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1.(2024七下·溫州期中)七年級男生小明今年13歲了,最近他發現自己的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嘴角開始長出胡須,聲調變得低沉,請你判斷小明正處在人生的哪個時期(  )
A.幼兒期 B.兒童期 C.青春期 D.中年期
【答案】C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人的發育分期包括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等。女孩的青春期一般在11至17歲,男孩要晚2年。【解答】人進入青春期以后,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增加,開始出現第二性征,例如男生開始長胡須、喉結突出、聲音變粗,出現遺精現象;女生乳房增大、骨盆變寬、聲調變細,出現月經。
結合題意可知,小明今年13歲了,最近他發現自己的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開始長出胡須,據此可判斷小華正處在人生的青春期。
故答案為:C。
2.(2024七下·溫州期中)家蠶的生殖發育會經過四個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
【解析】【分析】發育過程根據有無蛹期分為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螞蟻、家蠶等昆蟲的發育。
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蟋蟀、螻蛄、螳螂、蜻蜓、蟬、蝗蟲等昆蟲的發育。
【解答】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與C選項所示發育過程相符,其他選項所示的發育過程都顛倒了。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024七下·溫州期中)實心包、油條、豆腐腦是很多溫州人兒時極美好的早餐記憶。溫州人所說的實心包就是刀切饅頭,科學老師帶領學生親制實心包,體驗兒時的美味。它的主要原料是面粉,來源于小麥。完成下面小題。
3.小麥的播種季節因地區和品種而異。一般來說,冬小麥通常在秋季,9月至10月之間種植,而春小麥則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這主要考慮到以下某一因素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該影響因素為(  )
A.光照 B.溫度 C.土壤養分 D.水分
4.春小麥的收獲季節在夏季,收割后經過脫粒、清潔、磨碎、篩分等環節就可以得到面粉了。小麥種子的結構如圖,面粉主要來自圖中結構(  )
A.2 B.3 C.5 D.6
5.從面粉到面團,酵母菌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它的繁殖過程如圖,該生殖方式為(  )
A.有性生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繁殖 D.孢子生殖
【答案】3.B
4.D
5.C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與自身條件以及周圍環境有關,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一般單子葉植物種子由種皮、胚、胚乳組成,雙子葉植物種子由種皮、胚組成。小麥種子屬于單子葉植物,圖中1種皮(果皮),2子葉,3胚芽,4胚軸,5胚根,6胚乳。
(3)有性生殖是指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親本直接產生子代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的優點的繁殖速度快,且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3.冬小麥通常在秋季,9月至10月之間種植,而春小麥則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主要是這兩個季節溫度適宜小麥種子的萌發,故該影響因素為溫度,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面粉由小麥加工而成,小麥種子的結構包括種皮、胚、胚乳,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軸和子葉,營養物質儲存在6胚乳中。所以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5.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條件適宜時一般進行出芽生殖,在營養物質和氧氣不足時一般進行孢子生殖,圖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ABD錯誤,C正確。
故答案為:C。
6.(2024七下·溫州期中)黑暗的房間里有兩盞電燈,只有一盞燈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下列關于“看到未點亮燈泡”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源指的是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光線從光源發出,未點亮的燈泡將光線反射進眼睛。【解答】點亮的燈泡屬于光源,會發出光線,未點亮的燈泡會反射點亮的燈泡的光線,使光線進入人的眼睛,從而人看到了未點亮的燈泡,故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7.(2024七下·溫州期中)為了減小噪聲對居民的影響,以下減小噪聲的措施中,屬于傳播過程中減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聲大的工作要限時
B.市區內汽車禁鳴喇叭
C.市區交通繁忙的路段安裝隔音屏
D.戴上防噪聲的耳塞
【答案】C
【知識點】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
【解析】【分析】減弱噪聲的方式: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解答】A、建筑工地上噪聲大的工作要限時,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不符合題意;
B、市區內汽車禁鳴喇叭,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不符合題意;
C、市區交通繁忙的路段安裝隔音屏,屬于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符合題意;
D、戴上防噪聲的耳塞,屬于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2024七下·溫州期中)科學就在身邊。下列現象中,由光的折射產生的是(  )
A.“折斷”的鉛筆
B.水中的倒影
C.鏡中的小狗
D.地上的影子
【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光線斜射入不同介質是將發生折射。【解答】A、鉛筆“折斷”了光從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筷子的虛像,比實際位置偏高,所以感覺折斷了,故A符合題意;
B、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水中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鏡中的小狗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地上的影子屬于光沿直線傳播產生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9.(2024七下·溫州期中)人聽到聲音的過程為(  )
A.聲音→耳廓→聽小骨→耳蝸→鼓膜→聽神經→大腦
B.聲音→耳廓→耳蝸→聽小骨→鼓膜→聽神經→大腦
C.聲音→耳廓→鼓膜→耳蝸→聽小骨→聽神經→大腦
D.聲音→耳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大腦
【答案】D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
【解析】【分析】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解答】聽見聲音實際上就是在大腦皮層形成聽覺,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可以用流程圖表示為: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聽覺神經→聽覺中樞中的一定區域。
故答案為:D。
10.(2024七下·溫州期中)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見硬幣(如圖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夠看見硬幣了(如圖乙)。關于“看不見”和“又看見了”兩種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①“看不見”是由于硬幣沒有反射光
②“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沒有到達眼睛
③“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反射到達眼睛
④“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折射到達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光線在不同介質中傳播時,將發生折射,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光沿直線傳播。【解答】①②“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沿直線傳播,被杯沿擋住了,沒有到達眼睛,故①錯誤,②正確;
③④“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到空氣中,發生了折射現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經過水面的折射到達眼睛,故③錯誤,④正確;綜上所述,②④正確,故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1.(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表示人的生殖過程,請據圖回答:
(1)①表示   。
(2)④表示受精,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
(3)胚胎植入子宮前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   。
【答案】(1)精子
(2)有性生殖
(3)卵黃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精子和卵細胞形成受精卵。
