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 化的理論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點是A.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B.實行計劃經濟體制C.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D.堅持階級斗爭為綱2.“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旨在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我國實施這一戰略的目的是( )A.加快實現小康社會 B.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C.構建和諧繁榮社會 D.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3.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各族人民在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共同當家做了主人。體現“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重要內容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基層群眾自治制度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這體現了( )A.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國策B.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C.國家特別重視對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保護與發展D.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推進興邊富民行動5.“改變,意味著進步與成長;不變,則是對歷史與現實的尊重。”對于香港、澳門回歸來說,“改變”的是( )A.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 B.原有的生活方式C.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系 D.國家主權的行使6.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數百名小朋友呈現的節目《閃亮的雪花》驚艷觀眾,其中一幕“掉隊的小鴿子”更是觸人心弦。網友紛紛留言:“早點回來,說的就是中國臺灣”“一‘鴿’都不能少”……材料說明( ) A.祖國統一是人民的夙愿 B.黨和人民重視臺灣問題C.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 D.兩岸文化交流日益頻繁7.如圖是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提案通過后,多國代表歡呼慶祝的場景。如果請你為這張圖片所反映的事件作背景說明,你選擇的是( ) A.中日兩國正式建交 B.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C.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D.蘇聯和美國的大力支持8.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休戚與共。截至2022年5月,中國累計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了46億件防護服、180億人份檢測試劑、4300余億個口罩、22億劑新冠肺炎疫苗等抗疫物資。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 )A.尊重領土主權 B.秉持共商共建理念C.擔當大國責任 D.拓展多邊外交9.2021年8月中國文明網發表《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需多方合力》,引導青少年要理性追星。張宇航在制作相關內容的手抄報時,想從國防角度選一位“明星”,下面人物中應該入選的是( )A.鄧稼先 B.焦裕祿 C.袁隆平 D.莫言10.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下列作品能集中展現21世紀以來社會風貌的是( )A.長篇小說《紅巖》 B.電影《厲害了,我的國》C.歌曲《春天的故事》 D.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11.“節日民俗具有歷史傳承性,但它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新的變化……在當代,手機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新的慶祝春節的方式應運而生?!睂Σ牧现谐霈F的“新的變化”理解正確的是( )A.“新的變化”隔絕了人們的親情 B.“新的變化”取代了傳統習俗C.“新的變化”源自科學技術的發展 D.“新的變化”漠視傳統節日12.下列圖片呈現出我國交通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們對國家發展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交通網絡, 改善民生 B.提升了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C.提高科技水平,鞏固國防 D.維護了國家統 一和民族團結13.全民健身已經成為“健康山西”新風尚。有數據表明,2022年全省人均體育場地增速創造歷史最高水平,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36.4%,跳繩、健步、毽球、抖空竹、舞龍……在各市的社區、公園、球場等地隨處可見,健身愛好者們進行各種健身娛樂活動,享受健康快樂生活。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運動場地不受限制 B.體育運動不需要消費C.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D.社會消費觀念的改變14.下面是廣東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飲食消費品統計表(單位:千克),這說明( )年份 糧食 肉類 禽類 奶類1978 123.6 19.2 1 6.51996 73.3 32.8 10.7 21.4A.民眾的主食消費增加 B.食品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C.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 D.由于物價上漲,人們減少了糧食消費15.從“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從“綠藍灰到五彩繽紛”,從“破爛平房到漂亮樓房”,從“自行車到私家車進平常百姓家”。發生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們不再發揚艱苦奮斗的傳統 B.人們更加追求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C.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發生了變化 D.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綜合題16.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某校開展以“統一大業·民族復興”為主題的活動,同學們搜集到下列資料。請你參與活動,解決下列問題。任務一 【回憶:1951年】材料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經過協商充分談判,達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任務二 【方針:1981年】材料 (一)為了盡早結束中華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們建議舉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三)國家實現統一后,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并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臺灣地方事務(四)臺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系不變——1981年“九條方針”任務三 【共識:1992年】任務四 【實踐:1997——1999年】任務五 【展望:未來】材料 “同是中國人”以及由此產生的相互信賴極大地促進了隨后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系的迅速擴大。正如臺灣的一位談判代表所說,臺灣人和大陸人有“血濃于水的親情”,并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據報道,1993年,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貿易額達到了144億美元,2萬家臺灣企業在大陸的投資約在150億~300億美元之間。臺灣越來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陸,其成功也日益依賴于大陸。一位臺灣官員于1993年說:“1980年以前,臺灣最重要的市場是美國,但到90年代,我們認識到,臺灣經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大陸。”大陸的廉價勞動力對面臨著島內勞動力短缺的臺灣投資者來說是一個主要的吸引力。(1)根據材料指出這一協議達成的歷史意義。(2)通過上面材料可以概括出怎樣的對臺基本方針。中央政府在解決臺灣問題與解決港澳問題上,其政策有什么不同 (3)上圖是學生在搜集資料中找到的眾多圖片中的一張。圖上兩人所代表的兩個組織曾經達成了一個重要的共識,該共識被認為是促進兩岸關系發展的最重要的一步,該共識的內容是什么 (4)根據上述圖片中的信息,分析這一實踐帶來了怎樣的影響。(5)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促使海峽兩岸關系得以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C2.B3.C4.A5.D6.A7.B8.C9.A10.B11.C12.A13.C14.B15.D16.(1)這一協議的簽訂標志著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2)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同:臺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3)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或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4)香港澳門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5)兩岸的民族認同感和血濃于水的親情;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經濟發展優勢可以互補;臺灣地區與美國經濟聯系逐漸減弱;“一國兩制”的正確方針;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