑,聲音輕快上揚,在突出景物特點和人們活動的詞語上加重讀音,同時注意適當的停頓,讓聽眾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機,仿佛春天就在他們身邊翩翩起舞。大家明白了嗎?”教師按照講解的重音和停連方法,聲情并茂地進行示范朗讀 “春草圖” 這一段,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用心感受朗讀技巧對表達文章情感的重要作用。然后,學生仿照教師的示例,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語段進行朗讀練習,用鉛筆仔細地標注出重音和停連,并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朗讀,彼此評價和糾正。教師穿梭于各小組之間,認真傾聽學生的朗讀和討論,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斷改進。配樂朗讀,體悟情感1.教師富有詩意地引導:“同學們,春天就像一首優美的樂章,每一幅畫面都是一段獨特的旋律,有著不同的情感色彩和節奏變化?,F在,讓我們化身為音樂指揮家,根據對各語段內容的深刻理解和朗讀的感情基調,為它們挑選一段最合適的音樂,讓我們的朗讀像春天的樂章一樣美妙動聽,盡情感受春天組曲的獨特魅力?!?br/>2.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幾段風格各異的音樂片段,如《水邊的阿狄麗娜》(節奏明快、充滿喜悅和期待感,恰似 “盼春” 時那急切盼望的心跳)、《生命之名》(旋律輕柔舒緩,帶著生命的靈動與活力,與 “春草圖” 的生機盎然相得益彰)、《夢中的婚禮》(優美浪漫,節奏稍快,宛如 “春花圖” 中繁花似錦的艷麗與熱鬧)、《秘密花園》(清新自然,節奏平和,如同 “春風圖” 的輕柔拂面)、《故鄉的原風景》(悠遠寧靜,略帶淡淡的憂傷和靜謐,仿佛 “春雨圖” 的細密綿長)、《夜的鋼琴曲五》(節奏歡快中帶著靈動,好似 “迎春圖” 的喜悅與活力)、《星星小夜曲》(熱情歡快,富有活力,恰能體現 “頌春” 部分對春天的熱烈贊美和歌頌)等,并以優美的語言簡要介紹每段音樂的情感特點和節奏韻律,引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春天世界。3.學生分組展開熱烈討論,根據對 “盼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頌春” 等各部分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朗讀的感情基調,精心選擇與之匹配的音樂,并詳細說明配樂的理由。例如,對于 “盼春” 部分,學生可能會這樣滿懷激情地闡述選擇《水邊的阿狄麗娜》的理由:“老師,我們覺得‘盼春’部分,作者開篇就用‘盼望著,盼望著’這反復的呼喚,強烈地表達了對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那種望眼欲穿的心情就像我們在等待最心愛的禮物一樣。而后面又生動地描述了春天即將到來時的種種跡象,如‘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讓我們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喜悅,仿佛已經看到春天在向我們招手。《水邊的阿狄麗娜》這首曲子的節奏明快輕盈,旋律中流淌著滿滿的喜悅和期待,就像春天的使者在歡快地奔跑,每一個音符都跳動著對春天的向往,與‘盼春’的心境簡直是天作之合,能夠完美地烘托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和春天到來時的驚喜之感,讓我們仿佛能聽到春天的腳步聲越來越近?!?br/>4.各小組依次精彩展示自己的配樂選擇和理由,教師認真傾聽,給予細致的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體會不同語段間細微的情感差別,精準把握朗讀文章的節奏變化。然后,學生依據選擇的配樂,全身心地投入朗讀全文,在朗讀過程中,更加注重根據音樂的節奏和情感起伏來巧妙地調整自己的朗讀速度、語調、重音和停連,讓朗讀與音樂水乳交融,充分展現春天的美好和文章的深厚魅力。教師挑選部分小組進行朗讀展示,其他小組安靜傾聽,用心評價,共同在欣賞與交流中提高朗讀水平和對文章情感的細膩把握能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1.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微笑著總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仿佛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漫步在春天的畫卷中。我們不僅整體把握了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確定了全文熱情歡快、贊美春天的感情基調;還學會了像小偵探一樣分析朱自清筆下春天的特點,以及如何運用重音和停連這些神奇的朗讀技巧,讓我們的聲音也能綻放出春天的光彩。而且,我們還感受到了不同語段的情感差別和朗讀的節奏變化,就像聆聽了一場春天的音樂會。希望大家在課后,繼續與春天的文字和聲音為伴,反復練習朗讀,深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你們可以嘗試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心中的春天,或者收集一些關于春天的詩詞、散文,與朱自清先生的《春》來一場文學的對話,進一步豐富對春天的感受和認識。讓我們一起在春天的懷抱中茁壯成長,感受文學的魅力!”(二)第二課時1.學習導入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提問學生:“上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朱自清筆下春天的美景,學習了如何通過朗讀來表現文章的情感。那么,大家還記得文中哪幅畫面最讓你印象深刻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再次回顧課文中的精彩畫面,從而自然地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 深入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和童趣。2.學習任務四:品析語言與表現手法,讀出童趣以 “春花圖” 為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品析:從修辭中品讀童趣:1.展示句子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讓學生比較與 “桃樹、杏樹、梨樹,紛紛開花?!?這兩個句子的表達效果有何不同。2.學生思考并發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引導:第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 “桃樹、杏樹、梨樹” 當作兒童來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它們競相開花、爭奇斗艷的熱鬧場景,仿佛一群孩子在你爭我搶地展示自己的美麗,富有童趣。“滿”“趕趟兒” 這兩個詞更是突出了花的繁多和繁盛,讓我們仿佛看到了花團錦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3.