(2)形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3)受精卵在輸卵管中形成,初期發育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卵細胞的卵黃。【解答】(1)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圖中,①是睪丸產生的精子。
(2)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圖中的生殖方式經歷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
(3)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里融合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發育成胚泡和胚胎發育初期的過程中,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卵細胞的卵黃。
(1)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圖中,①是睪丸產生的精子。
(2)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圖中的生殖方式經歷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
(3)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里融合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發育成胚泡和胚胎發育初期的過程中,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卵細胞的卵黃。
12.(2024七下·溫州期中)聲音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a)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掛在線上的小球,小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現象表明聲音是物體   產生的;
(2)你能聽到音叉的聲音,聲波是通過   這一介質傳播到你耳朵。
(3)醫生利用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掃描可以得到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圖像,以獲得人體內部病變的準確信息確診病情;
(4)生活中手機使用率越來越高,手機解鎖時可以利用聲控解鎖。只要對著手機說出事先錄制好的口令,只能由設置人說密碼才能打開,如圖(b)所示,這利用了聲音的   不同進行自動解鎖;
(5)2024年3月3日是第25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健康宣傳主題為“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為了保護耳朵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乘客應將口微微張開,目的是打開咽鼓管使   內外的氣壓平衡,避免其受損。
【答案】(1)振動
(2)空氣
(3)超聲波
(4)音色
(5)鼓膜
【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
【解析】【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使用小球,可以更明顯的觀察到實驗現象。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3)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所以利用超聲波掃描得到人體內部器官的圖像。
(4)不同的人,說話時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分辨說話的人是誰。
(5)咽鼓管的作用是平衡內外壓強差,防止鼓膜受損。【解答】(1)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掛在線上的小球,小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現象表明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人們能聽到音叉的聲音,聲波是通過空氣傳播到耳朵的。
(3)醫生利用超聲波掃描可以得到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圖像,以獲得人體內部病變的準確信息確診病情。
(4)機解鎖時可以利用聲控解鎖。只要對著手機說出事先錄制好的口令,只能由設置人說密碼才能打開,這利用了聲音的音色不同進行自動解鎖。
(5)為了保護耳朵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乘客應將口微微張開,目的是打開咽鼓管使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避免其受損。
(1)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掛在線上的小球,小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現象表明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人們能聽到音叉的聲音,聲波是通過空氣傳播到耳朵的。
(3)醫生利用超聲波掃描可以得到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圖像,以獲得人體內部病變的準確信息確診病情。
(4)機解鎖時可以利用聲控解鎖。只要對著手機說出事先錄制好的口令,只能由設置人說密碼才能打開,這利用了聲音的音色不同進行自動解鎖。
(5)為了保護耳朵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乘客應將口微微張開,目的是打開咽鼓管使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避免其受損。
13.(2024七下·溫州期中)某同學分別探究了光從空氣斜射人水中和光從水中斜射人空氣中的折射規律,并記錄了表一、表二的實驗數據:
表一
實驗序號 1 2 3
入射角° 60 40 20
折射角° 40 29 15
表二
實驗序號 4 5 6
入射角° 15 29 40
折射角° 20 ? 60
(1)表一實驗數據是該同學將光從   (選填“水中斜射入空氣”或"空氣斜射入水中”)時記錄的。
(2)進行表二的實驗時,該同學漏記了第5次實驗的折射角,利用光路的可逆性你認為這次實驗的折射角為   。
(3)該探究要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
(4)某同學畫出了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水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圖中表示折射光線的是   。
【答案】(1)空氣斜射到水中
(2)40°
(3)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4)OA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1)空氣中的角大于水中的角,表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可知空氣中的角是入射角。
(2)光路可逆,即入射角等于之前實驗的折射角時,現在的折射角等于之前實驗的入射角,結合表中數據進行分析。
(3)一次實驗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重復實驗可以避免偶然性。
(4)結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進行分析。【解答】(1)由表一的數據知道,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光的折射規律知道,該同學將光從空氣斜射到水中。
(2)由表二的數據知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表明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表一中的數據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當入射角為40°時,折射角為29°,所以進行表二的實驗時,入射角等于29°,則對應的折射角為40°。
(3)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是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4)由圖知道
∠CON=90°-30°=60°=∠BON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在MM'的左側發生了光的反射,則MM'為界面,NN'為法線;因為反射光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所以BO是入射光線,OC是反射光線,OA是折射光線。
(1)由表一的數據知道,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光的折射規律知道,該同學將光從空氣斜射到水中。
(2)由表二的數據知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表明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表一中的數據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當入射角為40°時,折射角為29°,所以進行表二的實驗時,入射角等于29°,則對應的折射角為40°。
(3)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是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4)由圖知道
∠CON=90°-30°=60°=∠BON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在MM'的左側發生了光的反射,則MM'為界面,NN'為法線;因為反射光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所以BO是入射光線,OC是反射光線,OA是折射光線。
14.(2024七下·溫州期中)楊梅口感酸甜,營養豐富。小明同學發現校園里有一株楊梅樹,樹上掛滿了一個個小楊梅。于是他搜集了很多資料,做了如下記錄:
資料一:楊梅樹是雌雄異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開雄花,雌性植株只開雌花。只有在開花的時候才能分辨出是雌花與雄花。楊梅的花期在4月份左右,果期在6~7月之間。
資料二:楊梅樹一般通過圖乙方式進行繁殖。過程如下:①在進入盛果期的豐產楊梅樹上剪取一段生長健壯的枝條,最好是樹冠中上部且生長在外圍的1~2年生枝條,將枝條修剪成為6~7厘米的接穗。②準備砧木:砧木一般是選用野生播種的楊梅苗或者是自播種樹苗,一般是用種子播種,已經培養了2~3年的優質楊梅苗。這樣更有利于成活。
根據資料進行分析:
(1)請根據搜集到的資料一,請你幫小明判斷楊梅是   。(填自花傳粉或異花傳粉)
(2)楊梅是植物的果實(如圖甲),它是由花的   發育而來的。
