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省邯鄲市2023-2024學年下學期八年級期末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黨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為30人。對上述內容理解正確的是( )A.該屆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B.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C.從此確立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D.標志著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確立2.“美國占領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見過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泵珴蓶|的這段話表明這場戰爭( )A.使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B.開拓了我國外交新局面C.為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穩定的和平環境 D.大大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3.“上聯:千載冤仇泥人海。下聯:世間今日炸驚雷。橫批:田歸故土?!边@是1953年春節農民李順家所貼的對聯。這副對聯反映了哪一事件給農民帶來的喜悅( )A.西藏和平解放 B.新中國成立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戰爭勝利4.“一五”計劃一開始,先后開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集中在鋼鐵、煤炭、機械制造、交通運輸等領域。這樣安排的用意在于( )A.夯實工業發展基礎 B.便于實施社會主義改造C.滿足日常生活需要 D.完成“兩彈一星”研制5.毛澤東看到外交部填寫的聯大表決結果的表決情況時說:“英國、法國、加拿大、意大利,都當了‘紅衛兵’,造了美國的反,在聯合國投我們的票?!顿澇善钡?,亞洲國家19個,非洲國家26個 ”與材料中“表決情況”相關的是( )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D.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6.從開展土地改革到實行農業合作化,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和政府不斷調整農業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A.提高糧食產量 B.解決溫飽問題 C.縮小城鄉差別 D.維護人民利益7.小李同學在復習中國現代史的內容時,通過網絡搜索到了以下信息,由此可以判斷他復習的主題是( )含義:是指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 前提: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實質: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根本目的:解放、發展生產力 根本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A.對外開放格局形成 B.中國重返聯合國C.經濟體制改革 D.中國加入世貿組織8.“從2001年的多哈開始,世界見證了中國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這一“開始”指的是中國( )A.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與美國關系走向正?;?br/>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全面深化改革9.有學者以1992年為界,把1978年以來的中國歷史劃分為兩個階段。這種歷史分期所選取的角度是( )A.科技的發展 B.法治的完善C.經濟的改革 D.外交的調整10.1995年6月,美國《財富》雜志推出一期封面報道《香港之死》,表達了西方社會對香港回歸后前景的擔憂,2007年7月又發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出現這一轉變的原因是( )A.中美關系的緩和與發展 B.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中西方價值觀的趨同 D.“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11.下面表格內容說明我國海軍發展( )1970年 我國研制出第一艘核潛艇1971年 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完成了多次科學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2012年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A.兵種不斷增多 B.裝備日益現代化 C.活動范圍擴大 D.肩負核反擊任務12.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以24節氣作為設計靈感,創意無限;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從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得靈感,終于發現青蒿素。這表明新中國科技文化發展:( )A.已經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B.根植于悠久的傳統文化C.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推進 D.顯示了綜合國力的增強二、綜合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縱觀新中國建立以來糧食生產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50——1978年。194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只有1.132億噸,1978年達到3.048億噸,29年間年均遞增3.5%。這一時期,中國通過改革土地所有制關系,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解放了生產力,同時在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糧食生產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二階段為1979——1984年。1984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4.073億噸,6年間年均遞增4.9%,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糧食產量增長最快的時期。這一時期糧食生產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政府在農村實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扭轉了中國糧食長期嚴重短缺的局面。第三階段為1985年至1995年。1995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4.666億噸,11年間年均遞增1.2%。這一時期,中國政府在繼續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主動地進行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發展多種經營,食物多樣化發展較快。(1)結合所學知識,第一階段中中國通過什么舉措“解放了生產力”?(2)據材料,指出三個階段中哪一階段糧食總產量增速最快。并結合所學知識,政府采取的哪一舉措促使這一現象出現?(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國糧食生產發展歷程為今后政府發展糧食生產提供的借鑒。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和陳云同志具體負責組織領導我國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建設工作。1951年2月,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主席提出“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的思想。決定自1953年起,實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并要求立即著手進行編制五年計劃的各項準備工作。材料二 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開,主要是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材料三 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新中國工業化建設過程中建立了什么經濟體制。采取這一經濟體制的優勢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概括城市改革開始后經濟體制的變化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3)根據材料三,概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征。(4)綜合上述探究,談談你對新中國經濟體制變革的感悟。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倒在地上辦外交呢?——周恩來材料二 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br/>材料三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產生了積極影響,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有了中國聲音,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材料四 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取得顯著成就,開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國際政治舞臺,并迎來了西方國家與中國的建交熱潮,開創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1)根據材料一,歸納近代中國外交的特征。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三中的“中國聲音”主要指的是什么?(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70年代,中國開創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原因。(4)綜合上述材料,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河北省邯鄲市2023-2024學年下學期八年級期末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B2.C3.C4.A5.B6.D7.C8.C9.C10.D11.B12.B13.(1)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2)第二階段;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要適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多種經營,食物多樣化發展等。14.(1)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優勢:能夠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重點建設。(2)變化表現:發展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方面。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 (3)特征:市場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4) 感悟:經濟體制必須要根據國情不斷進行改革,才能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15.(1)(1)特征:屈辱;不平等。根本特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聲音: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3)原因: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國際形勢變化。(4)弱國無外交;綜合國力的強大是國家開展外交的有力后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