教師再給出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一句,讓學生仿照上面的示例,自主品析這句話中擬人和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4.學生品析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僅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而且增添了文章的童趣和美感。在聯想中品讀童趣:1.展示句子 “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句子與 “花里帶著甜味兒?!?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2.教師引導學生閉上眼睛,展開聯想,想象滿樹果實累累的畫面,讓學生體會到聯想能夠豐富文章的內容和情感,使讀者更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機。同時,聯想到 “吃”,這是小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情,也體現了文章的童趣。在動態描寫中品讀童趣:1.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春花圖” 中的動態描寫:“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讓學生思考:這些描寫給你怎樣的感受?2.學生發言后,教師總結:在兒童的眼中,春天的花朵、蜜蜂、蝴蝶都是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它們的活動構成了一個熱鬧非凡的兒童世界。蜜蜂的 “鬧”、蝴蝶的 “飛來飛去”,以及野花的 “眨呀?!?等動態描寫,生動地展現了春天的活力和童趣。從多感官描寫中品讀童趣:1.教師引導學生關注 “春花圖” 中的多感官描寫:“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br/>2.讓學生分析這段文字從哪些感官角度進行了描寫,以及這些描寫是如何體現童趣的。學生可能會回答:從視覺上,看到了各種顏色鮮艷的花朵,以及蜜蜂、蝴蝶和野花的形態;從嗅覺上,聞到了花的甜味兒;從聽覺上,聽到了蜜蜂的嗡嗡聲。這些描寫都符合兒童對春天的感知特點,充滿了童趣。結合品析撰寫朗讀腳本并朗讀:1.在學生對 “春花圖” 進行了多角度的品析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分析,寫出 “春花圖” 的朗讀腳本,包括重音、停連的標注以及情感的把握等方面。例如:“你不讓我,我不讓你” 讀出重音,還要讀出連接,從視覺上凸顯鮮花你爭我搶、競相開放的擠勁兒;“趕趟兒” 讀出重音,突出開花兒的急切和鮮花的繁盛;“火”“霞”“雪” 讀出重音,而且三句讀出連接,要一口氣連貫地讀下去,有標點也不停頓,就更能表達看到一片姹紫嫣紅的驚喜;“花里” 之后稍作停頓,“甜味兒” 讀出重音,還要有一個閉著眼睛用鼻子深深嗅入的停頓感、陶醉感;“滿” 讀出重音,“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一句更要讀出想到果實累累香甜可口的甜蜜感;“花下”“蜜蜂”“蝴蝶” 之后稍作停頓,“成千成百”“嗡嗡”“鬧” 讀出重音,讀出畫面有聲音的感覺,讀出畫面的熱鬧、生機和活力;“飛來飛去” 讀出重音,讀出蝴蝶在忙著湊熱鬧的樣子,從視覺上凸顯畫面生機和活力;“野花” 之后稍作停頓,“遍地”“散” 讀出重音,從視覺上凸顯野花之多,一下子分散在草叢里的頑皮勁兒;“眼睛”“星星”“?!?要讀出重音,從視覺上凸顯花的亮、多、微風吹拂下時隱時現的逗趣的情致。2.學生根據自己撰寫的朗讀腳本進行動情朗讀,小組內互相傾聽和評價,然后推選代表在全班進行朗讀展示,教師再次進行點評和指導,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如何通過朗讀來展現文章的語言美和童趣。模仿 “春花圖” 的示例,學生自主選擇 “春風圖” 或其他語段進行品析,體會語段中的童趣。然后結合自己的品析寫出朗讀腳本,在小組內進行朗讀練習和交流,最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全班朗讀展示和品析匯報,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品析語言和運用朗讀技巧的方法。學習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通過對文章中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的品析以及朗讀腳本的撰寫和朗讀練習,我們不僅更加深入地體會了文章的語言美、情境美和童趣,而且學會了如何從多個角度賞析文學作品,以及如何運用朗讀技巧來準確表達作品的情感。鼓勵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繼續運用所學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朗讀水平,感受文學的魅力。(三)課堂總結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兩節課所學的內容,包括文章的結構、描繪的春天圖景、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朗讀技巧以及體會到的情感和童趣等方面,讓學生對《春》這篇課文有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認識。2.強調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和樂趣,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自然、感受生活,用美的眼睛去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并用文字和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3.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繼續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素養。八、作業設計(一)基礎作業背誦并默寫《春》全文,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完成課后字詞練習題,掌握文中生字詞的讀音、寫法和含義,夯實語文基礎知識。(二)鞏固作業仿照課上對 “春花圖”“春風圖” 的品析示例,選擇文中另外兩幅畫面(“春草圖”“春雨圖” 除外),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感官描寫等角度進行深入品析,寫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賞析短文,鍛煉學生的文本賞析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品析,重新錄制一段有感情的朗讀音頻或視頻,要求在朗讀中準確運用重音、停連等技巧,展現出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對文章的表現力。(三)提升作業閱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背影》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