(3)小明想進一步確定分析這株楊梅是怎么被傳粉的呢?校園的楊梅樹開花期間小明發現一株樹上有雌性花和雄性花,請你幫助小明分析這株楊梅樹是通過   實現一棵樹有兩種花。
(4)該學校計劃在生態園中種植1株雄性楊梅樹和7株雌性楊梅樹。為了使楊梅樹能夠在自然條件下完成傳粉,某同學在設計8株楊梅樹種植分布時,除查詢植株的合理間隔距離外,還需查詢的關鍵信息是   。
【答案】(1)異花傳粉
(2)子房
(3)嫁接
(4)傳粉媒介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植物開花后,成熟的花藥自動裂開,花粉從花藥里散發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傳粉分為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花粉來自于同一朵花的,屬于自花傳粉。
(2)子房發育成果實。
(3)嫁接,就是把一只植株的芽或枝接在另一株植物體上,使接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的一種繁殖方式。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嫁接成功的關鍵將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果實的性狀與接穗相同。
(4)楊梅屬于異花傳粉,所以還需要考慮傳粉的媒介,比如是風媒花還是蟲媒花。
【解答】(1)自花受粉指同一朵花中,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楊梅的花是單性花,且是雌雄異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開雄花,雌性植株只開雌花。 所以無法進自花傳粉,只能進行異花傳粉。
(2)果實是由花的子房在開花授粉后發育而來的,主要的功能為保護種子及協助種子的傳播。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個部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其中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極核和受精卵則分別發育成胚乳和胚。
(3)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一株樹上有雌性花和雄性花,可以通過嫁接的方法實現:用開雄性花的雄株的枝條和開雌性花的雌株的枝條做接穗,嫁接到同一個砧木上。
(4)楊梅是雌雄異株植物,自花不能完成傳粉,依靠外力(風、昆蟲等傳粉媒介)進行傳粉。因此,為了保證傳粉的成功,需要了解傳粉媒介的情況,以設計合理的種植布局。
(1)自花受粉指同一朵花中,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楊梅的花是單性花,且是雌雄異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開雄花,雌性植株只開雌花。 所以無法進自花傳粉,只能進行異花傳粉。
(2)果實是由花的子房在開花授粉后發育而來的,主要的功能為保護種子及協助種子的傳播。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個部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其中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極核和受精卵則分別發育成胚乳和胚。
(3)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一株樹上有雌性花和雄性花,可以通過嫁接的方法實現:用開雄性花的雄株的枝條和開雌性花的雌株的枝條做接穗,嫁接到同一個砧木上。
(4)梅是雌雄異株植物,自花不能完成傳粉,依靠外力(風、昆蟲等傳粉媒介)進行傳粉。因此,為了保證傳粉的成功,需要了解傳粉媒介的情況,以設計合理的種植布局。
15.(2024七下·溫州期中)在“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老師提供了許多可選擇的器材,同學們認真觀察與思考,組裝了兩套不同的實驗裝置,分別為裝置甲和裝置乙,如下圖所示:
【可選擇的器材】蠟燭、火柴、玻璃板、平面鏡、刻度尺、光屏等
【實驗方案設計】
(1)小明同學選裝置甲進行實驗,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
(2)小亮對實驗裝置進行的改進,如裝置乙,請你說出其優點:   ;
(3)小明在實驗中想知道平面鏡成像是不是實像,他該如何判斷?   
(4)小亮分別測量出蠟燭A到玻璃板前表面的距離LA和蠟燭B到玻璃板后表面的距離LB,并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分析數據時,發現LA與LB不相等,你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是   。
實驗次數 1 2 3 4
蠟燭A到玻璃板前表面的距離LA/cm 5.40 7.15 9.80 12.50
蠟燭B到玻璃板后表面的距離LB/cm 5.20 6.96 9.61 12.32
【答案】(1)大小
(2)可根據刻度尺直接讀出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3)將光屏置于像所在的位置,屏能接受到則為實像;否則,虛像
(4)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實驗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蠟燭B代替蠟燭A與像進行大小比較。
(2)乙中放置了刻度尺,便于測量物距和像距。
(3)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可以呈現在光屏上,虛像是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不能呈現在光屏上。
(4)由數據分析可知,誤差相近,可知是因為沒有考慮玻璃板自身的厚度問題。【解答】(1)實驗中選擇兩段相同的蠟燭,當像與蠟燭B完全重合時,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2)在玻璃板下放置刻度尺,刻度尺可以測量長度,則實驗時,可根據刻度尺直接讀出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3)實像能夠承在光屏上,在實驗中想知道平面鏡成像是不是實像,將光屏置于像所在的位置,屏能接受到則為實像;否則,虛像。
(4)實驗中,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存在差值,由表格可知大約是0.20cm,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1)實驗中選擇兩段相同的蠟燭,當像與蠟燭B完全重合時,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2)在玻璃板下放置刻度尺,刻度尺可以測量長度,則實驗時,可根據刻度尺直接讀出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3)實像能夠承在光屏上,在實驗中想知道平面鏡成像是不是實像,將光屏置于像所在的位置,屏能接受到則為實像;否則,虛像。
(4)實驗中,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存在差值,由表格可知大約是0.20cm,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16.(2024七下·溫州期中)小明同學利用如圖甲的板探究觀察陽光通過不同形狀的小孔(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會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狀。
(1)陽光通過小孔在地面上形成光斑的原理是   (填“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
(2)旋轉裝置讓板上的小孔為“△”形狀對著太陽,改變板與地面的距離可能觀察到的光斑形狀可能為_________。
A. B. C. D.
(3)小明還進行了估測太陽直徑的實驗。他將如乙圖所示的大卡片、小卡片垂直固定在米尺上,其中大卡片上的鋁箔紙中間藏有一小孔,小卡片中間畫兩條相距8毫米的平行線。將大卡片朝向太陽,移動小卡片,直到太陽像的直徑剛好等于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測得兩卡片間的距離為80厘米。數據分析:①已知: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為1.5×108千米。
②可以利用比例式:請你計算太陽的直徑約為   千米。
【答案】(1)光的直線傳播
(2)B
(3)1.5×106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成的是光源倒立的實像
(2)小孔成像成的額是光源的像,像的形狀與光源相同,與孔的形狀無關。
(3)利用題中所給的計算公式,將題中數據代入到對應的位置,計算出結果即可。【解答】(1)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通過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實像,這就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2)由于大卡片上的小孔成太陽的實像,所以小卡片上觀察到太陽像的形狀為圓形,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由于
所以,太陽的直徑約為
(1)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通過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實像,這就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2)由于大卡片上的小孔成太陽的實像,所以小卡片上觀察到太陽像的形狀為圓形,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由于
所以,太陽的直徑約為
17.(2024七下·溫州期中)某生物興趣小組做了“探究外界環境因素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的實驗,實驗方案及結果如下表所示。請根據表格分析回答問題
培養皿編號 種子數量(粒) 種子所處的環境條件(有光,其他條件均適宜) 種子萌發數量(粒)
1 30 少量水,25℃ 28
2 30 無水,25℃ 0
3 30 少量水,4℃ 0
4 30 水淹沒種子,25℃ 0
(1)用1號與2號作對照實驗,你提出的探究問題是   。
(2)用1號與4號作對照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3)如果想進一步探究光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請你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完善實驗設計:再取一個培養皿,編號為5號,放入30粒大豆種子,   。
(4)小組內的一同學得出大豆種子最佳的萌發溫度是25℃你認同嗎?請說明理由:   。
【答案】(1)種子萌發需要水嗎?水是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嗎?
(2)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
(3)無光,少量水,25℃
(4)不認同;因為實驗僅提供了25℃和4℃兩個溫度條件,沒有其他溫度梯度的結果,無法確定25℃是最佳溫度。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由表中數據可知,1號與2號以水為變量形成對照實驗。
(2)1號與4號的唯一變量是空氣,可知是以空氣為變量形成對照實驗
(3)探究光的影響,則唯一變量是光,其它條件與5號培養皿相同。
(4)沒有在更多的溫度下進行實驗,所以無法判斷25℃是否是最適宜的溫度。
【解答】(1)1號與2號是以水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可以探究水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因此,提出的問題是:種子萌發需要水嗎?或:水會影響種子的萌發嗎?或:水是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嗎?
(2)1號與4號是以空氣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1號培養皿的種子有空氣,能夠萌發,4號培養皿的種子被水淹沒接觸不到空氣,沒有萌發;對比1號與4號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
(3)要探究光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需要以光為變量形成對照實驗,即在5號培養皿中放入30粒大豆種子,置于無光、25℃環境中,灑少量水。
(4)實驗設置中,大豆在實驗中只有兩個溫度對比,不足以推斷25℃是最佳萌發溫度,其他潛在適宜的溫度未進行測試,因此不能斷定其是最佳溫度。實際上,需要多設置溫度梯度來進行實驗,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1)1號與2號是以水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可以探究水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因此,提出的問題是:種子萌發需要水嗎?或:水會影響種子的萌發嗎?或:水是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嗎?
(2)1號與4號是以空氣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1號培養皿的種子有空氣,能夠萌發,4號培養皿的種子被水淹沒接觸不到空氣,沒有萌發;對比1號與4號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
(3)要探究光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需要以光為變量形成對照實驗,即在5號培養皿中放入30粒大豆種子,置于無光、25℃環境中,灑少量水。
(4)實驗設置中,大豆在實驗中只有兩個溫度對比,不足以推斷25℃是最佳萌發溫度,其他潛在適宜的溫度未進行測試,因此不能斷定其是最佳溫度。實際上,需要多設置溫度梯度來進行實驗,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18.(2024七下·溫州期中)雨后天晴的夜晚,兩位同學在月光下行走,如圖所示,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a同學迎著月光走,應走暗處;b同學背著月光走,應走亮處。
(1)同學對地上暗亮的感覺形成部位在   ;
(2)請你對選擇其中一位同學的做法給以合理地解釋。   
【答案】(1)人眼
(2)a同學迎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有較多的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亮處是水面;而月光經地面發生漫反射,只有少量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所以暗處是地面
【知識點】光的反射;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解析】【分析】(1)亮暗變化是因為進入人眼睛的光線數量不相等。
(2)發生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從不同方向射出,發生鏡面反射時,反射光線沿某個方向平行射出。【解答】(1)人們對暗亮的感覺形成部位在人的眼睛,進入人眼的光線越多,則人眼感覺越亮。
(2)a同學迎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有較多的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亮處是水面;而月光經地面發生漫反射,只有少量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所以暗處是地面。
(1)人們對暗亮的感覺形成部位在人的眼睛,進入人眼的光線越多,則人眼感覺越亮。
(2)a同學迎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有較多的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亮處是水面;而月光經地面發生漫反射,只有少量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所以暗處是地面。
19.(2024七下·溫州期中)同學們學習了凸透鏡知識后,周末回家開展有關凸透鏡的項目化學習活動。
(1)【制作凸透鏡】小明利用家中物品自制了一個簡易凸透鏡,他思考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可能會引發火災,請你寫出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場景;   
(2)【凸透鏡成像實驗】小明同學在白紙中寫上“709”作為目標物進行實驗觀察(下面的a圖)。
請你根據小明看到的圖b和圖c的像,任意選擇其中一個,說說成像的原因;   
(3)【評價作品】評價量規既是作品制作過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級評定的依據。下表為某小組正在討論制作的量規,將表中“   ”處補充完整。
作品等級 優秀 良好 合格 待改進
評價指標 能成功制作凸透鏡 能成功制作凸透鏡 能成功制作凸透鏡 不能成功制作凸透鏡
_________ 凸透鏡能成兩種性質的像,像清晰可見 凸透鏡能成一種性質的像
【答案】(1)生活中禁止將廢棄塑料瓶仍入森林中
(2)圖b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焦點之內;圖c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3)凸透鏡能成三種性質的像,且像清晰可見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1)飲料瓶中有液態時,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會聚光線,可能會導致火災。
(2)物體在凸透鏡一倍焦距之內時,將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距在一倍和兩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3)由表中良好和合金的評價指標以及凸透鏡成像規律進行綜合分析。【解答】(1)生活中禁止將廢棄塑料瓶仍入森林中,雨水進入飲料瓶后能夠透光,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對太陽光有會聚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
(2)圖b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焦點之內;圖c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3)根據表格中的評價標準,優秀的凸透鏡能成三種性質的像,且像清晰可見。
(1)生活中禁止將廢棄塑料瓶仍入森林中,雨水進入飲料瓶后能夠透光,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對太陽光有會聚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
(2)圖b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焦點之內;圖c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3)根據表格中的評價標準,優秀的凸透鏡能成三種性質的像,且像清晰可見。
1 / 1浙江省溫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1.(2024七下·溫州期中)七年級男生小明今年13歲了,最近他發現自己的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嘴角開始長出胡須,聲調變得低沉,請你判斷小明正處在人生的哪個時期(  )
A.幼兒期 B.兒童期 C.青春期 D.中年期
2.(2024七下·溫州期中)家蠶的生殖發育會經過四個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2024七下·溫州期中)實心包、油條、豆腐腦是很多溫州人兒時極美好的早餐記憶。溫州人所說的實心包就是刀切饅頭,科學老師帶領學生親制實心包,體驗兒時的美味。它的主要原料是面粉,來源于小麥。完成下面小題。
3.小麥的播種季節因地區和品種而異。一般來說,冬小麥通常在秋季,9月至10月之間種植,而春小麥則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這主要考慮到以下某一因素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該影響因素為(  )
A.光照 B.溫度 C.土壤養分 D.水分
4.春小麥的收獲季節在夏季,收割后經過脫粒、清潔、磨碎、篩分等環節就可以得到面粉了。小麥種子的結構如圖,面粉主要來自圖中結構(  )
A.2 B.3 C.5 D.6
5.從面粉到面團,酵母菌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它的繁殖過程如圖,該生殖方式為(  )
A.有性生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繁殖 D.孢子生殖
6.(2024七下·溫州期中)黑暗的房間里有兩盞電燈,只有一盞燈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下列關于“看到未點亮燈泡”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7.(2024七下·溫州期中)為了減小噪聲對居民的影響,以下減小噪聲的措施中,屬于傳播過程中減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聲大的工作要限時
B.市區內汽車禁鳴喇叭
C.市區交通繁忙的路段安裝隔音屏
D.戴上防噪聲的耳塞
8.(2024七下·溫州期中)科學就在身邊。下列現象中,由光的折射產生的是(  )
A.“折斷”的鉛筆
B.水中的倒影
C.鏡中的小狗
D.地上的影子
9.(2024七下·溫州期中)人聽到聲音的過程為(  )
A.聲音→耳廓→聽小骨→耳蝸→鼓膜→聽神經→大腦
B.聲音→耳廓→耳蝸→聽小骨→鼓膜→聽神經→大腦
C.聲音→耳廓→鼓膜→耳蝸→聽小骨→聽神經→大腦
D.聲音→耳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大腦
10.(2024七下·溫州期中)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見硬幣(如圖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夠看見硬幣了(如圖乙)。關于“看不見”和“又看見了”兩種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①“看不見”是由于硬幣沒有反射光
②“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沒有到達眼睛
③“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反射到達眼睛
④“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折射到達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表示人的生殖過程,請據圖回答:
(1)①表示   。
(2)④表示受精,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
(3)胚胎植入子宮前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   。
12.(2024七下·溫州期中)聲音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a)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掛在線上的小球,小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現象表明聲音是物體   產生的;
(2)你能聽到音叉的聲音,聲波是通過   這一介質傳播到你耳朵。
(3)醫生利用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掃描可以得到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圖像,以獲得人體內部病變的準確信息確診病情;
(4)生活中手機使用率越來越高,手機解鎖時可以利用聲控解鎖。只要對著手機說出事先錄制好的口令,只能由設置人說密碼才能打開,如圖(b)所示,這利用了聲音的   不同進行自動解鎖;
(5)2024年3月3日是第25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健康宣傳主題為“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為了保護耳朵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乘客應將口微微張開,目的是打開咽鼓管使   內外的氣壓平衡,避免其受損。
13.(2024七下·溫州期中)某同學分別探究了光從空氣斜射人水中和光從水中斜射人空氣中的折射規律,并記錄了表一、表二的實驗數據:
表一
實驗序號 1 2 3
入射角° 60 40 20
折射角° 40 29 15
表二
實驗序號 4 5 6
入射角° 15 29 40
折射角° 20 ? 60
(1)表一實驗數據是該同學將光從   (選填“水中斜射入空氣”或"空氣斜射入水中”)時記錄的。
(2)進行表二的實驗時,該同學漏記了第5次實驗的折射角,利用光路的可逆性你認為這次實驗的折射角為   。
(3)該探究要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
(4)某同學畫出了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水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圖中表示折射光線的是   。
14.(2024七下·溫州期中)楊梅口感酸甜,營養豐富。小明同學發現校園里有一株楊梅樹,樹上掛滿了一個個小楊梅。于是他搜集了很多資料,做了如下記錄:
資料一:楊梅樹是雌雄異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開雄花,雌性植株只開雌花。只有在開花的時候才能分辨出是雌花與雄花。楊梅的花期在4月份左右,果期在6~7月之間。
資料二:楊梅樹一般通過圖乙方式進行繁殖。過程如下:①在進入盛果期的豐產楊梅樹上剪取一段生長健壯的枝條,最好是樹冠中上部且生長在外圍的1~2年生枝條,將枝條修剪成為6~7厘米的接穗。②準備砧木:砧木一般是選用野生播種的楊梅苗或者是自播種樹苗,一般是用種子播種,已經培養了2~3年的優質楊梅苗。這樣更有利于成活。
根據資料進行分析:
(1)請根據搜集到的資料一,請你幫小明判斷楊梅是   。(填自花傳粉或異花傳粉)
(2)楊梅是植物的果實(如圖甲),它是由花的   發育而來的。
(3)小明想進一步確定分析這株楊梅是怎么被傳粉的呢?校園的楊梅樹開花期間小明發現一株樹上有雌性花和雄性花,請你幫助小明分析這株楊梅樹是通過   實現一棵樹有兩種花。
(4)該學校計劃在生態園中種植1株雄性楊梅樹和7株雌性楊梅樹。為了使楊梅樹能夠在自然條件下完成傳粉,某同學在設計8株楊梅樹種植分布時,除查詢植株的合理間隔距離外,還需查詢的關鍵信息是   。
15.(2024七下·溫州期中)在“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老師提供了許多可選擇的器材,同學們認真觀察與思考,組裝了兩套不同的實驗裝置,分別為裝置甲和裝置乙,如下圖所示:
【可選擇的器材】蠟燭、火柴、玻璃板、平面鏡、刻度尺、光屏等
【實驗方案設計】
(1)小明同學選裝置甲進行實驗,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
(2)小亮對實驗裝置進行的改進,如裝置乙,請你說出其優點:   ;
(3)小明在實驗中想知道平面鏡成像是不是實像,他該如何判斷?   
(4)小亮分別測量出蠟燭A到玻璃板前表面的距離LA和蠟燭B到玻璃板后表面的距離LB,并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分析數據時,發現LA與LB不相等,你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是   。
實驗次數 1 2 3 4
蠟燭A到玻璃板前表面的距離LA/cm 5.40 7.15 9.80 12.50
蠟燭B到玻璃板后表面的距離LB/cm 5.20 6.96 9.61 12.32
16.(2024七下·溫州期中)小明同學利用如圖甲的板探究觀察陽光通過不同形狀的小孔(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會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狀。
(1)陽光通過小孔在地面上形成光斑的原理是   (填“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
(2)旋轉裝置讓板上的小孔為“△”形狀對著太陽,改變板與地面的距離可能觀察到的光斑形狀可能為_________。
A. B. C. D.
(3)小明還進行了估測太陽直徑的實驗。他將如乙圖所示的大卡片、小卡片垂直固定在米尺上,其中大卡片上的鋁箔紙中間藏有一小孔,小卡片中間畫兩條相距8毫米的平行線。將大卡片朝向太陽,移動小卡片,直到太陽像的直徑剛好等于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測得兩卡片間的距離為80厘米。數據分析:①已知: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為1.5×108千米。
②可以利用比例式:請你計算太陽的直徑約為   千米。
17.(2024七下·溫州期中)某生物興趣小組做了“探究外界環境因素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的實驗,實驗方案及結果如下表所示。請根據表格分析回答問題
培養皿編號 種子數量(粒) 種子所處的環境條件(有光,其他條件均適宜) 種子萌發數量(粒)
1 30 少量水,25℃ 28
2 30 無水,25℃ 0
3 30 少量水,4℃ 0
4 30 水淹沒種子,25℃ 0
(1)用1號與2號作對照實驗,你提出的探究問題是   。
(2)用1號與4號作對照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3)如果想進一步探究光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請你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完善實驗設計:再取一個培養皿,編號為5號,放入30粒大豆種子,   。
(4)小組內的一同學得出大豆種子最佳的萌發溫度是25℃你認同嗎?請說明理由:   。
18.(2024七下·溫州期中)雨后天晴的夜晚,兩位同學在月光下行走,如圖所示,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a同學迎著月光走,應走暗處;b同學背著月光走,應走亮處。
(1)同學對地上暗亮的感覺形成部位在   ;
(2)請你對選擇其中一位同學的做法給以合理地解釋。   
19.(2024七下·溫州期中)同學們學習了凸透鏡知識后,周末回家開展有關凸透鏡的項目化學習活動。
(1)【制作凸透鏡】小明利用家中物品自制了一個簡易凸透鏡,他思考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可能會引發火災,請你寫出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場景;   
(2)【凸透鏡成像實驗】小明同學在白紙中寫上“709”作為目標物進行實驗觀察(下面的a圖)。
請你根據小明看到的圖b和圖c的像,任意選擇其中一個,說說成像的原因;   
(3)【評價作品】評價量規既是作品制作過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級評定的依據。下表為某小組正在討論制作的量規,將表中“   ”處補充完整。
作品等級 優秀 良好 合格 待改進
評價指標 能成功制作凸透鏡 能成功制作凸透鏡 能成功制作凸透鏡 不能成功制作凸透鏡
_________ 凸透鏡能成兩種性質的像,像清晰可見 凸透鏡能成一種性質的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人的發育分期包括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等。女孩的青春期一般在11至17歲,男孩要晚2年。【解答】人進入青春期以后,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增加,開始出現第二性征,例如男生開始長胡須、喉結突出、聲音變粗,出現遺精現象;女生乳房增大、骨盆變寬、聲調變細,出現月經。
結合題意可知,小明今年13歲了,最近他發現自己的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開始長出胡須,據此可判斷小華正處在人生的青春期。
故答案為:C。
2.【答案】C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
【解析】【分析】發育過程根據有無蛹期分為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螞蟻、家蠶等昆蟲的發育。
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蟋蟀、螻蛄、螳螂、蜻蜓、蟬、蝗蟲等昆蟲的發育。
【解答】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與C選項所示發育過程相符,其他選項所示的發育過程都顛倒了。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答案】3.B
4.D
5.C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與自身條件以及周圍環境有關,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一般單子葉植物種子由種皮、胚、胚乳組成,雙子葉植物種子由種皮、胚組成。小麥種子屬于單子葉植物,圖中1種皮(果皮),2子葉,3胚芽,4胚軸,5胚根,6胚乳。
(3)有性生殖是指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親本直接產生子代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的優點的繁殖速度快,且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3.冬小麥通常在秋季,9月至10月之間種植,而春小麥則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主要是這兩個季節溫度適宜小麥種子的萌發,故該影響因素為溫度,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面粉由小麥加工而成,小麥種子的結構包括種皮、胚、胚乳,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軸和子葉,營養物質儲存在6胚乳中。所以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5.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條件適宜時一般進行出芽生殖,在營養物質和氧氣不足時一般進行孢子生殖,圖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ABD錯誤,C正確。
故答案為:C。
6.【答案】A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源指的是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光線從光源發出,未點亮的燈泡將光線反射進眼睛。【解答】點亮的燈泡屬于光源,會發出光線,未點亮的燈泡會反射點亮的燈泡的光線,使光線進入人的眼睛,從而人看到了未點亮的燈泡,故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7.【答案】C
【知識點】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
【解析】【分析】減弱噪聲的方式: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解答】A、建筑工地上噪聲大的工作要限時,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不符合題意;
B、市區內汽車禁鳴喇叭,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不符合題意;
C、市區交通繁忙的路段安裝隔音屏,屬于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符合題意;
D、戴上防噪聲的耳塞,屬于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光線斜射入不同介質是將發生折射。【解答】A、鉛筆“折斷”了光從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筷子的虛像,比實際位置偏高,所以感覺折斷了,故A符合題意;
B、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水中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鏡中的小狗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地上的影子屬于光沿直線傳播產生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9.【答案】D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
【解析】【分析】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解答】聽見聲音實際上就是在大腦皮層形成聽覺,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可以用流程圖表示為: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聽覺神經→聽覺中樞中的一定區域。
故答案為:D。
10.【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光線在不同介質中傳播時,將發生折射,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光沿直線傳播。【解答】①②“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沿直線傳播,被杯沿擋住了,沒有到達眼睛,故①錯誤,②正確;
③④“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到空氣中,發生了折射現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經過水面的折射到達眼睛,故③錯誤,④正確;綜上所述,②④正確,故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1.【答案】(1)精子
(2)有性生殖
(3)卵黃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精子和卵細胞形成受精卵。
(2)形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3)受精卵在輸卵管中形成,初期發育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卵細胞的卵黃。【解答】(1)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圖中,①是睪丸產生的精子。
(2)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圖中的生殖方式經歷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
(3)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里融合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發育成胚泡和胚胎發育初期的過程中,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卵細胞的卵黃。
(1)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圖中,①是睪丸產生的精子。
(2)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圖中的生殖方式經歷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
(3)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里融合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發育成胚泡和胚胎發育初期的過程中,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卵細胞的卵黃。
12.【答案】(1)振動
(2)空氣
(3)超聲波
(4)音色
(5)鼓膜
【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
【解析】【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使用小球,可以更明顯的觀察到實驗現象。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3)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所以利用超聲波掃描得到人體內部器官的圖像。
(4)不同的人,說話時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分辨說話的人是誰。
(5)咽鼓管的作用是平衡內外壓強差,防止鼓膜受損。【解答】(1)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掛在線上的小球,小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現象表明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人們能聽到音叉的聲音,聲波是通過空氣傳播到耳朵的。
(3)醫生利用超聲波掃描可以得到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圖像,以獲得人體內部病變的準確信息確診病情。
(4)機解鎖時可以利用聲控解鎖。只要對著手機說出事先錄制好的口令,只能由設置人說密碼才能打開,這利用了聲音的音色不同進行自動解鎖。
(5)為了保護耳朵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乘客應將口微微張開,目的是打開咽鼓管使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避免其受損。
(1)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掛在線上的小球,小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現象表明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人們能聽到音叉的聲音,聲波是通過空氣傳播到耳朵的。
(3)醫生利用超聲波掃描可以得到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圖像,以獲得人體內部病變的準確信息確診病情。
(4)機解鎖時可以利用聲控解鎖。只要對著手機說出事先錄制好的口令,只能由設置人說密碼才能打開,這利用了聲音的音色不同進行自動解鎖。
(5)為了保護耳朵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乘客應將口微微張開,目的是打開咽鼓管使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避免其受損。
13.【答案】(1)空氣斜射到水中
(2)40°
(3)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4)OA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1)空氣中的角大于水中的角,表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可知空氣中的角是入射角。
(2)光路可逆,即入射角等于之前實驗的折射角時,現在的折射角等于之前實驗的入射角,結合表中數據進行分析。
(3)一次實驗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重復實驗可以避免偶然性。
(4)結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進行分析。【解答】(1)由表一的數據知道,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光的折射規律知道,該同學將光從空氣斜射到水中。
(2)由表二的數據知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表明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表一中的數據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當入射角為40°時,折射角為29°,所以進行表二的實驗時,入射角等于29°,則對應的折射角為40°。
(3)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是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4)由圖知道
∠CON=90°-30°=60°=∠BON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在MM'的左側發生了光的反射,則MM'為界面,NN'為法線;因為反射光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所以BO是入射光線,OC是反射光線,OA是折射光線。
(1)由表一的數據知道,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光的折射規律知道,該同學將光從空氣斜射到水中。
(2)由表二的數據知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表明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表一中的數據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當入射角為40°時,折射角為29°,所以進行表二的實驗時,入射角等于29°,則對應的折射角為40°。
(3)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是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4)由圖知道
∠CON=90°-30°=60°=∠BON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在MM'的左側發生了光的反射,則MM'為界面,NN'為法線;因為反射光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所以BO是入射光線,OC是反射光線,OA是折射光線。
14.【答案】(1)異花傳粉
(2)子房
(3)嫁接
(4)傳粉媒介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植物開花后,成熟的花藥自動裂開,花粉從花藥里散發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傳粉分為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花粉來自于同一朵花的,屬于自花傳粉。
(2)子房發育成果實。
(3)嫁接,就是把一只植株的芽或枝接在另一株植物體上,使接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的一種繁殖方式。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嫁接成功的關鍵將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果實的性狀與接穗相同。
(4)楊梅屬于異花傳粉,所以還需要考慮傳粉的媒介,比如是風媒花還是蟲媒花。
【解答】(1)自花受粉指同一朵花中,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楊梅的花是單性花,且是雌雄異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開雄花,雌性植株只開雌花。 所以無法進自花傳粉,只能進行異花傳粉。
(2)果實是由花的子房在開花授粉后發育而來的,主要的功能為保護種子及協助種子的傳播。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個部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其中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極核和受精卵則分別發育成胚乳和胚。
(3)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一株樹上有雌性花和雄性花,可以通過嫁接的方法實現:用開雄性花的雄株的枝條和開雌性花的雌株的枝條做接穗,嫁接到同一個砧木上。
(4)楊梅是雌雄異株植物,自花不能完成傳粉,依靠外力(風、昆蟲等傳粉媒介)進行傳粉。因此,為了保證傳粉的成功,需要了解傳粉媒介的情況,以設計合理的種植布局。
(1)自花受粉指同一朵花中,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楊梅的花是單性花,且是雌雄異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開雄花,雌性植株只開雌花。 所以無法進自花傳粉,只能進行異花傳粉。
(2)果實是由花的子房在開花授粉后發育而來的,主要的功能為保護種子及協助種子的傳播。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個部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其中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極核和受精卵則分別發育成胚乳和胚。
(3)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一株樹上有雌性花和雄性花,可以通過嫁接的方法實現:用開雄性花的雄株的枝條和開雌性花的雌株的枝條做接穗,嫁接到同一個砧木上。
(4)梅是雌雄異株植物,自花不能完成傳粉,依靠外力(風、昆蟲等傳粉媒介)進行傳粉。因此,為了保證傳粉的成功,需要了解傳粉媒介的情況,以設計合理的種植布局。
15.【答案】(1)大小
(2)可根據刻度尺直接讀出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3)將光屏置于像所在的位置,屏能接受到則為實像;否則,虛像
(4)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實驗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蠟燭B代替蠟燭A與像進行大小比較。
(2)乙中放置了刻度尺,便于測量物距和像距。
(3)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可以呈現在光屏上,虛像是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不能呈現在光屏上。
(4)由數據分析可知,誤差相近,可知是因為沒有考慮玻璃板自身的厚度問題。【解答】(1)實驗中選擇兩段相同的蠟燭,當像與蠟燭B完全重合時,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2)在玻璃板下放置刻度尺,刻度尺可以測量長度,則實驗時,可根據刻度尺直接讀出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3)實像能夠承在光屏上,在實驗中想知道平面鏡成像是不是實像,將光屏置于像所在的位置,屏能接受到則為實像;否則,虛像。
(4)實驗中,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存在差值,由表格可知大約是0.20cm,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1)實驗中選擇兩段相同的蠟燭,當像與蠟燭B完全重合時,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2)在玻璃板下放置刻度尺,刻度尺可以測量長度,則實驗時,可根據刻度尺直接讀出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3)實像能夠承在光屏上,在實驗中想知道平面鏡成像是不是實像,將光屏置于像所在的位置,屏能接受到則為實像;否則,虛像。
(4)實驗中,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存在差值,由表格可知大約是0.20cm,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16.【答案】(1)光的直線傳播
(2)B
(3)1.5×106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成的是光源倒立的實像
(2)小孔成像成的額是光源的像,像的形狀與光源相同,與孔的形狀無關。
(3)利用題中所給的計算公式,將題中數據代入到對應的位置,計算出結果即可。【解答】(1)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通過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實像,這就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2)由于大卡片上的小孔成太陽的實像,所以小卡片上觀察到太陽像的形狀為圓形,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由于
所以,太陽的直徑約為
(1)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通過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實像,這就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2)由于大卡片上的小孔成太陽的實像,所以小卡片上觀察到太陽像的形狀為圓形,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由于
所以,太陽的直徑約為
17.【答案】(1)種子萌發需要水嗎?水是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嗎?
(2)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
(3)無光,少量水,25℃
(4)不認同;因為實驗僅提供了25℃和4℃兩個溫度條件,沒有其他溫度梯度的結果,無法確定25℃是最佳溫度。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由表中數據可知,1號與2號以水為變量形成對照實驗。
(2)1號與4號的唯一變量是空氣,可知是以空氣為變量形成對照實驗
(3)探究光的影響,則唯一變量是光,其它條件與5號培養皿相同。
(4)沒有在更多的溫度下進行實驗,所以無法判斷25℃是否是最適宜的溫度。
【解答】(1)1號與2號是以水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可以探究水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因此,提出的問題是:種子萌發需要水嗎?或:水會影響種子的萌發嗎?或:水是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嗎?
(2)1號與4號是以空氣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1號培養皿的種子有空氣,能夠萌發,4號培養皿的種子被水淹沒接觸不到空氣,沒有萌發;對比1號與4號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
(3)要探究光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需要以光為變量形成對照實驗,即在5號培養皿中放入30粒大豆種子,置于無光、25℃環境中,灑少量水。
(4)實驗設置中,大豆在實驗中只有兩個溫度對比,不足以推斷25℃是最佳萌發溫度,其他潛在適宜的溫度未進行測試,因此不能斷定其是最佳溫度。實際上,需要多設置溫度梯度來進行實驗,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1)1號與2號是以水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可以探究水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因此,提出的問題是:種子萌發需要水嗎?或:水會影響種子的萌發嗎?或:水是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嗎?
(2)1號與4號是以空氣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1號培養皿的種子有空氣,能夠萌發,4號培養皿的種子被水淹沒接觸不到空氣,沒有萌發;對比1號與4號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
(3)要探究光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需要以光為變量形成對照實驗,即在5號培養皿中放入30粒大豆種子,置于無光、25℃環境中,灑少量水。
(4)實驗設置中,大豆在實驗中只有兩個溫度對比,不足以推斷25℃是最佳萌發溫度,其他潛在適宜的溫度未進行測試,因此不能斷定其是最佳溫度。實際上,需要多設置溫度梯度來進行實驗,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18.【答案】(1)人眼
(2)a同學迎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有較多的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亮處是水面;而月光經地面發生漫反射,只有少量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所以暗處是地面
【知識點】光的反射;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解析】【分析】(1)亮暗變化是因為進入人眼睛的光線數量不相等。
(2)發生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從不同方向射出,發生鏡面反射時,反射光線沿某個方向平行射出。【解答】(1)人們對暗亮的感覺形成部位在人的眼睛,進入人眼的光線越多,則人眼感覺越亮。
(2)a同學迎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有較多的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亮處是水面;而月光經地面發生漫反射,只有少量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所以暗處是地面。
(1)人們對暗亮的感覺形成部位在人的眼睛,進入人眼的光線越多,則人眼感覺越亮。
(2)a同學迎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有較多的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亮處是水面;而月光經地面發生漫反射,只有少量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所以暗處是地面。
19.【答案】(1)生活中禁止將廢棄塑料瓶仍入森林中
(2)圖b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焦點之內;圖c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3)凸透鏡能成三種性質的像,且像清晰可見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1)飲料瓶中有液態時,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會聚光線,可能會導致火災。
(2)物體在凸透鏡一倍焦距之內時,將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距在一倍和兩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3)由表中良好和合金的評價指標以及凸透鏡成像規律進行綜合分析。【解答】(1)生活中禁止將廢棄塑料瓶仍入森林中,雨水進入飲料瓶后能夠透光,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對太陽光有會聚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
(2)圖b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焦點之內;圖c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3)根據表格中的評價標準,優秀的凸透鏡能成三種性質的像,且像清晰可見。
(1)生活中禁止將廢棄塑料瓶仍入森林中,雨水進入飲料瓶后能夠透光,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對太陽光有會聚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
(2)圖b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焦點之內;圖c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物體的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3)根據表格中的評價標準,優秀的凸透鏡能成三種性質的像,且像清晰可見。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州市| 南通市| 莱州市| 莱西市| 沙洋县| 容城县| 维西| 塔城市| 武城县| 湾仔区| 东乌珠穆沁旗| 兰坪| 道孚县| 光泽县| 西青区| 崇明县| 迁安市| 阿勒泰市| 乌鲁木齐县| 乌恰县| 山东省| 得荣县| 家居| 淮南市| 巫山县| 红原县| 翼城县| 夏津县| 石门县| 新巴尔虎左旗| 仙游县| 广德县| 蚌埠市| 巴彦县| 海宁市| 锡林郭勒盟| 烟台市| 定边县| 阳新县| 五台县| 夏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